一起進入數學遊戲的世界吧!
◎我與數學遊戲的邂逅
我從中學時代開始對數學傷透腦筋,「計算」、「公式」、「定理」這些東西我都討厭得不得了。到了高中,上數學課的時間就一心一意地夢周公。大學時,理所當然地選擇了文科系,浸淫在歷史、文學、哲學領域之中(雖然進了法學部,不過沒培養出這方面的熱情)。在這再也不需要為數學所苦的情況下,開開心心地過了四年。
然而進入了社會之後,竟然進入了一個充滿數字、數字、數字的世界。在公司裡,所有計畫都以數字具體訂定、以數字設定目標、以數字溝通、以數字進行,讓人覺得數字是唯一的共通語言。這時,我又開始度過晦暗的每一天了。
對沒有數學天分的我來說,1965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因為亨利‧杜德奈的《謎題之王》與馬丁‧葛能登的《山姆‧洛伊德的數學謎題》這兩本書,首次被介紹到日本。
其實在那個時候,我連益智遊戲跟猜謎的差異都搞不清楚。猜謎講求知識性,譬如像,「足和腳有什麼不同?」這樣的問題雖然也很有趣,不過死記就好了。
而益智遊戲則是像,「人孔為什麼是圓的?」答案是,「如果四方形,蓋子會容易掉落。」這樣的答案需要經過自己思考之後,才能回答得出來。絕對不是只靠知識就能答出來的。
在杜德奈和葛能登的書中,全部都是這一類的問題。我體驗到了自己思考,或換個角度發想就能靈光乍現,是多麼有趣的事。而我也從那個時候起,一頭栽進益智遊戲的世界。
在這些益智遊戲之中,重視數學、圖形、邏輯的部分,被稱為「數學遊戲」,或是「數理遊戲」。而讓我深陷不可自拔的,就是這一類的益智謎題。沒想到原本討厭數學的我,會因為1965年與益智遊戲書的邂逅之後,重生為熱愛數學的人。到了現在,成為處理數字(會計、財務、精算管理)的專家。
◎數學遊戲帶給你的幫助
當我回頭思考「我以前為什麼會討厭數學」時,我想起了這件事。國中的數學只為了訓練計算能力。高中數學則是背誦別人想出來的公式或定理,然後再正確無誤地套入所給的題目當中而已。不論是自己的感覺、或者是自己的腦袋為什麼會如此思考,在當時都被輕忽了。
數學謎題則不一樣,計算能力不會成為題目。計算的時候,只要有電子計算機就行了。而背誦公式或定理也不具意義。數學謎題必須在沒有任何前提之下,從「0」為起點開始。
首先,必須先自己感覺、思考這個題目問的是什麼、本質是什麼,之後,再找出解決方法。也就是說,這是靠自己創造的世界,所以才會充滿樂趣、令人著迷。你所需要的是對數字、圖形的感覺、靈光乍現的直覺力、柔軟的想像力,以及合乎邏輯的思考力。
我發現,這些能力對於企業的精算管理(會計、財務、事業管理)方面也是必須的要素,因此開始將數學謎題導入公司內外的精算教育中。我達到了目的,大家都忘我地進行遊戲,結果也對培育他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助益。每個人的好奇心越來越強,而且樂於思考。
只有靠著以豐富的好奇心思考,才能真正得到這些能力。
收錄在本書中的數學遊謎題,都是我在進行精算管理教育時使用的教材。其中完全沒使用到困難的算式,所以不必聽到是數學就躊躇不前。請挑選有興趣的章節進行。
不過,在這裡有個要求,就是希望別立刻翻看解答,先經過自己好好思考。重要的不是解答的結果,而是自己思考的過程,將會成為腦力激盪的訓練。在一一解開問題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得到數字感(對數字的感覺)、圖形感(對圖形的感覺)、靈光乍現的直覺力、柔軟的想像力、邏輯的思考力。
沖田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