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的本質:華德福創始人Steiner暢談「身心靈全人教育」的思考與初心 (電子書) | 誠品線上

華德福教育的本質:華德福創始人Steiner暢談「身心靈全人教育」的思考與初心 (電子書)

商品描述 華德福教育的本質:華德福創始人Steiner暢談「身心靈全人教育」的思考與初心 (電子書):  「教育不能只注意到兒童時期,  必須要將一個人完整的一生都考量進去。」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教育不能只注意到兒童時期, 必須要將一個人完整的一生都考量進去。」 ──華德福教教育創始人 魯道夫‧史代納 博士 ◆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成虹飛教授專業審定◆ ◆華德福100週年紀念版,理解華德福教育必讀經典◆ ◆身心靈全人教育,提供孩子最完整、豐富的生命之旅◆ ★華德福教育創辦人闡述「華德福教育的根本」 經典之作。 ★身、心、靈全方位教育,給予孩子完整、富含靈性的生命之旅。 ★「華德福全人教育觀」建構與整合,不論教師與家長,都該理解的華德福教育初心。 ★精華收錄魯道夫‧史代納博士於1906年~1924年間,暢談華德福教育核心概念精華。 兒童透過周遭環境,成就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類」。 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想的不該是這個孩子當下應該學會什麼,而是五十年後,這個孩子會是什麼模樣。 以身心靈全人概念為初衷的華德福教育 幼小的孩子還是個小小的、笨拙的生物,他們就像一袋麵粉,你在上面壓了什麼圖案,就會保有什麼模樣。但是,當孩子開始換牙時,開始升起的好奇心與注意力, 便是我們轉變自己,配合孩子獨特的內在,決定「我們該教他們什麼」的時刻。 人是一個整體,人的每一個部分都必須靈巧,才能整合、完善的運作。當我們真切、仔細、透過最深的心魂觀察孩子生命的每一個細節,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各體。 透過魯道夫‧史代納的教育演講,看見華德福的源頭 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博士,在《華德福教育的本質》中,完整探討幼兒至兒童的身心靈發展歷程,精準的描述兒童在算數、語言、音樂,透過圖像的學習概念。 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透過身、心、靈,全方位發展的生命歷程。而魯道夫‧史代納博士依循著最貼近孩子心靈成長的方式,給予最適切的教育建議。 從最初的根本,理解「華德福教育」最美的源頭。 *從最初的根本,理解華德福教育的根基。 透過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博士對於教育的最初概念,理解「華德福教育」最真實的根本與初心,才能真正的將華德福教育落實在不同的社會與文化中。 *從感官與心靈,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 在現代社會中,為了強調「快」而忽略了孩子成長應有的成長時間,衍生了許多教育問題。當我們從全人的角度理解「教育不只是給予孩子知識,而是從全方位的身心靈」,才能依據孩子的成長軌跡,給予最適切的教育模式。 *精選12篇華德福教育創始人於1906年~1924年演講內容,探討華德福教育核心概念。 精選12篇魯道夫‧史代納博士於1906年~1924年間,關於教育理念的演講內容。不論家長、教師,都能輕易理解「華德福教育核心概念」。 *專業人士翻譯、審定,給家長、教師最精確的華德福教育概念。 本書由長期致力於華德福書籍翻譯、華德福教育推廣的華德福媽媽──李宜珊所翻,並由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成虹飛教授審定,提供家長與教師最精確的華德福概念書籍。 *重量級教育界人士專業推薦序 本書邀請教育界專家──「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成虹飛主任撰寫推薦序,運用最專業的角度,讓所有教師、家長、教育工作者理解本書的重要性與如何運用及理解本書的內容。 「盼望這本Steiner演講集譯本的出版,不僅讓我們擁有更多關於華德福與人智學的學習資源,在我們學習華德福的同時,更能關注此時此地的脈絡,回應當下的處境與時代的變化,重新發明創造我們的教育,攜手走向未來。」