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藝術力: 打造有感學習的創意課堂, 讓天賦發光, 啟動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 誠品線上

點亮藝術力: 打造有感學習的創意課堂, 讓天賦發光, 啟動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作者 孫菊君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點亮藝術力: 打造有感學習的創意課堂, 讓天賦發光, 啟動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面對AI新世界,藝術力是關鍵!只有學科能力絕對不足以應對遽變的未來,藝術課堂是翻轉教學前哨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面對AI新世界,藝術力是關鍵! 只有學科能力絕對不足以應對遽變的未來, 藝術課堂是翻轉教學前哨站, 以藝術課堂的多元視野啟發創意、追隨熱情, 培養「深度學習力」和「視覺思考力」! SUPER教師孫菊君首部力作,張輝誠撰序推薦 你曾在藝術課因為習得無助而留下陰影嗎? 你曾以為藝術課是可有可無的附屬科目嗎? 這本書讓你重新體會學習藝術的積極價值。 我深信,你、我和我們的孩子,都可以從寬廣的萬象世界與深邃的內在美麗,提取源源不絕的創意寶庫,點亮藝術力,輝映那條通往未來的道路!──孫菊君 ■ 藝術不是副科,並非繁重學科中的調劑 ● 覺知教師自身養成教育的僵化,鬆開評判的標準 ● 在藝術領域的多元面相裡,總有適合不同學生擅長發揮的方式,多方探索才是學習階段之首要 ■ 藝術課堂的積極價值 ● 用藝術看出關鍵,鍛鍊思考 ● 藝術是觀察感知的能力,是溝通表達的能力,可以練習思考,發揮想像力,勇於冒險、敢於犯錯,將構想付諸實現,創造與創新 ● 運用ORID焦點討論法提問策略,幫助學生體驗完整的思考歷程 ● 老師應著眼於「Why」(為什麼教)和「How」(如何教),而不只是聚焦於「What」(教什麼) ■溫暖正向的分組機制 ● 靈活多元的「藝術大聯盟分組法」,讓學生找到並運用自己的天賦 ● 提升學習動機的遊戲化情境設計 ● 個個有事做、人人有價值,互助協作以共創共好 ■引動好奇的課程設計 ● 「學思達X設計思考」教學設計三案例實作 ● 以創意廣告影片融入情境式課程,使學生從操作中深刻理解視覺表達歷程,培養媒體識讀能力 ● 引導學生鑑賞與創作最夯的視覺資訊圖表,強化視覺表達力,提升競爭優勢 ■善待歧見、謙卑共善的課堂文化 ● 「異質性分組」形成團隊協作,提升學習動機,並養成善待歧見的課堂文化 ● 營造出相互尊重的傾聽與對話空間,讓原本就有不同狀況、需求、學習頻率的學生彼此撞擊,打磨出令人驚嘆的美麗 |專序推薦|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江學瀅(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助理教授) 林怡辰(彰化原斗國中小教師/閱讀推廣者) 林佳諭(桃園中興國中輔導教師/木木老師) 林 鉞(遊戲化教練)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傅斌暉(臺灣師範大學藝術教育博士/臺北市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認識菊君是因為好奇她在國中藝術課堂上如何運作學思達,而參加咖啡店的聚會。從自己參加,規定學生參加,到現場觀課,邀請菊君來課堂上演講等等,都感受到她滿滿的教育熱情。 第一次聽菊君說明「藝術大聯盟分組法」時,覺得這個機制太神奇,用故事脈絡讓學習者感受到自主性,卻又能夠在良好的架構下自然發生,學生也主動投入學習。一切看似自然,卻是教學者不斷實驗、嘗試的成果。 菊君不但帶領許多熱情老師共同成長,更在演講場合推廣並深化,吸引更多熱血老師的加入。