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華民國 (電子書)
| 商品描述 | 思考中華民國 (電子書):中華民國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主權在民的理念立國的國體,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個有效地以國家名義在國際間行使主權的國體。以1949年為分界 |
|---|
| 商品描述 | 思考中華民國 (電子書):中華民國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主權在民的理念立國的國體,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個有效地以國家名義在國際間行使主權的國體。以1949年為分界 |
|---|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主權在民的理念立國的國體,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個有效地以國家名義在國際間行使主權的國體。以1949年為分界點,兩個階段的民國,既有理念的連續,也有因兩岸之間百年來的複雜關係,以及意識型態的分歧,而出現的現實曲折。《思考中華民國》從現代化轉型的角度立論,主張中華民國是中西現代化模式的整合,往上回應了王陽明、黃宗羲、王船山等儒者的呼喚,並在十九、二十世紀之際,整合了滾滾西潮帶來的民主體制設想,形成國史上第一個民主體制。本書並從「風土的地緣政治學」、「內在的兩岸性」的觀點著眼,詮釋臺灣與中華民國的內在發展關係,不僅繼承當代新儒家宣言的精神,更反映立足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公民之觀點。推薦在兩岸問題充滿強烈對立的時代,造成兩岸打仗的風險時,難得讀到關於「中華民國」和「臺灣」的獨特觀點,不落入「統一」與「獨立」對立的俗套。楊儒賓的位置很特殊,甚至矛盾:他的學問異常豐富,歷史包袱不輕,傳統儒家思想深厚,但卻因為如此,加上對當代西洋哲學思想的深入探索,才能超出一般的軌道,從獨一無二的新奇角度看這一複雜的問題。——艾皓德(Halvor Eifring,挪威奧斯陸大學中文教授)統獨之爭似乎已成為當代臺灣政治無法化解的爭論,本書作者試圖提出一個「以中華民國為方法或理念」的化解之道。作者將「中華民國」同時視為文化論述與政治論述:「中華」代表繼承儒家傳統的文化方向,「民國」代表指向未來的憲政體制。本書可視為作者《1949禮讚》的續篇,關心臺灣前途的人應一併閱讀。——李明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作者將「中華民國」理解為一非本質主義的功能性存在。在方法論方面,以「本質在時間中朗現」,恰似海德格 「在世存有」的取向;在內容方面,對人物互動和事件連結的論述,展現了阿馬蒂亞.森透過「豐富描述」將歷史陳述與文化思理合成奇妙的糾結。作者雖自侃在面對「江天如墨」的困局下,只有「雞鳴幾聲」而已,但讀者若能有所體會,當可聽到這是白駒於空谷中傳來的幽音。——馮耀明(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榮譽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暨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著有《儒家身體觀》、《五行原論》、《儒門內的莊子》、《原儒》、《1949禮讚》、《多少蓬萊舊事》等書,並翻譯及編撰學術論文集多種,也編輯出版了多冊與東亞儒家及近現代思潮為主軸的展覽圖錄。目前從事的文化工作以整編清華大學文物館典藏的書畫墨蹟為主,學術工作則嘗試建構理學第三系的系譜。
產品目錄 序 言導 論 從原點出發的思考一、國體如何成為思考的對象二、新體用論的問答邏輯三、公民資格與良知主體四、兩岸性與正命原則五、結論:從原點出發第一章 儒家的現代化別裁:第一種新文化運動一、前言:新文化運動光譜再議二、五四運動時期的儒家文化圈三、戊戌儒者:新中國也是新文化運動的第一代四、主體的深化:梁漱溟與熊十力五、道德主體對上科學主義:人生觀論戰的意義六、憲政民主之說:從梁啟超到海外新儒家七、結論:政治制度最終的型態第二章 舊邦新命:中華民國的理念一、前言:混合的現代性二、新三民主義與先行者的圖像三、孫中山的民主論與儒家源流四、中華民國的國父:一位?兩位?零位?五、跨越民國史範圍的思考六、結論:納立憲派於中華民國,納中華民國於中華文教之統附錄:各省諮議局議長、副議長人名、功名一覽表第三章 革命文學的興起:個性與階級性的消長一、前言:筆打敗了劍二、渾沌中無根基可立的個體主義三、革命文學與紅色太陽的升起四、別了,親情五、結論:超越對立的兩極第四章 革命動力學:光、影與土地的神話意識一、前言:革命成功的神祕二、摩羅與幽暗意識三、漆黑一團的生命大流四、幻光魅影五、依靠這一片黃土六、甦醒的神話力量七、結論:光影的辯證第五章 時間開始了:一九四九年的兩場歷史巨變一、緣起:百年風雲兩巨變二、時間開始了,「人類歷史以來」的視角三、重新界定「人民」與「共和國」,告別自由主義四、重新界定「中華」,告別封建中國五、什麼樣的中國?以新儒家學者分裂的選擇為例六、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七日:中華民國理念與臺灣主體性的同時完成七、結論:「兩種中華與兩種民國」之後第六章 在水一方: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反抗運動的中華文化元素一、前言:風波兩岸二、轉型的遺民:莊太岳與連橫三、儒紳的現代化轉型:以林獻堂為例四、從孔孟到孫中山:蔣渭水的證詞五、建立在文化傳統上的階級意識:王敏川的案例六、結論:內在的「在水一方」第七章 兩岸共鳴的儒鐸聲:徐復觀與臺中學人 3一、前言二、從遺民到臺中學人三、莊垂勝的獨特地位四、百年儒學兩盛會五、結論附錄:一九六七—一九六九年《葉榮鐘日記》裡的徐復觀第八章 遲來的兌現:一九四九後的民主建國工程一、當代的「一九四九」反思二、辛亥與五四:未完成的革命三、紅星照耀下的新中國四、中華民國與辛亥革命的理念五、忠誠的反抗:以「中華民國」理念校正「中華民國」政府六、另類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之省思七、結語:仍進行中的民主建國結 論 在中華與臺灣共生的基礎上附 錄 島嶼的和與戰:兩種地緣政治學之爭一、前言:和戰的深層依據二、季辛吉與兩種地緣政治學三、臺灣島史觀與本土的理念四、臺灣的文化風土性五、結論、和談之戰:兩岸局勢的辯證發展後 記參考書目人名索引
| 商品名 / | 思考中華民國 (電子書) |
|---|---|
| 簡介 / | 思考中華民國 (電子書):中華民國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主權在民的理念立國的國體,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個有效地以國家名義在國際間行使主權的國體。以1949年為分界 |
| 誠品26碼 / | 2682744775000 |
| 頁數 / | 1233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級別 / | N:無 |
| 檔案格式 / | EPUB流式(4MB) |
| 檔案匯出格式 / | 無提供匯出 |
最佳賣點 : 中華民國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以主權在民的理念立國的國體,也是臺灣有史以來,第一個有效地以國家名義在國際間行使主權的國體。以1949年為分界點,兩個階段的民國,既有理念的連續,也有因兩岸之間百年來的複雜關係,以及意識型態的分歧,而出現的現實曲折。
《思考中華民國》從現代化轉型的角度立論,主張中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