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怡雯20篇代表散文,
聽說 (增訂新版)
✨2025.10 重點推薦✨她的藝術像回力球一樣,不斷在虛實之間來回反彈,倒真能入於詭異,引起驚悚。值得注意的是,她的獨創往往在於刷新觀點。──余光中 這是一部轉變之書,也是鍾怡雯廣受歡迎的代表作,二十篇散文紀錄她在語言及題材上的轉變痕跡。她毅然離開原鄉的雨林地景,選擇一些不起眼的生活素材,增加語言的敘事性和趣味性,發掘隱匿於平淡事情的理趣,以語言釀製詩的質感,進而創造一個遊刃事理中的靈魂。 〈節奏〉呈現生活的種種樣貌; 〈芝麻開門〉訴說鑰匙逃走造成的困擾; 〈廚房〉,則是抗拒走上祖母、母親的命運,拒絕將青春典當給廚房; 〈候鳥〉返回既熟悉又陌生的原鄉; 刻意的隱藏竟引來種種〈聽說〉,究竟要耐心等等,還是要動氣呢? 透過一篇篇的散文,看見這個寄居在堅強之殼裡的,敏銳而慵懶的靈魂。新版序文訴說出版二十五年來的點滴,細數各種不同的進化與轉變。帶著臭味的回音,令我懷念起童年的那口井,以及響在井邊的一串鑰匙。那井水帶著青苔的清香,我低下頭去喊自己的名字,井水也大聲應和,連那回聲都彷彿有淡淡的餘香。瞎眼的奶奶在井邊洗菜、洗衣服,貼身的鑰匙串隨著動作匡噹匡噹,那是童年的配樂,記憶裡最美好的聲響。鑰匙屬於一只古老的檀木櫃,裡面收藏著奶奶的生活零件:爽身粉、髮夾、梳子、燕窩、五○年代的舊手提包、式樣古老而厚重的首飾,包括曾祖母遺留的耳環和手鍊;三張少女時的照片,封在一個花布包裡;女兒送的布料,她一塊一塊疊著,過年時叫我送到裁縫那兒,按照舊尺寸舊式樣做套衫。前幾年搬離老家時,我向奶奶要了那串鑰匙作紀念,只可惜,它再也打不開童年的門。──〈芝麻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