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我神學:基督信仰與中西思潮 (電子書) | 誠品線上

忘我神學:基督信仰與中西思潮 (電子書)

商品描述 忘我神學:基督信仰與中西思潮 (電子書):如史詩般壯闊的神學對話三部曲對許多基督徒來說,「理性」和「忘我」常常是對立的。一個忘我的人似乎就得放下自己的理性,一個訴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如史詩般壯闊的神學對話三部曲對許多基督徒來說,「理性」和「忘我」常常是對立的。一個忘我的人似乎就得放下自己的理性,一個訴求理性思考的人似乎永遠不能忘我。然而,以兩大冊《系統神學》廣受海內外華人信徒矚目的神學家林鴻信卻認為,「理性」和「忘我」並非對立,相反地,一個真正捨己忘我的人,是可以理性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跳脫以自我為中心的侷限,將生命更加完全地交託在上帝手裡。《忘我神學》的出現,正是為了完整闡述這種「忘我」思想。全書架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在卷一裡,作者以西方十八世紀啟蒙運動揭開序幕,康德首先發難,用「理性」充填火藥,開出「啟蒙運動」的第一槍,在人類蒙昧黑黯的歷史夜空裡,劃出一道燦爛的花火!然而,提醒在使用理性的同時,還需喚起神聖意識,藉由對神聖超越者的覺醒引發尊崇敬畏與信靠倚賴,方能放手忘我地跳脫在有限自我當中打轉。進入卷二,以點與線的概念,論及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張力,個人成長過程非常需要發展「個體我」,好平衡歷史傳統對「群體我」的過度強調;然而,仍應注意個人主義可能帶來自我概念的擴大而造成危機。而本卷諸多神學大師的生命之掙扎、困頓與躊躇,就是一部充滿著溫情與敬意探究人論――人何以為人――的佳作。最後的卷三,落葉隨風的意象呈現風主動而葉被動的光景,亦即上帝主動而人被動,人愈處於忘我狀態則愈能經歷聖靈大風的吹拂帶領,必須信靠交託才能承載神恩而自由飛翔。本卷另有驚喜的亮點,作者期盼與傳統中國文化――儒家、老莊、佛教禪宗的寶貴智慧對話產生嶄新視野,例如,莊子指向空靈的自由解脫,從執著自我造成的人籟與地籟之分到達忘我的天籟之境。這與基督教信仰追求的從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主動轉成以神聖為中心的人被動,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林鴻信――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台灣神學院、美國富勒神學院與耶魯大學碩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神學博士、英國諾丁漢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與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臺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教授。自一九九四年《神學人基本英文字彙》開始,於神學園地筆耕不輟,著有《加爾文神學》、《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精要》、《認識基督宗教》、《聖神論》、《納尼亞神學:路易斯的心靈與悸動》、《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教會生態學》,以上皆由校園出版。另撰寫過《教理史》、《邁向覺醒:自我概念的探討》、《莫特曼神學》、《忘我之域》系列三冊、《基督宗教與東亞儒學的對話》、《基督宗教思想史》兩冊,並主編《跨文化視野中的人文精神:儒、佛、耶、猶的觀點與對話芻議》、《基督宗教之人觀與罪觀:兼論對華人文化的意義》等書,除此另有譯作以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他也期許、提醒自己,終生是神學人亦是福音啟蒙者,察覺自身的侷限與不足,因為,真正的故事尚未說盡,還留待我們一起來書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增訂版序忘我神學導論一、第三害二、從舊我到新我三、自我與無我四、從無我到忘我1.