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 (電子書) | 誠品線上

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 (電子書)

商品描述 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 (電子書):臺灣出版界最高榮譽「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 得獎著作臺灣唯一由心理腫瘤專業醫師親述、誠實面對所愛之人罹癌的深情紀錄。臺大醫院癌醫中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臺灣出版界最高榮譽「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 得獎著作臺灣唯一由心理腫瘤專業醫師親述、誠實面對所愛之人罹癌的深情紀錄。臺大醫院癌醫中心榮譽院長鄭安理、副院長吳耀銘,臺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鄭致道、健保署署長陳亮妤等人,重磅推薦!***「病人永遠是你最好的老師」,這是醫學院裡老掉牙的教訓。然而,對於心理腫瘤學有過許多憧憬的作者卻沒料到,有一天,媽媽竟然會成為自己最重要的「老師」。▍《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在《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中,作者記錄下平日被視為、甚至自視為醫病溝通和壓力調適專家的自己,如何陪伴至親歷經「檢查」、「診斷」、「手術」、「出院」、「化療」,乃至「追蹤治療」等一連串複雜而令人焦慮的抗癌過程,細膩呈現醫病角色互換後優越不再、苦苦掙扎,甚至不時步履踉蹌的真實樣態。這部自我揭露程度直逼「私小說」的日誌體作品裡,她揭露了罹患癌症的母親,以及身為照護者的自己與家人、親友們,乃至與他們並肩抗癌、或熟識或陌生的眾多醫生,如何嘗試摒除情緒化、逃避、無望、無助、自責與否認等無益的心理歷程,而藉由有效的心理調適諸如面對問題、尋求情緒支持、蒐集相關資訊、抱持正向態度、保持戰鬥精神、尋求宗教慰藉等,迎戰這場前景與時長不明的抗癌之役。▍《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續篇)抗癌之役必修的心理腫瘤學》隨著母親癌症復發且每況愈下,病患與家人都不只經歷醫療的考驗、生活的巨變,更必須直面生命的有限。《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續篇》記錄了作者母親「躋身癌症過來人」、「確定復發」、「癌細胞轉移」、乃至「病況急轉直下」的過程中,醫生「水來土掩採取緩和治療」時的種種考量,以及「後援部隊面臨大考驗」時的因應之道,既細膩描繪病人在痛苦與尊嚴之間的掙扎,也刻劃了家屬如何在病患「最後一搏」與「病情急轉直下」的關口共同做出選擇,接受生命的黃昏,也學會好好道別。*******在本套書中,作者以「精神科醫師」與「心理腫瘤學家」的專業素養,將至親抗癌的歷程化為珍貴紀錄,並註解許多實用的醫療資訊與術語,既可做為病人與家屬的重要參考,也適合醫療人員與學生研讀。書中從心理腫瘤學的觀點,呈現癌症歷程中病人、家屬與醫護人員的心理調適,並透過案例與文獻整理,提供可行的因應方法。這既是一份個人生命經驗的真摯書寫,也是一部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的讀物。◎本書特色:(1)癌症照護是跨專科、甚至跨學門的學問,本書整理上百條注釋,涵蓋精神醫學、腫瘤醫學、營養學、居家照護、安寧療護等,幫助讀者更加理解。(2)以心理腫瘤學觀點為主軸,帶領讀者認識不同的心理調適歷程,並從文獻回顧與個案分析中,找出成功調適的「know how」。(3)作者既為病患家屬,又具備精神科與心理腫瘤學專業,文字不只感性且富同理心,還兼具獨特的理性觀點,能提供陪伴病榻旁的實戰指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吳佳璇 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在母校精神科完成住院醫師訓練;曾經赴澳洲墨爾本大學進修,於2004年取得國際心理衛生碩士,長期投入癌症病人心理支持照護,並因支援離島偏鄉精神醫療三年餘,獲得「浪人醫師」的稱號。近十餘年北返,身兼醫者、作者、照顧者,以及長距離徒步愛好者,現為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臺灣大學保健中心身心門診兼任醫師。◎醫療方面的著作:除了榮獲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的《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與實質上為其續篇的《戰鬥終了已黃昏》(本套書下冊的舊版書名)。還著有《為什麼開藥簡單,開心難?》、《醫療自主時代》、《謝謝你們,我的離島病友》、《浪人醫師日記》、《從北京到台北:精神藥理學家張文和的追尋》、《憂鬱年代:精神科的診間絮語》、《921之後:一位年輕精神科醫師的921經驗》、《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合著),以及入圍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的《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堃傳記》。◎非醫療著作與譯作:○著作:《一路向北:浪人醫師的徒步台灣東海道》、《一路向南:浪人醫師的徒步台灣西海岸》;《張愛玲學校》(合著)、《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譯作:《失智失蹤:一萬個遊走失蹤家庭的衝擊》;《金賽的祕密花園:性壓抑的歲月》(合譯)、《發現無意識》。