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藝術史套書【經典版】】(二冊):《漫遊藝術史》、《怪奇藝術史》 (電子書)
商品描述 | 【漫遊藝術史套書【經典版】】(二冊):《漫遊藝術史》、《怪奇藝術史》 (電子書):本套書組合:《漫遊藝術史》、《怪奇藝術史》翻新想法的非典型藝術史漫遊藝術史網站人 |
---|
商品描述 | 【漫遊藝術史套書【經典版】】(二冊):《漫遊藝術史》、《怪奇藝術史》 (電子書):本套書組合:《漫遊藝術史》、《怪奇藝術史》翻新想法的非典型藝術史漫遊藝術史網站人 |
---|
內容簡介 本套書組合:《漫遊藝術史》、《怪奇藝術史》翻新想法的非典型藝術史漫遊藝術史網站人氣文章在地作者群帶路用讀者視角,打開藝術好奇&視野好奇按讚點閱轉分享=我們最想讀的藝術故事別本不講的有趣內容,這裡都有更有藝術愛好者的快問快答2016年開張,中央大學師生合力創建藝術知識普及網站2016年創立的藝術共筆部落格「漫遊藝術史」,以平易近人的方式,為一般大眾介紹逸趣橫生的藝術人文知識。網站建立始於一場校友回娘家聚會,大家有感於人文社會學科建置知識普及網站蔚然成風,唯藝術史尚未有一個電子園地。於是,中央大學藝研所師生便自告奮勇,加入這股數位科普教育的趨勢,花了一個暑假籌設「漫遊藝術史」部落格。從網站名稱、內容題材、廣邀專業作者、尋找補助經費,到設計刊頭版面、聯繫合作媒體、社群行銷等,在師生們的腦力激盪和分工合作下,終於在2016年秋天水到渠成,正式開張了。漫遊藝術史網站,累積300多篇PO文,用超連結的方式,將讀者好奇導回藝術史,由讀者主導連結新路徑。這是一本翻新你認識藝術的非典型藝術書。書中文章,許多都是網站中點閱率高,備受讀者青睞的趣文。用心考量內容題材的易讀性,作者是否以簡潔友善的文筆,清楚傳達一個藝術史的課題、觀點、現象或敘事?這一次,認識藝術不必被框架限定,我們可以用更具啟發性與自由的方式,走入藝術花園。把藝術變動詞,有經典提問,有啟發引導,更有藝術愛好者的快問快答這些都是你在其他藝術書中看不到的有趣主題,更特別的是寫作作者群全來自台灣與海外的大學及中學教師、碩博士生、雜誌編輯、自由撰稿者,以及美術館、博物館、藝文基金會、畫廊工作者,用在地語言,分享他們的藝術故事。非線性去中心化的主題企劃,反映出今日藝術史教學和研究所注重的趨勢:去中心、多元性、跨域互動。跨越媒材、風格和時空的藩籬,產生彼此的連結和對話,令人耳目一新。將藝術史變動詞,提供各種親近藝術史的路徑,指引各樣閱讀藝術史的方式。《漫遊藝術史》——從台灣美術、藝術史到藝術市場經典命題條條大路通藝術‧看在地作者群如何從看畫的人,變說故事的人‧分享他們不為人知的快問快答這些故事,大家都按讚,不知不覺走入藝術史‧台灣美術史,經過學者長年努力,不斷見證出土哪些動人的土地故事?‧學者顏娟英為何從佛教轉向台灣美術?《少女》、《甘露水》如何百年後重見天日?黃土水如何雕出台灣藝術的里程碑?擅長花鳥畫的呂鐵州,為何畫下台灣梅花鹿?‧中國文革時期竟然有芒果崇拜?誰的畫作,讓張大千一眼入魂用他的字號為畫室命名?清末民初的基督教海報,有哪些中西合璧的趣梗?‧佛洛伊德也愛藝術?他如何診斷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的創作歷程?西洋風景畫到底都在畫些什麼?‧台灣現代大樓為什麼愛用古典裝飾?水族箱造景其實與中國山水意境異曲同工?‧去英國別再只去大英博物館,英國鄉間別墅更迷人?‧藝術行銷出奇招,竟推出旅遊套裝行程,讓觀眾夜宿美術館?8個單元,解讀藝術史的8個經典命題‧由「藝術史是什麼」開場,簡要介紹藝術史的疆域、素材和基本方法論。‧緊接的3個單元「創作意志」、「追尋認同」、「社會鏡像」,討論近代到當代藝術家的主體性和社會角色,分析他們如何發揮創造力,尋求文化認同,對於身處的時局提出省思和動人的圖像。