老早等待菊君把豐富的經驗記錄下來,這本書真是讓人期待。 ──江學瀅(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助理教授) 任教藝術的老師,千萬不要錯過菊君老師的《點亮藝術力》。從大視野開始,面對疫情時代、AI新世界,藝術力的關鍵,和從不受重視的課堂困境,菊君老師從零開始的心境解說,心法調整心態,到實際接地的具體課程設計,怎麼能錯過? 如果您沒有任教藝術,更不能錯過這本書。那從書頁中透出的熱情,重新看見自己教學的起點,想為學生付出的熱忱,不同科目但一樣的教學魂。 想知道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對於每週一節的藝術課,竟然爭相飛奔前往課室?點點滴滴,盡在《點亮藝術力》。 ──林怡辰(彰化原斗國中小教師/閱讀推廣者) 一直以來,我以為學藝術是為了成為藝術家,直到遇見菊君,才發現我錯得徹底。原來,藝術力是觀點萬花筒,帶領我們拓展認知疆域的經緯度;藝術力是生活彈力帶,讓我們在限制中保有彈性,在高效率中維持人與人之間的溫度;無論是面對AI浪潮、疫情突擊,還是數位戰爭,在這紛亂的世代,它提醒我們聆聽內在的聲音,找到自己的價值。 菊君最讓我感到佩服的是,在教學上無論是精進還是突破,成功還是失敗,抑或是各種自我懷疑和焦慮,總是如實的把思考歷程記錄下來,真誠的分享可以怎麼面對房間裡的大象。謝謝菊君寫了這本書。 ──林佳諭(桃園中興國中輔導教師/木木老師) 十七世紀的點燈人,工作就是在入夜時點亮每一盞路燈,沒有人知道哪一盞會恰好帶給夜歸的人安全,或是為遠方歸來的旅人指引道路。而菊君則是二十一世紀的點燈人,只是她點亮的燈,是在每個孩子心中那名為藝術力的燈火,一道在此刻最不能缺乏的亮光。 當我們離開學校投身於社會時,開始深刻感受到擁有藝術美感與創意是多麼重要,卻苦於尋不著點亮自己藝術力燈火的方法。這本書就是我接觸到的解方,它同時協助我點亮了自己心中的那一盞燈,也是給下一個點燈者的指導手冊。 每個人的燈都值得被點亮,每個人心中的燈也都有機會照亮另一個人生。 ──林鉞(遊戲化教練) 知名演員黃秋生很喜歡臺灣,然而他卻曾經批評道:「臺灣建築真的醜到爆,有些竟然還得過獎。」這件事反映的是我們對於美感教育的忽視。我必須說,美術教育刻不容緩,而且不該只是美術老師的事。幸好,菊君老師寫了《點亮藝術力》這本書。 這是一本超乎你想像的好書!並不是教你鉛筆素描,而是透過觀看藝術,進而鍛鍊思考,激發創意;這不是紙筆一發任你畫的放牛吃草,而是經過縝密設計的藝術課。從「藝術大聯盟分組」、「撲克牌加分」,到「ORID提問策略」,保證你會讚嘆菊君老師的專業和用心。 我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唯一的遺憾是沒機會回到學生時代,再上一次美術課。 ──歐陽立中(SUPER教師/暢銷作家) 菊君無疑是臺灣藝術學思達教學第一人,開創之路的酸甜苦辣都凝聚在新書《點亮藝術力》之中。 對教師而言,本書除了完整介紹藝術學思達的理念和方法,也藉由心路剖析,讓教師看見不斷自我突破的典範。對家長而言,書中仔細闡釋藝術的價值,讓我們在升學主義掛帥之下,更有信心引領孩子接觸多元的藝術學習。對學生而言,本書說明了所有孩子都有藝術天分,每位學生的價值都該被看見。 菊君不僅針對這些面向進行完整思考,更具體且系統化的落實在藝術學思達的機制和教材中,使本書能夠精采串聯理論和實務,成為藝術教育界難能可貴的一盞明燈。 ──傅斌暉(臺灣師範大學藝術教育博士/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點亮藝術力》SUPER教師孫菊君 首部著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孫菊君/作者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及美術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畢業。現任新北市中和國中視覺藝術教師。