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吉的教導The Teaching of Babaji (電子書)
商品描述 | 巴巴吉的教導The Teaching of Babaji (電子書):◎巴巴吉是印度主神──濕婆顯化的神人,為了改革人類的心與理智,祂顯化為人類肉身來移除人類的困惑與邪惡。◎本書記錄了 |
---|
商品描述 | 巴巴吉的教導The Teaching of Babaji (電子書):◎巴巴吉是印度主神──濕婆顯化的神人,為了改革人類的心與理智,祂顯化為人類肉身來移除人類的困惑與邪惡。◎本書記錄了 |
---|
內容簡介 ◎巴巴吉是印度主神──濕婆顯化的神人,為了改革人類的心與理智,祂顯化為人類肉身來移除人類的困惑與邪惡。◎本書記錄了巴巴吉在1970年至1984年間帶給人們的訊息。巴巴吉帶給世人的教導是真實與愛、希望與智慧的合一。所謂合一,就是平靜的力量。讓自己的心隨時處於和諧與平靜之中,在煩擾的生活裡,為自己的環境以及周遭的人事物注入平靜的力量,這將開啟人生悟醒的一個途徑。本書最美的訊息是述說著「工作靜心」,它跳脫世俗修行的模式,並非呆坐於冥想靜心,才是唯一道徒。而是透過一件事,你的意識「專注當下」,便是臨在的靜心,更是從生活中、工作中的道場裡應證,初心、入心、出心之道。當你的心迷航,這本書會是羅盤指引你方向。‧‧‧ ‧‧‧ ‧‧‧ 「海達亢巴巴(Shri Hairakhan Wale Baba),住在印度北邊的岡底斯山山腳下(Mt. Kalilash),這在過去與現在都是許多偉大聖人的出生地或家。海達亢巴巴也被公認為是濕婆神(Shiva)顯化的神人(avatar),神人是由神顯化為人類肉身。巴巴吉多次下降至肉身,唯一動機是要為人類樹立一個最高可能發展的具體榜樣。數個世紀以來,祂一直以隱匿的方式工作,直到帕拉馬漢沙‧尤嘉南達(Paramahansa Yogananda)寫的書《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Autobiography of a Yogi)在1964年出版,祂的事蹟才被人們知曉。在書中,尤嘉南達提到,在1861年,拉悉利‧瑪哈夏(Lahiri Mahasaya)遇見他的古魯(Guru:上師)巴巴吉,並接受了克利亞瑜伽的傳法,讓一度失傳的古老瑜伽法門再度重現。也是巴巴吉的神聖安排讓尤嘉南達去到美國,東方的瑜伽智慧首度進入西方世界。尤嘉南達在1952年離世,巴巴吉在1970年再度顯化肉身回到人間,最初祂依然很少公開對大眾說話,在生命任務的最後階段,祂才開始在早上與晚上給予教導,直到1983年才允許門徒錄下祂的話語,1984年出版了《The Teachings of Babaji》,1984年2月14日巴巴吉離開了身體,這本紀錄了祂的訊息的書彌足珍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巴巴吉(Shiva Mahavatar Babaji)1970~1984,印度。印度主神─濕婆顯化的神人,Mahavatar的意思是:偉大的神聖轉世,Babaji的意思是:親愛的父親。祂帶來強大的轉化與創造能量,同時也具有神性之母的面向,代表陰陽能量的合一。數個世紀以來,祂總是在人類面臨重大危難時回到人間,祂發願要待在肉身,轉化人類的心智,直到地球上的所有人得到自由。1970年,巴巴吉在印度北邊海達亢村的小山洞中,顯化為一位18歲少年,這一次住世,祂終於向世界公開了自己,祂說:現在是時候了,向世界傳播我的訊息。巴巴吉教導「愛、真實、簡單」,並鼓勵人們重複唸頌「Om Namah Shivaya」,還有「工作靜心」,祂說:現在這個世界需要工作靜心,盡心盡力地工作,並且進步。1984年2月14日,巴巴吉回到三摩地(圓寂)。在印度與世界各處都有巴巴吉道場,依然奉行著巴巴吉的教導。‧‧‧ ‧‧‧ ‧‧‧ │譯者&出版者簡介│Tara夏安綨身心靈成長老師,專長領域:舞蹈、瑜伽、能量療育。熱愛美與自然。Tara Babaji center主理人。https: tarababaji.com
商品名 / | 巴巴吉的教導The Teaching of Babaji (電子書) |
---|---|
簡介 / | 巴巴吉的教導The Teaching of Babaji (電子書):◎巴巴吉是印度主神──濕婆顯化的神人,為了改革人類的心與理智,祂顯化為人類肉身來移除人類的困惑與邪惡。◎本書記錄了 |
誠品26碼 / | 2682950391001 |
頁數 / | 397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檔案格式 / | EPUB流式(9MB) |
檔案匯出格式 / | Adobe DRM |
最佳賣點 : ◎巴巴吉是印度主神──濕婆顯化的神人,為了改革人類的心與理智,祂顯化為人類肉身來移除人類的困惑與邪惡。
◎本書記錄了巴巴吉在1970年至1984年間帶給人們的訊息。
巴巴吉帶給世人的教導是真實與愛、希望與智慧的合一。所謂合一,就是平靜的力量。讓自己的心隨時處於和諧與平靜之中,在煩擾的生活裡,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