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過去、現在、未來,有哪些事物是你覺得不可抹滅的?
向生命致敬的散文詩
給熱愛生活的你 再一次溫暖療癒的感動
有一種輕盈的、恩典的形式就在單純的生活裡,它在工作之外,在強烈的感情之外,在政治參與之外,在一切範疇之外。我想談的只有這個,也就是我們所有人都被賜予的這個小小的添加物:生命中的鹽。 ~艾希提耶
昨天收到您的明信片很開心,也很高興知道您到一個令人嚮往的勝地度假去了。所以您該是置身在蘇格蘭的霧中了。不過,您的假期並不是您用惡霸或侵吞的方式「偷來的」。其實您每天都在偷的,是您的生命。
如果您以平均八十五歲的一生來計算,也就是三萬一千零二十五天,平均粗略算來,每天有八小時的睡眠;三個半小時用在買菜,做飯,吃飯,洗碗……等等;一個半小時用在衛生,照顧身體,疾病……等等;三小時用在整理家務,照顧小孩,交通,各種其他事務,整修房屋……等等;每個月工作一百四十小時(以每天工作六小時來算),要做四十五年,不過這裡頭並沒有把我們在工作中得到的愉悅算進去;每天一小時花在無法避免的社會關係,跟鄰居講話,酒會,開會,研討會……等等;一般人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留給作為生命中的鹽的那些活動?
結構主義大師李維-史陀接班人 艾希堤耶 暢銷法國超過30萬冊
值得一讀再讀,值得送給你所愛的每一個人的一本書!
結構主義大師李維-史陀接班人——人類學家艾希提耶以極度細緻的風格,書寫個人深刻、私密與感官的沈思,追索這些標誌著往事印記的畫面、感動與瞬間。
正是這一切柔美的鄉愁,以及對人、地、物的情感,形塑了你我的生命風格,讓生命比我們以為的更豐富也更有趣。這就是我們所有人都被賜予的小小的添加物:生命中的鹽。
國外書評:
「值得送給你所愛的每一個人,值得用心熟讀的一本書。」 ──樓荷・阿德勒(書評家)
「一部介於詩歌和備忘錄的小冊子,價值卻如同大部頭的智慧寶典!」 ──《圖書週報》
「這樣的習作當然是我們熟悉的,讓人興高采烈,看到上癮,這個作品是菲立普・德朗《第一口啤酒的滋味》的近親。埃希提耶以極度細緻的風格將個人深刻的感官印記賦予作品。」 ──《生活週報》
「這是給讀者作為食糧的一個長句,一首散文詩,深深地紮根於日常的經驗⋯⋯一本可以一讀再讀的書,像電影『印度之歌』的音樂一樣縈繞不去。」 ──菲利普・珀堤(專欄作家)
「沒有身段,自由自在,人類學家埃希提耶如是獻出一首散文詩,頌讚日常的悸動、生活的小事。」 ──《世界報》
「這個小巧的作品激起我們的熱情,書裡滿是謙遜、柔美的鄉愁以及對人、地、物的喜愛。埃希提耶有可能成為法國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家。」 ──《費加洛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艾希提耶 Françoise Héritier
法國人類學家,女性主義倡議者,法蘭西公學院榮譽教授,結構主義大師李維-史陀的接班人。她繼任李維-史陀在法蘭西公學院的教席,開設「非洲社會比較研究」課程,曾任社會人類學實驗室主任、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國家愛滋病委員會主席。著有《兩姐妹和她們的母親》與《陽性/陰性》等書。
■譯者簡介
尉遲秀
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事翻譯。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雅克和他的主人》、《不朽》、《戀酒事典》、《渴望之書》(合譯)、《寂寞的公因數》、《HQ事件的真相》、《馬塞林為什麼會臉紅》、《哈伍勒的秘密》等書。
幕後故事
屬於你的生命中的鹽
艾林
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同意。雖然我們很少注意到它,鹽的存在卻具有決定性的重要,除了表現食材特性,更是必需品。但就如同我們生命中曾經歷的片段與感受,這些事情往往被我們忽略、遺忘,但仔細回想,慎重思索,這些細碎的元素,卻是構成現在的你、我非常重要的環節。
《生命中的鹽》作者艾希提耶是學術地位崇高的人類學家。書中有幾張年輕時在巴黎左岸,或布吉納法索做田野調查時的珍貴影像。身為法國公學院榮譽教授,艾希提耶著作多以人文議題為主。這本輕薄短小,由短句組成,如詩一般的散文可說是「意外」的作品。緣於艾希提耶三十多年的醫師兼友人皮耶特教授從蘇格蘭斯凱島度假時寫給她的一張明信片。在這張明信片裡,皮耶特說自己用「『偷來的』一個星期,在蘇格蘭度假」。為什麼這句話會啟發艾希提耶的泉湧文思呢?這得從法國人對生活的觀念談起。
一般人對法國人的普遍印象是懂得生活,總離不開美食佳餚與藝術。事實也是如此。「假期」是法國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法律明文規定雇主每年必須給員工帶薪假5週。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在夏天休長假,即使是觀光客最多的巴黎,到了八月份,許多商店寧願關門休息也不汲汲於賺取觀光財。皮耶特是一個非常盡責的醫師,常常將休閒時間貢獻給醫學。難得的休假,卻謙稱自己的時間是「偷來的」,讓艾希提耶感觸良多。她認為是她自己和其他患者偷了皮耶特的時間,現在只是皮耶特「偷回」自己的生命。
回覆這封信的同時,艾希提耶開始提出問題。她很認真的問自己,從過去、現在,甚至未來,有那些事情是自己覺得重要的,是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她開始一一列舉,從生活中的片段,童年,求學,戀愛,喜愛的電影、音樂,曾經經歷過的往事、記憶的片段……而就是這所有的一切,組合成現在這個80歲,人生經歷豐富的艾希提耶。
透過閱讀本書,除了回顧近代文化、音樂、電影關鍵人物及事件,包括李維-史陀、卡拉絲、勞勃‧狄尼諾、布萊德‧彼特、李奧納多、邁爾士‧戴維斯、普魯斯特……,更多時候是藉由作者的回顧與分享,勾勒起自己塵封的往事:街上傳來出爐麵包熱騰騰的香味、在昏暗的光影裡長聊、在溫暖的雨中跑步、睡到自然醒、躲起來享受孤獨、難得一次數學考80分、清晨涼爽的空氣、樹陰下的午睡、陽光下的咖啡、聆聽莫札特、安靜的時刻和孤獨的時刻……
在過去、現在、未來,有哪些事物是你覺得不可抹滅的?那就是屬於你自己的生命中的鹽。
● 艾林
喜歡閱讀、看電影,也喜歡運動、旅行和拉大提琴。曾經花9天完成單車環島。曾經旅居巴黎一年,遊走法國各地、旅行26個國家,足跡遍及129個城市。今年打算勇闖阿根廷。繼續行走出版和世界之間。譯有《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