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經法圖」講記①:解構經方、時方的底層邏輯 (電子書)
商品描述 | 「湯液經法圖」講記①:解構經方、時方的底層邏輯 (電子書):還原失傳千年的「湯液經法圖」,揭開五味治病的奧祕學會五味與五臟的對應關係,就能配合身體狀況,運用常見的 |
---|
商品描述 | 「湯液經法圖」講記①:解構經方、時方的底層邏輯 (電子書):還原失傳千年的「湯液經法圖」,揭開五味治病的奧祕學會五味與五臟的對應關係,就能配合身體狀況,運用常見的 |
---|
內容簡介 還原失傳千年的「湯液經法圖」,揭開五味治病的奧祕學會五味與五臟的對應關係,就能配合身體狀況,運用常見的味道調理臟腑,達到健康。為什麼我們常說,柔筋要多吃酸味,清熱降火要吃苦味,不僅只是食物,中藥的配伍也暗含同樣的原則,還原失傳千年的中醫組方配伍原理圖,就能拆解五味治病的運用,無論是中醫師、中醫藥從業人員,或中醫藥愛好者,都能藉此對中醫治病獲得全新的認識。*「湯液經法圖」一書,按照「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的順序,對八十個常用經方時方的五臟補瀉特點進行分析,揭開五味致病之奧祕,樂於推薦。——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院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 張永勳 教授錢超塵(著名中醫訓詁學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蘇慶民(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三易先生、韓晟(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應存(甘肅中醫藥大學敦煌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甘肅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專文推薦▓失傳數千年的「湯液經法圖」首次深度解析「湯液經法圖」是商朝名臣伊尹所著《湯液經法》的關鍵原理圖。但《湯液經法》原書早已散佚,無法得見,此圖是經由在敦煌遺書中發現的梁 陶弘景所著《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的轉引而保留下來,並幾經周折流傳至今。商朝名臣伊尹,不僅是政治家、廚祖,更是大醫藥學家,尤其是《湯液經法》的理論,成為中醫湯液(即中藥湯劑)學的重要源頭。連《傷寒論》中的諸多經方,都可溯源於此。他所留下的「湯液經法圖」,是一幅以五味補瀉臟腑切入的中醫診病用藥原理圖,蘊含了中醫早期五行配伍治病的智慧。▓還原中醫早期五行配合五味的治病智慧五行理論認為,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由於食物和藥物的味道會對人體的臟腑產生特定影響,因此中醫將五味歸屬到五行之中,以五行生剋配合五味來指導調理臟腑的方法。《湯液經法圖》以五行為核心,認為人體的病變本質就是五行能量的失衡,因此治療時應優先考慮五行的補瀉原則。•例如:如果「肝木」太弱,就應該補充辛味(如桂枝、生薑)補肝,配伍酸味和甘味。•如果「心火」過旺,就要使用苦味(如黃連、苦瓜)瀉心,配伍鹹味。•「脾土」虛弱時,應使用甘味(如人參、白飯)來補益,配伍辛味和苦味。這種治療方式是從「五行生剋」的視角,來調整人體的平衡,而不是像現代中醫那樣先分析病因、症狀、寒熱虛實再決定用藥。▓分析八十個常用經方時方的五臟補瀉特點全書分為二十五講,首先解讀「湯液經法圖」的基本原理,接著按照「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的順序,對至少八十個常用經方時方的五臟補瀉特點進行分析,並在其中穿插講解五味配伍化合理論、中藥五行屬性、《輔行訣》中的術數等內容,從全方面理解「湯液經法圖」的內涵及應用。推薦序三二十世紀七○年代,河北威縣的知名中醫張大昌先生,將其家傳古書《輔行訣》的抄本寄贈中國中醫研究院,著名中醫專家王雪苔、馬繼興先生對之高度關注,幾經尋訪,最後將其整理出版,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二○○八年,我又將張大昌入室弟子及私淑弟子的二十一本《輔行訣》抄本整理成冊,命名為《〈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傳承集》出版發行。隨後,學術界和民間對《輔行訣》的關注便逐漸多起來。《輔行訣》雖是梁.陶弘景所著,但卻記載了很多關於伊尹《湯液經法》和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資料。