「視覺藝術學思達共備社群」發起者及召集人、「學思達教學法」核心講師、「夢的N次方」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講師。於課堂教學、團隊共創或研習工作坊善以「共創引導」創造交流與對話、發散與聚斂,進而形塑共識與行動。臺灣開放美術教室公開觀課第一人,以「學思達教學法」翻轉藝術教育,致力於推展視覺藝術課堂的積極價值,以視覺藝術素材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的關鍵素養能力:自學力、思辨力、合作力、表達力及創造力。◆榮獲107年度新北市SUPER教師獎◆榮獲2017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未來教育臺灣100」◆榮獲親子天下2017教育創新100選明明從小愛好畫畫,卻兩度挑戰國小、國中美術資優班落榜,懷疑自己的藝術天賦。明明奮力拚搏至大學聯考美術科系榜首,卻在進入美術最高學習殿堂後,發現藝術之路愈走愈窄。明明有幸成為終身職志的美術老師,卻眼見課堂上孩子沉滯敷衍的神情,和校園裡自己晃蕩孤獨的身影。多年之後,乘著翻轉教育的浪潮再度奮起,為理想的課堂風景衝出狹隘的舒適圈,正面迎戰創新教學的新挑戰,進而發現藝術課堂飽滿豐盛的積極價值。FB:孫菊君(https: reurl.cc KAx0pq)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點亮生命力 張輝誠 作者序 點亮無限可能的藝術原力 前言 面對AI新世界 藝術力是關鍵 0-1 AI世代人才關鍵字:創意與熱情 ● 迎向AI人工智慧浪潮 ● 面對AI新世界,教學新挑戰 第一章 改變第一步 從零開始也無妨 1-1 教學改變之路的起點 ● 起心動念的那個時刻 ● 正視「房間裡的大象」 ● 學思達歷程初體驗,滿是驚喜 ● 第一間美術公開觀課教室 1-2 主動積極的自學風景 第二章 觀念篇:藝術課堂的美麗與哀愁 2-1 藝術不再是「副科」 ● 老師,能借你的課嗎? ● 「無用」的「副科」? 2-2 沒有天分也能學藝術 ● 藝術課堂的兩種學生 ● 養成教育的僵化 ● 美術等於藝術嗎? 2-3 用藝術發展關鍵能力 ● 回溯心靈最深處 ● 鬆開評判的標準 ● 發現觀看藝術的方式 ● 用藝術看出關鍵,鍛鍊思考 ● 從觀看藝術到觀察周遭 ● 觀看藝術作品的絕對好處 ● 解讀藝術領綱理念 第三章 心法篇:交出課堂主導權 3-1 藝術課堂的積極價值 ● 從下向上的改變力量 ● 藝術的教材與教法 ● 教學的黃金圈思維 ● 從「教材包」開始的反思 ● 改變,就從藝術老師開始 ● 讓思考可見的歷程 3-2 啟動學習藝術的渴望 ● 交出課堂主導權的覺悟 ● 認清青少年特質 3-3 藝術學思達課堂三寶 ● 藝術課堂的現實狀況 ● 藝術課堂的分組思考 ● 藝術大聯盟分組法 ● 正向溫暖的分組程序 ● 王牌選手,我挺你! ● 藝術職涯分組法 ● 自己的角色自己決定 ● 靈活多元的分組機制 ● 打造善待歧見的課堂文化 3-4 團隊協作提升學習動機 ● 雙贏思維與長勺寓言 ● 提升學習動機的遊戲化情境 ● 即時回饋的「撲克牌加分法」 ● 培養「當責」的課堂樣貌 ● 個個有事做、人人有價值 ● 讓思考的歷程被看見 第四章 課程篇:藝術教育的無限可能 4-1 開啟想像的備課起手式 ● 建構自己的備課素材庫 ● 找到引動好奇的鑰匙 4-2 連結感受的提問引導力 ● 觀眾中心取向的藝術鑑賞 ● ORID焦點討論法的提問策略 ● 從創意廚房紙巾廣告談「質感」經驗 4-3 運用設計思考開展課程鷹架 ● 導入「設計思考」的課程設計 ● 「學思達✕設計思考」教學設計之一:素描鉛筆的明暗調子 ● 「學思達✕設計思考」教學設計之二:創意紙感燈罩設計 4-4 走向寬廣場域的視覺表達 ● 視覺圖像溝通表達力的重要 ● 視覺資訊圖表之旅 4-5 情境教學入課堂,素養帶著走 ● 從廣告產業出發的媒體識讀之旅 後記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週一的「夜間咖啡館」 ● 以熱血結合的共備社群 ● 分享互動,並肩向前