‧除了探究藝術家,藝術史的關懷重心也擴及宏觀的歷史脈絡,因此「東西方相遇」、「風景印記」這兩單元討論文化衝擊和交流、自然環境和城鄉變遷的具體例證。‧最後,「收藏和市場」、「策展新挑戰」單元,帶領讀者了解藝術史在市場行銷、博物館展示的實際操作,從觀眾接受面和政治經濟的角度探索藝術史。並特別在文章起始和篇章文末,規劃「提問」和「延伸思考」單元,從「讀」藝術史,進一步「想像」未來的藝術史,去發現,去想像,認識藝術可以這麼輕鬆有趣!條條大路通藝術,認識藝術從好奇開始所以你好奇,大家都對哪些主題超級感興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致美麗之島台灣:黃土水在日本大正時期刻畫的夢想〉──在【不朽的青春】展覽看到百年後重見天日的黃土水作品,與台灣美術相關的主題,除了呼應外在展覽,更反映大家對台灣本土藝術的重視。有專業讀者對相關的佐證提出質疑或是企求得到更多資訊,例如訪談蔡家丘老師的專訪中,有讀者請教文中提到的,「黃土水少女胸像歷史與取名『久子』由來」。有相關知識的讀者們,熱情分享自己的好奇與知識。‧〈什麼是藝術史:寫給有興趣的年輕讀者〉──到底藝術史在做什麼?誰適合來學藝術史?若用做菜比喻藝術史研究,某些食材總是賣到缺貨,有些卻乏人問津,終於有人帶領大家一窺堂奧。‧〈佛洛伊德為藝術史研究另闢蹊徑〉:難道精神分析的開山祖師也愛藝術史?他翻閱達文西的筆記,發現父親的缺席是他人格養成的關鍵因素。而透過仔細觀察作品,他破解出米開朗基羅欲藉作品自我警惕,一改自己火爆性格。‧〈臥遊水中山色〉:沒想到水族箱造景跟藝術有關吧。日本造景大師天野尚追求師法自然的山水畫意境,台灣設計師陳盈儒擅長從台灣原生自然環境汲取靈感。臥遊天地和水族造景有何關聯?明代文人的養魚技術和閒賞文化,其實不輸今人?‧〈博物館中的佛教藝術〉:欣賞是本能?還是文化培養?正在博物館欣賞佛像的藝術史學者,聽著一旁觀光客對話:「看起來很破啊」、「舊的東西就是古董」,興起了對欣賞藝術的深入思考。覺得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嗎?對不了解佛教的人來說,有辦法欣賞佛教藝術嗎?《怪奇藝術史》——佛陀頭頂突起是什麼?夏娃給亞當吃了什麼好東西?新聞浮世繪,比X果日報更精彩?韓劇鬼怪家中的梅瓶,很厲害?‧最好奇的藝術冷知識‧讓我們從怪奇小路、條條秘徑,走進藝術史的驚嘆號!這些怪奇故事,大家按讚分享,不知不覺走入藝術世界‧佛陀頭頂突起到底是什麼?藝術界也有魯蛇?‧確定是蘋果嗎?夏娃到底給亞當吃了什麼好東西?魯本斯的女神身體,為何充滿橘皮?!‧中國失意文人,如何從編輯出版另尋出路?浮世繪如何成為報紙新寵兒,報業促銷全靠它?‧杜勒的版畫《男子浴場》,是充滿同志情慾的男體春色圖?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為何常見美麗的瘋狂女子?‧19世紀的電影特效特愛玩斷頭梗?林肯遇刺身亡,妻子委託拍攝亡夫的靈魂照?‧中國大芬村如何成為複製畫的產地,創下數十億人民幣的交易額?‧精靈為何是藝術史上難以忽視的一族?韓劇鬼怪裡,有最值得認識的韓國藝術國寶?‧用動漫元素創作的攝影家,創意無極限,超乎你想像?條條大路通藝術,不再嚇到吃手手,認識藝術就該先好奇再開始你好奇,大家都對哪些主題超級有興趣嗎?哪一則po文臉書200多個按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佛像頭頂的凸起到底是什麼?〉──這確實是大家看佛像時的大哉問,文章留言處有好多讀者回應,他 她們自己的經驗提問,大家都共鳴滿滿。‧〈消失的臉:為何馬格利特愛畫看不見的人臉〉──原來大家對藝術家都有超多OS,非常好奇他們作畫背後的小祕辛。如同〈為何竇加最愛畫芭蕾舞?〉一樣,這些我們熟知的西洋藝術大師,除了偉大,更想知道他們特殊的想法與故事,那些一般藝術史不說的故事。