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地誌.社會記憶: 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 | 誠品線上

行旅.地誌.社會記憶: 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

作者 范宜如
出版社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行旅.地誌.社會記憶: 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行旅,幾乎已成為現代人追尋自我、觀看世界的一個名詞,藉由空間的移動,擴大了個人的生活疆界,延伸了想像的界域。地誌則指涉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行旅,幾乎已成為現代人追尋自我、觀看世界的一個名詞,藉由空間的移動,擴大了個人的生活疆界,延伸了想像的界域。地誌則指涉著地方書寫,其間包含了對地方的定位、觀看,乃至於「書寫」及「如何書寫」。至於記憶,則又可視為一種「重要的文化選擇」。行旅記事既有地誌書寫的面向,書寫行旅經驗亦為社會記憶之積累。 本書以行旅、地誌、社會記憶三則向度詮釋王士性之紀遊書寫,並非僅為「專人」研究,而是以其為詮釋座標,透過其地域經驗的書寫,考察其對於人、地關係的思索,並就其治理經驗,思辨漢族與異族的民俗與文化。 王士性之著作《五嶽遊草》、《廣志繹》、《廣遊志》涵蓋了遊記、詩歌、筆記、雜錄,就內容而言則又有方志、行記之質素。在仕宦與世情之網中,王士性跨越了大地山川,演繹日常生活及地理想像,譜寫一曲浪遊之歌;以依違於紀實之筆與抒情之眼的文學表述,開展多重而豐富的文化視野。透過本書之考察與抉發,應可重新審視明代「遊的文學史」,還原王士性一個獨特的位置。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范宜如范宜如,臺灣宜蘭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為臺灣師大國文系副教授。學術方向為明代文學與現代文學。近年主要關懷核心為明代邊境地誌及蘊含在其間的物、日常生活以及文化接觸等課題。著有《明代中期吳中文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合著)、〈華夏邊緣的觀察視域:王士性《廣志繹》的異文化敘述與地理想像〉、〈山水構圖之紀實特徵與抒情性:以王士性《五嶽遊草》為考察對象〉、〈個人記憶.家國敘事:紀錄片〈山有多高〉與〈銀簪子〉的影像詮釋與意義論述〉、《〈上海童年:王安憶小說的空間隱喻〉、〈王安憶《上種紅菱下種藕》的城 鄉空間〉、〈真實在他方?──紀錄影片〈書包裏的秘密〉的記憶重構〉、〈空間之詩.城市之舞——大一國文教學的構思與實踐〉等論述。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本書目錄緒論 第一章 「發現」王士性第一節 《明史》與地方志書寫中的王士性形象第二節 從書序看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之刻印與閱讀效應第三節 《五嶽遊草》、《廣遊志》、《廣志繹》三書之內容第四節 王士性之遊觀及其行旅實踐第二章 遊的文學表述與文體特徵第一節 王士性之遊蹤及其書寫第二節 《五嶽遊草》之詩文對讀第三節 山水構圖的紀實特徵與抒情向度第三章 地景江南:空間記憶的文化詮釋第一節 何處是江南第二節 空間意象的知覺與體驗第三節 光影染動的山水容顏第四節 文化記憶的內涵與書寫形貌第四章 地方知識:文化景觀的形構第一節 「風土」觀點下的地方敘述第二節 地域性與人文風貌共構的文化圖景第三節 華夏邊緣:異文化敘述與地理想像第五章 追蹤躡跡:地域經驗的聯繫與對話第一節 地景的複寫,隔代的對話第二節 續寫: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與王士性〈桂海志續〉第三節 複寫/對話:范成大《吳船錄》、陸游《入蜀記》與王士性〈蜀遊〉四記第四節 複(續)寫地景:觀看與敘述結論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行旅.地誌.社會記憶: 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
作者 / 范宜如
簡介 / 行旅.地誌.社會記憶: 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行旅,幾乎已成為現代人追尋自我、觀看世界的一個名詞,藉由空間的移動,擴大了個人的生活疆界,延伸了想像的界域。地誌則指涉
出版社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7397201
ISBN10 / 9577397204
EAN / 9789577397201
誠品26碼 / 2680611116000
頁數 / 345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