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了解人性,你才能創造雙贏(並且讓自己多贏一些!)哥倫比亞大學╳華頓商學院聯手,引用最新原創研究揭開合作與競爭的成功祕訣! 競爭與合作不是二選一掌握敵友關係的正確平衡才能在面試、會議、談判等場合,為自己創造有利環境!「好久沒讀到如此精彩的社會科普類書籍,我筆記做得好累!」--丹尼爾.品克/《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這本書會讓你變成更棒的同事、更厲害的談判者,以及更好的人!」--貝瑞.史瓦茲/《我們為何工作》作者《紐約時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INC》雜誌、歐普拉網⋯⋯一致好評!為什麼我們應該在面試場合想辦法最後一個上場,買賣房子的時候卻應該第一個喊價?為什麼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大多在美國10月至12月間上映?為什麼笨手笨腳反而能提升地位與權威?什麼時候人才太多反而不是好事?如何靠著欺騙建立信任?成功的要素是什麼?有人認為人類天生愛好競爭,追求私利才能出人頭地。也有人指出人類演化上屬於合作的物種,合群最能帶來成功。哥倫比亞大學賈林斯基教授與華頓商學院史威瑟教授則主張:人並非天生愛競爭,也非天生就該合作,而是競爭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競爭。不論是同事、朋友、配偶、手足,我們在每一段關係中同時扮演敵友兩種角色。要在最複雜的人類互動中勝出,我們不能將競爭與合作視為二擇一的問題,必須抓到這兩股力量的平衡,才能對外培養長期關係,又達到個人目標。兩位作者引用自家實驗室與社會科學界最新的原創研究,外加真實世界的鮮明例子,教大家靈活遊走於合作與競爭之間,以更聰明的方式決定何時該合作、何時又該競爭。包括:如何在面試時展現自信?不論是面試新工作、開口邀人約會、開會時讓主管印象深刻,在許多情境下,我們都可以靠著增加自己「感受」到的權力,取得更大優勢!如何成為團隊中被公認的領導者?實驗與實例證明,光是簡單回想自己擁有權力的經驗,促發「權力感」,就能影響短期行為,並且帶來持久效果!順利的時候怎麼做才不會招來眼紅?別人或許會恭喜我們,但一般人不會承認自己嫉妒。我們很容易觸發了「社會比較」,謙虛的方法則是分享負面資訊,滿足聽眾的幸災樂禍!如何建立信任與修補破碎的信任?跟精神科醫師學習──打翻咖啡,或是講蹩腳笑話,有點笨手笨腳讓他們看起來不那麼完美,比較溫暖、比較可親,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對方的信任!如何減少職場紛爭與偏見?要降低互動帶來的焦慮,以及避免刻板印象,「觀點取替」都是理想策略。它可以幫助我們與多元的人建立關係,讓其他人想助我們一臂之力!如何在談判過程中達成目標,但也讓相關人士都滿意,樂於繼續與你合作?多數人第一次出價都太客氣了!了解「錨定效應」,提出積極的高價,預留讓步的空間,是讓競爭談判變合作談判的關鍵!當我們在合作與競爭中找到平衡時,才會有最佳表現。在本書中,你將學會同時以朋友身分合作、也以對手身分競爭,在工作與生活中得到最大成就!本中文書介出自《朋友與敵人: 哥倫比亞大學╳華頓商學院聯手, 教你掌握合作與競爭之間的張力, 當更好的盟友與更令人敬畏的對手》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Adam Galinsky is the Vikram S. Pandit Professor of Business and Chair of the Management Division at the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at Columbia University. 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Princeton University. Maurice Schweitzer is the Cecilia Yen Koo Professor at the Wharton School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the Wharton School. Combined, Galinsky and Schweitzer have published over 250 scientific articles and chapters in the fields of management,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Their work has been cited in The Economis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Financial Times, The New Yorker, National Public Radio, an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