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難題,叫父母:回顧心中過不去的委屈,醞釀自己未來的幸福 (電子書)
商品描述 | 有一種難題,叫父母:回顧心中過不去的委屈,醞釀自己未來的幸福 (電子書):有人是在父母身邊最感到安全和安心,有人相反,在父母身邊覺得特別緊張……這本書獻給心裡有傷 |
---|
商品描述 | 有一種難題,叫父母:回顧心中過不去的委屈,醞釀自己未來的幸福 (電子書):有人是在父母身邊最感到安全和安心,有人相反,在父母身邊覺得特別緊張……這本書獻給心裡有傷 |
---|
內容簡介 有人是在父母身邊最感到安全和安心,有人相反,在父母身邊覺得特別緊張……這本書獻給心裡有傷,又不知道如何說的大人你不需要答對、解決所有原生家庭的問題,也能得到幸福為何你總是感覺要很努力,才能得到父母的愛?為何習慣了以父母心情為優先,才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父母情緒、家庭氣氛、親子關係的和諧當作自己的責任?家,為什麼成了讓你最疲憊的地方?……與父母的關係是生命中最早的課題,但不是一輩子都要答對的難題在成長過程中,那些父母從未道破的冷漠、責任轉嫁與偏心對待,是否在你心裡留下一道道隱性傷痕?也悄悄改寫了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甚至讓你質疑「是不是我不夠好,才不值得被愛?」本書寫給曾在家庭中受傷、正在努力擺脫內在枷鎖的人,作者羽茜以溫柔但直視的筆觸,陪伴你回望家庭中難以言說的傷,辨識父母的情緒操控與有條件的愛,並學習畫下心理界線,慢慢地,找回自我價值與關係自由的可能。本書透過細膩觀察與書寫,帶你理解: ▸ 什麼是有毒的家庭情感▸ 區辨情緒勒索與責任錯置▸ 怎麼停止討好迎合與自我懷疑▸ 如何畫出心理界線,情感獨立▸ 如何重新滋養珍惜自己#關於保持距離│和家人保持距離的人,通常是有所覺悟:改變別人是不可能的,人只能改變自己。#關於忍耐教育│習慣忍耐的孩子在關係中,即使被用很糟的方式對待,感到非常痛苦時也不會果斷逃走,而是會陷入迷惘、不知該如何是好。因為他們從父母那邊學到的是:都是不能忍耐的自己不對。#關於感恩│有些父母總是要孩子感恩,但他們要的感恩其實是服從,所以孩子再怎麼感恩也沒有用,因為沒有人能夠一輩子抹煞自我,只為別人活著。#關於性格敏感的孩子│即使纖細的特質讓你能感受到別人的情緒,但那些情緒也不是你的責任。特別是從小看著爸媽臉色長大的孩子,有些敏感纖細,是被鍛鍊出來的。#關於改變│想要改變的時候,首先要放棄想要相互理解的心願,你想讓父母理解你,甚至想等他們理解後才開始行動,只會讓你被困在原地,永遠無法踏出新的一步。#關於不愛│孩子很會隱藏不被愛的傷痛,因為他們不願相信自己不被愛,所以連自己的痛都會努力否定。#關於愛│愛你的人會很高興看見你過得自在,而不會總在抱怨你不滿足他們。
作者介紹 羽茜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獲耕莘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首獎,著有《成為母親之後》、《在婚姻裡孤獨》、《媽媽的自由》、《今天雖然很好但不知道明天會怎樣》、《家庭傷痕》。寫作的議題涵蓋婚姻、家庭、母職、兩性、親子關係和教養,但覺得在這些議題背後,最主要的關心是愛,想知道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在一起能覺得幸福的條件是什麼。時常覺得三十歲後的自己是一個全新的生命,和兩個孩子一起成長,至今仍在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的過程。
產品目錄 前言 想對不被愛的孩子說:你真的已經很努力了1原生家庭造成的痛苦,不被允許表現出來(有些孩子應該要得到幫助,需要有人陪他們釐清童年時發生了什麼。)2不去管它就會好的傷,就不叫傷了(人們普遍還是認為,只要身體沒有遭到虐待,語言暴力和精神虐待都不算什麼。)3家庭裡的傷必須當成祕密,真實的自己也是(「你應該要快樂」,沒有比在忍受痛苦和悲傷時,還被別人這樣指責更讓人難受的了。)4不被愛的孩子覺得自己不應該出生(家不是避風港而是必須努力保護自己的地方,這種心情和經驗,和別人聊起來都像某種背景調查。)5比起認同孩子,社會更常要求孩子去認同父母(不應該用「你的爸媽是因為⋯⋯才這樣對你」這種話,要求孩子去理解和原諒。)6心靈的傷,因為社會的否定而惡化了(勇敢承認內心一直不敢承認的痛苦和悲傷,是為了接下來的人生。)7不被承認但確實存在的父母霸凌(預設父母的行為都是教養的一環,就會忽視有些行為其實並沒有良善的意義。)8當父母把生養孩子看成投資(真正的愛是關心對方的快樂和健康,而不是只看見自己的期望。)9當孩子變成父母滿足虛榮、勾心鬥角的工具(身在稱不上避風港的地方,這些孩子其實從一出生就已經是「出社會」了。)10習慣為別人付出,卻不懂得照顧自己(成長於情感缺失的家庭的孩子,他們在對人溫柔的同時,對自己其實並不是那麼溫柔的。)