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 (電子書) | 誠品線上

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 (電子書)

商品描述 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 (電子書):「在台灣,就是畢業了先不要回來。」現在我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沉重。  未來在哪裡?  年輕的你,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台灣,就是畢業了先不要回來。」現在我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沉重。 未來在哪裡? 年輕的你,是時候離開舒適圈的安逸, 看見世界,也被世界看見。 全球優秀人才正在國際間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流通,出走,不再是「台勞」這樣的狹獈看法,而是一種走進世界、培養大格局的人生選擇。 我們一起成長在沒有戰亂的時代,從小衣食無缺,內心卻極度徬徨。資訊爆炸、科技快速變遷、文憑薄如一張紙、22K低薪、年金快要破產的年代。如果為求安穩而不敢去世界闖蕩,還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嗎? 「台灣社會就像一盤豐盛的桌菜,到了我們念高中大學時,桌上已剩菜尾,到了我們準備就業時,已經杯盤狼藉、吃乾抹盡。」──<像我這樣七年級的人>.蘇瑋璇 本書作者誠實記錄了自己曾經如何在高中立定志向,卻在醫學院畢業前夕對未來感到茫然,而決定奮力一擊,尋找新方向。在對世界投遞出一封封履歷表之後,得到聯合國總部與哈佛大學的面試機會,與夢寐以求的世界一流人才共事,以及跨出舒適圈後所看過的、感受過的艱難。 希望每個正在迷惘中的你,都可以在這些茫然與勇氣裡,重新找到人生的出口。//各界一致推薦// Power錕│臺大最狂教授李錫錕 呂培川│臺中女中校長 連加恩│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 張希慈│城市浪人共同創辦人 陳彥廷│陽明大學公衛所助理教授 許毓仁│TEDxTaipei 創辦人、立法委員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 賴樹盛│全球在地行動公益協會秘書長 蘇瑋璇│七年級生.文字工作者 (依照姓名筆畫排列)//專文推薦// ●褚士瑩│國際NGO工作者、作家 「讓我相信人在世界上最大的所謂成功,其實是成為自己喜歡的那個人成功,所以孩子對於「長大」充滿期待而不是畏懼,不將「未來」當作面臨現在不如意的藉口,而是真實的機會。」 ●張翔一│《換日線Crossing》主編 「在這些年紀輕輕即獲得的傑出成績與特殊經歷背後,我看到的,更是一個充滿熱情的人,願意誠懇道出這一路走來,所有重要的學習、思考與行動,所有關鍵的反省、掙扎與挫折,其目的,則是為了告訴正在閱讀此書的你我:告別現在的安逸,起身行動吧!」 ●謝佩芬│前哈佛臺灣同學會會長、換日線專欄作家 「一個誠實、直接、毫不含糊的女孩─在她勇敢地踏出地理上與思想上的舒適圈,面對種種徬徨、焦慮與挑戰的同時,誠實地面對讀者,就像老朋友一般,共同分享這一路上的笑聲與淚水。」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Y.C.Hung 一九九○年生,台中人。 曉明女中、台中女中、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18歲以前唯一的夢想是當醫生,在夢想即將實現時,卻開始惶恐自己除了當醫生之外什麼都不會,也因為醫學生時在哈佛醫學院交換期間豐沛的學習經驗,打開了視野,畢業後為了「想要追求更大舞台」,而選擇出走台灣,在拿到醫師證書後開始了人生的大冒險。 曾同時獲得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哈佛大學的面試機會,碩士畢業前,選擇到美國哈佛大學做全球衛生研究。現任職於哈佛大學體系裡的麻州總醫院繼續研究健康不平等。 國中時,從台中的鄉下到台中的市區唸書,被認為是個庄腳囝仔;高中後漂泊到台北,度過八年的歲月,成為台北人眼中的鄉下人、台中人眼中的台北人。之後,搬著兩箱半的行李來到波士頓,被美國朋友笑稱「從世界的鄉下來的」,從此成為美國社會的局外人、台灣社會的局內人。 旅美後,於〈換日線CROSSING〉撰寫〔脫下白袍後的各種可能〕專欄,將她在海外的切身觀察分享給台灣的讀者,憑藉著「愛台灣」的心,2016年發表<「愛台灣,就是畢業了先不要回來。」──現在我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沉重>這篇文章,引起廣大的轉貼與討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 誠實訴說追夢的勇氣第一篇 【如果舒適圈一點也不舒適】01.困在舒適圈的菜尾世代並不生在大江大海時代的我們,這個時代沒有戰爭、沒有戰亂,我們從小衣食無缺,但內心卻極度徬徨。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科技快速變遷、文憑薄如一張紙、超級低薪、退休年金快要破產的時代。02.