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活動
5/24前 全站滿$5,000享88折前往選購
主題活動
5/24前 全站滿$1,500享9折前往選購

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

それでも、日本人は戦争を選んだ

者:
者:
社:
期:
2016/11/22
9
420378

內容簡介

●從甲午戰爭開始到太平洋戰爭期間,近乎每十年就經歷一場大戰的國家日本是以什麼正當性理論說服人民進行戰爭?
●日本在整個一戰期間總共只有1250人的傷亡,為何卻在一戰後出現「國家改造論」、「不改變,便要亡國」的呼籲?
●水野廣德(1875-1945)在一九二○年代為何提出「日本是沒有資格進行戰爭的國家」。
●1931年7月(918事變前兩個月)對當時東京帝國大學的學生進行之意見調查,詢問「為了滿蒙使用武力,是正當行為嗎?」居然有百分之八十八的東大生回答「是」。

2005年由讀賣新聞對日本國民進行的調查。34.2%的人認為「與中國的戰爭、與美國的戰爭都是侵略戰爭」、33.9%的人認為「與中國的戰爭是侵略戰爭,與美國的戰爭則不是」。在此,我反倒想要關注「關於在剛才的大戰當時之日本政治領導者及軍事領導者的戰爭責任問題,您認為在戰後已經被充分爭論?還是不認為呢?」之問題,超過五成的回答是「還未被爭論、幾乎未被爭論」。

我的專業領域是經常被提出與現代金融危機比較之一九二九年經濟大恐慌,及因其而起的世界經濟危機與戰爭時代,其中也包含一九三○年代的外交與軍事。雖然報紙或電視等會以非常簡單的方式將三○年代歷史與現今狀況做出比較,但我們應該從三○年代歷史中學到甚麼教訓呢?
各位讀者,如果您被問到甚麼是三○年代的教訓,您能立即答覆嗎?

在戰前的政治體制下,由於既有政黨、貴族院、樞密院等諸多道牆的攔阻,因而無法實現應該能提升國民生活水準之社會民主主義改革要求。結果引發何種狀況呢?因為在既有政治體制下,不可能實現社會民主主義改革要求,導致類似改革推動者的軍部之民氣漸高。到目前為止,我最想表達一個令人畏懼之教訓,也就是當可實現人民正當要求之體制陷於機能不全狀態時,可能會出現藉由讓人民看見原本不該看見之夢想的類似版,以獲得人民支持之政權勢力。但我完全無意指稱可能會再度出現戰前時期的陸軍般政治勢力。《雷伊泰島戰記》、《俘虜記》作者大岡昇平也在《戰爭》一書中大膽地闡述歷史不會單純地再度出現,思考「這條路似曾相識」這件事本身就是失敗主義。

此書是以二○○七年底開始至隔年一月新年的五天期間舉行的講座為基礎,構築從序章到第五章之內容。
在序章中,首先說明歷史學家如何運用頭腦觀察對象,讓大家進一步地品味世界知名歷史學家們對「事件」之外「問題」的厲害,同時也知道如何有趣地解讀歷史。各章探討對象如下:第一章是甲午戰爭、第二章是日俄戰爭、第三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四章是九一八事變與日中戰爭、第五章則是太平洋戰爭。若是歷史愛好者,不論從哪一章開始閱讀,應該都會覺得有趣。但歷史並非死背之物,即使只有一點點,若是認為歷史等看似不像真正學問的人,請務必從序章開始閱讀。

在這次的講義中,雖然探討對象依舊相同,但現在將視野稍微放大,例如在序章中,我試著思考以下三個論點:
1.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的美國與日中戰爭期間的日本之相同對外認知為何?
2.在經歷造成龐大死傷者的戰爭之後,國家為何需要新的社會契約?
3.盧梭曾說戰爭是對敵國建立憲法及社會之基本原理進行攻擊之型態,既然如此,被改寫為太平洋戰爭結果的日本之基本原理為何呢?
很希望可以抽離出所謂戰爭之根本性特徵。

歸根到底,本書的主題就在於各個時期的戰爭會對國際關係、地區秩序、該國家及社會產生何種影響呢?以及各個時期的戰爭前後會發生何種變化呢?
戰爭一邊重複著將自國人民及他國人民共同逼至絕望深淵的戰爭慘禍,也一邊以應說是一臉認真的表情持續發生。我在課程中,讓學生們思考假如自己是作戰計畫策畫者,或假如自己是處於被派遣為滿洲移民之立場等。僅在講課時,戰爭重活了。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有必要簡潔明瞭地整合有時的戰爭之根本性特徵、有時的戰爭帶給地區秩序、國家及社會的影響及變化。其成果,就是本書。

