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時代的先知? (電子書)
商品描述 | 誰是時代的先知? (電子書):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教會領袖黑人民權運動鬥士vs.白人福音派奠基者一部關於基督徒如何參與公共、改變社會的史詩之作!教會近年在公共議題的 |
---|
商品描述 | 誰是時代的先知? (電子書):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教會領袖黑人民權運動鬥士vs.白人福音派奠基者一部關於基督徒如何參與公共、改變社會的史詩之作!教會近年在公共議題的 |
---|
內容簡介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教會領袖黑人民權運動鬥士 vs. 白人福音派奠基者一部關於基督徒如何參與公共、改變社會的史詩之作!教會近年在公共議題的參與和發聲上,頻繁遇到時代的挑戰與內部的提問:信仰如何與公共世界對話?基督徒要如何有智慧地參與公民社會?教會該如何看待公民不服從?教會裡適合談論政治嗎?基督徒是否能與其他宗教攜手,組成「良知聯盟」為公義發聲?種種問題反映了上帝子民在公共參與上無法迴避的張力,我們迫切需要有力的公共神學洞見與實踐準則,好在時代洪流中回應上帝的呼召。華人重要的基督教倫理學者羅秉祥有感於此,決定不從抽象的公共神學理論談起,而從具體案例中汲取可資借鑑的準則。《誰是時代的先知?: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的公共神學實踐》帶我們走進歷史,從生動鮮活的人物敘事出發,聚焦於兩位美國教會最具代表性的領袖──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透過對比他們的生命軌跡與截然不同的公共神學實踐徑路,呈現出美國教會在面對公共議題上的多元回應。同時,本書也介紹了赫舍爾的先知神學,作為公共神學和公共靈性的深厚基礎。我們很容易就能在書中人物的情境中,看見他們與我們在公共參與上的相似掙扎、類似的信仰盲點,以及他們最終如何做出抉擇、轉向突破。從精采的敘事和評論中,我們能更加具體、深刻地領略公共神學各議題的真實意義。本書不僅是當代美國教會史的一段見證,也是一場公共神學的探索,充滿鋒利的思辨和澎湃的熱血,既回望歷史,也面向今日,盼望為華人教會提供智慧與啟發,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勇敢回應「這一代的先知在哪裡?」的呼召。澎湃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朱耀明 | 香港柴灣浸信會榮休牧師江慕理 | BCC雙語社區教會牧師邢福增 |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國科會研究學者李 泉 | 基督教倫理學者吳國安 |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會歷史與系統神學助理教授林鴻信 | 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周學信 |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許家馨 | 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陳季讓 | 沙鹿聖教會主任牧師莊信德 | 衛理神學研究院專任副教授陳尚仁 |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倫理學副教授葉 浩 | 政大政治系教授董家驊 |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作者介紹 香港出生(1954)及成長,在台大哲學系(1974-1978)就讀期間,愛上思考和華人文化。本計畫赴美僅攻讀西方哲學碩士,隨後即投身神學研究,但在上主安排的機緣巧合中,完成哲學博士(1978-1982),並以康德道德哲學研究在全美學生論文比賽中獲獎(1980)。回望全時間在哲學領域的八年光陰,如今最感慨的是,不少神學容易成為基督教哲學,偏離神學的使命及踐行導向。