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啟示錄:范明公解讀儒學經典:圓滿儒學.大學篇 (電子書)
商品描述 | 明公啟示錄:范明公解讀儒學經典:圓滿儒學.大學篇 (電子書):一起讀《大學》,開啟儒學之門!一部《大學》開啟了儒學的大門,其實是開啟了修道之門,儒學的最高處就是道 |
---|
商品描述 | 明公啟示錄:范明公解讀儒學經典:圓滿儒學.大學篇 (電子書):一起讀《大學》,開啟儒學之門!一部《大學》開啟了儒學的大門,其實是開啟了修道之門,儒學的最高處就是道 |
---|
內容簡介 一起讀《大學》,開啟儒學之門!一部《大學》開啟了儒學的大門,其實是開啟了修道之門,儒學的最高處就是道,修習的目的就是引人向道。「一陰一陽之謂道」,現實中所有的問題,源自於分別心,亦即是都源自於非陰即陽、忽陰忽陽的走極端,天天在對錯中的分別、判斷和決策。《大學》之明德,即萬事皆陰陽之規律。陰陽之理容易理解,真正能勘透、能現實運用,才是真正的知陰陽、明明德。因此,三綱領是根,是儒學之起修,明理後知起修,明理即明明德,起修處即是親民,如何修即是止於至善。抓住根後「吾道一以貫之」,隨時在為人處事中看自己是否符合道、符合一的標準。序言儒學是中華文明的主流、主脈,是一個完整的圓,亦即是「一」,只要涉及到中華傳統文化,肯定繞不開儒學。圓滿儒學,是中華各類學問的總結,包含著諸經諸法,無論道學之《黃帝內經》、《道德經》,佛學之《壇經》、《維摩詰經》,孔聖人之《孝經》、《易經》等經典,還是格物、禪觀、性命雙修的方法和原理,盡皆包含於儒學之中。儒學不僅是中華有史記載最早的學問體系,是夏、商、周文化的直系傳承,而且是中華禪文化的真正內含主體,通達儒學的理論方法後便知,禪僅是換上了西域佛法的外衣,傳承著中華先祖的智慧。所以,我們首先要正本清源,正我中華民族之本,清我華夏文明之源。學習中華祖先經典智慧,一定要認準方向、認清本源,明白到底學什麼、為什麼學、所學的有沒有用,更要清楚中華在世界歷史上的真實地位如何、世界科技如何而來。事實上,中華文明曾經的巔峰,才是現今世界發展的真正基礎。中華的經典、中華的文明文化,不是無用的裝飾,更不是華麗的辭藻,而是最實用的、蘊含著改變世界的方法。圓滿儒學博大精深,其中《大學》、《中庸》文章短而成體系,是精髓、是框架、是儒學全貌的總結與概括。框架梳理清楚,相當於先有了骨骼,再去學習儒學六經、《孝經》、《論語》等相當於血肉的經典,就有了方向,有了理解的主線思路。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不管經典內容、傳承形式如何變化,中華的文明智慧都是「一」、都是道。學習經典就是告訴我們其理一也,「一」是根本、是本質,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終極歸宿。一部《大學》開啟了儒學的大門,其實是開啟了修道之門,儒學的最高處就是道,修習的目的就是引人向道。「一陰一陽之謂道」,現實中所有的問題,源自於分別心,亦即是都源自於非陰即陽、忽陰忽陽的走極端,天天在對錯中的分別、判斷和決策。《大學》之明德,即萬事皆陰陽之規律。陰陽之理容易理解,真正能勘透、能現實運用,才是真正的知陰陽、明明德。因此,三綱領是根,是儒學之起修,明理後知起修,明理即明明德,起修處即是親民,如何修即是止於至善。抓住根後「吾道一以貫之」,隨時在為人處事中看自己是否符合道、符合一的標準。而我們所要銘記的根本標準,就是中華十六字真言(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論儒學、道學、禪學,不符合真言即是遠道、背道,符合真言即是近道,能將我們帶向一、帶向圓滿、帶向整體。中華十六字真言,最早提出了修心的概念,是堯、舜、禹禪讓傳位時所傳心法,理解透澈則可統治天下,代代相傳至儒學。因此儒學把中華的心法、心性講得非常透澈,《大學》三綱領八條目、《中庸》之中和,都是心的規律,都是從十六字真言中來。我們講修行、修道,修的都是內心世界,無論是平衡,還是接納,都是針對形而上的部分,即是心的層面。只是現在用陰陽表述難以理解,所以後世才用心和行、形而上和形而下去理解。儒學告訴我們的即是正心、修心,修的就是形而上的精神領域,一切都要接納,一切都要平衡。形而上不壓抑,形而下的現實世界中,該有力量時就有力量,該用霹靂手段時就雷霆萬鈞,有時就是需要極端。佛、道、儒都是修心,都是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不向外求,找到自己,我自己的力量發出來保佑自己。因此,修行與經典學習一定要有體系,不是一個方法、一個理或一部經,而是一套博大精深、全面完整的體系,要一點點的修學。