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緒教養:不崩潰、不暴走也不壓抑!學習引導0到10歲孩子「自我情緒調節」 (電子書) | 誠品線上

童年情緒教養:不崩潰、不暴走也不壓抑!學習引導0到10歲孩子「自我情緒調節」 (電子書)

商品描述 童年情緒教養:不崩潰、不暴走也不壓抑!學習引導0到10歲孩子「自我情緒調節」 (電子書):會鬧脾氣的,才是好孩子「壞情緒」其實是心智成長的契機情緒教養的目的,不是教孩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會鬧脾氣的,才是好孩子「壞情緒」其實是心智成長的契機情緒教養的目的,不是教孩子壓抑情緒而是帶領孩子,養成自己消化及轉化情緒的能力哭鬧、難哄睡、不乖乖吃飯、難戒尿布、公眾場合失控⋯⋯這些行為的心理動力為何?如何引導孩子長成有情緒自控能力的人?能安撫自己情緒的孩子,未來才能從家庭小世界走向社會大世界本書簡介有些孩子長大後,特別容易在青春期和成年後經歷心理崩潰,原因在於成長過程中,缺乏「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學習情緒自我調節的關鍵,就在每次孩子「鬧脾氣」的當下,養育者用何種態度作出回應。每當孩子的壞情緒出現時,若養育者像救火隊一樣立馬想撲滅,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自我情緒調節的機會。如果一個孩子的情緒調節,總是需要依賴外人來轉移注意力或給予滿足,他們就無法去探索並熟練自我安撫情緒的方式。當孩子出現壞情緒,例如:生氣、哭鬧、擔憂、無助、分離焦慮、羞恥感,養育者若能帶著溫和的好奇,傾聽壞情緒的弦外之音,並勇敢面對自己的需求與局限,孩子便能從中養成「自我調節」的能力。本書作者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諮商工作多年,深刻瞭解到自我情緒調節,是一個人獲得更多幸福體驗的心理基礎功能。書中論及不同年齡孩子常見的情緒促發情境,並提供相應的具體教養建議,是育兒路上溫暖又實用的指引。什麼是「自我調節」能力?自我調節,是指一個人在不同狀態之間轉換的能力。無論是新生兒、孩童或成年人,每天都是在六種狀態之間不斷循環:1.深睡眠狀態2.淺睡眠狀態3.安靜清醒狀態(活動度低)4.活躍清醒狀態(活動度高)5.煩躁狀態(累了、餓了、想睡了、情緒難以被安撫)6.哭泣狀態成人自我調節的形式種類多樣,例如:咬指甲、吃東西、抽菸、轉筆、滑手機、打手遊等等,都是常見的自我調節方式。對嬰孩而言,遇到陌生人時把頭轉開,進入睡眠前哇哇大哭一場發洩一下,都是天生自然的自我調節方式。孩童的心理發展與情緒教養〇歲:外來刺激過載時,講講話,安撫嬰兒的哭鬧提前緩衝過度的刺激,可以減少嬰兒的哭鬧。法國兒童精神分析師多爾托(Cathrine Dolto)研究證實,與嬰兒聊天,聊聊彼此的感覺,養成和嬰兒說話的習慣,即使嬰兒聽不懂,但一樣具有調節嬰兒情緒的作用。一歲:孩子不好好吃飯,是內心想反抗控制孩子在飯桌上所呈現的壞情緒,往往是在抵抗養育者的「控制」。當養育者對於進食有許多「應該」與「必須」的時候,孩子就會以消極的不吃,來對抗養育者帶來的壓力。可嘗試給孩子拿在手裡自己吃的食物,或多給他些自由,允許把餐桌弄得亂亂的。學步期:難哄睡、頻繁夜醒,是內心擔憂分離與睡眠有關的壞情緒,背後的關鍵經常是分離。學步期的兒童容易頻繁夜醒,除了這時期大腦活動變多之外,也因為意識到自己有能力主動「離開」養育者,這讓他們對分離產生焦慮。二、三歲:抗拒上廁所,因為我的身體我說了算當孩子發現自己晚上還需要尿布,還會尿床時,內心通常會感覺到沮喪、羞恥、挫敗等綜合的壞情緒。書中提供了可以開始如廁訓練的七個信號,必須七個都齊備,才可以開始。四、五歲:做惡夢夜驚,與內心攻擊性的發展有關四歲左右開始意識到自己心裡有攻擊性的念頭。這時孩子還分不清現實與虛幻,會很擔心念頭成真傷害到別人,被壓抑的內容會在夜晚以惡夢的形式浮現。白天時,養育者可用運動或是繪畫等方式來釋放其攻擊性。六、七歲以上:教導孩子把壞情緒語言化養育者需有意識地增加描述感受的詞彙,和孩子一起讀繪本和看卡通時,多討論與情緒有關的面向,比如:小鴨子找不到媽媽了,你覺得牠會有什麼感覺呢?尤其在孩子出現壞情緒的當下,引導孩子去指認並表達自己的情緒。專業推薦小熊媽(張美蘭)/親職&繪本作家王文仁/作家、虎尾科大語言中心教授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林奕萱/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陳其正(醜爸)/親職諮詢師陳品皓/米露谷體系策略長、臨床心理師樓下的媽媽/親職教養創作者(以上以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嚴藝家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兒童青少年精神分析治療博士候選人,倫敦大學學院精神分析發展心理學碩士,上海精神衛生中心中美嬰幼兒及青少年心理評估、診斷及干預培訓計劃首屆畢業生。