商品規格

書名 / 點亮藝術力: 打造有感學習的創意課堂, 讓天賦發光, 啟動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
作者 / 孫菊君
簡介 / 點亮藝術力: 打造有感學習的創意課堂, 讓天賦發光, 啟動面對未來的關鍵能力:面對AI新世界,藝術力是關鍵!只有學科能力絕對不足以應對遽變的未來,藝術課堂是翻轉教學前哨
出版社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251239
ISBN10 / 986525123X
EAN / 9789865251239
誠品26碼 / 2682031522003
頁數 / 31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點亮生命力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點亮藝術力的書,更是一位藝術老師娓娓道來,在教學專業如何自我精進與突破,在長期教學困境的內在心境如何轉折與改變,在實踐學思達過程中是如何重新連結到自我渴望、價值感與生命力,以及一位看似平凡的教師如何透過教學專業的精進與突破,透過勇敢、熱情與行動力,率先打開教室,開創社群,擴大影響力,點亮更多教師和學生的藝術心靈。

  菊君,是我師大的學妹,也是內人的大學好友,我們認識超過二十年了,當年她憑著優異學科成績加持,成為全臺美術學系考生榜首。我看過這本書之後,才知道非術科出身的她,在美術系求學時遭遇不少挫折與苦頭,畢業後她分發到國中任教,憑著優異專業素養,在美術教師圈依然活躍,也有不錯表現。但我隱隱然感覺,像菊君潛質如此優異的老師,如果她願意接觸學思達,在教學現場做出巨大突破,她的潛能應該更能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

  當時,我已經隨時開放教室,四處分享「學思達」,但大多採取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方式,因此甚少主動向親友們推薦學思達,並且將主力放在改變「考試學科」從頭到尾單向講述的教學方式,故不曾向菊君說起「學思達」。

  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知道菊君當初是透過學校同事分享(一開始也頗不以為然),然後因緣際會在網路上看到我在臺大演講的錄影──關鍵來了。觀看影片之後的菊君,可以什麼反應都沒有,甚至感到不以為然(如她第一次聽學校同事分享),或者認為學長張輝誠也太自以為是了吧(兩者都是看完影片後有些老師的反應)!但究竟為什麼,菊君沒再有這種反應,而是變成深受震撼與感動?即使她深受震撼之際,她也可以讓感動只存留心中,並隨時間流逝而減少、消退。但菊君反倒馬上興起了「有為者,亦若是」的具體行動,很快在課堂上嘗試學思達(由此可見她的自學能力,她後來自學「學思達」的歷程,正是強大自學能力的具體展現。又如本書中引用的各種書籍正是她廣泛自學閱讀的成果),並很快取得成功經驗(菊君老師之所以能快速成功,與她原本就具備的優異素養、多元能力有關,因為在單向講述課堂派不上用場的能力,轉換到學思達課堂,這些能力突然變得異常重要,缺一不可)。

  之後,又發生了什麼事?菊君老師在初嘗學思達成功之後,願意在我的鼓勵(或者說慫恿)之下,就毅然決然隨時開放教室(這是全臺第一間美術科隨時開放教室),這得需要克服多少困難和壓力,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與堅毅,菊君老師又是如何產生?