《輔行訣》原文有言:「漢晉以還,諸名醫輩,張機、衛汜(汛)、華元化、吳普、皇甫玄晏、支法師、葛稚川、范將軍等,皆當代名賢,咸師式此《湯液經法》,愍救疾苦,造福含靈。」所以,《傷寒雜病論》是張仲景在《湯液經法》一書的基礎上勤求博采而撰成的,很多仲景經方也都能在《湯液經法》中找到影子,例如桂枝湯與小陽旦湯、小柴胡湯與大陰旦湯等。湯液經法圖是《湯液經法》的關鍵樞機,陶弘景曾說:「此圖(湯液經法圖)乃《湯液經法》盡要之妙,學者能諳於此,醫道畢矣。」今天,看到金銳博士在研究和思考湯液經法圖,我是很高興的。我曾說過,《輔行訣》不管是對中醫臨床還是中醫文獻而言,都是極為寶貴的財富。為了保護好這個財富,我們運用校讀法,對這些傳抄本的語言特點、某些中醫理論出現的時代先後,以及文史哲醫各種知識進行綜合考察,鑑別考證,嘗試修復敦煌原卷的面貌,這是我的專業。而金銳博士是西苑醫院的一名臨床中藥師,是每天都要與成百上千張中藥處方打交道的一線醫務人員,怎樣理解湯液經法圖的原則,怎樣將其應用於識方解方,又或者是採用數學邏輯來思考湯液經法圖的原理,是他的專長。所以,他從自己的思路出發去研究湯液經法圖,我認為也是很好的嘗試。當然,由於《輔行訣》原卷已毀,不同學者對《輔行訣》和湯液經法圖的理解可能會有不同,但學術爭鳴總是好的。我的原則是,堅持學術民主,百家爭鳴,文責自負。希望金銳博士能夠始終秉承嚴謹求實、腳踏實地的學術風格,把《輔行訣》和湯液經法圖的精華發揚光大!著名中醫訓詁學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錢超塵辛丑年五月二十日於北京前言中醫藥的生命在於臨床療效,而臨床療效的載體之一,就是一張張中藥處方。為什麼有的處方有效,有的處方無效,有的處方效果好,有的處方效果不好呢?答案就在於組方配伍。何謂組方配伍?君臣佐使是也。何謂君臣佐使?主病之為君,佐君之為臣,應臣之為佐使是也。但是,君臣佐使只是一個配伍框架,真正的組方配伍還需要更為精確的訊息,例如全方共多少味藥,組方選哪個藥,藥性怎麼分布,用量怎麼協調等。所以,一個優秀的中藥組方,一定要在整體頂層設計下,完成一個精準的配伍,而不應該是任意合方和隨意加減。那麼,怎樣實現這種精準的組方配伍呢?答案很可能就藏在一張古圖中,即「湯液經法圖」。湯液經法圖從散佚到再現,可謂驚心動魄,其間至少有三劫。第一劫,湯液經法圖相傳是商.伊尹所著《湯液經法》的關鍵原理圖,但《湯液經法》原書早已散佚,無法得見。幸運的是,這個圖透過梁.陶弘景所著《輔行訣》的轉引而保留下來。第二劫,《輔行訣》本身也非傳世醫書,而是敦煌遺書,散落在莫高窟藏經洞的眾多歷史之物中,險些被外國強盜掠走。幸運的是,《輔行訣》一書是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數量眾多的各種經卷、絹畫、佛像等文化瑰寶中,未被國外強盜掠走的那一小部分。根據史料記載,該書曾為法國人伯希和所看中,但在裝垛起運時被道士王圓籙暗中扣下,並於一九一八年賣與醫家張偓南。第三劫,張偓南將《輔行訣》裝裱並作為家學世代傳承,但該書於一九六六年被毀。幸運的是,張偓南之孫張大昌兩次將該書手抄本寄贈至當時的中國中醫研究院,歷史文獻學家王雪苔、馬繼興、錢超塵等經過考證校注和不懈努力,最終使此圖得以再現。湯液經法圖的實質,就是在陰陽五行理論框架下診病用藥的原理。但是,與現有的辨證論治理論所不同的是,在疾病診斷方面,湯液經法圖側重於八綱辨證中的虛實辨證,以五臟虛實確定病因病機。在組方用藥方面,湯液經法圖側重於藥性理論中的五味,以五味補瀉確定治則治法。而就某一臟腑的病證來說,虛證當補之,實證當瀉之,虛實夾雜則補瀉兼施,輔以化味調之,以此來綜合配伍組方。例如,肝應風應木,風邪外感引起的惡風、頭痛、汗出屬於肝虛為主的虛實夾雜病證,於是以辛味補肝(桂枝和生薑)為主,以酸味瀉肝(芍藥)和甘味調肝緩肝(甘草和大棗)為輔,即成桂枝湯,用以祛風解表,配伍結構為「二辛一酸二甘」。如遇到「項背強」的患者,則增加辛味藥麻黃辛溫疏風,增加甘味藥葛根柔筋緩急,即成葛根湯,用以解表舒筋,配伍結構為「三辛一酸三甘」。由此可見,運用湯液經法圖原理識方解方,精準有效,一目了然。近年來,中國相繼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國辦發〔2021〕3號)等政策文件,力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多次提及應傳承中醫藥精華,強化中醫藥思維。什麼是中醫藥精華?符合整體觀和辨證觀的中醫藥理論就是中醫藥精華。什麼是中醫藥思維?用中醫藥理論指導臨床治療就是中醫藥思維。根據考證,湯液經法圖的起源很可能早於《傷寒雜病論》,它是經方學術的源頭,是組方配伍理論的精華,但由於未能有效傳承,故少見於歷代醫書和本草。