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正義(十週年紀念版) (電子書)
商品描述 | 土地正義(十週年紀念版) (電子書):你不知道的土地黑歷史,第一本全方位解剖臺灣的土地政策。◎從1949年施行的「三七五減租」到今天,為何還有3萬多筆未解除的租約?◎19 |
---|
商品描述 | 土地正義(十週年紀念版) (電子書):你不知道的土地黑歷史,第一本全方位解剖臺灣的土地政策。◎從1949年施行的「三七五減租」到今天,為何還有3萬多筆未解除的租約?◎19 |
---|
內容簡介 你不知道的土地黑歷史,第一本全方位解剖臺灣的土地政策。◎從1949年施行的「三七五減租」到今天,為何還有3萬多筆未解除的租約?◎1953年的「耕者有其田」,總共徵收了14萬多甲土地,為何其中還包含了將近10萬甲「共有出租耕地」?◎為何當年蔣介石要急著推動土地改革?當年接收臺灣的資源委員會究竟是怎樣一個單位?它與現在的中油、台糖和經濟部又有何關係?◎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我們琅琅上口的「政府德政」,到底影響、改變了臺灣什麼?◎台糖公司的土地有如「魔戒」,政商名流趨之若鶩,其廣大的土地如何演變而來?◎何謂土地改革、區段徵收、一般徵收、市地重劃、都市計畫?在這些名詞背後,地方派系與財團究竟在操作著什麼樣的「土地遊戲」? ◎依照《土地徵收條例》規定,幾乎臺灣的每一片土地都可以被「區段徵收」,臺灣現今處處充斥著浮濫徵收案件的起源是什麼? ◎憲法第15條規定: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但為何臺灣政府不需經過人民同意,就能強制剝奪人民的財產權、生存權與人性尊嚴? 出身雲林農村的徐世榮教授,秉持「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關懷與社會實踐,在土地政策研究與田野調查的過程中,逐步發現臺灣盤根錯節的土地問題,雖然政權幾度轉換,人民的土地和家園被侵害、強奪的故事,仍不斷上演。 他在本書檢視了臺灣近代以來的土地發展,處處充斥著看不見的「合法掠奪」。從日治時期糖業株式會社半強迫徵收土地,到戰後的土地改革、經年累月遍布全臺的浮濫徵收,從土地改革到土地徵收,其實都是政權掠奪與炒作土地的工具。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的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等政策,不僅削弱地主階級的力量,更剝奪了數萬小面積土地的所有人賴以生存的工具,導致臺灣的經濟菁英大量流失;而國民黨政權則藉此培植樁腳、扶植地方派系、改組農會,並與財團、特權相結合,以政策法令保護特權和財團,進而控制地方政治。 然而,大多數的掠奪都在看不見的地方進行,如近年爆發的土地徵收抗爭事件,包括苗栗大埔、灣寶、竹北璞玉、二重埔、桃園航空城、彰化二林中科四期等,在在印證了土地政治就是地方政治,而土地炒作是拉攏地方政治勢力最簡單的方式,被犧牲的往往是無辜的弱勢民眾。 土地究竟是什麼?是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心之所向、家之所在?還是政治家與財團眼中的龐大利益?被剝奪與被損害的土地所有人,何時才能得到補償與正義?土地正義如何能達成?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這段歷史之中,不能不關心,因為「看不見」的掠奪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所以,當我們談論臺灣的土地政策,也就是談論土地的轉型正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徐世榮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學士及碩士、美國德拉瓦大學政治學系碩士、都市事務及公共政策學院博士。現為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兼任特聘教授,曾任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任、臺灣第三部門學會理事長、惜根臺灣協會理事長、臺灣農村陣線理事長。徐教授強調溝通實踐及行動參與,長期關注「土地正義」議題,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土地政策、規劃理論、都市計畫及第三部門。 口述整理簡介 張雅綿 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學士、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室專任助理、《臺灣全志》〈卷二:土地志.勝績篇〉編纂助理。著有《失序的森林:日治末期太魯閣林業開發》(2012)等。