  當她開放教室愈來愈駕輕就熟,學思達講義愈編愈精良,前來觀課的老師愈來愈多,佳評讚譽愈來愈豐,又發生了什麼事?菊君也可以這樣經營一番小天地,怡然自樂就好了,但她卻又自發籌辦「社群」(在沒有任何資源,時間又非假日的晚上),然後竟然會有老師不辭路遙時晚,從桃園、新竹,甚至臺中,遠赴新北市來參加菊君主辦的社群,人數從少到多,然後社群又成長滋生到其他縣市也開設出新社群,影響了愈來愈多藝術領域的老師們。──這些衝勁、自信、認真、努力、影響力,在菊君身上又是如何產生?這些,都可以從菊君好文筆寫成的這本書看到答案。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更是一位好老師,菊君,內在生命的轉折,重新連結了自己的渴望,找回信心、價值、意義和能量,在教學課堂中每分每秒滋養自己,同時也滋養學生,更願意將這份滋養擴散出去,滋養更多老師,自立立人,一起迎向未來──這樣的滋養,是多麼美好的循環啊!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點亮無限可能的藝術原力

  老妹和我分享幼兒園小女兒的回家作業。小媛媛剛從蒲公英班升到蘭花草班,這一頁是中班「語文遊戲」第八回作業。作業指示是依照詞意在空格內貼上或是畫出正確的圖。格子裡有五個動物詞彙:大象、花豹、獅子、斑馬和老虎。妹夫看了作業內心嘀咕著:要畫出動物啊!這麼難的功課,豈不是給家長添麻煩?我哪畫得出來啊!

  正當大人們開始抓起手機上網搜尋時,只見媛媛拿起鉛筆,想都沒想,三兩下就畫好了,驚呆爸媽。她那唸國中的哥哥,瞄一眼後驚呼:「好厲害,畫得比倉頡還好!」大象的長鼻、花豹的斑點、獅子的鬃毛、斑馬和老虎的斑紋與身形,完全凸顯出重要特徵。她一定觀察或描述過這些動物圖像,才能夠一揮而就,毫不遲疑。那線條的美感與力度,是多麼具有生命力!

  我看到幼童身上,那種出於本源的創造力與自信,對照大人們下筆前的戰戰兢兢,下筆後的塗塗改改,不禁感嘆,對藝術表現與生俱來的渴望與衝動,早在制式教育的窠臼中,消磨殆盡。這是多麼可惜的事!而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成年人,更早已發生在國中階段──我的教學現場。


  藝術教育家羅恩菲爾(Viktor Lowenfeld)經典著作《創造與心智成長》,對兒童繪畫發展階段有深入探究。九到十三歲的孩子對周遭具體情境、人我關係的認知逐漸成形,企盼如實描繪。若沒有適合的學習路徑可以支持,很容易早早喪失對藝術表達的信心,更有甚者,從此與藝術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羅恩菲爾曾說:「如果有一種藝術教學法,能使個人產生自信並使他們有奮發向上的欲望,從而釋放出個人的內在特質,那就是好的教學法。」

  身為資深藝術老師,我自問教學是否做到這樣的期許,確實曾因為個人努力指導,激發幾位對繪畫有強烈興趣的孩子全力以赴,獲得全國競賽獎項。但是羅老接著提醒:這個方法必須要適用於大多數學生,才算是適合於我們的教育系統,特別應照顧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習熱忱自然而生。

  要怎麼讓「大多數」孩子都能夠藉由藝術課,依著心理需要而釋放個人特質,進而自在表達,我做得到嗎?


