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儘管今日的教育工作者多半期望依照操作手冊與新科技相關出版品在學校進行教學工作,不過由於現代的學生終日置身在新科技不斷發展的世界中,他們不單只是科技的接收者,同時也是主動的詮釋者。你如何能夠幫助沈浸在新資訊時代的學習者詮釋這些科技?本書編者Bertram C. Bruce,收錄32篇來自於青少年與成人識讀期刊(Jourm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的論文,為教師、學生檢視許多層面的新素養與意涵,並且提供教室、網路使用、與數位資訊、傳播環境經驗等範例。Bruce以概念將本書分為六章節,分別是歷史觀點、發展中的媒體實務、個人意義、倫理與政策議題、學習機會與社群。此書也陳述有關可信度、近用、隱私、審查、全球化、並將重心放在認知新媒體的教育、學習與素養發展上。另一方面,由於這些新素養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本書也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擴展新素養的工具。「提昇全民的資訊素養,應當是二十一世紀教育與大眾傳播等領域必須重視的課題。本書從不同角度探究網路及多媒體等科技工具所能創造的意義,書中每章由不同作者藉由特定主題導出資訊素養議題,並且提供讀者相關的網站資料與辭彙介紹,對資訊素養進行全方位的詮釋,內容淺顯易懂,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郝永崴/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 ■編者簡介Bertram C. Bruce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教授■譯者簡介黃振家台灣淡江大學文學院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博士張書翎中國電視新聞部編譯台灣淡江大學文學院大眾傳播學系碩士■本書目錄單元一:歷史觀點 新識讀能力 建構學習科技過去與未來的歷史 以友善歡迎的態度迎接改變 單元二:發展中的媒介實務 新舊科技融合 電子出版:為螢幕而寫 數位產製時代的藝術品 資訊素養:變遷中的圖書館 數位內容:網路空間的聖經 網路搜尋:探索的新領域 資訊超載:威脅或機會? 開放來源:每個人都是印刷商 免費軟體對識讀教育者的重要性 單元三:個人意義 從電腦中看見自己:我們與科技的關係 透過網路形象建構認同 從表達中學習 青少年上網分享創作的機會 單元四:倫理與政策議題 教與學:誰的電腦? 數位河流的接觸點 評估新資訊與傳播科技的挑戰 教育改革:科技是如何影響教育改革? 單元五:學習機會 Dewey 和科技 使用網路支援基本檢索和知識發展 寫作研究室 超媒體網頁製作做為批判知識 電腦融合學習和玩樂 線上教學:隨時隨地學習 新科技素養 虛擬學校的研究 單元六:社群 合作實驗室:網路共事 網路在世界是如何? 國際化網域名稱 新世紀的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