11不要因為付出得不到肯定,就覺得自己不夠好(為了自己而努力的人神情都很踏實,為了讓父母高興而努力的人,就總是有種不知為何而忙的虛無感。)12被情感忽視,孩子就會否定自己的存在價值(父母只有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才有可能培養出坦率的孩子。)13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重男輕女的傷痕(性別歧視就是一方有選擇,而一方沒有。)14親子關係逆轉:那些懂得照顧父母的孩子(在一些父母缺乏責任感的家庭,是孩子一直在試著了解父母的心情,被要求體諒父母。)15嚴重的父母偏心是對一方有愛,另一方是工具(孩子渴望透過順從來得到讚美,但父母想的卻是「順從我是應該的」。)16父母霸凌只要曾經發生,孩子就會害怕父母(有人是在父母身邊最感到安全和安心,有人相反,在父母身邊覺得特別緊張。)17保持距離不是因為恨,只是不想再受傷害了(孩子遠離父母,有可能是因為恨,但應該也有很多不是因為怨恨,而是因為恐懼。)18承擔內疚,總比心懷怨恨好(虛偽的原諒比不原諒更糟糕。)19你不需要解決了所有原生家庭的問題,才能得到幸福(把目標放在每天能多一點點平靜的時刻。)20不要放棄建立家庭以外的安全基地(你知道自己已經努力過,問心無愧就好了。)21合不來有時不是溝通的問題,而是有沒有互相尊重的誠意(提出凡事都要好好溝通的人,自己也要言行一致。)22有一定程度的痛苦,和你想要的自由綁在一起(人就是人,沒有辦法把自己變成沒有感覺的機器。)23改變和對方的共依存關係(必須要勇敢做出選擇並且堅持到底,才能對自己產生自信。)24不要用一輩子去理解你無法理解的人(包容是一種美德沒有錯,但也是要看包容的對象是誰、值不值得別人這麼做。)25了解自己經歷過什麼,是為了不讓痛苦延續(重新養育自己,讓自己發展出好的力量)26小心那些叫你多看看好的、放下壞的的訊息(生活在這個家裡的人是你,你最清楚自己受到的對待。)27家庭裡的事情是外人無法明白的(家庭就是一個有很多事情不為人知,也很難說明到能讓外人理解的地方。)28犯錯時父母總是自圓其說,孩子對是非對錯的判準就壞掉了(沒事就指責孩子「不寬容」的父母,常常是對孩子最不寬容的。)29了解自己選擇承受痛苦的意義(即使是自願留在對自己有害的環境中,在精神上還是會被逼到極限。)30一直被否定就不要再拼命努力了(想要改變別人的想法,是最沒有用的努力,可以改變的只有關係和距離,還有自己。)31不再追求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有些父母總是要孩子感恩,但他們要的感恩其實是服從。)32改變沒有時間表,不要給自己時間壓力(許多在家庭裡受了傷的孩子,性格都是耿直的努力家。)33沒有人傾聽的時候,要傾聽自己(要時常問自己想要什麼,哪怕一開始能想到的答案,聽起來還是很消極。)34肯定自己的易感和纖細(即使纖細的特質讓你能感受到別人的情緒,那些情緒也不是你的責任。)35當年無法說出自己的意見,不是你的錯(學會保持沉默,只是你為了保護自己,發展出的求生之道而已。)36受虐的孩子會把忍耐當成努力的證明(一段健康的關係,其實不會有人在拼命忍耐。)37停止追求父母的認同,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愛和關心(父母失望孩子還不夠完美,孩子失望自己得不到肯定,最終是沒有人得到滿足的循環。)38察覺到父母給的不是愛時,內心從此分裂成兩個(勇敢保持距離,也努力去分析、探討童年經驗對自己造成的影響。)39不再假裝自己心裡沒有痛苦(接受了會難過的自己之後,心情反而會變得輕鬆。)40想像一個被愛著長大的自己(了解自己是人生最難的功課,但也是最值得努力的。)後記 願你成為真正自由的大人
商品名 / | 有一種難題,叫父母:回顧心中過不去的委屈,醞釀自己未來的幸福 (電子書) |
---|---|
簡介 / | 有一種難題,叫父母:回顧心中過不去的委屈,醞釀自己未來的幸福 (電子書):有人是在父母身邊最感到安全和安心,有人相反,在父母身邊覺得特別緊張……這本書獻給心裡有傷 |
誠品26碼 / | 2682960692006 |
頁數 / | 239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檔案格式 / | EPUB流式(10MB) |
檔案匯出格式 / | Adobe DRM |
最佳賣點 : 有人是在父母身邊最感到安全和安心,
有人相反,在父母身邊覺得特別緊張……
這本書獻給心裡有傷,又不知道如何說的大人
你不需要答對、解決所有原生家庭的問題,也能得到幸福
為何你總是感覺要很努力,才能得到父母的愛?
為何習慣了以父母心情為優先,才思考自己想要什麼?
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父母情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