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 (電子書)
商品描述 | 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 (電子書):老子《道德經》是中國思想的極致瑰寶,更是世界不朽哲學經典,寂靜無為之哲學智慧,至今仍引人深思! 在清代以前,《老子》的傳本 |
---|
商品描述 | 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 (電子書):老子《道德經》是中國思想的極致瑰寶,更是世界不朽哲學經典,寂靜無為之哲學智慧,至今仍引人深思! 在清代以前,《老子》的傳本 |
---|
內容簡介 老子《道德經》是中國思想的極致瑰寶,更是世界不朽哲學經典,寂靜無為之哲學智慧,至今仍引人深思! 在清代以前,《老子》的傳本已逾百種,兩千年傳抄間不免訛誤,遂衍生三千餘種校訂本。注疏更是不計其數,流傳至今逾千種,其中以王弼的版本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帛書甲本、乙本,最為學界重視,但是甲本缺字一千四百字,乙本缺字六百字,並非學人理想的讀本。 此外,在種種老子集注、集解的版本當中,雖然採用諸家學說,例如焦竑的《老子翼》選輯了六十四家注本,卻都只是拾掇片段加以引述,令後人欲窺全貌卻感望洋興嘆。綜觀歷來諸家集注雖廣採群說,然多僅引片段,難窺原典之精要。 囿於《道德經》版本浩如煙海之研讀困境,本書《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為補救以上所述研習老子思想之此一缺憾,首度集結,完整收錄《道德經》歷來最重要的九種注本,讀者得以對觀研讀,包含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經章句》、嚴遵《老子指歸》、蘇轍《老子解》、 憨山德清《道德經註》、王夫之《老子衍》、黃元吉《道德經真義》、薛蕙《老子集解》、焦竑《老子翼》。 更邀請專精中國、道家哲學研究之林久絡老師(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專文導讀,從《道德經》各家版本問題來理解「文本趨同」以及「語言趨同」的現象,最後如何使老學思想聚焦,並提供詳實有用的閱讀方法與順序;反覆玩味,涵泳於各家注釋文本之中,帶領讀者一步步走入《道德經》的「眾妙之門」! 由《道德經》原典到歷代詮釋集注者,以歷代注疏為經、思想演變為緯,串聯戰國至清末千五百年來「老學」的詮釋脈絡,一書盡覽儒、道、佛三家對老子思想的異同與對話,既可深究經典義理,亦可領略思想交融的智慧風景。【本書特色】● 中文世界唯一集成首度完整收錄自戰國至晚清九大權威注本,橫跨一千五百年間的老學研究。著重義理比對,一書洞見各家注說精要。● 三教觀點並陳儒、道、佛三家詮釋並列對照,觀點兼容並蓄,洋洋大觀,使讀者在研讀《道德經》時,也能同時領略各家宗風,展現多元互文格局與思想風貌。● 古文/白話前後對讀每章皆附現代白話譯文,與古文原典、各家注疏並列,易於互相參照。● 全球學術價值《道德經》原文僅五千餘字,卻已有超過二百五十種西方譯本,僅次於《聖經》,老學研究橫跨東西世界。
作者介紹 姓名:嚴遵嚴遵(生卒年不詳),西漢隱士,和揚雄同為蜀學代表人物,他的《老子指歸》「以虛玄為宗」(焦竑語)掌握了老子思想本旨而加以自由發揮,對於後世道學影響相當大。焦竑說:「嚴君平卜筮成都,市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曹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言依於忠,各因勢導之以善。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旨著書十餘萬言。」姓名:憨山德清憨山德清(1546-1623),明末四大高僧,傳承臨濟宗,為明代禪宗復興的重要人物。他的《道德經註》會通三教思想,強調三教合一,以佛法的空性理論收攝融合了道家的寂靜無為思想。其中於佛教的心性思想更有獨到的見解。亦是晚明佛教叢林論詩作詩風氣之推行者,文采斐然,被譽為「文字般若」。姓名:河上公河上公(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的隱士,在瑯琊天台山附近得道,所著《河上公章句》是最古老的注本,強調修身立命之說,也是道教思想最推崇的版本。姓名:焦竑焦竑(1540–1620),明代史學家、泰州學派重要學者。其思想雖本於儒家,然兼收佛、道之義理,尤擅於三教融通之詮釋。焦氏深思人生安頓之道,主張三教雖異其途,終皆指向性命之本與安身立命之歸。