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毛澤東的「親密戰友」(1941-1966) (電子書) | 誠品線上

彭真:毛澤東的「親密戰友」(1941-1966) (電子書)

商品描述 彭真:毛澤東的「親密戰友」(1941-1966) (電子書):彭真是橫跨毛澤東、鄧小平兩個強人時代的中共要員。彭真早於延安時就進入中央最高決策圈,在1949年中共取得勝利至「文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彭真是橫跨毛澤東、鄧小平兩個強人時代的中共要員。彭真早於延安時就進入中央最高決策圈,在1949年中共取得勝利至「文化大革命」以前,身兼多項要職、權傾一時;「文革」後也以黨國大老身分繼續問政。彭真不但在當代中國的歷史、政治發展上扮演要角,他對現今中國大陸的法律與制度造成的龐然影響,也仍清晰可辨。西方的中國研究基於派系政治分析,認定彭真是劉少奇的頭號大將,隨其一道抵制、抗衡毛澤東,因而遭之用計接連打倒,如此也是對「文革」起源的流行解釋。中共官方則將彭真定位為:信從領袖但不懼堅持原則而遭難,力推國家法制發展而居功厥偉,更譽之為「社會主義法制的主要奠基人」。本書基於大量史料的嚴謹分析指出:彭真藉由整風機制與方法,打造與維護毛澤東的最高領袖地位;緊隨毛氏旨意,對法制建設之路淺嘗則止,反而助之形塑固化「以言代法」局面,並擇定群眾運動作為治國主要方式;在中央和北京市戮力推行毛氏愈趨激進的重大決策、運動和政策。1964年《人民日報》將彭真列入「毛主席的親密戰友」,乃實至名歸,絕非枉稱。不料未及兩年,毛澤東出於欲另闢新徑的政治需要,再加上彭真本身舉措的不無可議,竟引發毛氏對之嚴厲批鬥,進而成為其發動「文革」的主要事由。本書既是一本顛覆成說、創新突破的彭真政治傳記,同時也是一部具有相當新意的中共歷史論述,包括:有助認識彭真深度與聞的早期重大事件如延安整風、東北爭論;細膩重建中共建政後在訴諸群眾運動與經由法制正常管理之間搖擺、拉扯,終而步上「文革」的政治歷程;益於檢視中共政法、經濟、統戰、對外關係、首都管理等多方面的政策摸索和得失,並生動重現一批中共要人的群像。最後,本書對探索中共「改革開放」初期歷史,如「元老政治」、再建法制,提供一個重要的基點;並用寬廣的視野,增進了解中國法制曲折發展和別具特色的歷史緣由,這在中共1954年頒布首部憲法70週年之際,亦有一定的反思意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鍾延麟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任政大東亞研究所所長、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執行長。研究興趣是中共歷史與政治。學術經歷:訪問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研究所,並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澳大利亞Monash大學中文系進行博士後研究。著有《文革前的鄧小平:毛澤東的「副帥」(1956-1966)》(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3),並在The China Journal、The China Quarterly、The China Review、《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中國大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曾榮獲中央研究院第四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2015),以及科技部105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6)。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陳永發緒 論一、「文革」前叱吒風雲到猛然跌落雲端二、研究設想和規劃第一章 華北政治發跡(1923-1940)一、早年情況和順直省委糾紛(1923-1929)二、被捕入獄(1929-1935)三、任職北方局與初遇毛澤東(1936-1937)四、戰爭前期在北方局和晉察冀(1937-1940)第二章 力推毛澤東個人崇拜,執行延安整風審幹(1941-1945)一、延安整風初期參與(1941年至1942年中)二、推行審幹反奸(1942年中至1943年春)三、積極參與「搶救運動」(1943年夏)四、「搶救」停而不休(1943年夏以後)五、參與第二次高層整風(1943年秋後)六、參與軍方實力派整風七、運動收場和政治攀升八、與其他重要「毛派分子」關係小結第三章 戰後東北受挫,逐步走出陰霾(1945-1954)一、主政東北局的爭論過程(1945-1946)二、東北問題的不同評價三、內戰期間任職(1947-1948)四、東北爭論的人事陰影(1949-1954)小結第四章 