於耶魯大學宗教研究系取得宗教倫理學第二個博士(1983-1990),畢業後有股強烈感動要回到香港,放棄了富勒神學院的聘書。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超過三十年(1990-2020),以陪伴這城市的年輕人同行為召命。成為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後,全家移居美國洛杉磯,專心從事神學教育及寫作。先後任教於正道福音神學院與富勒神學院;上主很幽默,原以為富勒神學院是自己事奉的起點,如今成了終點。身在異邦,心繫亞洲,非常享受以中文寫作。受《黑白分明》三十年後仍不斷再印售賣鼓舞,希望能寫出壽命較長的書。常感人生頗矛盾,曾盼望有兩個羅秉祥就好了,一個當牧師,一個當教授。餘生也很矛盾,既希望每天不是讀書,就是教書或寫書。然而這只能滿足左腦,內心裡還有一團歌唱之火(在香港後期曾學習聲樂約五年,固定參加合唱團,包括歌劇《浮士德》的演出),透過進入音樂世界來接觸人豐富的感情及靈性生活。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這一代的先知在哪裡?推薦序二:成為神摯愛的群體推薦序三:將信仰活入時代的現場推薦序四:獻給華人教會的公共神學實踐指南推薦序五:時代的召喚序言第1章 美國白人福音派對馬丁路德金恩的重新評價 一、葛理翰及馬丁路德金恩皆成為美國教會巨人 二、美南浸信會聯會尊金恩為基督徒英雄 三、《今日基督教》三十年沉默後對金恩的高度評價 四、葛理翰對社會運動態度的巨大改變:從反對轉為支持 五、「暴徒」馬丁路德金恩成為美國新開國元勛 六、金恩也是福音派運動的同路人 七、公共神學延伸討論 1.華人教會需要充分掌握美國教會前車之鑑 2.個案研究法 3.猶太教拉比赫舍爾與本書的個案研究 4.從洛桑運動、整全使命,到公共神學 5.公共神學不應只是神學的應用,更應是神學的正業,有實踐維度 總結 問題討論第2章 蒙哥馬利運動:基督信仰主導的社會運動(1955~1956) 一、一個中產教會牧師剛開始「人生收成期」 二、南方白人教會堅持聖經教導「白人優越論」 三、羅莎女士厭倦作順民 四、金恩牧師半推半就任代言人 五、金恩牧師收到死亡恐嚇,在廚房經歷永活神 六、先是教會運動,才是社會運動 七、信仰與社運:愛敵人與非暴力 八、受難與復活,抗爭與復和 九、黑暗權勢的阻力化為助力 十、從伸張社會公義到拯救美國靈魂 十一、打破聖俗二分,既是社會運動,也是屬靈運動 十二、公共神學延伸討論 1.黑人教會歷來的公共關懷 2.公共靈性:打破聖俗二分的黑人靈歌 3.金恩早年公共神學的輪廓 4.金恩早年公共神學的貢獻 5.教會公共使命與社會運動 6.教會與政治:「共善政治」與「權力鬥爭政治」 總結 問題討論第3章 牧職與政治任務的衝突:葛理翰與種族問題(1950~1960) 一、最高法院敲起種族隔離喪鐘,南方白人奮起反抗 二、葛理翰佈道不忘社會公義 三、葛理翰與金恩的認識與短暫互相賞識 四、視社會關懷為傳福音預工的限制 五、葛理翰涉政,為白人選票而擱置黑人權益 六、公共神學延伸討論 1.葛理翰公共神學初試啼聲 2.一個令人失望的公共神學 3.葛理翰公共神學的過度悲觀及過度樂觀 4.南方根深柢固的基督教種族主義,葛理翰沒有正視 5.葛理翰真的保持政治中立嗎? 6.金恩對葛理翰屬靈主義的回應:法律有限制,也有貢獻 總結 問題討論第4章 學運全面展開與白人福音派的抵抗(1960~1961) 一、靜坐運動遍地開花:大學生主動出擊爭取公民權利 二、一個支援學生的靜坐者,改變了美國總統選舉結果 三、「自由乘車者」:挑戰政府的偏心執法 四、葛理翰對社會運動的煽動修辭 五、《今日基督教》對社會運動的抹黑 六、公共神學延伸討論 1.政教分離的正面涵義: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 2.加爾文論律法的三個用途 3.卡爾.亨利公共神學的薄弱 4.當時福音派公共神學的共同盲點:忽視社會結構 總結 問題討論第5章 《伯明罕監獄書信》的公共神學(1963~1964) 一、「行動C」的進行 二、南方「溫和派」教會領袖對社會行動的批評 三、金恩的陳情自辯:《伯明罕監獄書信》微言大義 1.一個地方的不公義,會威脅其他地方的公義;我們不可袖手旁觀 2.社會抗爭是果,社會壓迫是因,不應以雙重標準評價 3.營造張力,暴露問題,對方才會認真談判 4.誰是當權者,自由都不會自動從天而降 5.漫漫歷史長河中,「等待」本身不能解決問題 6.