所以,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新」理論,有不同於主流認識的「新」內容,也就需要「新」認識和「新」研究。全書採用講稿的方式,對湯液經法圖的基本原理和內容進行講解,採用湯液經法圖理論體系,對至少八十個常用經方、時方的五臟補瀉特點進行分析。全書分為二十五講,首先解讀湯液經法圖的基本原理,接著按照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的順序進行各臟腑治療方的解析,並在其中穿插講解五味配伍化合理論、中藥五行屬性、《輔行訣》中的術數內容等,幫助讀者全面理解湯液經法圖的內涵。當然,對於這個歷史悠久的「新」理論,我們的認識也剛剛起步,會有疏漏,會有錯誤,也需要在不斷的研究和實踐中修訂和完善。希望大家都能關注、學習、理解和運用湯液經法圖,也歡迎大家提出有建設性的學術意見,共同參與到湯液經法圖的學術討論中來,共同發揚傳統中醫藥理論的精華!本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CI2021A00101)和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首發2020-2-2081)的資助,在此致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金銳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臨床藥師,中藥學博士,科普自媒體人,主要從事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臨床用藥合理性評價和科普創作。主筆專家共識3個,發表學術文章50餘篇,原創科普文章700餘篇,出版專著4部,獲得省部級科技獎1項,科普獎2項。
產品目錄 目次序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蘇慶民序二/三易先生序三/著名中醫訓詁學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錢超塵序四/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 韓晟序五/甘肅中醫藥大學敦煌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甘肅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 李應存第一講 湯液經法圖是什麼?來自哪裡?第二講 透過虛實認識疾病,採用補瀉治療疾病第三講 桂枝湯、葛根湯、川芎茶調散和柴胡疏肝散第四講 岐山臊子麵與桂枝湯的「神交」第五講 「體用」是什麼意思?與補瀉是什麼關係?第六講 介紹三個經典的瀉肝方第七講 三黃瀉心湯與梔子豉湯第八講 說說安宮牛黃丸第九講 黃連阿膠湯是補心還是瀉心?第十講 獨特的五味配伍化合理論第十一講 理中丸的君藥究竟是誰?第十二講 同一個經方,不同的名字第十三講 半夏瀉心湯,其實瀉的是脾第十四講 柴胡、小柴胡湯與大陰旦湯第十五講 黃芪、黃芪建中湯與大陽旦湯第十六講 木中土,金中火,究竟是什麼意思?第十七講 溫清並用、宣降相合的麻杏石甘湯第十八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藥治療第十九講 肺脾同補三方與肺腎同補三方第二十講 解讀十首便祕治療方第二十一講 六味地黃丸,可能是一個殘方第二十二講 瀉腎六方第二十三講 治血液病,就是治腎第二十四講 淺談《輔行訣》裡的數字和術數第二十五講 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主要參考文獻附:方劑檢索表
商品名 / | 「湯液經法圖」講記①:解構經方、時方的底層邏輯 (電子書) |
---|---|
簡介 / | 「湯液經法圖」講記①:解構經方、時方的底層邏輯 (電子書):還原失傳千年的「湯液經法圖」,揭開五味治病的奧祕學會五味與五臟的對應關係,就能配合身體狀況,運用常見的 |
誠品26碼 / | 2682943511003 |
頁數 / | 367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檔案格式 / | EPUB版式(30MB) |
檔案匯出格式 / | Adobe DRM |
最佳賣點 : 還原失傳千年的「湯液經法圖」,揭開五味治病的奧祕
學會五味與五臟的對應關係,
就能配合身體狀況,運用常見的味道調理臟腑,達到健康。
為什麼我們常說,柔筋要多吃酸味,清熱降火要吃苦味,
不僅只是食物,中藥的配伍也暗含同樣的原則,
還原失傳千年的中醫組方配伍原理圖,就能拆解五味治病的運用,
無論是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