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討論督導相關知識,包括專業督導的脈絡、不同取向的專業督導、督導關係、督導的組織脈絡、反思學習模式的督導、成為批判反思的督導者、督導技巧、督導的溝通與情緒、提升專業復原力、臨床實務中的督導,以及不同取向的督導實務。
作者在第五章詳細討論了反思實務取向的督導模式,並在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討論督導實務相關議題時都輔以相應的案例做為說明,讓讀者能對所討論的概念和技巧產生直觀理解。最後,作者以兒童保護領域做為案例,呈現前面討論的反思實務模式督導的具體展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曉春
學歷: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博士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學士
現職:
廣州中山大學人類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
經歷:
臺灣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代課助理教授、臺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助理教授、實踐大學民生學院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慈濟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社工督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兼任)
專長:
詮釋取向社會工作、社會工作理論、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整合、社會工作實務倫理、社會工作督導
曾煥裕
學歷:
美國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美國密蘇里州華盛頓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學士
現職: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專長:
老人福利、長期照顧、社會工作相關議題與研究
本書目錄
推薦序:社工督導是專業服務品質控管和增強的重要機制/曾華源Ⅰ
審閱者序/劉曉春Ⅲ
1、專業督導的脈絡前言
督導的簡史
受管制下的督導實務與照顧專業
當代的督導實務
督導的其他名稱:定義督導
本書立場
各章概觀
2、專業督導取向督導的功能
發展模式
反思模式的督導
後現代取向的督導
優勢為本的督導
發展優勢為本取向:督導者的反思
督導與文化
督導取向的評估指標
督導:結論
3、督導關係準備—個人稽核
選擇
開始階段
督導合約或工作聯盟的協商
中期
回顧與結束
4、督導的組織脈絡學習和職場文化
學習型組織
在職進修(職場中的學習)
管理主義、「風險社會」和督導
外部督導:爭議
外部督導的缺點
結論
5、反思學習模式的督導反思學習模式概述
反思學習模式督導的結構:開頭和結尾
循環的結構
反思學習模式
事件:經驗的覺察
探索
實驗
評估
結論
6、發展成專家:成為批判反思的督導者成為督導者
督導專家的發展:六大重點任務
任務1:避免直接與服務使用者工作
任務2:督導實務的知識
任務3:定義實務程序和角色
任務4:權威和權力的管理
任務5:促進情緒的安全表達
任務6:風險管理
批判性反思的探索
在督導中探索文化和多樣性
督導的批判探究
督導者的跨專業學習
一個學習的案例
7、督導技巧督導介入和技巧
促進介入
催化介入
概念介入
面質介入
指示性介入
回饋的給予和接受
督導回饋的準備
回饋必須明確
回饋和改變的關係
回饋必須被「擁有」
回饋必須是例行性的
回饋必須平衡
回饋必須具體
反思或「想要知道」回饋
接受回饋
介入在督導中的使用
反思學習模式的督導
督導中的開放性問句探詢
介入與反思學習模式的督導
一百個可以問的問題
8、督導中的溝通與情緒本章目標
本章概述
情緒智商
督導中情緒的處理
抑制
移情、反移情和平行過程
督導的動力關係
9、專業復原力助人專業的壓力
壓力系統
督導者的壓力取向
創傷事件和督導者的角色
實務中的恐懼:促進實務工作者的安全
因應與復原力
促進實務工作者的復原力:希望、樂觀和平衡
結論:督導者做為倡導者
10、機構臨床實習學生的督導臨床實習的機構督導
跨專業學習的議程
優良教育者的素質
教學和促進二者在實習機構督導中的緊張關係
發展取向
發展批判思考
反思學習模式的學生實習
開始
事件
探索:影響和應用
實驗階段:實施
評估
結束
結論
11、兒童保護領域的督導兒童保護領域
兒童保護體系
工作者與家庭的關係
工作者與工作者間的關係
工作者與機構間的關係
工作者與機構及社區間的關係
梅麗莎故事的後續
兒童保護領域的有效督導
自我的使用
兒童保護社會工作中的批判性理解
維持希望
把大家放在一起:團體督導
共同決策
團體諮詢取向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