終止不斷複製的罐頭人生有時候我覺得「長大」,就是一個罐頭生產與被複製的過程──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然後念研究所或者工作,這,幾乎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公式。03.年齡不該是追尋夢想的阻礙為了擺脫罐頭人生,很多人決定出走,但在出走前,開始擔心年齡會是個問題:如果我回來了都已經XX歲了,那怎麼辦?但我在美國人身上卻鮮少看到年齡的焦慮。究竟是為什麼呢?04.多元價值的毀滅多元入學、教育改革、一綱多本的社會──這是我們長大的環境,受教育時被鼓勵不要單一思考,於是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在長大的過程中,被教導生活不該只有單一價值。然而,這些被鼓勵的價值,卻在出社會後一切都變了。05.夢想,就應該把餅畫大父母總想保護孩子,常聽華人父母在小孩嘗試要去做和同儕不一樣的事之前,會先問:「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又或者權威地下令說:「不准這麼做。」像這樣「擔心小孩失敗」的想法,卻是外國人眼中好「亞洲父母」的反應。年輕人如果有夢想,究竟為什麼不能努力把夢想畫大呢?第二篇 【只要敢闖,世界就是你的】06.為了核心價值而勇敢改變十八歲時,我想像的未來,是可以穿上白袍懸壺濟世;二十三歲時,握著已經到手的實習醫師短袍,但,所想像的未來卻不再只是那十八歲的未來……07.離開體制,對未來的人生負責因為如果不趁著年輕做出改變,不知何時才會有改變的勇氣,也不知道有一天,我會不會因為缺乏勇氣改變,而一輩子被困在過去的決定裡。08.聯合國與哈佛的面試:你的Commitment是什麼?Commitment,承諾,是個在台灣社會裡不輕易使用的字,但為什麼我卻接二連三地在西方社會的面試裡,被詢問到對於應徵職位的「承諾」呢?09.勇敢成為世界的獨一無二華人社會希望你不要跟眾人不同,否則會顯得很突兀;但世界的趨勢是你要跟別人夠不一樣,才是生存之道。10.那些大江大海的人們哪就算在異鄉生活多麼艱難,每個人遇到難挨的關卡時,總會想起那個小小初衷,努力地在這個世界大國,尋找自己的一席之地,奮力在這異鄉生存下來。11.成功故事的選樣偏差那些會願意站出來說出自己的故事或經驗的人,通常都是發展得不錯,有個美好結局,畢竟沒有人喜歡說失敗的故事。然而,這個對快速獲得快樂上癮、急著改變世界、無法慢一點吃棉花糖的世代,又要如何將自己的人生套進那些成功故事裡呢?第三篇 【站在語言、文化與價值觀的十字路口】12. 出國生活,需要花十倍的力氣出國之後,我才發現以前在台灣認為輕而易舉的事,小至買東西、問路,大至找工作、職場生存……換成異地後,常要花上十倍力氣才能完成。原來「生存」,可以這麼困難。13.英文是能力,不是托福的分數以台灣的標準來看,我的英文程度算是還不錯,但到了美國以後,才發現我過去理解英文的方式完全錯了。14.美國社會裡的局外人畢竟不是自己的國家,我的社會認同感依舊在生我、育我、地球另一端的那個亞熱帶小島。15. 文化衝突與反文化衝突在異鄉經歷了文化衝突後,再回頭看台灣,也開始發現許多反文化衝突(Reverse culture shock)。有時候我甚至會在心裡不小心驚呼:「天啊,台灣人,你為什麼要這麼做?」第四篇 【在地球另一端,從異鄉看家鄉】16.為何有家回不得?我為何出走,是來自世界給我的震撼;我為何還不能回家,因為還捨不得離開這個天天帶給我震撼的世界。17.小確幸與旅行構成的世界觀透過「旅行」瞭解世界,是許多人採取的方式,也曾是我的方式,但這樣的世界觀可能並不完整。18.國際志工與貧窮產業很多人批評國際志工根本是花錢體驗貧窮,但,花錢體驗貧窮,錯了嗎?19.手心向下的快感做善事的時候,你是真心為援助對象著想?還是只是在享受把手伸出去、甚至「手心向下的快感」?20.永遠記得不卑不亢世界這麼大,是需要闖一闖的,而闖蕩世界的時候,心態該如何調整?如何調整世界兩端帶來的衝擊?又,如何面對異鄉與故鄉的拉扯?附錄|寫在<「愛台灣,就是畢業了先不要回來。」──現在我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沉重>之後收回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 (電子書)
簡介 / 告別菜尾世代──大膽向世界遞履歷,我在哈佛體系的觀察 (電子書):「在台灣,就是畢業了先不要回來。」現在我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沉重。  未來在哪裡?  年輕的你,是
誠品26碼 / 2682742925001
頁數 / 293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檔案格式 / EPUB流式(1MB)
檔案匯出格式 / 無提供匯出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台灣,就是畢業了先不要回來。」
現在我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沉重。

  未來在哪裡?
  年輕的你,是時候離開舒適圈的安逸,
  看見世界,也被世界看見。

  全球優秀人才正在國際間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流通,出走,不再是「台勞」這樣的狹獈看法,而是一種走進世界、培養大格局的人生選擇。

  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