◎吳佳璇醫師演講邀約請洽臉書「Erin Wu(吳佳璇)」:facebook.com erinchwu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當精神科醫師變成病人家屬》◎新版推薦序〈永不止息的浪潮——當醫者變弱者〉 臺大醫院癌醫中心榮譽院長 鄭安理◎新版推薦序〈從多重視角看癌症照護難題的取捨〉 臺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 鄭致道◎新版自序〈與新一代的病患、家屬與醫療人員為伴〉◎第一版自序〈迢迢常德街〉○本書主要專科醫師介紹◎第1課 檢查 Examination心理腫瘤學的書上說:「幫助病人接受壞消息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檢查過程開始便不避諱提醒罹癌的可能……」◎第2課 診斷 Diagnosis儘管十多年的臨床工作教會我不能「盡信書」,我還是逐條檢索大腦的知識庫,想知道不抽菸不喝酒的媽媽為什麼會生這麼折磨人的病,病情可能往那個方向發展……◎第3課 手術 Surgery「等病理切片報告出來再說吧」,醫學訓練教我們依循讓病理檢驗報告說出最終答案的儀式,也讓病人與家屬暫時逃避現實(殘酷的)衝擊。◎第4課 出院 Discharge媽媽這回出院「滿月」旅行,是我和妹妹「處心積慮」要她恢復正常生活的第一步。理應滿心期待的她,卻頻頻問起「真的可以出門嗎?」 「妳覺得會出什麼問題?」我不知不覺擺出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的陣仗,要她逐一檢視,以理性思考破除情緒魔障。◎第5課 化療 Chemotherapy身為心理腫瘤醫師對於腫瘤指數起伏左右病人與家屬喜怒哀樂的威力了然於心,卻不保證成為癌症病人家屬的我得以「免疫」。◎第6課 追蹤 Follow-Up台灣初次接受精神醫療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裡面,將近一半同時尋求另類治療。我猜癌症病人不僅不遑多讓,甚至更勝一籌。這回不僅是鐵齒的妹妹,連信奉「科學教」的爸爸也「淪陷」了。我不排斥宗教和另類治療,但它們只是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第7課 意外行程 Unexpected Journey折騰了一夜,大家仍紛紛在七點前醒來,窗外還在下雨。吃過早餐服過藥,我問媽媽接下來有何打算。「醫師不是說繼續玩沒問題?我們出發吧。」這下子換我覺得意外。○側記〈旅程〉 吳佳蒨(作者妹妹)▍《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續篇:抗癌之役必修的心理腫瘤學》◎自序〈戰鬥終了已黃昏〉◎第一課 躋身癌症過來人 Cancer Survivorship除了少數超音波專有詞彙,透過兩人的電話交談,我幾乎同步理解媽媽除了肝臟裡的膽道和正常人相較有稍稍擴大的跡象,並沒有其他異常發現。◎第二課 確定復發 Recurrence最近對上哪兒「吃好料」近乎偏執,上醫院幾回就吃幾回,想來是為了掩飾重啟化療的懊惱與不安。◎第三課 水來土掩的緩和治療 Palliative Treatment「我相信奇蹟。」就在開車前往媽媽家途中,妹妹傳來簡訊,看來她是吃了秤鉈鐵了心,暫時不想理會我稍早對病情所作的預測與分析。◎第四課 後援部隊大考驗 Supportive Care趕在藥局打烊前買足一星期分量的樂活悠送給媽媽。她對我報以充滿歉意的表情。「唉呀,睡覺就是這麼一回事,一定要抱平常心。越想睡越睡不著。」我試著寬慰她。◎第五課 轉移 Metastasis媽媽已自覺癌末,這幾天杯弓蛇影;爸爸轉告親友來電問候,她就懷疑他們是不是知道她將不久人世。◎第六課 最後一搏 Targeted Therapies儘管還有許多「勸藥」的說帖,我決定暫時收手尊重媽媽的決定:「再想想別的法子吧,媽媽被逼成這樣有點可憐。」◎第七課 急轉直下 Septic Shock媽媽的癌末病情極單純,大家都同意停止無效醫療,將減輕痛苦擺在最高位,而非一味延長生命。「我只要媽媽舒舒服服、漂漂亮亮。」妹妹拭去眼角的淚,堅定地做了小結。◎第八課 終章 End of Life Care天一黑,跨年人潮陸續湧出,雖然是通勤尖峰,捷運車廂氣氛卻大不同。我也打算出門跨年,只是地點特殊—媽媽的病房窗景也是摩天樓,但不是一○一。○側記〈另一個時空的相遇〉 吳佳蒨○新版後記〈疾病照護,遠遠不只是醫學〉 吳佳璇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 (電子書)
簡介 / 罹癌母親給的七堂課 (電子書):臺灣出版界最高榮譽「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 得獎著作臺灣唯一由心理腫瘤專業醫師親述、誠實面對所愛之人罹癌的深情紀錄。臺大醫院癌醫中心
誠品26碼 / 2683017563003
頁數 / 615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檔案格式 / EPUB流式(11MB)
檔案匯出格式 / Adobe DRM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臺灣出版界最高榮譽「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 得獎著作
臺灣唯一由心理腫瘤專業醫師親述、誠實面對所愛之人罹癌的深情紀錄。
臺大醫院癌醫中心榮譽院長鄭安理、副院長吳耀銘,
臺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鄭致道、健保署署長陳亮妤等人,
重磅推薦!

***

「病人永遠是你最好的老師」,這是醫學院裡老掉牙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