參與「鎮壓反革命」和司法改革運動(1949-1952)一、政法上最獲毛澤東信任二、參與「鎮反」決策和指揮三、提供「法律武器」四、首都「鎮反」逐步升溫五、首都「鎮反」公審大殺六、協助「鎮反」煞車七、首都「鎮反」餘熱與特性八、發起司法改革運動小結第五章 徘迴在法制與運動之間(1953-1956)一、建設法制不無自我看法二、參與批判胡風、發動「肅反」決策三、指揮首都「肅反」四、首都宗教界與大學「肅反」五、力行「肅反」與執行法制的對立六、出掌中央法委定調「肅反」七、「八大」又倡法制小結第六章 跨足「八大」書記處和首都「京官」(1956-1966)一、「八大」常委遺珠二、獲任新設書記處「二把手」三、書記處行使大權四、長任「京官」原因和執政理念五、忙中兼管首都之道六、首都用人和威望維持七、首都工作的政治影響小結第七章 力行整風運動、「反右派」鬥爭(1957-1958)一、支持發起整風二、積極參與「引蛇出洞」三、操控人大會議大批黨外「右派」四、推進中央和地方「反右派」五、領導北京高校「反右派」六、助長教育系統運動激化七、「右派」劃線和審定小結第八章 捲起政法領域「反右派」風暴,重創法制力量(1957-1958)一、政法界「鳴放」與反駁二、人大批「包公」黃紹竑三、社論嚴詞批判四、推促政法部門「反右派」五、八屆三中全會的政法講話六、監察部王翰中箭七、法院與司法系統「反右派」八、檢察系統重批「一般監督」、「垂直領導」小結第九章 督率政法部門整風,再挫法制建設(1958-1960)一、司法系統整風:第四屆全國司法工作會議二、董必武的尷尬處境和大會發言三、聯席會議的總結發言四、董氏問題的巧妙處理五、高檢院黨組整風和全國檢察工作會議六、人治主張大獲全勝、法制建設煞車叫停小結第十章 高舉「三面紅旗」,飄揚首善之區(1958-1960)一、參與批判「反冒進」、提倡「大躍進」二、「躍進」首先使用權的歸屬:從毛遂自薦到共享其榮三、政治權位水漲船高、負責督戰大煉鋼鐵四、中央電話會議動員煉鋼五、推促地方大煉鋼鐵六、助長首都郊區農業「浮誇風」七、推促首都工業「大躍進」八、監造「十大工程」九、積極看待農村公社過渡十、努力籌建城市公社小結第十一章 廬山批彭德懷,下山「反右傾」(1959)一、上山前維護「總路線」、警告「右傾」「洩氣」二、上山擔任會議分組討論主持人三、加入常委會批判彭德懷行列四、追查「斯大林晚年」和批判張聞天五、勸止劉少奇限縮「反右傾」、交送毛澤東理論「槍炮」六、與聞軍隊高層調整和「反右傾」七、監管中央部門「反右傾」和處理薄一波「右傾錯誤」八、領導北京市「反右傾」九、督促首都高校「反右傾」十、推促地方「反右傾」小結第十二章 經濟調整最緊跟,大反「三風」打頭陣(1961-1962)一、緩解首都缺糧危機二、部分調整公社政策三、「七千人大會」敢言為擁護毛澤東四、「一線」政策分歧中獨樹一幟五、反「單幹風」、「黑暗風」與毛澤東契合六、政治得勢而與人不善 七、八屆十中全會振振有詞八、參與反「翻案風」、批鬥習仲勳九、法制短暫回眸、運動再成主流(1962年及其後)小結第十三章 分管統戰工作,主持批判李維漢(1956-1965)一、對統戰的初期投入和執掌分工二、監管執行中央統戰政策三、參與西藏治理和統戰四、發起批判李維漢五、對李氏問題的「剩勇追窮寇」六、統戰表現的政治影響小結第十四章 廣泛參與外事,反對「蘇修」衝先鋒(1956-1966)一、參與對外決策和領導工作二、協助中央處理對蘇關係三、勤於接見外賓宣傳政策四、出國訪問爭取友邦支持五、積極推行首都外交六、涉外表現的政治影響小結第十五章 從毛澤東的「親密戰友」到「大黨閥」(1964-1966)一、《人民日報》新增的「毛主席的親密戰友」二、領導文化革命和吳晗問題提出(1964年)三、劉少奇遭批後的政治因應(1964、65年之交)四、鄧小平被批後的政治消長(1965年)五、循例回應批判吳晗(1965年春至11月上旬)六、「冷處理」姚文元文章(1965年11-12月)七、面對羅瑞卿倒台和林彪崛起(1965、66年之交)八、不才霸主棄(1966年春)九、多病故人疏(1966年4-5月)十、「文革」中「倒而未絕」:毛澤東、周恩來的同中有異結 論一、整風幫手、探路助手與運動推手:促成以毛獨尊、「以言代法」二、政治性格、突然出局和其後復出後 記徵引文獻人名索引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彭真:毛澤東的「親密戰友」(1941-1966) (電子書)
簡介 / 彭真:毛澤東的「親密戰友」(1941-1966) (電子書):彭真是橫跨毛澤東、鄧小平兩個強人時代的中共要員。彭真早於延安時就進入中央最高決策圈,在1949年中共取得勝利至「文
誠品26碼 / 2682809158007
頁數 / 1776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檔案格式 / EPUB流式(21MB)
檔案匯出格式 / 無提供匯出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彭真是橫跨毛澤東、鄧小平兩個強人時代的中共要員。彭真早於延安時就進入中央最高決策圈,在1949年中共取得勝利至「文化大革命」以前,身兼多項要職、權傾一時;「文革」後也以黨國大老身分繼續問政。彭真不但在當代中國的歷史、政治發展上扮演要角,他對現今中國大陸的法律與制度造成的龐然影響,也仍清晰可辨。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