公民不服從≠目無法紀、破壞法治 7.強制的消極安寧只會弄巧成拙,公義的積極和平才能長治久安 8.警察暴力源自制度暴力,不應歸咎和平示威者 9.既是中庸溫和之道,也是極端偏激之道 10.對溫和派的失望,對教會的期盼 11.總結:「溫和」及「循序漸進」成為空洞的口號 四、南方「溫和派」的功與過 1.溫和保守派 2.前衛改革派 3.溫和改革派 4.金恩對溫和派的批評公平嗎? 五、華盛頓大遊行,《我有一個夢想》與拯救美國魂 六、葛理翰對金恩的冷言冷語,《今日基督教》對社會公義產生內部分歧 七、白人恐怖主義,與諾貝爾和平獎 八、公共神學延伸討論 1.公民不服從?公民抗命? 2.推動公共生活的改變,是神的工作?還是人的工作? 3.有切膚之痛,才贊成公民抗命? 總結 問題討論第6章 塞爾瑪遊行(葛理翰遺憾沒有參加)(1965) 一、「我要真普選」維權抗爭 二、第一個手足殉難,行動升級 三、警暴與血腥星期日 四、詹森總統:不讓清晰簡單的道德問題模糊化 五、第三次遊行凱旋完成,《投票權利法案》通過 六、葛理翰的屬靈任務與政治任務合一 七、《今日基督教》贊成牧師參與社會運動 八、公共神學延伸討論 1.教會與社會良知聯盟 2.猶太拉比赫舍爾參與社會良知聯盟 3.赫舍爾的公共神學基本理念 總結 問題討論第7章 牧師在朝或在野?金葛二氏全面分歧(1965~1974) 一、騷亂暴動?葛理翰:止暴制亂;金恩:就業與尊嚴 二、金葛二氏的全面分裂:越南戰爭 1.金恩打破兩年的勉強沉默,公開參與反越戰運動 2.金恩公共神學的重大轉變 3.葛理翰建立政教聯盟,成為建制派為政府政策護航 4.葛理翰譴責反越戰運動,寧輔助君王,不作先知 5.《今日基督教》忠心履行公共使命 三、水門案:葛理翰成為假先知? 1.從護航到護短 2.寇爾森協助白宮對牧師的統戰,葛理翰自嘆不如 四、公共神學延伸討論 1.赫舍爾公共神學的基礎:舊約先知書中悲憫的上帝 2.赫舍爾反越戰公共神學 3.從公共神學到公共靈性 4.赫舍爾公共關懷背後的靈命關懷 總結 問題討論第8章 中年危機過後,葛理翰脫胎換骨(1974~1997) 一、金恩之死與葛理翰的冷淡反應 1.金恩為了美國貧窮人奔走及被暗殺 2.葛理翰不冷不熱的反應 3.《今日基督教》對金恩一生的偏頗評價 二、《洛桑信約》論社會責任與葛理翰的踐行 1.《洛桑信約》前葛理翰的覺醒 2.葛理翰的踐行: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的華麗轉身 三、葛理翰對社會議題立場大變 1.道德多數派的興起,葛理翰與之保持距離 2.葛理翰對社會議題立場大變,白人福音派從此分道揚鑣 3.葛理翰的變與不變 4.葛理翰「自由派」公共神學理念 四、葛理翰晚年對金恩的愧疚與懷念 1.葛理翰對社會運動不再負面評價 2.葛理翰《自傳》高度讚揚金恩的成就 五、《今日基督教》含蓄地為金恩半平反 1.三十年後《今日基督教》打破沉默 2.四十八年後《今日基督教》以金恩為典範,轉為支持公民抗命 3.五十年後《今日基督教》為民權運動平反 六、公共神學延伸討論 1.美國先知之爭 2.赫舍爾對先知的理解 3.金恩是先知,葛理翰是祭司 4.誰是先知典範?《今日基督教》社長投票給金恩 總結 問題討論附錄公共神學是什麼?定義、特徵、方法進深閱讀建議參考書目
商品名 / | 誰是時代的先知? (電子書) |
---|---|
簡介 / | 誰是時代的先知? (電子書):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教會領袖黑人民權運動鬥士vs.白人福音派奠基者一部關於基督徒如何參與公共、改變社會的史詩之作!教會近年在公共議題的 |
誠品26碼 / | 2683007199007 |
頁數 / | 945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檔案格式 / | EPUB流式(5MB) |
檔案匯出格式 / | Adobe DRM |
最佳賣點 :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教會領袖
黑人民權運動鬥士 vs. 白人福音派奠基者
一部關於基督徒如何參與公共、改變社會的史詩之作!
教會近年在公共議題的參與和發聲上,頻繁遇到時代的挑戰與內部的提問:
信仰如何與公共世界對話?基督徒要如何有智慧地參與公民社會?
教會該如何看待公民不服從?教會裡適合談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