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獻給狂想、奇想、夢想之人巴爾幹。是一個流著血又流著蜜,寒冬中有春天之地。Carol,是一個流浪倫敦七年之後,卻選擇了馬其頓居住下來的台灣女子,開設了台灣史上第一個電視通訊社。別人認為她瘋狂,她卻認為自己只是想在這個藍色的半島民,進行一場溫柔的追獵。她又用七年時光,寫成熱情澎湃的追獵手記。巴爾幹半島上的馬其頓,是個依山傍水遍地野花、人種複雜宗教多元、歷史悠久但紛亂不斷的蕞爾小國,1999年台灣曾與它建交,2001年又宣布斷交。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卻住著一位台灣奇女子──資深新聞記者張桂越。自從1999年台馬建交後,她便長駐馬其頓,這一住就是七年。她在此開設了台灣史上第一個電視通訊社,一方面追獵巴爾幹這個「火藥庫」的最新政治動態,另一方面更深入探討當地的社會文化,拍攝製作成二十六輯的紀錄片「藍色巴爾幹」。究竟,巴爾幹半島有什麼樣的迷人魅力,讓這位跑遍世界各地的女子如此著迷?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那是一個流著血同時流著蜜、一個亦擁有春天的地方。這個自認Crazy的女子,深入這既美麗又殘酷的國度,用文字和影象記錄下各族人民內憂外患的戰亂、傳統與現代並容的豐富文化、衝突卻又融洽的的宗教信仰、以及無數熱情人們的故事……這一切在別人眼中的瘋狂行徑,對她自己來說卻是做為一個新聞記者的使命,回過頭來,巴爾幹的一切人事也豐富了她的生命。閱讀本書,你會看到一個不平則鳴的女記者的堅毅,以及她如何把對生命的熱情奉獻給戰地上不同種族的人民。「有人說,你要是不認識張桂越,最好就別認識她。因為一旦相識,結局只有兩個,一是兩肋插刀喜歡她,一是恨不得宰了她!這本書,註定要讓很多人認識她。結局卻只有一個,就是恨不得自己像她一樣:一輩子不妥協、不低頭、想得瘋狂、活得真誠,四海漂泊卻永遠懷抱著希望走下去!」──傅月庵(作家)「張桂越是我認識最不安分,也最不安於室的女性!不安分,所以她經常不耐煩就口出狂言,勇於挑戰和頂撞威權,包括穿著牛仔褲就要出席外交場合……不安於室,所以她很少乖乖待在台北,她縱橫歐洲,偶而越界撈到非洲,最愛去做開疆闢土的拓荒工程,這種人寫的文章就和她說話的聲音一樣,三分狂氣,三分不屑,四分炫耀,可是,我們都沒去過馬其頓,沒去過科索沃,聽她臭蓋,有一種臥遊寰宇的安適和快樂!」──藍祖蔚(資深影評人,台北愛樂「電影最前線」節目主持人。)「她是台灣的巴爾幹人?直覺的職業衝動,她把自己空投進這個流血與蜜的山脈,有水有草有情的大草原。攝影機是她的眼、她的槍。戰爭與和平裡的新聞是她的薩伐旅,翻騰不止息的歷史是她心靈的大冒險。張桂越,一個人的千軍萬馬,她的故事是人間莽原不平靜的風。」──陳浩(知名媒體人,中天電視執行副總。)■作者簡介張桂越1949,出生於廣西桂林。畢業於台灣關渡基督書院、美國明尼蘇達州ConcordiaCollege語言傳播系。1980,成立耕者出版社。1984,華視新聞雜誌記者。1990,英國威爾斯大學新聞研究所就學。求學期間任台視駐倫敦特派員。1993,傳訊電視駐歐洲分社主任。1997,創立「台通社」。著有《崔小萍獄中記》,譯有《善有惡報》等無數作品。拍攝紀錄片「藍色巴爾幹(26小時)」、「耶穌的腳印」、「認識東正教」、「結在異鄉的果實(非洲農耕隊)」等。2002年她在馬其頓發起「抗議希臘大使館無恥運動」,跟希臘使館展開了一場爭取尊嚴的長期(一個月)抗戰,張桂越這個的名字成為了異國各大傳媒的頭條新聞。■本書目錄感謝序一 一個不通人情世故的記者序二 用心寫的序三 台灣的奇才前言:是風目錄PartA流血與蜜的山脈1. 奔向一個不知名的地方2. 巴爾幹──流血與蜜的山脈3. 皮帶扣環──馬其頓4. 我的第一眼5. 無論紅黃黑白種6. 解放罌粟7. 火車想開8. 借個手機好嗎?9. 大哥說了算──現代列強操盤馬其頓10. ArbenXhaferi賈費瑞──巴爾幹的傑出政治家11. 都是她惹的禍12. 暴雨將至13. 訪問「恐怖份子」阿哈瑪狄14. 畫我故鄉PartB在春風裡1. Tostayornottostay?2. 走馬看花3. 熬它一鍋甜椒醬4. 吉普賽出櫃日5. 在春風裡6. 馬賽克的世界7. 希臘抗暴8. 六月是新娘的季節9. 「要為我們報仇!」PartC呼吸奧圖曼1. 牧師的女兒2. 擋不住的春天3. 青年的伊斯蘭4. 聖戰VS黑鍋5. 潔巴絲兒子的割禮6. 古香古色的東正教7. 聖像8. 一千兩百座修道院9. 比文藝復興還早的覺醒10. 復活節大拜拜11. 牧羊人的石頭12. 土地公公在國外PartD約翰喜雀1. 青花菜的觸動2. 一個平靜的農村午後3. 瓦達河戀4. 風雨故人來5. 約翰喜雀6. 從小五的紙箱說起7. 伴我航行的伙伴8. 布切和馬莉和沙夏和史多不丹9. 大年夜10. 蕭瑟的南風後記:亞歷山大酒店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96年4月誠品選書】作者隻身赴馬其頓多年成立台通社,將巴爾幹半島多面向地呈現給本地的閱聽人,透過文字與鏡頭實踐無疆界的新聞理念,把業已成抽象概念或空談的世界觀呈現在國人眼前。本書便是其成果之一。 一般人心目中的巴爾幹半島,是種族雜處的「火藥庫」,然而在資深記者張桂越的眼中,那裡卻是個同時流著血與蜜、一個亦擁有春天的應許之地!電視記者出身的她細膩描寫巴爾幹半島各個國家的風土民情,以及親眼目睹科索沃兄弟鬩牆的殺戮,阿爾巴尼亞人與斯拉夫人的仇恨,看到他們家園破碎、生靈荼炭的殘酷場景。內容中不乏重大新聞幕後與外交秘辛,讓人在感歎本地媒體的歐洲新聞悉數只會用歐美各大通訊社稿件及影像之際,不得不對像作者這樣以一種傳教士精神咬牙苦撐的記者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