從誰啟蒙誰看忘我2.從點與線看忘我3.從落葉隨風看忘我五、從主客二分到忘我六、「有我」的自由神學七、「忘我」的福音神學八、拼圖:渾然忘我1.拼圖遊戲2.全貌如何?九、結論:那一個小小的位置卷一.誰啟蒙誰導論一、康德vs.哈曼二、理性至高?三、康德看宗教四、性善或性惡?五、啟蒙運動與極限意識六、神聖會遇七、我們從哪裡來而往哪裡去?八、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啟蒙?卷二.點與線導論一、上帝形像二、回應呼召三、整全的人:獨特性與關係性四、位格與人五、主體與主題1.一個獨特故事2.許多故事交織3.小故事到大故事六、從語言出發的豐富生命七、扁平化危機八、人我之際卷三.落葉隨風導論一、因信稱義1.上帝2.人3.拯救二、人找上帝或上帝找人?三、主動或被動四、我被逮住了五、道成肉身六、隨風而去:大氣之人[卷一]誰啟蒙誰——論啟蒙《誰啟蒙誰》第一版自序 第一部分 基礎篇第1章 我們真的啟蒙了嗎?一、我們真的啟蒙了嗎?二、啟蒙是什麼?三、啟蒙批判啟蒙四、自知無知第2章 極限意識一、總是站在錯誤的一邊二、視域融合1.與前見緊密相連2.融入或被融入3.無所遁逃的團體視域4.衝突與融合三、兩面作戰的詮釋學1.反對客體化思考2.反對主體化思考四、主客交織1.遊戲的主觀面——參與2.遊戲的客觀面——規則3.小結五、啟蒙與極限意識1.理性批判理性2.「忘我」與「轉化」3.小結六、御風而行第3章 神聖意識一、「神聖」的復興二、他者之必要三、絕對與相對的分際1.宗教與道德2.宗教與歷史3.從相對到絕對4.從多元含混到豐富包容四、誰是神聖者?1.人格或位格?2.孔孟思想的天五、被動的智慧 第4章 誰啟蒙誰? 一、康德對啟蒙的定義二、哈曼對康德定義的批判三、兩種自由四、康德的盲點五、有關自由的爭辯六、誰啟蒙誰? 第5章 兩百年間 一、哥白尼革命效應:絕對的人1.沒有上帝的人2.孤立的人二、超脫未成年狀態三、傅柯看康德1.演講2.文章3.小結四、兩百年間1.從當下出發2.權力批判或拯救3.站在邊界上五、結論:勇敢面對當下第6章 啟蒙再思一、漢語神學處境二、啟蒙的諷刺1.穿上新衣的舊人2.結論先行的學術3.啟蒙運動的宗教4.重複發生的歷史5.小結三、啟蒙的退化1.啟蒙帶來自我摧毀2.啟蒙衰退為神話學3.啟蒙塑造神話英雄4.啟蒙辯證思考邏輯5.解決啟蒙帶來的困境6.小結四、漢語神學關注焦點1.檢視理性的立足點2.檢視理性的極限3.檢視使用理性者的極限4.人言盡頭為神言起始處第二部分 對照篇第7章 落實人間一、人就是人而已1.主宰萬物的人2.無限高舉的主體3.小結二、啟蒙的再出發1.現代之新而理性的特質2.反對後現代3.拒絕扮演上帝4.落實人間的宗教性5.小結三、啟蒙與宗教1.從宗教到啟蒙2.啟蒙與宗教的張力3.啟蒙的宗教批判4.啟蒙與宗教的異同5批判黑格爾四、結論:從批判到建構第8章 宗教辯證一、宗教是什麼?二、宗教的終極性1.改革宗教2.宗教與文化3.終極關懷4.小結三、非宗教的基督教信仰1.長大成熟2.及齡世界的來源3.宗教或宗教性4.基督徒與異教徒5.小結四、宗教的被動性1.上帝找人2.諸神爭鬥3.小結五、宗教與宗教性的辯證第三部分 應用篇第9章 無我之境 一、無我之境1.上帝的義2.因信稱義3.同時是義人與罪人4.「信」是什麼?二、無我的實踐1.儘管讓你的罪囂張吧!2.最後談話3.最後講章三、與希臘思想論辯四、道德人或宗教人?第10章 忘我自由一、路德論自由1.基督徒的自由2.因信稱義的自由3.信的宗教或愛的宗教?4.小結二、路德的愛佳泊與奧古斯丁的卡利塔1.哥白尼式的革命2.奧古斯丁的愛觀三、愛人如己1.奧古斯丁的詮釋2.路德的詮釋3.徹底拒絕自己四、批判討論1.奧特卡觀點2.辛格觀點五、結論: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第11章 人有多大?一、自我意識的覺醒1.找到安息2.我思故我在3.我感覺故我在4.我意願故我在二、有我或無我?1.道德優先或者宗教優先2.人被改變或行為改變3.手段或目的4.有我或無我三、人究竟有多大?1.他者的必要2.