從事心理諮詢工作逾十五年,長期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發展議題,著有《童年情緒教養》及青少年心理成長科普漫畫《1016成長信箱》系列,並譯有《給孩子立規矩》、《應對孩子的憤怒與攻擊》、《讀懂二孩心理》等書;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現居英國倫敦。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第一章 別把壞情緒妖魔化壞情緒不是錯,別急著用「橡皮擦」清除壞情緒存在的意義每個孩子的壞情緒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萬能解藥[情緒小學堂]第二章 如何養出情緒健康的小孩自我調節功能是保持情緒健康的關鍵力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觸發點」,做不焦慮的父母讀懂孩子情緒的弦外之音,做善於傾聽的父母面對分離與變化帶來的壞情緒,及時「翻譯」和回應培養孩子把情感「言語化」的能力[情緒小學堂]第三章 父母的壞情緒裡藏著金鑰匙親子關係中有愛有恨,才是更為真實的親密尋回我們原本的力量,陪伴孩子度過壞情緒身為諮詢心理師,你能搞定自己孩子的壞情緒嗎?照顧孩子的壞情緒前,先照顧自己的壞情緒從原生家庭中,找到破解壞情緒密碼的力量[情緒小學堂]第四章 帶著「溫和的好奇」去觀察,讀懂嬰幼兒的情緒秘密嬰兒的哭鬧,其實是他們的語言孩子不好好吃飯,也許是在反抗控制從六個方面提前準備,與學步期的各種壞情緒和平共處如廁的壞情緒,核心問題在於「我的身體誰說了算?」見到陌生人,千萬別強迫孩子問好公共場合大哭大鬧,七步驟幫助孩子恢復平靜生病的壞情緒,其實是因為失控感難哄睡、醒得早、夜醒頻繁,如何讓孩子睡個好覺?發現孩子觸碰隱私部位,父母該如何引導?[情緒小學堂]第五章 用溫柔而堅定的言語,幫孩子平穩進入「小世界」孩子上學前的壞情緒,三步驟輕鬆應對如何讓孩子學會合理拒絕但又不傷害他人?應對與咬人、打人、踢人有關的壞情緒,不妨試試七步驟孩子害怕幼稚園老師,如何緩解他的不安情緒?讓父母老師頭疼的「小霸王」,是怎樣「變壞」的? 四步驟讓孩子學會自我表達,情緒更穩定説髒話的背後,藏著讓壞情緒昇華的契機[情緒小學堂]第六章 用坦誠而開放的態度,化成長的煩惱為力量二寶來了,四步驟幫助大寶化解壞情緒孩子恐懼或撒謊,怎麼辦?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如何與孩子溝通離婚的決定?如何幫孩子學會「失去」這門必修課?如何幫慢熟、糾結的孩子說出「我可以」?當孩子被欺負時,如何鼓勵他主動思考與應對?[情緒小學堂]第七章 用充滿愛意與智慧的關懷,陪伴孩子從小世界走向大世界如何幫助「不思進取」的孩子重構內在驅動力?孩子磨蹭拖延不寫作業,更深層的原因是什麼?幫助孩子在一次次受挫中發展出健康的復原力培養孩子的平常心:學會贏,更要學會輸面對天災人禍時,如何幫孩子重建內心的力量?如何處理與幼小銜接有關的壞情緒?如何處理與3C電子產品有關的壞情緒?[情緒小學堂]後記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童年情緒教養:不崩潰、不暴走也不壓抑!學習引導0到10歲孩子「自我情緒調節」 (電子書)
簡介 / 童年情緒教養:不崩潰、不暴走也不壓抑!學習引導0到10歲孩子「自我情緒調節」 (電子書):會鬧脾氣的,才是好孩子「壞情緒」其實是心智成長的契機情緒教養的目的,不是教孩
誠品26碼 / 2682970807001
頁數 / 341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檔案格式 / EPUB版式(2MB)
檔案匯出格式 / Adobe DRM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會鬧脾氣的,才是好孩子
「壞情緒」其實是心智成長的契機

情緒教養的目的,不是教孩子壓抑情緒
而是帶領孩子,養成自己消化及轉化情緒的能力

哭鬧、難哄睡、不乖乖吃飯、難戒尿布、公眾場合失控⋯⋯
這些行為的心理動力為何?如何引導孩子長成有情緒自控能力的人?
能安撫自己情緒的孩子,未來才能從家庭小世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