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預購】台北早餐大王:咀嚼一座城市的生活百態 (電子書)
本書將於10/4上市,預購讀者請於上市日後至網站 / App 書櫃閱讀完整版。
比早起更重要的,是去哪裡吃早餐!
50 間必吃早餐 × 20 位行家帶路
大冰奶憑什麼穩坐鎮店之寶?
永和豆漿為何總在深夜燈火通明?
一顆蛋落在鐵板上,能變出多少魔法?
超商早餐如何研發,成為上班族可靠的選擇?
一場橫跨百年的早餐文化之旅
從日治時期的米飯與醃蘿蔔、油條配杏仁茶,到戰後豆漿店的興起、與美式早餐的傳入,再到今日便利商店引領的速食風潮——帶你細看台北早餐從溫飽之需,成為台灣人最深刻的日常記憶。
台北早餐大哉問,你是否也曾好奇?
一份吐司,為何成為集體記憶?
為什麼「吐司、蛋餅、大冰奶」成為台式早餐的鐵三角?買早餐送玩具又是誰的創意點子?上班族的生活節奏,又怎麼影響早餐店的開門時間與選址?這些關於早餐的小謎團,本書將為你一一揭開。
行家帶路,尋味台北的清晨日常
實地專訪多家代表性早餐店,如「早安美芝城」、「阜杭豆漿」、「好初早餐」、「Tamed Fox」團隊等,記錄他們與早餐共同走過的時光。同時邀請作家洪愛珠、攝影師Ivy chen、有趣市集創辦人老丹、橘色執行長袁悅苓、主廚Iacopo Frassi等美食行家,分享他們心中的早餐心頭好。
一口美味,背後是產業與知識的累積
台式早餐為何如此好吃——從產業與經濟的視角解讀,本書邀請超商研發團隊與業界職人,揭示從研發流程、供應鏈合作到顧客洞察,如何推動看不見的改革。飲食科學到市場策略,為你解密每一口早餐背後的細節與魔鬼。
推薦序
三年前,我差點寫了一篇關於「早餐」的論文。老師看著我,搖搖頭說:「這麼大的題目,你大概會寫到天荒地老,然後畢不了業吧。」我只好暫時放下。沒想到過沒多久,又因緣際會受邀參與了一場早餐展覽的策劃。沒想到越做越覺得有趣,也越來越清楚——這件事,不記錄下來實在太可惜。
早餐這件小事,為什麼在台灣會這麼特別?它明明天天都出現在我們眼前,卻從來不是什麼「明星」。巷口的小籠包、學校旁的鐵板麵,可能比名店還牢牢黏在你的記憶裡。三、四十年過去,劉媽媽的飯糰、張媽媽的三明治、王媽媽的鐵板麵,這些「媽媽早餐店」的身影,就像我們成長過程裡不斷重現的符號。從校園旁、社區邊到公園口,早餐店牽動的不只是胃口,更是生活的秩序與節奏。
有人因為搬家離開攤位,有的小店擴大成了店面,有的則慢慢消失。但最難的,永遠是如何把這份日常的溫度與技藝傳承下去。這些場景,不只是早餐,它是城市的縮影,是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底色。爸爸媽媽那一代,可能自己做早餐;我們這一代,開始去店裡買,有人趕著上課狼吞虎嚥一顆飯糰,有人翹課偷買早餐,或者邊看 NBA 邊咬著漢堡,這些畫面也默默在眾人心裡,留下深刻的記憶,拼湊成城市與記憶的共同脈絡。
現在的小孩可能沒看過老式火車月台,但早餐店依舊熱鬧,依舊熟悉。正因為它太日常,我才更怕有一天,它被忘記。寫這本書,某種程度就是一種保存,也是一個時代的紀錄。我們會問:有沒有七十年還存活下來的早餐店?有沒有一間早餐店,能代表一個時代的特色?我們會問:有沒有七十年還存活下來的早餐店?有沒有一間早餐店,能代表一個時代的特色?這些事,前面的人早就在默默做了,我們只是接著把這些味道、這些故事,繼續說下去,也繼續做下去。
這本書,不是為了證明早餐有多「重要」,而是想提醒我們:有些東西,正因為它太日常,才最容易被忽略。如果能把這些小店的故事留下來,也許幾十年後,再回頭看,就會發現這些味道,正好見證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與生命力。
--《台北早餐大王》發起人暨總顧問 張文哲(真芳碳烤吐司創辦人)
88折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