──成虹飛(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名人推薦 【教育界溫暖推薦】 吳宜君(台北市青禾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創校教師) 姜佳妤(華德福教師、親職部落客) 徐明佑(華德福資深教師) 張宜玲(台灣華德福教育運動聯盟理事長、海聲華德福校長) 郭朝清(宜蘭慈心華德福高中校長) 鄭同僚(台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 1861年,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博士出生於當時的奧匈帝國。這位備受尊敬的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與教育家,由於對靈界的洞見,創立了「人智學」(Anthroposophy)、開創了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並且引導農業(自然活力農耕Bio-Dynamic Agriculture)、特殊教育、哲學、宗教、醫藥、經濟、建築、戲劇、舞蹈(音語舞或優律思美 Eurythmy)等各方面,走向更身心靈整體均衡發展,並且對文化與生態,有著革命性的影響。 主要著作有《內修綱要》、《神智學》、《超越生死門—高等靈界知識與修證法門》、《自由的哲學》、《人為什麼會生病》等書。審定者簡介 成虹飛 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自許為改變教育生態的酵母菌。長期參與台灣另類教育運動與行動敘說探究社群。近十年來深受華德福教育的啟發感動,成為其中一位學習者與倡議者。希望華德福教育能為全民所共享。譯者簡介李宜珊/華德福媽媽 出生於台北,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律系、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商業資訊學系。與美籍老公居住美國多年,現則全力照顧三個孩子。一直認為了解不同文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故事是很好的管道。在翻譯的過程中,希望能透過精確優美的文字,將原著故事的原貌呈現給讀者。 翻譯過多本華德福相關作品:《華德福經典遊戲書》、《薔薇村的故事》。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藉由學習華德福,重新發明創造我們的教育 成虹飛前言 關於華德福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的演講逐字稿中文版編者序 從魯道夫‧史代納的演講集,看見華德福教育最美的源頭簡介 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的一生 附錄 魯道夫‧史代納重要事件年表Part 1 從兒童的內在,理解最真實的成長軌跡The Kingdom of Childhood第1講 真正認識人類的身、心、靈,才能教導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1924 年 8 月 12 日,於英國托奇鎮)‧沒有理解孩子的「靈心」,便無法深刻的教導孩童成為一個「人」‧教育工作的基礎,就是對人類完整的了解‧教育,必須將一個人完整的一生都考慮進去‧給孩子一個有彈性、能夠與心魂一同成長的知識‧年幼孩子笨拙吵鬧的狀況,正是心魂對於身體的適應過程‧孩子出生後的頭七年,正是形塑身軀最重要的時期‧擁有強大力量個體的孩子,就能依照自己的特性,形塑完全屬於自己的模樣‧7 歲前的孩子仍然受靈性世界影響,無法流暢掌控這具新的身軀‧7 歲前,孩子尚未意識到「外在世界」,必須透過「內在」喚起他們的好奇心‧換牙後的孩子,便開啟了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心第2講 基於對全人的認識,發展出的華德福教育(1924 年 8 月 13 日,於英國托奇鎮)‧7 歲前的孩子尚未發展理解能力,而是完全模仿我們的表現‧面對幼兒園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展現出良好的模仿典範‧教導孩子之前,更重要的是觀察生命本身‧人是一個整體,每個部位都必須靈巧才能完整運作‧孩子換牙到青春期之前,必須以想像力為教學的本質‧老師應該要以「孩子擁有的能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生活中找到對字母的連結,進而讓孩子發展學習圖像‧能夠讓孩子運用全身去學習的事物,才是最重要的‧在華德福學校,教學必須富含創造力與想像力‧華德福學校自由的教學方式,是基於對人最真實的認識‧9、10 歲以前的孩子,教導上必須融合童話、傳奇、神話故事‧健康的孩子,自然會用圖像方式表達、接受與學習‧9 