產品目錄 推薦序讀《土地正義》有感 許雪姬從土地研究到社會實踐 陳立夫土地與國家 黃紹恆自序土地徵收及強制迫遷應是臺灣「轉型正義」的重大課題上篇:土地改革的真相,你不知道的黑歷史第一章 土地與我大埤鄉的童年在務農者觀念裡,祖產是不能賣的我的博士班指導教授返國之初的研究動向 踏入土地改革的研究 從事田野時受到莫大衝擊臺灣史的關鍵議題 第二章 三七五減租 租佃制度與實施土地改革的由來 「三七五減租」脫胎自「二五減租」威權氣氛下,實施「三七五減租」政策「三七五減租」政策的問題行政命令的施行缺乏法律依據為實施土地改革,刻意強化業佃衝突業佃租約無落日條款,租額自1949年凍結至今被汙名化與受損害的地主第三章 耕者有其田推行「耕者有其田」的背景蔣介石極力爭取美國的支持「耕者有其田」實施前的土地調查土地總登記地籍總歸戶「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問題法令的頒布與實施不符程序正義「耕者有其田」徵收共有土地,有待商榷臺灣地主並非西方定義下的「大地主」申請條件極為限縮的「耕者有其田」補救措施「耕者有其田」對臺灣社會的影響土地改革掃除了臺灣的經濟菁英第四章 公地放領資源委員會與接收臺灣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糖土地的歸屬從公地放租到公地放領實施「公地放領」的過程台糖任意撤佃招致農怨「雷正琪信函」效應土地改革的正反意義下篇:與民爭地?與土地共生?問題重重的土地徵收第五章 土地徵收進入社會運動的契機回溯土地改革的歷史土地政策與政治息息相關一般徵收、區段徵收、市地重劃土地徵收必須符合徵收要件臺南鐵路地下化與苗栗大埔案地方政府應提高土地稅來增加財源,以落實地方自治真正的公共利益第六章 臺灣農地發展的歷史第一階段:農地剝削時期(1945-1949)第二階段:農地壓榨時期(1949-1965)第三階段:農工爭地時期(1960-1974)工業區、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與土地徵收農地汙染黃墘溪下游的鎘汙染第四階段:農地管制時期(1974-1993)第五階段:農地釋出時期(1993-)第七章 土地徵收的要件土地徵收六要件德國政府「以地換地」的比例是5:1 舉辦聽證會,才是符合行政程序和公共利益地方政府的兩大財源:區段徵收、市地重劃「區段徵收」的本質:地方政府以「合作開發」之名行徵收之實不合時宜的「區段徵收」「土地政治」等於「地方政治」浮濫徵收遍布全臺「都市更新」案例:士林文林苑「區段徵收」案例:苗栗大埔張藥房 「一般徵收」案例:臺南鐵道地下化其他徵收案例:灣寶、璞玉計畫第八章 與公平正義站在一起臺灣農村陣線的努力成果期待新政府的良善政治附錄人生有幾個六十年?──為「三七五地主」請命!在「麥當勞」與「摩斯漢堡」之間懷念張森文大哥!懷念一位好朋友──朱炳坤先生為什麼要舉辦聽證會?大排沙農場的悲歌輪迴參考資料
商品名 / | 土地正義(十週年紀念版) (電子書) |
---|---|
簡介 / | 土地正義(十週年紀念版) (電子書):你不知道的土地黑歷史,第一本全方位解剖臺灣的土地政策。◎從1949年施行的「三七五減租」到今天,為何還有3萬多筆未解除的租約?◎19 |
誠品26碼 / | 2683000338007 |
頁數 / | 224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檔案格式 / | PDF(150MB) |
檔案匯出格式 / | Adobe DRM |
最佳賣點 : 你不知道的土地黑歷史,
第一本全方位解剖臺灣的土地政策。
◎從1949年施行的「三七五減租」到今天,為何還有3萬多筆未解除的租約?
◎1953年的「耕者有其田」,總共徵收了14萬多甲土地,為何其中還包含了將近10萬甲「共有出租耕地」?
◎為何當年蔣介石要急著推動土地改革?當年接收臺灣的資源委員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