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認真來悲傷》
★ 第40屆金鼎獎 文學圖書獎
★ 2015開卷好書獎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 2016台灣文學金典獎
郭強生最動人的記憶書寫
關於父、母、兄、情人、自己……
面對過往的幸福,對我而言,遠比回憶悲傷還更需要勇氣。
像中途被寫進連續劇裡的角色,我晚了十年加入了一個不快樂的家庭,卻對後來的劇情發展,完全無能為力。如今,母親與哥哥都走了,父親老弱了,只剩下我還在努力拼湊著,許多仍然斷裂的劇情。我從沒期望過成家,因為光是這一個家,就已經留給我太多這一生都逃離不出的陰影。
而哥哥的去世與情人的背叛,留給我的除了悲傷之外,更多的是無解的困惑。他們都在某一個時間點做了不回頭的決定,留下我在那個他們不要的世界裡。
同樣的故事周而復始,隱藏著,糾結著,一說多了就要心痛。
我只想好好走完,今生一場聚散已足夠。
《我將前往的遠方》
郭強生 獻給單身初老的一首情歌
人生,是一連串的回顧、整理、繼續前行。
單身無伴的郭強生,在人生下半場,進行了一場深度的自我整理。
父子關係、情感關係、事業生涯、人際關係……
人生到此,那些可喜可泣、可恨可悔的種種,都要經過這一場整理,始能安然放下。
人生這場戲,演得再賣力,還是會曲終人散。
到頭來,仍得面對自己的孤獨。
有一種孤獨,是因為求之不得;
另有一種孤獨,是心安理得,專注在認為值得的事情上就好。
五十而知天命,不是因為能未卜先知,而是漸漸知道,
哪些人哪些事,已經與自己無關。
可不可以從現在起,專心求一個自在就好?
我們也許曾錯過一個家,
失去過一個家,
忘記了某個家。
但在五十歲之後,我們都在回家的路上。
黃金歲月中,為了冒險,我們曾經離去。
銀光中,為了回家,仍然是一場冒險。我們還要再勇敢一次……
不再逃避生命底層我們終須面對的告別與毀壞,
之後才是療癒真正的開始。
無法記得有多長時間,我活成了一個不斷退守的人。努力隱藏自己的不快樂,用孤獨,築起高牆。直到三年前連串變故,逼我鼓起勇氣,面對自己。所有的相守或相忘,都是注定的緣分。緣分比情字更強悍,我如今才懂得。
我控制不了任何事。包括自己的結局。但還能改變的人,或許才是自由的。我清楚意識到上一段與下一段的人生中間,有一道顫動的影子,如水波微光的邊緣。我發現,自己正站在人生的另一個起點。一如我的心跳,穿越了記憶,也正穿越著未來。
《來不及美好》
經歷過那些一去不復返,
才明白了
美好不是想像,
是命運……
台灣中生代小說家郭強生,從大學時期出版第一本小說之後,至今寫作不輟。小說一直是他的創作主力,直到二〇一四到二〇一五年間,受邀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撰寫專欄,他開始了散文創作。
「過了四十歲之後,寫作對我來說,就是面對自己。」郭強生在人生半百之際,以回顧自己的生命,剖析真實自我為創作主題,寫成「人生私散文三部曲」,從而為他開啟了另一個寫作巔峰!
《何不認真來悲傷》叫好又叫座,一舉獲得當年度開卷好書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三大獎。
「人生私散文」系列是深刻而動人的作品,首部曲《何不認真來悲傷》以「悲傷」貫穿;二部曲《我將前往的遠方》圍繞著「孤獨」;第三部曲《來不及美好》則關於「告別」,與過去的時代、青春告別――
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閃亮、輝煌、繁花似錦……
這是一個屬於五年級的年少紀事,夢幻、騷動、風花雪月……
青春換不惑,滄桑見真純。
四十年的更迭起落,
讓一整個世代終於懂得了,
收藏與告別,
傳承與自省。
面對過去的自己,究竟該說一聲感謝?還是對不起?
長長的一生與短短的一瞬,他們在交換著什麼低語?
來不及美好,是讚嘆?還是感慨?
答案都藏在你我對時光深情的注視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