人的尊嚴3.基督教信仰與人文主義4.樂觀或悲觀四、結論:作為救亡的啟蒙[卷二]點與線―論人《點與線》第一版自序第一部分 基礎篇第1章 上帝形像:點與線一、上帝形像1.上帝形像的意涵2.上帝形像的群體層面3.「立中有破」與「破中有立」二、從位格角度看人1.西方神學傳統2.東方神學傳統3.位格概念的演變4.小結三、拉庫娜的當代位格詮釋四、個體與群體1.超越笛卡兒式焦慮2.倫理信仰共同體理想五、點與線六、本卷導覽第2章 面對你的我:人是主體一、生存的關係性二、因他者而存在1.主體就是人質2.反對同化他者的暴力3.小結三、因被呼召而存在1.全然相異2.上帝在天上3.我被呼召故我存在四、巴金的《家》第3章 故事裡的我:人是主題一、詮釋學背景1.詮釋學的起源2.文本視域3.中間路線二、敘事身分1.文本的媒介2.同一與本我3.敘事身分4.挑戰笛卡兒式自我三、關係的相互性1.負責的倫理2.互相承認的體制3.故事與故事之間4.生命的故事5.人己之間四、中國文化自我概念的探討第4章 點與線範例一:唯獨在祢裡面――奧古斯丁的靈魂探索之旅一、真正安息二、痛失好友三、愛慾交織四、世俗價值五、結夥為惡六、母親的眼淚七、結論:最恰當的生命位置第5章 點與線範例二:信仰群體理想――潘霍華的中心與界限一、點線共生二、理想信仰群體1.相通共融2.上帝使人真實3.團契與獨處4.「你們要彼此認罪。」(雅5.16)5.感恩相愛6.群體禱告7.神學視野8.小結三、中心與界限四、今日基督是誰?1.基督存在於何處?2.基督作為中心3.神學評論五、自由與責任1.自由是什麼?2.責任是什麼?3.託付責任4.小結六、結論:點線思維第6章 想與說一、元批判的必要二、哈曼的質疑1.在理性之前2.理性純粹化3.理性替代語言4.失真的符碼化三、最古老的語言是音樂1.語言與經驗、理性2.感性與知性的合一3.語詞的意義形成四、浪漫始祖五、語言的起源六、語言與世界觀七、語言學轉向八、文字優先九、結論:跨越狹隘的理性第二部分 對照篇第7章 人的天命一、知人與知天1.在認識人中認識上帝——知人知天2.在認識上帝中認識人——知天知人3.在上帝榮耀之下二、從啟蒙到狂飆1.人文學與神學2.理性與啟示3.從天上到人間的啟示三、天人分際1.人是什麼?2.繼續參與世界的上帝3.終極可能性4.成為人四、人的天命:向上帝形像邁進五、人是歷史的主題1.向世界開放2.走出自我牢籠3.抗拒扮演上帝六、全球地域化潮流中的人第8章 向內向外一、歸回之旅1.安身立命2.在我裡面3.奧斯提亞異象4.回家二、驚喜之旅1.渴悅是什麼?2.他者與外在者3.從主動到被動4.又接近又遙遠三、走出牢籠1.試探誘惑2.向世界開放3.從歸回之旅到驚喜之旅第9章 回憶盼望一、奧古斯丁的時間觀1.永恆的現在2.時間心理化二、莫特曼的時間觀1.批判奧古斯丁2.向未來轉向三、盼望未來1.盼望哲學2.盼望神學的起源3.盼望神學的應用四、結論:回憶與盼望1.神聖遺跡2.由靜而動的時間觀3.回憶的限制第三部分 應用篇第10章 理想現實一、幽暗意識1.人的極限2.墮落狀態二、理想與現實1.基督教現實主義2.矛盾的人3.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4.人性與罪5.終極的愛與過程的公義三、結論:務實的理想主義1.公私分明2.聖人罪人第11章 一切更新一、從《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看「永恆回歸」二、永恆回歸與基督教信仰對話三、結局就是開始1.全新的創造2.整權的終末四、誰是強者?第12章 歷史傳統一、歷史意識二、面對斷裂1.追尋美德2.活在歷史裡三、精彩演出四、敘事神學1.起源:巴特2.深化:理查.尼布爾3.普及:弗萊4.後續:利科5.小結五、結論:重視歷史傳統[卷三]落葉隨風―論忘我《落葉隨風》第一版自序第一部分 基礎篇第1章 落葉隨風一、落葉隨風1.無我天籟2.信是什麼?3.相信的人是什麼樣的人?二、兩種詮釋1.基督教會傳統2.天主教會傳統3.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對話三、主客交織1.反對客體化2.反對主體化3.超越主客4.詮釋學解讀四、隨風而去第2章 無我忘我一、有我無我1.有我之境2.無我之境3.小結二、無我中的有我三、大我之境四、莊子忘我1.忘掉分別2.專注大道3.忘適之適五、李白忘我六、終極忘我1.捨己忘我2.