‧〈認同請分享:關於早安圖的一些視覺觀察〉──這篇文章從大家每天手機中會看到的長輩早安圖出發,文章甚至曾被三民教科書放入模擬試卷作為閱讀題組。文中更分享到印度早安圖現況,也有讀者轉貼相關文章印證。不少文章,也有讀者會分享一些延伸閱讀,沒想到早安圖跟藝術也有關吧!‧〈藝術終結之後:當代動漫畫藝術的未來 〉──就是這篇觸及了臉書的高按讚率,在年輕世代中,人氣居高不下。8個單元,解讀藝術史的8個熱議主題‧由「解謎線索」揭開序幕,邀請讀者一起調查「辦案」,逐步掌握藝術解謎的根據和線索。‧接著從「影像幻術」單元,了解各種視覺技術如何操作真假難辨的戲法,在「版畫藏奇聞」當中,飽覽東西方版畫作品的奇趣神采,看到版畫發揮的社會影響力。‧「性別視角」、「身體和存在」兩單元,討論近代到當代藝術中的人體再現和性別觀點,並從藝術史反思權力關係和哲學倫理。‧接下來的「視覺敘事」單元,解析繪畫圖像和電影片頭的視覺語言,如何表達或提示故事情節。‧最後,「流行風潮」、「跨界匯流」兩個單元,透視藝術史和流行文化的緊密關係,時尚、動漫、電影、社群媒體皆和藝術互相激盪出精彩的火花。並特別在文章起始和篇章文末,規劃「提問」和「延伸思考」單元,從「讀」藝術史,進一步「想像」未來的藝術史,去發現,去想像,認識藝術可以這麼輕鬆有趣!專業按讚推薦李玉玲/前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林育淳/前台南市美術館館長高千惠/現當代藝術文化研究者鄭雅麗/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劉俊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作者介紹 漫遊藝術史作者群2016年9月誕生,由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創立的共筆部落格。以平易近人方式,為一般大眾介紹逸趣橫生的藝術人文知識。作者群網羅台灣及海內外華人圈的藝術學者及愛好者。
產品目錄 《漫遊藝術史》:序1 藝術史是什麼1-1 什麼是藝術史?寫給有興趣的年輕讀者 梁云繻1-2 心靈世界的投射:佛洛伊德為藝術史另闢蹊徑 張靜思1-3 藝術是與社會相伴而生的產物:藝術社會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謝宜君1-4 藝術史與視覺研究的GOOGLE MAP:視覺記憶虛擬的想像美術館 吳方正2 創作意志2-1 張大千的「大風堂」與明遺民畫家張大風 何嘉誼2-2 你累了嗎?走出倦怠的藝術工作觀 曾少千2-3 偽閉關、真微觀的攝影創作 許綺玲2-4 謝德慶式的一年不曾發生 王聖閎3 追尋認同3-1 學習台灣美術史與自我文化認同 顏娟英3-2 致美麗之島台灣:黃土水在日本大正時期刻畫的夢想 鈴木惠可3-3 千言萬語:陳植棋的明信片 蔡家丘3-4 台灣農村美如畫:談何慧光1966的《農忙》 陳德馨4 社會鏡像4-1 風化還是俗畫?從風俗畫的演變看庶民力量的崛起 盧潁4-2 安那其的理想:《和諧的時光》 曾少千4-3 另一種「審查」:當繪畫寫生的自由與軍事機密衝突時 劉錡豫4-4 顆顆芒果恩情深,心心向著紅太陽:文革時期芒果崇拜的視覺語彙 林芝禾4-5 從抗爭到仕紳化:柏林街頭藝術 郭書瑄5 東西方相遇5-1 圖以載道:十九至二十世紀西方在華的宣教海報 黃柏華5-2 跑馬?馬跑?十九世紀中西畫家對上海賽馬的異趣描繪 周芳美5-3 西化與品味:古希臘建築元素在台灣 許家琳5-4 當東方遇見西方:畫家廖繼春1960年代遊歷美國的藝術衝擊 陳曼華6 風景印記6-1 臥遊水中山色:水族箱造景與山水畫論 黃靖軒6-2 遊歷英國鄉間別墅 謝佳娟6-3 鄉、鎮、農、工:十七到二十世紀的西方風景畫 張琳6-4 嚮往遠東:從手工上色蛋白照片探日本風景印象的形塑 張維晏6-5 東洋畫家呂鐵州與《鹿圖》之謎 黃琪惠7 收藏和市場7-1 繪畫如何成為最有價值的藝術品之一? 