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獨立音樂、獨立書店、新媒體、新電影、文化政策
從台灣小確幸世代,到香港新獨立世代,再到中國小粉紅
一本對兩岸三地文化現象、社會趨勢的深刻觀察與犀利反思
◎陳冠中、劉克襄 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與賈樟柯對談獨立精神、與侯孝賢談電影的未來、與林懷民談藝術的深耕
深具影響力的評論家張鐵志 首部文化評論集,
帶領讀者觀察與思索兩岸三地重要文化現象、社會趨勢──
過去這幾年,獨立文化、青年世代和公共精神在台灣和香港都引發熾熱而猛烈的燃燒:在新舊典範之間、新舊想像之間、新舊資源和權力之間的衝撞與摩擦,造成了熊熊火焰,這就是我們這個「燃燒的年代」。
《燃燒的年代》描繪當下台灣文化的幾個重要趨勢:獨立文化、青年世代和公共精神,這些力量不僅改變了當代台灣文化的內涵和文創產業的樣貌,更衝擊了既有的政治版圖與經濟模式,前者包括從太陽花到2016年大選,後者如這幾年興起的所謂「生活風格」產業或者所為「小確幸」產業。本書中,我們既要拆解與批判,也要重建與思考,要重新想像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
文化,是思想、是價值、是美學、是生活。是國家的靈魂,決定民族的精神與高度,定義在世界地圖的位置。五十則台灣、中國、香港當代文化的觀察記錄,讓我們重新想像另一種可能。
本書結集的內容,都是當今發生的重要文化和社會運動議題,台灣、香港和中國,我們共同關心的三大區塊,鐵志以更年輕更貼近的睿智視野,全面介入。……那是一個過往七○年代副刊主編如高信疆才擁有的高度,又彷彿混搭了哪吒三太子的青春叛逆。──劉克襄
「像鐵志這樣能夠近距離接上台灣、大陸、香港的「地氣」,並對三地社會政治文化都有真知灼見的健筆,並不多見──這本文集,就是說明。」──陳冠中
本書目錄
推薦序──
從憤怒出來的搖滾/劉克襄
文章淑世,公器兼達天下/陳冠中
自序──
像搖滾般寫下去
說明與致謝
實踐──
以寫作與時代肉搏
新聞媒體的新實驗:《報導者》與《政問》
用書店進行一場文化革命
輯一 台灣
文化起義:用想像力奪權
文化政策的公民邏輯
小確幸的時代意義
青年世代的政治逆襲
青年返鄉與在地希望
在自己的土地上起舞:雲門舞集與台灣四十年
另一種台灣電影
悲情城市:凝視一個時代的黑暗
《太陽的孩子》如何想像家園
獨立音樂的時代天光
從〈美麗島〉到美麗灣
當長髮搖滾戰士進國會
這座城市沒有噪音
台灣民主的海市蜃樓
台北花博的華麗與空虛
《牽阮的手》:百年論述中不敢面對的真象
《寶島一村》遺忘的眷村歷史
悲劇之後,理解惡之根源
不只是寫一首詩
《當代》雜誌與反的哲學
輯二 香港
香港文化的「新獨立時代」
香港人的台灣情
《十年》之前:現在還來得及
當城市成為記憶的廢墟
還我香港
我們是同志
誰能代表當代香港流行音樂?
一個曾經光輝的都市:記黃耀明演唱會
何韻詩的十八種香港
當香港告別年少
《號外》兩年半的媒體實驗
輯三 中國
小粉紅們與戴立忍們
從愛國青年到憤青
如果國民黨在統治了四九年之後的中國
不會再回來的生猛中國
崔健的藍色骨頭
生活的尊嚴:關於電影《Hello!樹先生》與閻連科
霧霾之下
不會來臨的暖冬
野心中國:關於《野心中國》與《大路》
「尋路中國」背後的中國
中國的審查
不合作方式:關於艾未未的若干關鍵字
平等的藝術
韓寒:活在真實中
輯四 對話
對話侯孝賢——(台灣)電影的未來
對話林懷民——雲門舞集與台灣四十年
對話賈樟柯——你獨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