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合作視野之蕭頌聲響世界: 以給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 作品21為例 | 誠品線上

鋼琴合作視野之蕭頌聲響世界: 以給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 作品21為例

作者 洪珮綺
出版社 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鋼琴合作視野之蕭頌聲響世界: 以給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 作品21為例:近年來「室內樂中鋼琴的角色(含二重奏)與其他樂器同等重要」的觀念一再被強調,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近年來「室內樂中鋼琴的角色(含二重奏)與其他樂器同等重要」的觀念一再被強調,鋼琴合作藝術家卻仍時常被認為是次要角色,很少享有鋼琴獨奏家般的鎂光燈及優越感;而蕭頌這首《D大調協奏曲》融合了「室內樂合作分享的精隨」以及「獨奏的氣勢與音樂內涵」,演奏時得以淺嘗「獨奏家」所得到的關注與掌聲,又可以與合作夥伴進行更深層的音樂交流,充分享有契合、愉悅與滿足感。 蕭頌這首樂曲出神入化的創作技巧與崇高藝術價值令人讚嘆,而曲中引起共鳴與憾動人心的力量,更使這部作品偉大而巂永。探究蕭頌《D大調協奏曲》的過程就像在深入接近一個人的真實生命,愈深入研究,愈能感觸作曲家本人及作品所蘊含的巨大能量;深入了解樂曲創作的同時,也是更勇敢的與自己對話、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進而奇妙的因用心理解作品而自我省思生命的樣貌、從中獲得鼓舞。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洪珮綺一位從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獲得豎笛演奏學士鋼琴伴奏碩士鋼琴合作藝術博士協助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創立國內第一所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並持續於摯愛的鋼琴合作藝術領域體悟人生的永恆學習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 目次 表、圖目次 譜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三節 文獻探討 第二章 1870~1900年法國的時代背景 第一節 音樂環境 第二節 室內樂發展 第三章 音樂養成與作品風格 第一節 成長背景與學習歷程 第二節 人格特質與作品風格 第四章 樂念與影響 第一節 華格納風潮 第二節 法朗克學派 第三節 其他人物 第五章 作品特色 第一節 創作背景 第二節 樂曲分析 一、第一樂章 二、第二樂章 三、第三樂章 四、第四樂章 第六章 創作技法 第一節 他人影響 第二節 自我巧思 第三節 室內樂配置 第七章 鋼琴合作藝術思維 第一節 室內樂魅力 第二節 魔法般的幕後推手 一、鋼琴樂器特質 二、鋼琴的角色扮演 三、鋼琴如何成為魔法般的幕後推手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一 厄內斯特˙蕭頌生平表 附錄二 厄內斯特˙蕭頌作品一覽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鋼琴合作視野之蕭頌聲響世界: 以給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 作品21為例
作者 / 洪珮綺
簡介 / 鋼琴合作視野之蕭頌聲響世界: 以給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 作品21為例:近年來「室內樂中鋼琴的角色(含二重奏)與其他樂器同等重要」的觀念一再被強調,
出版社 / 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675895
ISBN10 / 9869675891
EAN / 9789869675895
誠品26碼 / 2681930879003
頁數 / 36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X19X1.9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蕭頌這首《D大調協奏曲》融合了「室內樂合作分享的精隨」以及「獨奏的氣勢與音樂內涵」,演奏時得以淺嘗「獨奏家」所得到的關注與掌聲,又可以與合作夥伴進行更深層的音樂交流,充分享有契合、愉悅與滿足感。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自美國新英格蘭音樂院取得博士學位歸國後,2003年加入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協助創立臺灣第一所「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很感恩一路走來總是受到老天爺的眷顧,得以在摯愛的專業領域裡發揮多年所學,更欣慰能夠推動臺灣音樂界跨入全新的「鋼琴合作藝術」,從零開始、生根萌芽。
目前擔任臺南藝術大學「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所長;研究所草創初期萬事艱辛,除了規劃課程與授課,更需要投注大量時間與精力將「鋼琴合作藝術」的核心價值與正確觀念介紹給社會大眾,盼能讓大家明白「鋼琴合作藝術」與傳統伴奏的不同。