放手忘我第3章 自由真諦一、歷史契機二、基督徒的自由三、天特會議四、加爾文論自由五、自由的意涵1.消極自由或積極自由2.實然或應然3.自由的行動六、自由的深化1.呼籲自由2.逃避自由七、無欲則剛第二部分 對話篇第4章 性善性惡一、生之謂性二、荀子論性1.性是什麼?2.禮義之興3.君子小人4.批判三、荀孟之辯四、人之低1.奧古斯丁原罪說2.康德的論辯五、回歸神聖1.心學傳承2.由心發出3.通往理想的現實第5章 耶佛無我一、宗教對話二、耶佛對話:空與上帝1.倒空2.比較三、《壇經》無我的宗教智慧1.兩篇偈文2.由心出發四、從《壇經》看聖經1.八福2.跟從耶穌3.走向耶路撒冷五、基督宗教的「無」1.信2.貧窮與倒空3.自我限制六、持續中的對話第6章 前世今生一、觀念澄清二、「轉世」的生死觀1.靈魂不朽2.前世後世3.因果報應三、魏德海對基督教生死觀的誤解1.初代教會對轉世的看法2.第二次君士坦丁會議3.奧古斯丁的觀點四、基督教觀點1.整體的生命2.人的極限3.生死與上帝4.人生與公義五、轉世觀批判1.不斷循環?2.生命尊嚴3.拯救機會4.最終盼望六、與中國文化對話1.靈魂與肉體2.片刻的連結3.個體與群體4.世代的連結5.文明與自然第三部分 人物篇第7章 道德宗教:趙紫宸一、趙紫宸神學的重要性二、從耶穌傳到保羅傳1.自由神學視野下的耶穌傳記2.保守的保羅傳3.回歸新正統三、同一的救法1.成旨與同一2.反對「代替論」3.神人分際四、以倫理道德為念的基督徒1.耶穌基督的人格2.神性與人性3.從個人到團體4.以倫理道德為念的基督教五、宗教人或道德人1.代替與否2.東西方之間3.我被逮住了4.隨風之落葉第8章 信仰文化:梅監務一、誰更像基督徒?二、跨文化比較觀察1.真實或虛偽2.基督教情操3.重視道德與實用4.神學評論5.解決之道三、道成肉身四、單一或多元?五、回顧與瞻望1.回顧2.瞻望第9章 土地與人:馬偕一、從加拿大到台灣1.自傳大要2.一八九五年日軍佔台二、神學思想背景1.高地自由教會2.老普林斯頓學派3.受教與達夫三、對上帝有信1.宣教使命2.宣教方式3.宣教目的四、對人有愛1.愛人與愛靈魂2.與本地人聯姻3.神學教育五、對土地有情1.登山信仰教育2.園藝神學3.醫治禱告六、本地化宣教1.同工配合2.健康問題3.神學教育4.生命彈性七、或生或死?第四部分 應用篇第10章 生態寰宇一、神學與生態1.三一上帝2.立約關係二、創造或進化?1.與進化對立的創造2.意識型態化的進化3.與進化相容的創造4.需要救贖的進化三、「整全」觀點1.創造主的信仰2.創造主的告白3.三重關係四、上帝榮耀的舞台五、生態寰宇第11章 割捨放手一、主動轉成被動1.被上帝找到2.信就是放手二、福音與律法三、割捨放手1.以失為得2.內在的貧乏3.全然放手四、倒空自己1.自我限制2.有無相生五、安息與享受1.安息2.享受3.從庖丁解牛到安息享受第12章 反璞歸真一、老少之間1.少年老成2.赤子嬰兒二、天真無邪1.彌賽亞預言2,孩童國度三、童心未泯1.孩童嬉戲2.音樂神童四、盼望未來結 語參考書目1.傳統典籍2.中文書籍3.英文書籍4.德文書籍5.中文專文6.英文專文譯名對照中英人名列表中英主題列表經文列表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忘我神學:基督信仰與中西思潮 (電子書)
簡介 / 忘我神學:基督信仰與中西思潮 (電子書):如史詩般壯闊的神學對話三部曲對許多基督徒來說,「理性」和「忘我」常常是對立的。一個忘我的人似乎就得放下自己的理性,一個訴
誠品26碼 / 2683031958007
頁數 / 1705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檔案格式 / EPUB流式(7MB)
檔案匯出格式 / Adobe DRM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如史詩般壯闊的神學對話三部曲
對許多基督徒來說,「理性」和「忘我」常常是對立的。一個忘我的人似乎就得放下自己的理性,一個訴求理性思考的人似乎永遠不能忘我。然而,以兩大冊《系統神學》廣受海內外華人信徒矚目的神學家林鴻信卻認為,「理性」和「忘我」並非對立,相反地,一個真正捨己忘我的人,是可以理性地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