再者,本書並非以日本為中心的地心說,也加入中國的觀點及列強的觀點,並融入大量最新研究成果。如日本與中國相互競爭東亞領導者之結果的甲午戰爭樣貌、俄國方面認同陸海空軍能完美合作並肩作戰(旅順會戰)這一點才是具有新戰爭型態意義的日俄戰爭樣貌等,均以彷彿親臨現場般方式述說,因此,不僅是中高生,應該也未背叛中高年讀者的期待。

產品目錄

序 章 思考日本近現代史 
從戰爭看近代之樂趣
911恐怖攻擊之意義 16 歷史只能死背? 
民有、民治、民享 
南北戰爭進行中  日本國憲法之根源 
戰爭與社會契約
為了總動員人民的力量  改變戰爭對手國之憲法 
日本憲法的原理是甚麼? 
「為何只維持了二十年的和平呢?」
怪人卡爾老師  大戰發即將爆發前撰寫的書  全是聯盟的錯 
在特殊中見普遍  過去的歷史影響現在之範例 
歷史的誤用
出類拔萃的一群錯了嗎?  選擇無條件投降的原因 
無法停止戰爭的理由 

1章 甲午戰爭 無法用「侵略及被侵略」看清之事 
對列強來說最重要的是甚麼?
日本與中國相互競爭的故事  支持貿易的制度為何? 
華夷秩序之安全保障 
至甲午戰爭為止
中國的變化  山縣有朋的警告  福澤先生登場 
施泰因先生登場 
民權論者如何看世界?
首要為國家之獨立  國會之意義是什麼? 
「無氣無力的奴隸本性!」
為了對抗藩閥政治  我們提供了戰爭經費 
為何會發生甲午戰爭?
強勢的外務大臣  中國方面如何反駁? 
甲午戰爭之國際情勢  發生普選運動之原因 

2章 日俄戰爭 問題是朝鮮或滿洲? 
甲午戰爭之後
戰爭的「功用」  何謂新的戰爭? 
「二十億的資源及二十萬的生靈」  實現施泰因之預言 
日英同盟及清朝的變化
俄國的對滿洲政策及中國的變化  開戰慎重論 
從俄國史料可以看到什麼呢? 
不得不開戰的原因
日俄交涉的爭執點  不會為韓國問題而戰 
日俄戰爭的啟示
日本與美國的共同步調  戰場上的中國協助  戰爭改變了甚麼呢? 

3 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本懷抱的主觀挫折 
擁有殖民地的時代、失去的時代
世界面臨總體戰  日本一貫追求的目標  日美的戰爭恐慌 
西太平洋的島嶼  山東半島的戰略意義 
為何會出現國家改造論呢?
不改變,國家就會滅亡  將來的戰爭  危機感的三個要素 
到開戰前,與英美的虛偽外交
加藤高明與愛德華.格雷  英國畏懼之事  美國的備忘錄 
於巴黎和談會議中被批判的日本
松岡洋右的信  近衛文麿的憤慨  三一獨立運動 
參加者的側面與日本所受的傷
空前絕後的外交戰  年輕的凱因斯  超能力者勞合.喬治伯爵
被利用為批判的藉口 

4 章 918事變與日中戰爭 日本切腹、中國介錯論 
當時人們的意識
因計謀而起的作戰及偶發性事件 九一八事變與東大生的感受 
不是戰爭而是「革命」 
為何爆發九一八事變呢?
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  條約的灰色地帶  陸軍、外務省與商社 
大部份與國家有關 
計畫事件的主體
石原莞爾的最終戰爭論  出現落差的意圖  
獨斷獨行與內閣會議的事後追認 
蔣介石的選擇  李頓調查團與報告書內容  吉野作造的感嘆 
至退出聯盟為止
帝國會議中的強硬論之內情  全權代表松岡洋右的感嘆 
所有國際聯盟成員國的敵人! 
邁向戰爭時代
被陸軍口號蠱惑的國民 德國失敗的原因 黯然的覺悟 
汪兆銘的選擇 

5 章 太平洋戰爭 無法告知陣亡者喪命之地的國家 
對太平洋戰爭的各種看法
「歷史是創造出來的」  天皇的擔憂  數字的魔法 
戰爭擴大的理由
激烈的淞滬會戰  南進的主觀理由  中國的要求  邱吉爾的牢騷  
七月二日御前會議決定的幕後 
為何要賭在首戰的戰勝呢?
特別會計  以突襲先發制人 珍珠港為何沒有防備呢? 
除了速戰速決外,還有其他方法嗎?  日本是沒有資格進行戰爭的國家 
戰爭的各種樣貌
拼命戰鬥  日本人仍舊相信必勝嗎?  
無法告知陣亡者喪命之地的國家  滿州的記憶  俘虜的對待 
如何看待那場戰爭? 