  一〇八課綱上路,推播整個臺灣教育圈翻轉教學的巨浪,也深深衝擊著我。我驚喜的發現,改變並不痛苦,只需要走出舒適圈的一點勇氣。剛開始獨身匍匐前行,邊試邊修,路徑竟然就被勇敢的踏了出來。走著走著,更多豐沛的新養分灌注,讓我慢慢整理出一套讓學生眼睛亮起來的方法。

  這本書爬梳這一切,包含自己學習歷程的「黑歷史」。而正在閱讀本書的讀者,無論是不是藝術相關從業,你一定可以同感過去所經歷制式僵化的學習階段,那種困惑與無奈。這不僅只存在於藝術課,更在許許多多如同工廠裝配線的教學現場,消磨著年輕心靈的學習胃口。


  你曾在藝術課因為習得無助而留下陰影嗎?
  你曾以為藝術課是可有可無的附屬科目嗎?


  這本書或許能夠讓你重新體會學習藝術的積極價值。藝術所能磨練的感知敏覺、所能啟動的創意思考、所能激發的澎湃熱情,將是在AI浪潮之下,每個人面對生存挑戰的重要關鍵。

  我深信,你、我和我們的孩子,都可以從寬廣的萬象世界與深邃的內在美麗,提取源源不絕的創意寶庫,點亮藝術力,輝映那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試閱文字

導讀 : 文/楊郁慧(天下文化編輯部人文館總監)


回想成長求學階段,你對「美術 / 藝術課」有何印象?
你認為有天分才能學藝術嗎?
你曾因為藝術老師獨厚某些同學而留下陰影嗎?
你曾以為藝術是可有可無的「副科」嗎?
你曾在藝術課背單字、寫數學或趴下補眠嗎?
你仍然認為藝術無法帶來好的出路嗎?

再回想幼童時期,或者觀察身邊的幼童,那種出於本源的創造力與自信,對比於大人們普遍在下筆前的戰戰兢兢、下筆後的塗塗改改、完成後的遮遮掩掩……令人不禁感嘆,與生俱來的藝術創造力早在制式教育的窠臼中消磨殆盡。這是多麼可惜的事?

而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成年人,更早已發生在中學現場的青春學子身上。

事實上,只有學科能力不足以應對AI所帶來的遽變未來。藝術所能磨練的敏銳感知、所能啟動的創意思考、所能激發的澎湃熱情,將是AI浪潮衝擊下新世代面對生存挑戰的重要關鍵。

孫菊君老師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任教於新北市中和國中。教學十年後,她成為「駕輕就熟」的老師,備受同事與學生好評,但她心裡深知,平穩運行的軌道上已失去火花與感動。她不得不承認,傳統教學下的藝術課永遠只能照顧到少數「有慧根」、「有天分」的學生。

二○一四年,孫菊君老師接觸學思達教學法,翻轉藝術課堂。

二○一五年,孫菊君老師開放課堂,成為臺灣開放美術教室公開觀課第一人。 《點亮藝術力》這本書,寫下孫菊君老師對藝術教育的思辨、創新教學心法,以及藝術教學的無限可能。

身為資深藝術老師,孫菊君盼望藝術課能夠支持每個孩子不同的天賦資質,找到發揮個人價值的舞台,點亮內在深處源源不絕的藝術原力。同時藉由溫暖正向的分組機制,養成團隊當責、善待歧見、謙卑共善的課堂文化。

「藝術力」是「深度學習力」和「視覺思考力」;是「觀察感知力」和「溝通表達力」;是「多元想像力」和「創新創造力」。 藝術不是副科,是翻轉教學的起點;藝術課養成的觀察與思考是關鍵競爭力。《點亮藝術力》,讓教師和家長重新認識藝術課堂的積極價值。

試閱文字

內文 : 主動積極的自學風景

  座位上的學生們沉浸在課本的字裡行間,努力找答案填入講義。有的快速翻閱課本,有的咬著筆桿思考,也有人傾身靠向旁邊,想要從同學的答案尋找課本相應內容頁數……幾乎所有人都投入其中──這是我的視藝學思達課堂日常。

  我在教室前緣看著這群國中七年級的學生埋頭努力,耳裡聽到的是翻動書頁與振筆疾書的沙沙聲,極為美妙。我不禁看到入神了,曾幾何時,我的課堂居然可以讓學生這麼主動積極的自學……他們看來似乎都不想下課!一堂學生都不想離開的藝術課,這豈不是教學生涯的大成就?

