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猜不到人在想什麼,但我們知道人們怎麼「想」
人的思考與行為是一套有系統的模式,
細讀認知心理學,將發現人的思考方式有多麼有趣!心理學是一門很廣泛的學科,有研究人群運作傾向的社會心理學,也有像星座分門別類般,探討各種人格類型的性格心理學。而認知心理學這門學科便是探討人怎麼去「認知」、怎麼去認識、怎麼去理解外面的世界,進而習得各種知識與能力,並適當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上。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測驗知道,人的年紀愈大記憶力愈差,愈聰明的小孩智力測驗分數愈高,外科醫生則能夠透過精密儀器,檢查出大腦哪裡發生了短路,哪個區域在不正常地放電。然而,沒有認知心理學,我們不會知道人類是如何利用大腦來了解這個世界,大腦的哪個區域跟認知世界的行為有關,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受傷後就說不出話了?還是再也記不得今天是什麼日子?簡單來說,認知心理學所探討的,就是內心所想的與行為表現之間的關聯與互動。
凡是與「思考」有關的討論都離不開認知心理學的範圍,像是智慧表現出來的問題解決、創造力、推理與決策,這些行為除了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寫照,不也印證了「我思故我在」嗎?本書將一一介紹認知心理學最重要而且有趣的相關議題,對思考、對大腦運作充滿好奇的讀者,歡迎一起前進這個神奇的旅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謝嘉恩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班畢業,悠遊在心理學領域知識中,對於人的大腦與認知歷程的探索極感興趣。
本書目錄
導言
Chapter 1 認識認知心理學研究大腦怎麼想的科學
從心轉向大腦、理性推論轉向科學實證的發展歷程
由內而外也由外而內
我們如何了解他人的想法?
逐步釐清原因
有可能真的了解人的認知作用嗎?
Chapter 2 大腦與認知 認知訊息如何形成與傳遞?
認知訊息產生中心
你的反應有多快?
大腦透過神經來控制身體
大腦怎麼動?
大腦的認知活動與認知史
Chapter 3 感覺知覺 感覺與知覺是人體驗世界的開端
眼睛與耳朵是兩大重要認知感官
人體會自動偵測外在環境變化並隨之調節
你夠「敏感」嗎?
我們看到的是一樣的嗎?
再遠,我也能看出那是車子
為何人要有兩隻眼睛?
是實境還是幻境?
看得出來是誰家的孩子嗎?
知覺判斷的方式是動態的,並非固定不變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為何會把不動的東西看成有在動?
訊息不完整怎麼辦?
眼花,為何撩亂?
Chapter 4 注意力 注意力讓我們可見樹可見林
在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就有在注意了
習慣與適應能夠節省腦力,若要加強腦力則要不斷地刺激
自然而然就注意了
尋找時除了提高注意力,還可以怎麼做?
愈能抑制注意力的干擾,愈有效率
了解注意力處理的方式與縮短注意力處理的時間
看書聽音樂能幫助專心還是分心?
Chapter 5 記憶 記憶是儲存於大腦的資料庫
若未將記憶的內容轉為長期記憶,都只能暫時保存
臨時抱佛腳有用嗎?
會說的記憶與會做的記憶
為何選擇題比申論題容易?
為什麼有些東西就是記不起來?
工作記憶可反映出工作能力
當記憶被串起,有的可以意識控制有的則否
記憶是一道道編碼的過程
在提取記憶之前須先經過搜尋與判斷
其他記憶永存的方式
睡眠的好處
不斷考試有助學習嗎?
記憶無法成功提取就是遺忘
腦傷與重大精神創傷都有可能會造成失憶
記憶的有效期限
記憶重組後的虛構性,有麻煩也有助益
Chapter 6 語言 語言是傳遞人類文明的重要工具
語音與聲音
語音的規則與變化
眼睛除了閱讀文字,還有其他地方可看出語言訊息
文字筆畫下潛藏的意義
語法規則與文化表達的潛規則
為什麼只有人類擁有語言?
語言的思想與非語言的思想
我們從哪裡來?
大腦是人體主要掌管語言的器官
語言學習障礙不等於智力障礙
Chapter 7 知識 知識的表達
心理的視覺遠大於生理的視覺
心理地圖會擷取自己認為重要的訊息
實證與圖解有助於新知識的學習
知覺辨識是人認識世界的基礎
大腦會將繁瑣的知識系統化
模是讓知識擴張的方式
不同表徵的知識常常是一起運作的
我們用知覺建立心中的秩序,進一步理解現象的變化
無法判斷知識表徵會發生什麼事?
Chapter 8 應用 界定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什麼是創造力?
決策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滿意度
內在與外在的條件都會影響決策偏差
身心協調是人的完形心理傾向
推理是判斷真僞的基礎
你怎麼知道你知道?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