跋 
參考文獻 
謝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加藤陽子 (Katou Youko)
一九六○年出生於日本埼玉縣。現為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一九八九年完成東京大學大學院博士課程後,歷經山梨大學助理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訪問研究員等,於一九九四年轉至東京大學文學系任職至今。一九九七年取得東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二○○九年開始擔任現職。

在日本史學中的專業領域為近現代政治史,主要從外交及軍事等兩個面向研究近代日本的特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周圍的國際環境及國際秩序是甚麼樣的狀況呢?對日本國內政治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陸軍又是如何擴大其政治力量呢?以內外情勢同時思考戰爭的世紀=二十世紀前半的日本。具體而言就是將焦點放在由美國形成的秩序與日本的關係、因戰爭型態改變而造成政治與統帥兩者關係之變化。以外交中的軍事及軍事中的外交為切入點進行史料閱讀而寫成『探索一九三○年代—日美關係與陸軍中堅分子』、『徵兵制與近代日本—一八六八年至一九四五年』、『戰爭的日本近現代史』等。今後則希望將研究領域擴大至關於巴黎和談會議與日本外交、近衛新體制與對中政策等範圍。

主要著作為《徵兵制與近代日本》(吉川弘文館)、《戰爭的日本近現代史》(講談社現代新書)、《戰爭的理論》(勁草書房)、《從九一八事變到日中戰爭》(岩波新書)等,並於二○一○年以本書《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獲得小林秀雄賞。

■譯者簡介

黃美蓉
黃美蓉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學系、日本一橋大學商學研究科。喜好閱讀、攝影及旅遊。

規格

誠品貨碼 / 2681394152001
ISBN13 / 9789869281195
ISBN10 / 9869281192
EAN貨碼 / 9789869281195
頁數 / 352
注音版 / 否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繁體
尺寸 / 15.5X23CM
級別 / N:無

退貨說明

退貨須知:

  1. 依照消費者保護法的規定,您享有商品貨到次日起七天猶豫期(含例假日)的權益(請注意!猶豫期非試用期),辦理退貨之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不得有刮傷、破損、受潮)且需完整(包含全部商品、配件、原廠內外包裝、贈品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等)。
  2. 請您以送貨廠商使用之包裝紙箱將退貨商品包裝妥當,若原紙箱已遺失,請另使用其他紙箱包覆於商品原廠包裝之外,切勿直接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若原廠包裝損毀將可能被認定為已逾越檢查商品之必要程度,本公司得依毀損程度扣除回復原狀必要費用(整新費)後退費;請您先確認商品正確、外觀可接受,再行拆封,以免影響您的權利;若為產品瑕疵,本公司接受退貨。

依「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下列商品不適用七日猶豫期,除產品本身有瑕疵外,不接受退貨: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蔬果、乳製品、冷凍冷藏食材、蛋糕)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如:客製印章、鋼筆刻字)
  3. 報紙、期刊或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襪類、褲襪、刮鬍刀、除毛刀等貼身用品)
  7. 國際航空客運服務。

若您退貨時有下列情形,可能被認定已逾越檢查商品之必要程度而須負擔為回復原狀必要費用(整新費),或影響您的退貨權利,請您在拆封前決定是否要退貨:

  1. 以數位或電磁紀錄形式儲存或著作權相關之商品(包含但不限於CD、VCD、DVD、電腦軟體等) 包裝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以外)。
  2. 耗材(包含但不限於墨水匣、碳粉匣、紙張、筆類墨水、清潔劑補充包等)之商品包裝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以外)。
  3. 衣飾鞋類/寢具/織品(包含但不限於衣褲、鞋子、襪子、泳裝、床單、被套、填充玩具)或之商品缺件(含購買商品、附件、內外包裝、贈品等)或經剪標或下水或商品有不可回復之髒污或磨損痕跡。
  4. 食品、美容/保養用品、內衣褲等消耗性或個人衛生用品、商品銷售頁面上特別載明之商品已拆封者(除運送用之包裝外一切包裝、包括但不限於瓶蓋、封口、封膜等接觸商品內容之包裝部分)或已非全新狀態(外觀有刮傷、破損、受潮等)與包裝不完整(缺少商品、附件、原廠外盒、保護袋、配件紙箱、保麗龍、隨貨文件、贈品等)。
  5. 家電、3C、畫作、電子閱讀器等商品,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退回之商品已拆封(除運送用之包裝外一切包裝、包括但不限於封膜等接觸商品內容之包裝部分、移除封條、拆除吊牌、拆除貼膠或標籤等情形)或已非全新狀態(外觀有刮傷、破損、受潮等)與包裝不完整(缺少商品、附件、原廠外盒、保護袋、配件紙箱、保麗龍、隨貨文件、贈品等)。
  6. 退貨程序請參閱【客服專區→常見問題→誠品線上退貨退款】之說明。
付款/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