歲危機──當孩子開始區別外界與自我第3講 教孩子植物與動物時,必須讓孩子理解最真實的自然面貌(1924 年 8 月 14 日,於英國托奇鎮)‧讓孩子看見大自然最原始的面貌,才是最真實的植物與動物教學‧就像人與頭髮,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將土地與植物視為一體‧現今的教學把事物一一分割,再也看不見全體的樣貌‧如何教孩子植物──讓孩子理解土地與植物間的緊密關係‧如何教孩子動物──從心魂的特質來觀察動物的特性‧不同於動物,人類集多種特質於一身‧人類包含著所有動物的特質,仔細分析,會看見整個動物界‧運用人類身上看見的動物特質,讓孩子理解整個動物界‧孩子與地球上的萬物一起成長,才能與世界產生緊密的連結‧當動植物教學失去了根,人類也片尋不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角色‧因果關係的概念,必須等孩子 12 歲以上才有能力理解‧教師必須靠「創造力」與「自覺」,掌握整個班級第4講 貼近孩子的內心,才能提供最適切的教學方式(1924 年 8 月 15 日,於英國托奇鎮)‧一開始進入靈性教學都是笨拙又彆扭,我們必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教學前,老師必須有能力透過自己的感受,維持課堂中的紀律‧經營班級的老師,必須處於「能夠真正進入孩子內心」的情緒狀態‧了解孩子的特質,營造適當的教學氛圍‧同一個故事,孩子可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獲得不同的啟發‧圖像的平衡與對稱練習,讓孩子發展觀察力與想像力‧整段式教學,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消化第5講 從整體來看的數學教學法,讓孩子擁有靈活的思考(1924 年 8 月 16 日,於英國托奇鎮)‧算數,必須從生活層面中學習與理解‧最自然的算術,是用身體運算,而非運用頭部‧教學必須先認識整體,再拆解為各個部分‧從整體開始教起,可以讓孩子的思考更加靈活‧教學必須讓孩子能夠得到更靈活的概念,而非死板的觀念‧教學時,不應過早帶入智識性與抽象性觀念‧畢式定理與區域重疊法,讓孩子真正內化的學習過程第6講 讓孩子從內在,學習對語言真正的感受(1924 年 8 月 18 日,於英國托奇鎮)‧生命的頭七年,正是形塑身軀最重要的時刻‧從實際形塑的過程中,真正理解人體器官‧7 歲開始,孩子的感知體與自我開始發展‧運用歌聲,讓孩子感受到內在樂器的運作與感動‧最初的音樂教育,是要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美妙而非學習理論‧透過樂器演奏,孩子感受到內在音樂性被牽引至外在世界‧在 9、10 歲前,外語必須透過生活習慣養成的方式學習‧所有的語言發展,都源自於內心的感受‧用內心的感受學習語言,而不是用頭腦思考‧透過肢體動作來表達自我的語言──優律思美第7講 教育必須盡全力讓孩子與現實生活密切連結,才能真正認識世界(1924 年 8 月 19 日,於英國托奇鎮)‧了解孩子的成長三階段,給予適當的學校教育‧12 歲以上的孩子,課程仍要盡可能的與生命及現實生活有所連結‧學習如果從抽象的知識開始講起,孩子很快的就會覺得疲憊‧教師必須根據「當下主導孩子發展」的身體系統來進行教學‧圖像式的教學,就是運用節律系統學習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的問題,一定要在現實上是有意義的‧不論教育或遊戲,都必須讓孩子從實際生活中去模仿‧教師會議,讓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的特色與個性‧確保每位孩子,都能接受這個年紀該有的學習內容‧老師必須深刻的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而不是單用數字區分Q & A 問答集 華德福教育面臨的教學困難(1924 年 8 月 20 日,於英國托奇鎮)Q1乘法與除法的教學方法,差異之處在哪裡?還是說,在小學一年級時,兩者的教法應該要完全相同?Q2孩子到了哪個年齡階段,才能將四則運算的教學從具體轉為抽象?又要用什麼方式來教呢?Q3何時才能開始教孩子用線條繪圖?要如何教呢?Q4外語教學上應該使用直接法,而不用翻譯法教學,拉丁文與古希臘文,是否也同樣適用?Q5應該要怎麼教「體操」(Gymnastics)?又是否可以教孩子一些體育活動,例如曲棍球(Hockey)及板球(Cricket),如果可以,那麼要怎麼教呢?Q6對於不同年紀的孩子,要如何給予宗教課程?Q7在一所以英語為母語的學校中,是否應該從一開始就上德文課與法文課?如果孩子 4、5 歲時就入學,是否也該上外語課?