《大學》、《中庸》是儒學體系的入門之道,豈只一本書能解讀完整!這本書僅是告訴大家一個框架、一套根本的思維模式,告訴大家中國的道,其實就是一種看待萬事萬物的角度,及思考問題的模式。《大學》尋根講心,透過掌握規律,即明明德,開始親民,起修止於至善,做到三綱領則知止而後有定,然後依次靜、安、慮、得,即是整個儒家的修身之學。後面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修身的延伸,推己及人,最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還是為了道,修的就是一顆心。《中庸》講中,中庸即是陰陽達到平衡時的狀態。中國人任何事情都講究「中」,沒有中即是偏了、不平衡了。一篇《中庸》也是代表了儒學的最高境界,開篇講中和,就是在講正心,這就是中華智慧之根。對鏡觀心修守中,中庸即是致中和,然而孔子曾經感慨,「道其不行矣夫!」真正能夠堅持修中庸的人太少啦!所以,我們當下就應該從中庸之道開始練習,守中致和,尋找恰當和適度。這個尋找的過程,就是修的過程,就是儒家的修行。「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隨時在精微處尋那個「一」,永遠不要放下對「中」的追求,「君子而時中」,時時刻刻修守中,無限接近於中,真正把心用在行中庸之道上,就能得到儒學的精髓。遵守三綱領的框架主旨,按照八條目的修行階段,一步一步的修尋回自我的中庸之道。前面的主旨和階梯就是《大學》,具體的修行即是《中庸》,我們要清楚的記住。不能隨波逐流,不能沒有主心骨,即使歷史走了彎路,也一定會回到正常的軌道。中華文明都是在探究事物的本質,堅定於這個大方向,堅持在經典的學習中尋找「一」,堅持正心修身、守中致和,從而指導現實的抉擇,我們才能真正從經典中受益,真正實現長久,實現中華文明的復興、中華民族的崛起。
作者介紹 姓名:范明公 先生商聖范蠡第七十四代玄孫相關著作:《明公啟示錄》九大系列叢書《明公啟示錄:解密靈界真相》系列《明公啟示錄:解密禪宗心法》系列《明公啟示錄:解密中華文明》系列《明公啟示錄:解密統御六合》系列《明公啟示錄:解密儒學聖王》系列《明公啟示錄:解密精英教養》系列《明公啟示錄:解密鬼谷縱橫》系列《明公啟示錄:解密易經真諦》系列《明公啟示錄:解密大道修真》系列
產品目錄 序言《禮記.大學》原文第一章 儒通易道,圓中華文明,滿文化自信第一節 儒學是根易為憲法,文化自信經典有益第二節 格物做學問,經典是方向,科技革命源自中華第三節 中華教育成於夏商周,禮規底蘊經邦濟世第四節 儒學源於真言,三脈傳承,陰陽平衡第二章 大學三綱領,儒學大門引人向道第一節 大學之道陰陽智慧,成人之學自在根本第二節 明明德即得道,道不遠人在人中修第三節 實用起修在親民,對鏡觀心人格整合第四節 止於至善是平衡,一以貫之兩面看第三章 文明精髓最高心法,知行有根實用易道第一節 知止定方向,心靜人安,智慧得道第二節 綱領是根知行有序,果因轉換心腦合一第三節 儒學心法,修身之根本,致知誠意,心正一切順第四章 改變自己無所不用,修心最高無所不包第一節 日日與過去決裂,慢慢磨自己修身第二節 修身平息衝突人格,經典指月其道一也第三節 誠意慎獨,走進人群,對鏡觀心,內外對應第四節 通理正心修樹根,誠意對人是基本第五章 勘透陰陽現實應用,親民知止修齊治平第一節 齊家在修身,內心平衡,現實灑脫第二節 治國必先齊其家,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第三節 趨向平衡為模式,財能生財是陰陽第四節 腳踏實地讀書行路閱人,陰陽平衡明師畫龍點睛卷尾一語
商品名 / | 明公啟示錄:范明公解讀儒學經典:圓滿儒學.大學篇 (電子書) |
---|---|
簡介 / | 明公啟示錄:范明公解讀儒學經典:圓滿儒學.大學篇 (電子書):一起讀《大學》,開啟儒學之門!一部《大學》開啟了儒學的大門,其實是開啟了修道之門,儒學的最高處就是道 |
誠品26碼 / | 2682780647002 |
頁數 / | 283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檔案格式 / | EPUB流式(2MB) |
檔案匯出格式 / | Adobe DRM |
最佳賣點 : 一起讀《大學》,開啟儒學之門!
一部《大學》開啟了儒學的大門,其實是開啟了修道之門,儒學的最高處就是道,修習的目的就是引人向道。
「一陰一陽之謂道」,現實中所有的問題,源自於分別心,亦即是都源自於非陰即陽、忽陰忽陽的走極端,天天在對錯中的分別、判斷和決策。
《大學》之明德,即萬事皆陰陽之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