耕耘多年後,臺南藝術大學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已步上軌道、也備受各界肯定,卻仍是全臺唯一研究此新興專業的獨立系所,理念的推廣與實踐尚須努力,所以,未來除了繼續音樂教學、演奏,也希望投注於學術研究,與更多音樂愛好者交流,分享一路走來對音樂的觀點、領悟與感動。
與蕭頌音樂結緣
長久以來,一直對蕭頌音樂的聲響色彩與意境氛圍情有獨鍾,曾於2010年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第一屆鋼琴合作藝術國際研討會發表過一篇論文:〈鋼琴中的管弦樂聲響——以蕭頌《詩曲》為例探究管弦樂曲改編與彈奏之技巧〉,文中針對「管弦樂改編成鋼琴版本」的多樣性及可能性提出探討,藉由那次的深有關蕭頌室內樂作品賞析的文章,又正巧有位同事分享蕭頌《給鋼琴、小提琴與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作品21》(Concert for Piano, Violin and StringQuartet in D Major, Op. 21, 1891)樂譜,提到這首曲子多麼動聽、且不易彈奏,得知之時忍不住心生嚮往,直覺是和蕭頌音樂進一步結緣的契機。可惜那陣子因教學、演出與所務繁忙,第一次到手的樂譜竟閒置將近一年,事隔多年,才又憶起這段未完成、想親近那首樂曲的渴望。
除了對蕭頌有著無可言喻的喜愛外,潛意識裡似乎也想挑戰或證明自己有「鋼琴獨奏家」的彈奏能力(在臺灣,「鋼琴合作」普遍仍被認為是音樂演奏中的配角,其專業性較不被認同,一般人存有鋼琴彈不好才去當伴奏的迷思),現在回想起來真覺得可笑幼稚,話雖如此,心中依然存在一股強大的動力,無形中推著自己想要更深入了解蕭頌作品,並克服萬難好好彈奏。
即使近年來「室內樂中鋼琴的角色(含二重奏)與其他樂器同等重要」的觀念一再被強調,但有時,鋼琴合作藝術家仍被認為是次要角色,很少享有鋼琴獨奏家般的鎂光燈及優越感,而蕭頌這首《D大調協奏曲》融合了「室內樂合作分享的精隨」以及「獨奏的氣勢與音樂內涵」,演奏時得以淺嘗「獨奏家」所得到的關注與掌聲,又可以與合作夥伴進行更深層的音樂交流,充分享有契合、愉悅與滿足感。
著書撰寫蕭頌
1980年代之後,已有愈來愈多音樂家演奏蕭頌這首曲子,演奏的紀錄與錄音也增加許多,但完整清晰的文獻資料與記載仍匱乏。因為向來對蕭頌音樂色彩特別喜愛,曾嘗試瀏覽許多書籍、追尋蹤跡,想從各個角度深究這首深具魅力的作品,盼能使內心的感動更為圓滿深刻,無奈除了彈奏技巧艱深,文獻資料更稀少難尋,且過程中必須深入那令人讚嘆、卻同時龐大複雜的樂曲架構與分析,無時無刻不考驗耐力及頭腦清晰度、挑戰認知極限,然也因如此升起一份敬畏,自我提醒要對每個音樂作品更心懷謙卑與尊敬。
如今決定撰書介紹蕭頌音樂,不僅僅想提供蕭頌各面向的背景資料與錯綜複雜的樂曲分析,更希望讓更多愛樂者、甚至一般民眾認識這位十九世紀末偉大的法國音樂家、聲響色彩家,並了解這首編制獨特的《D大調協奏曲》在音樂史上是如此重要且燦爛奪目,最終,期盼更多人因為欣賞這首作品而更認識這位充滿愛與人性的作曲家。
常說「作品如人」或者「風格如人」,蕭頌就是這麼一位作曲家;探究蕭頌《D大調協奏曲》的過程就像在深入接近一個人的真實生命,即使超過百年之後,仍可感受蕭頌在創作過程的不容易,愈深入研究,愈能感觸作曲家本人及作品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其能量之龐大,有時讓接收者不知是否有足夠氣力完整領受每個細節,只能想辦法盡可能去接近作曲家所追求的完美;到最後才發現,原來在深入了解樂曲創作的同時,其實是更勇敢的與自己對話、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進而奇妙的因用心理解作品而自我省思生命的樣貌、從中獲得鼓舞。
蕭頌這首樂曲出神入化的創作技巧與崇高藝術價值令人讚嘆,而曲中引起共鳴與憾動人心的力量,更使這部作品偉大而巂永。
蕭頌精神 難行能行
對於聽覺與聲音的追蹤,一向是自己最敏銳的感官,也因此享受到音樂讓生命更美麗的滋味;聲音與我幾乎如影隨行,但奇妙的是,關係愈貼近,愈不容易清晰表達出內心感受以及與聲音的連結,每每想著要如何說得像感覺到的一般傳神,就望之卻步,更何況還要以文字寫明白。即使早有撰書為蕭頌發聲的想法,卻總以熱愛演奏、家庭因素、人情壓力、學校行政為藉口擱置,心中的熱情與使命感無從開展。
內心逃避著撰書的艱難任務,公事上亦不斷周旋在看似永遠寫不完的計劃書與各類文案間,然無形中似乎鍜鍊著剖析的廣度與敏銳度、也磨練出寫作思考的邏輯脈絡與能力;於是,在各種力量牽引下一步步加速,開始全心全力投入寫作,這份對寫作的專注加上對鋼琴合作藝術永恆成長的渴望,終於激盪出「鋼琴合作藝術心耳秘方」──一個鋼琴合作者可以追求聲響、達到目標的方法,也是一個有跡可循、可經由理解後再創造的指引。
儘管歷經挫折,自始至終未曾放棄「想要做好、寫好」的渴望與自我期許。而老天爺看似殘酷、卻用心良苦的巧秒安排一種必須「暫時」停下彈琴腳步的考驗,終於不得不好好靜下來面對自己的心願,並採取行動去實踐潛意識裡一直存在的渴望。
不敢相信大量爬格子的撰書工作終於告一段落!此刻內心滿懷敬意,感恩一路走來的每個因緣,並期許日後更踏實完成每個挑戰。
望著綿綿密密的章節,又揣摩著蕭頌強烈自我期許的心情,深知這本書絕非盡善盡美。從萌生念頭到動筆生成,前後長達八年,這期間經歷人生各項考驗、掛念、成長,終於努力克服、學習而完成,但音樂之路無止境,未來將持續自我督促力求嚴謹、精益求精,期盼樂界先進不吝指正與鼓勵。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一路上給予最多支持與幫助的家人、朋友、同事與學生,以及所有因為音樂、因為合作、因為分享、因為期許不斷成長而感到幸福的每一位有緣人。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