‧以對「人」的深度理解,發展出的華德福教育Part 2 從靈性科學,探討兒童教育的真諦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第1講 從孩童的精神發展,理解靈性科學在兒童教育的重要性 (1906 年 5 月 14 日,於德國柏林)‧想了解人類未來,就必須先深入了解我們的潛在本質‧現代科學將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局限於一般感官所能感受到的事物‧生命體,讓身體得以生長、繁殖並且讓體內的重要液體流動‧感知體,傳達痛苦、快樂、衝動、渴望、熱情等等感受組‧自我,讓人類擁有更高層心魂的載體‧強大的「自我」,能夠透過自身的力量來改變感知體‧了解人類的發展定律,尋求正確的教育與教學‧人類必須經歷三次出生,才能成為最終的自由人‧模仿與榜樣,讓孩子與周遭環境建立關係‧用最自然的玩具,形塑孩子的想像力大腦肌肉‧從周遭環境,培養孩子的健康本能‧當孩子換牙後,才能從外部對生命體進行教育‧換牙至青春期之間,教學仍然要以圖像或象徵的方式呈現‧智識學習,只是人類學習方法的其中一項‧對於換牙期至青春期的孩子,必須避免灌輸智識性概念‧寓言故事教學,讓孩子從精神面感受世界‧將靈性科學,運用在實際的教學現場‧內在生命必須先累積足夠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才能發展判斷能力第2講 以靈性觀點為基礎的教學根據人類身、心、靈發展,建構出的全人教育觀(1906 年 5 月 14 日,於德國柏林)‧教育,不能只依靠物質主義思維,而是考慮到孩子身心靈全人發展‧教導 7 歲前的孩子,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面對 7~14 歲的孩子時,要建立基本生活習慣、促進記憶力發展‧靈性科學絕非不切實際,而是生命運作最好的引導第3講 從靈性科學看教育用最細緻的覺察,看見孩子生命成長軌跡(1906 年 12 月 1 日,於德國科隆)‧從組成人類的四大元素(物質體、生命體、感知體、自我體),理解教育的本質‧孩子的生命體與感知體尚未成熟之時,要避免外界對其影響‧依照年齡、性格,給予孩子適當的外在影響力‧教育者必須以能夠增進發展中器官健康,並能夠發展內在力量的方式對待孩子‧當生命體的保護膜褪去,就是感受權威、自信、信任以及崇敬的時刻‧所有的教學,都必須深入的從心魂角度看見孩子的需求‧青春期,孩子的感知體獨立,開始學習批判性思考‧靈性科學,讓老師得以有更細緻的覺察力,給予孩子適切的教育第4講 從靈性科學看見教育最真實的樣貌人類的成長軌跡,不僅僅是物質身體的成長,還包含了心魂的發展(1907 年 1 月 24 日,於德國柏林)‧人類演變階段年齡對照,讓我們更理解人類成長軌跡‧學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學不該只是口中說明,而能讓孩子真正體驗第5講 興趣、天賦與兒童教育從孩子成長的靈魂中,看見他們最真實的興趣與天賦(1910 年 11 月 14 日,於德國紐倫堡)‧觀察、追蹤孩子的生命,看見他們真實的天賦與興趣‧跳脫「遺傳」的限制,看見孩子本身獨特的樣貌‧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根據孩子自身特殊性發展‧我們必須在社群中養育孩子,讓文化在他們的身上扎根‧回溯孩子過去的經驗,可以讓老師的教學更有力‧個別化的遊戲,才能讓孩子產生內心的力量‧當愛與內在發展連結,讓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以適當的方式思考生命附錄 重要詞彙中英對照表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華德福教育的本質:華德福創始人Steiner暢談「身心靈全人教育」的思考與初心 (電子書)
簡介 / 華德福教育的本質:華德福創始人Steiner暢談「身心靈全人教育」的思考與初心 (電子書):  「教育不能只注意到兒童時期,  必須要將一個人完整的一生都考量進去。」  
誠品26碼 / 2682689119006
頁數 / 355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檔案格式 / PDF(36MB)
檔案匯出格式 / Adobe DRM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教育不能只注意到兒童時期,
  必須要將一個人完整的一生都考量進去。」
  ──華德福教教育創始人 魯道夫‧史代納 博士

  ◆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成虹飛教授專業審定◆
  ◆華德福100週年紀念版,理解華德福教育必讀經典◆
  ◆身心靈全人教育,提供孩子最完整、豐富的生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