著有《老子翼》,彙集六十四家注說,見眾生煩惱皆由「失性」所致,遂以《筆乘》自述,以期「復性」之功,認為「明無為之道,而以有證無之理」,對道家義理有深入闡發,亦展現晚明思想多元交會之風貌。姓名: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身處明末清初交接之際之儒學大家,治學融經史於一,將易學與史學相互貫通,既彰顯其憂國憂民的經世情懷,也體現因應現實事理變化的實用主張。其《老子衍》以批判兼融的態度,剖析自漢以來各家注本之不足,主張返本溯源,復歸老子「載營魄抱一無離」的本意,於自序中稱歷代注疏繁雜而失道,強調「見其瑕而後道可使復也」。姓名:王弼王弼(226-249)是三國時期曹魏的經學家、易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人物,其《老子道德經注》是眾多注本當中最經典者,將《道德經》的玄理透過系統化思維加以闡述,並於方法論上開創性地將「辯名」與「論實」融合,特別借用《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語,提出「崇本息末」核心思維,從形上學角度確立「以無為本」的宇宙生成論,為老子學說的系統化闡述開闢了新路。
產品目錄 目錄【導讀】 《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編輯人語】 言者不如知者默上篇(道經)第1章 體道第一第2章 養身第二第3章 安民第三第4章 無源第四第5章 虛用第五第6章 成象第六第7章 韜光第七第8章 易性第八第9章 運夷第九第10章 能為第十第11章 無用第十一第12章 檢欲第十二第13章 猒恥第十三第14章 贊玄第十四第15章 顯德第十五第16章 歸根第十六第17章 淳風第十七第18章 俗薄第十八第19章 還淳第十九第20章 異俗第二十第21章 虛心第二十一第22章 益謙第二十二第23章 虛無第二十三第24章 苦恩第二十四第25章 象元第二十五第26章 重德第二十六第27章 巧用第二十七第28章 反朴第二十八第29章 無為第二十九第30章 儉武第三十第31章 偃武第三十一第32章 聖德第三十二第33章 辯德第三十三第34章 任成第三十四第35章 仁德第三十五第36章 微明第三十六第37章 為政第三十七下篇(德經)第38章 論德第三十八第39章 法本第三十九第40章 去用第四十第41章 同異第四十一第42章 道化第四十二第43章 遍用第四十三第44章 立戒第四十四第45章 洪德第四十五第46章 儉欲第四十六第47章 鑒遠第四十七第48章 忘知第四十八第49章 任德第四十九第50章 貴生第五十第51章 養德第五十一第52章 歸元第五十二第53章 益證第五十三第54章 修觀第五十四第55章 玄符第五十五第56章 玄德第五十六第57章 淳風第五十七第58章 順化第五十八第59章 守道第五十九第60章 居位第六十第61章 謙德第六十一第62章 為道第六十二第63章 恩始第六十三第64章 守微第六十四第65章 淳德第六十五第66章 後己第六十六第67章 三寶第六十七第68章 配天第六十八第69章 玄用第六十九第70章 知難第七十第71章 知病第七十一第72章 愛己第七十二第73章 任為第七十三第74章 制惑第七十四第75章 貪損第七十五第76章 戒強第七十六第77章 天道第七十七第78章 任信第七十八第79章 任契第七十九第80章 獨立第八十第81章 顯質第八十一
商品名 / | 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 (電子書) |
---|---|
簡介 / | 新譯老子道德經九家注讀本 (電子書):老子《道德經》是中國思想的極致瑰寶,更是世界不朽哲學經典,寂靜無為之哲學智慧,至今仍引人深思! 在清代以前,《老子》的傳本 |
誠品26碼 / | 2683013774007 |
頁數 / | 1031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檔案格式 / | EPUB流式(3MB) |
檔案匯出格式 / | Adobe DRM |
最佳賣點 : 老子《道德經》是中國思想的極致瑰寶,更是世界不朽哲學經典,寂靜無為之哲學智慧,至今仍引人深思!
在清代以前,《老子》的傳本已逾百種,兩千年傳抄間不免訛誤,遂衍生三千餘種校訂本。注疏更是不計其數,流傳至今逾千種,其中以王弼的版本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兩個抄本帛書甲本、乙本,最為學界重視,但是甲本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