林晏7-2 超級畫商李歐.卡斯特里的藝術網絡 鄭惠文7-3 博物館中的佛教藝術:由故宮南院一尊作品談起 巫佩蓉7-4 私人收藏與重建台灣美術史 顏娟英8 策展新挑戰8-1 宗教迷信與藝術自由:1985年.張建富事件 陳曼華8-2 「學藝員是禍根?」:談日本博物館文化教育與觀光推廣之兩難 林怡利8-3 依附於二戰記憶的歷史場域再造:反思新加坡樟宜禮拜堂與博物館的展示 周亞澄8-4 番薯看展覽:《愛德華・霍普和美國飯店》的策展、行銷、延伸閱讀 蕃薯王8-5 從展覽陳述到策展的論述:關於《策展文化與文化策展》 陳慧盈《怪奇藝術史》:序1 解謎線索1-1佛像頭頂的凸起到底是什麼? 竹下由 1-2夏娃給亞當吃了什麼好東西? 吳方正1-3聽你在吹 □ □ 盧穎、吳方正1-4消失的臉:為何馬格利特愛畫看不見的人臉 程郁雯2 影像幻術2-1達蓋爾的最後幻景 裝探員2-2眼見為實?號稱能拍到靈魂的攝影師威廉・穆勒 林晏2-3鬼影幢幢世紀末:以梅里葉作品看早期電影與視覺文化 陳雅雯2-4 複製畫和他們的產地:談攝影集《真實的偽作》 張慈彧3 版畫藏奇聞3-1 漫談失意文人、儒商與晚明出版業 林麗江3-2你所不知道的浮世繪:新聞浮世繪的暴力美學 蘇文惠3-3 18-19世紀的倫敦版畫店 宋美瑩3-4藝術界的魯蛇?騎豪豬的小丑!漫談法國19世紀諷刺畫家定位的轉變 楊尹瑄4 性別視角4-1情慾澡堂?審視杜勒的《男子浴場》 游量凱4-2瘋狂而美麗:維多利亞時期的OPHELIA形象與精神醫學 黃桂瑩4-3 南.戈丁公開的私密日記:《性依賴的敘事曲》 許玉昕4-4凝視盒子中的西施:談瀨戶正人的《檳榔》攝影 彭靖婷5 身體和存在5-1 魯本斯:女神與橘皮 盧穎5-2 見證愛人存在:波納爾攝影與繪畫的關係 吳家瑀5-3 以鮭魚之名:身份識別的歷史 裝探員5-4 無頭而立的殘酷身體:從巴塔耶的「阿塞弗勒」概念談起 王聖閎6 視覺敘事6-1英國愛德華時期的「問題畫」 倪明萃6-2 精靈出籠,藝術史上邊緣卻難以忽視的一族 應聿甯6-3讓動物發笑的藝術:拉比葉的《拉封登寓言》漫畫插圖 郭書瑄6-4 明星、英雄與大眾文化:李小龍電影片頭設計 黃猷欽7 流行風潮7-1 韓劇藝術史:聽說鬼怪家的梅瓶非常厲害! 姜又文7-2藝術史與酷文化:從藝術社會學談英國青年藝術家YBAs的興起 賴嘉玲7-3 藝術終結之後:當代動漫畫藝術的未來 田敬暘7-4 女子.夢:攝影師鏡頭下的動漫世界 木土土8 跨界合作8-1 細節的奢華感:欣賞和服之美 蘇文惠8-2 時尚/藝術:波烈與他的「潮流幫派」 江祐宗8-3台灣當代藝術與電影的交會 黃猷欽8-4認同請分享:關於早安圖的一些視覺觀察 張慈彧
商品名 / | 【漫遊藝術史套書【經典版】】(二冊):《漫遊藝術史》、《怪奇藝術史》 (電子書) |
---|---|
簡介 / | 【漫遊藝術史套書【經典版】】(二冊):《漫遊藝術史》、《怪奇藝術史》 (電子書):本套書組合:《漫遊藝術史》、《怪奇藝術史》翻新想法的非典型藝術史漫遊藝術史網站人 |
誠品26碼 / | 2682934629007 |
頁數 / | 1110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檔案格式 / | EPUB流式(96MB) |
檔案匯出格式 / | Adobe DRM |
最佳賣點 : 本套書組合:《漫遊藝術史》、《怪奇藝術史》
翻新想法的非典型藝術史
漫遊藝術史網站人氣文章
在地作者群帶路
用讀者視角,打開藝術好奇&視野
好奇按讚點閱轉分享=我們最想讀的藝術故事
別本不講的有趣內容,這裡都有
更有藝術愛好者的快問快答
2016年開張,中央大學師生合力創建藝術知識普及網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