  「噹噹噹噹──噹噹噹噹──」這時,熟悉的校園鐘聲響起,把我的思緒拉回現實,我驚覺:「下午一點二十分,這是上課鐘聲,現在還沒上課啊!怎麼他們都已經自動自發的投入課堂呢?」我連忙拿起手機,晃動中錄下這個時刻。

  一點二十分,下午的第一節課,是國中老師普遍最不喜歡的教學時段。之前剛結束午餐時間,簡單進行打掃後,所有學生都撐著正在消化的肚子,被規定坐趴在小小的課桌上午睡。剛開始的前十分鐘,許多趴著的學生如同蠕蟲般,蠢蠢欲動,睜著眼睛東看看西看看,頭一下翻左一下翻右。接著,到午休結束鐘聲響起,已然沉睡的學生絲毫未覺,繼續把握十分鐘的下課時間;老師踏入教室,眼見滿室充滿睡意的學生,不禁無奈的敲敲桌子:「同學們,叫旁邊的人起來,還想睡的同學出去洗把臉,要上課囉!」嘴邊沾著口水、臉上印著紅紅的壓痕,不少人還迷迷糊糊;更慘的是喚不醒的學生,當老師走到身旁出手推推肩膀,有起床氣的學生滿臉凶狠,大手一撥:「衝啥!」這就是教學現場,老師們常常得面對的下午第一節窘況。

  一點二十分,下午第一節課鐘聲響起,藝術教室裡學生們所呈現的學習樣貌,讓我感動莫名。當初起心動念開始改變,卻為我的教學生涯帶來最大的滿足。

  我的藝術教室位在學校最底端。猶記當時因為校園建物防震擴柱工程,學生們的班級教室遷往最前端的教學樓,同時也沒有連接穿廊可以過來。他們從接近校門口第一棟的忠孝樓五樓移動過來,必須自仁愛樓下到一樓平面,經過游泳池,沿著跑道穿越操場及籃球場,才能抵達藝術教室所在的信義樓三樓,但多數學生可以在上課鐘響前抵達,並開始進入自學狀態。我不禁想像,當午休鐘響,在原班教室內的學生紛紛甦醒,並喚起身旁的同學,開始往藝術教室狂奔過來的景象。事實上,我確實在校園處處是工地的那一年,捕捉到學生們在跑道上朝我奔來的畫面,每當有機會與人分享藝術學思達課堂的感動時,就成為最具說服力的視覺證據。

  這代表什麼?學生們在乎!在乎一週只有一堂的視覺藝術課,在乎課堂上的學習與所能得到的成就感。而學生們的在乎,讓我更珍惜這一堂藝術課的存在,更認真用心準備課程,以回報學生們的努力。

  當我連夜編製學思達講義與授課簡報檔,熱切的在教學筆記上悉心沙盤推演著課堂引導流程時,驀然回首,我看見七、八年前那個對教學失去熱情與動力的自己,不思進取卻怨天尤人的自己,無心備課卻總對學生心不在焉而感到憤怒的自己。我好想回到那時,擁抱這個無奈又無助的年輕老師,跟她說:

  「菊君,這不是你的錯。我知道那麼認真的你,多麼渴望成為好老師,成為學生的貴人,就像過去求學時那些成為你貴人的老師們。菊君,這不是你的錯,但努力的你,會因為你對教學初衷的念念不忘,成為更好的老師。」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SUPER教師孫菊君首部力作,張輝誠撰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