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新解 (電子書)
商品描述 | 荀子新解 (電子書):「人性本惡」之說,讓荀子在清代前為人所詬病,也因這句話,讓荀子名垂不朽。 荀子是先秦諸子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最後一位大師。後人對其爭議 |
---|
商品描述 | 荀子新解 (電子書):「人性本惡」之說,讓荀子在清代前為人所詬病,也因這句話,讓荀子名垂不朽。 荀子是先秦諸子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最後一位大師。後人對其爭議 |
---|
內容簡介 「人性本惡」之說,讓荀子在清代前為人所詬病, 也因這句話,讓荀子名垂不朽。 荀子是先秦諸子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最後一位大師。後人對其爭議頗大,往往將其視為儒門異端而揚孟抑荀,致使其人其書迄清以前不被重視……其實,荀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價值、對儒學的貢獻,就在於他的「雜」、「異」。 為了更深刻地闡釋這位別闢蹊徑的一代儒學大師思想,本書在編排上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本書從現代學術視角出發,分專題對荀子的主要思想學說進行簡潔的概括和論述,力爭將荀子的思想全面系統而簡明地呈現給讀者。 二、選文主題鮮明,篇章完整。 三、論述通俗易懂,注釋簡明扼要,所引用的案例儘量從中國歷史中選取,力爭深入淺出,使讀者可以較為輕鬆地把握荀子的思想。
作者介紹 編著者簡介司馬志 喜好鑽研中國「古典文學」,一位嫻熟的中國歷史的史學家和文學家,性喜比較與綜合中西文化的異同,並從其中歸結出宜於當今所用的「現代精神」,常於報章雜誌發文立論,是一位熱愛中西文學、歷史和科學,並不忘關懷、回饋社會的優質作家,編有《鬼谷子全書》、《莊子全書》、《論語全書》、《道德經全書》等。
產品目錄 第一章 勸學:學問有道,改變人生一、學不可以已 /12 二、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6三、學莫便乎近其人 / 20 四、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 /25第二章 修身:人性改造,治氣養心 一、以治氣養生,以修身自強 /30 二、治氣、養心之術 /36三、人無法則倀倀然 /41 四、禮正身,師正禮 /45第三章 榮辱:榮辱難免,但可控制一、憍泄者,人之殃也 /51 二、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慮致明 /56三、好榮惡辱,好利惡害 /61 四、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蒙 /67第四章 非相:貴有師法,終乎為聖一、相人,學者不道也 /73 二、非容貌之患,聞見之不眾 /79三、辨莫大於分,分莫大於禮 /85 四、度己則以繩,接人則用抴 /91第五章 儒效:始乎誦經,致誠慎獨一、大儒之效 /96 二、有益於理者,立之 /103三、行法志堅,不以私欲亂所聞 /109 四、通於神明,參於天地 /115五、言有壇宇,行有防表 /122第六章 王制:義立而王,王者富民一、為政,賢能不待次而舉 /127 二、以類行雜,以一行萬 /136三、聖王之用,上察於天下錯於地 /143第七章 王霸:道貫古今,信立而霸一、國者,天下之利用也 /152 二、國無禮則不正 /158三、用國者,貴在得百姓之力 /169第八章 君道:源清流清,為君之道一、有亂君,無亂國 /178 二、君者,民之原也 /185三、取人有道,用人有法 /191第九章 臣道:諫諍輔弼,道重於君一、人臣之論 /200 二、為上則明,為下則遜 /207三、敬人有道 /211第十章 議兵:天時地利,用兵之術一、用兵之要術 /215 二、天下之將,通於神明 /224三、兼人者有三術 /232第十一章 天論:天人相分,各有其道一、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 /240 二、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 /245三、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則亂 /250第十二章 正論:名定實辨,道行志通一、主道利周 /255 二、天子者,勢位至尊 /265三、凡議,必將立隆正然後可也 /274 第十三章 禮論:禮樂之統,管乎人心一、爭則亂,亂則窮 /278 二、禮者,謹於治生死者也 /286三、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 /394第十四章 正名:何以知道?區別何在一、名定而實辨,道行而志通 /303 二、明君臨之以勢,道之以道,申之以命 /310
商品名 / | 荀子新解 (電子書) |
---|---|
簡介 / | 荀子新解 (電子書):「人性本惡」之說,讓荀子在清代前為人所詬病,也因這句話,讓荀子名垂不朽。 荀子是先秦諸子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最後一位大師。後人對其爭議 |
誠品26碼 / | 2682732396002 |
頁數 / | 320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檔案格式 / | PDF(68MB) |
檔案匯出格式 / | Adobe DRM |
最佳賣點 : 「人性本惡」之說,讓荀子在清代前為人所詬病,
也因這句話,讓荀子名垂不朽。
荀子是先秦諸子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儒家最後一位大師。後人對其爭議頗大,往往將其視為儒門異端而揚孟抑荀,致使其人其書迄清以前不被重視……其實,荀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價值、對儒學的貢獻,就在於他的「雜」、「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