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肩解痛全書: 韓國教練獨創體態鍛鍊操, 肩膀開了、骨架歸位, 擺脫肌肉無力、關節疼痛、慢性痠痛 | 誠品線上

開肩解痛全書: 韓國教練獨創體態鍛鍊操, 肩膀開了、骨架歸位, 擺脫肌肉無力、關節疼痛、慢性痠痛

作者 朴喜駿
出版社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開肩解痛全書: 韓國教練獨創體態鍛鍊操, 肩膀開了、骨架歸位, 擺脫肌肉無力、關節疼痛、慢性痠痛:不斷復發的疼痛和疾病,找不到原因也難以根治?韓國教練首創的「體態鍛鍊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不斷復發的疼痛和疾病,找不到原因也難以根治? 韓國教練首創的「體態鍛鍊操」,澈底根治身體不適及陳年病痛。 打開肩膀,改善歪斜脊椎、僵硬肌肉,維持體態平衡。 ◎ 長年久痛不適、醫不好,自行研發出「開肩解痛」自癒體操 作者曾是柔道選手及傳統武術教練,自小便飽受不明原因的慢性疾病和疼痛,困擾多年,在求醫的過程中一路挫敗,因而對現代醫學感到失望,進而開始研究自我療癒法,他發現原來肩膀才是重點,當肩膀打開了、讓骨架歸位,所有的莫名疼痛自然得以解決。 ◎ 開肩即能消解全身痛!只要簡單兩步驟:「體態診斷法」+「體態鍛鍊操」 ►Step1體態診斷法:作者根據自身經驗及多年來的教學發現「均衡的肩膀是脊椎健康的必備條件」,提出以「肩膀為中心」、顛覆過去以「以骨盆為中心」的理論;只有肩膀位置對了,才能澈底根治痛症。依照本書按圖索驥,以下列三種方法進行自我診斷,馬上看出身體哪裡有問題! ‧由站姿類型進行垂直診斷 ‧躺下或趴下的水平診斷 ‧使用嬰兒跪姿觀察的水平及垂直診斷 ►Step2體態鍛鍊操:依照自身狀況,進行適合的體態鍛鍊操,幫助骨骼回歸正位。體態鍛鍊操的三大重點: 1.啟動循環:當循環好,全身血氣順暢、身體變柔軟,就能擁有自癒力。 2.骨架歸位:讓身體各部位回到正位姿態後,持續進行鍛鍊,才能擁有好的立基。 3.分區鍛鍊:將身體分成肩膀區、全身區、骨盆區、脊椎區、四肢區等區域,進行細部鍛鍊。 例如,脊椎區的「扭動脊椎」運動就分為「手枕膝蓋併攏扭動腰部」、「張開雙臂扭動骨盆背部」、「捲頸左右扭動」等,以期讓全身各部位都能達到運動效果。 ◎ 開肩解痛實證案例 【案例一】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膝蓋不痛了! 50多歲愛運動、愛游泳的主婦,全身肌肉發達,卻發現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甩不掉膝蓋痛症。以「體態診斷法」檢視後,發現她因為每天逞強運動,造成關節、韌帶的負擔而產生疼痛,針對局部進行體態鍛鍊,讓身體達成均衡,竟然就完全不痛了! 【案例二】矯正O型腿,體態變好看了! O型腿的人脊椎通常也是歪的!舒展胸部、肩膀肌肉,當肩膀打開,頸椎、脊椎、腰椎就會回到正確位置,骨盆也會跟著回正、進而舒緩腿部肌肉,改善O型腿。 本書特色 1.適合居家練習的運動:解說詳盡,跟著書中指引可找到適合自己的鍛鍊法。 2.創新的「肩膀中心論」:顛覆過往的骨盆中心理論,提出肩膀才是恢復身體平衡的新觀點。 3.簡單易做的體態鍛鍊操:無論男女老少皆能易理解學習,並實行操作。 4.特別收錄:針對行動不便或無法自我進行運動的人,提供一套「體態協助法」,重新找回健康。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台灣行動瑜伽協會執行長 王羽暄 原力復健科醫師 侯鐘堡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 敖曼冠 加拿大脊骨神經醫師 Dr. Joyce黃如玉 物理治療師 熊熊 物理治療師/手護健康運動中心負責人 蔡孟婷 康富物理治療所院長 蔡忠憲 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團隊創辦人 蔡維鴻 《醫學瑜伽解痛聖經》暢銷作家/醫師 謝明儒 德和韓醫院院長/韓醫學博士 李載胎 延世脊椎醫院院長/醫師 金淵植 龍仁大學體育學系教授 李漢景 聯合推薦 「很實用的一本書。身體的結構必須在對的位置上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效果,消除所有的痠痛,這本書的理論與練習動作都適合所有的人一起來練習,簡單又有效。」 ——台灣行動瑜伽協會執行長 王羽暄 「現代人肩頸痠痛的原因,是長期姿勢不良,而使肩胛骨周邊的肌肉僵硬。一起來活動肩胛骨吧!」 ——原力復健科醫師 侯鐘堡 「很多人的身體有痠痛問題,經常只想給治療師『喬』一下,其實自主運動的效果,遠勝於被動的治療。這本書介紹的許多體態運動,可以自己看圖演練,相當實用!」 ——物理治療師 熊熊 「在鍛鍊核心之前,要記得先穩定肩帶部位,才能有後續良好的核心啟動。書中的體態鍛鍊操,以全觀人體的思維帶領我們簡單又有效率的做出全身放鬆運動。想要解決病痛的主角就是自己!今天,就讓我們以肩膀為中心,開始找尋屬於自己的安定姿勢與身心健康吧!」 ——物理治療師/手護健康運動中心負責人 蔡孟婷 「非常誠摯推薦這本書,和我們在臨床及訓練上著重以『胸廓與肩動作為主、腰椎骨盆穩定為輔』的觀念不謀而合,而且有許多很棒的動作練習引導!」 ——康富物理治療所院長 蔡忠憲 「肩膀傷害在臨床上是很常見且複雜的問題,我們常說肩膀的問題不一定和肩膀有關,身體中軸的穩定性也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近端的穩定度造就遠端的活動度,試試書中的運動相信對你會有幫助!」 ——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團隊創辦人 蔡維鴻 「在進行本書監修的同時,我同時希望讀者能順利理解書中內容與書中傳授的動作,本書不只是對關注健康的一般人有助益而已,從事體育或保健醫療的所有人都可以利用時間閱讀本書,相信讀過後絕對不會感到後悔。」 ——德和韓醫院院長/韓醫學博士 李載胎 「體態運動以科學+經驗根據作為基礎,透過體態診斷法、體態鍛鍊操、體態生活運動、體態協助、體態步行,來摸索慢性肌肉與骨骼疾病的根本原因與解決之道,提供讓讀者能輕易理解與執行,在家中與職場都能成為生活一部分的實用與有效的運動方法。期望本書能為飽受骨骼肌肉疾患造成慢性痛症所苦的人創造沒有痛症的幸福生活。」 ——延世脊椎醫院院長/醫師 金淵植 「作者經過長久的研究完成了『體態運動』,它是一種能理解痛症原因,連新手也能輕易進行的簡單運動方法,書中還傳授有矯正身體不對稱之問題,進而改善痛症的自然治癒運動法。目前已經有多數體驗者獲得了效果,期望大家透過體態運動塑造出均衡的健康體魄,迎接充滿活力的百歲時代來臨,真心推薦本書給各位讀者。」 ——龍仁大學體育學系教授 李漢景 「痛症已經糾纏我十五年了,和『體態運動』的相遇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捩點,早上睜開雙眼不再感覺到痛症且能好好享受日常生活對我來說是一個奇蹟。擔心健康與尋找解決之道、或是相關領域的人員只要翻開本書就會毫不猶豫選擇這本書。」 ——高中教師 朴慶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朴喜駿朴喜駿天生就具備優秀的運動神經,早期是一名柔道選手,但卻飽受慢性貧血、腸胃疾病、各種肌肉骨骼疾病所困擾,導致選手生涯受到限制。因此,他便開始關心自身健康並與運動結合進行自我療癒的方法。龍仁大學柔道學系畢業後便擔任傳統武術跆跟的指導教練。之後,結合自身體驗與指導學員的經驗,他開創了「以肩膀為中心」的身體理論,以及協助自我回正姿勢的「體態運動」,為長年來飽受痛症所苦的學員及其家人給予協助。二○一三年二月成立大韓體態運動協會,二○一九年一月為止,透過體態學院於全國培育了四百三十多名體態運動教師,在專門中心等七百多個地方進行培訓,對象包含幼童和成年人,以擔任現代人的健康守護者。時常舉辦授課與專題講座:首爾大學、水原地區檢察廳、京畿道人才開發院、KT大田人才開發院、京畿道教育研究院、京畿終生教育學習館、仁川廣域市教育研修院、光州廣域市終生教育振興院、韓國國土資訊公社、韓國道路公社、KB學院、愛心果實社會福祉公益基金、現代汽車、韓國鋼構造學會、現代MOBIUS等,此外還有各級公家機關、學校、軍方部隊、社會市民團體、企業研修授課等。學歷湖西高中畢業龍仁大學學士及碩士畢業/博士結業經歷跆跟龍仁器興傳授館館長國民生活體育京畿道跆跟聯合會事務局長KBSn運動/K─tv跆跟解說委員慶北保健大學約聘專任講師龍仁大學武道學院外聘教授首爾長神大學自然治癒宣教研究所外聘教授現任龍仁大學終生教育院外聘教授大韓體態運動協會會長體態運動相關影片網址:https: www.youtube.com c MaepsiTV林建豪林建豪(Bryan Lin) 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曾於韓國的安東大學當交換學生;曾任職半導體公司與遊戲公司的韓文翻譯。目前為專職翻譯,主要翻譯線上遊戲與各類書籍。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推薦文 有效導正人體構造的運動 推薦文 百歲時代必備的體態運動 推薦文 改善痛症的簡單運動法 自序 當身體達到均衡,自然變健康 Chapter1生病,和姿勢不正有關 身體不均衡引發各種痛症 ‧造成病痛的代表性運動:游泳 歪曲的姿勢導致痛症與疾病 ‧姿勢與五臟六腑的關係 ‧姿勢與骨頭、肌肉、神經的關係 痛症與疾病歸因於肌肉僵硬 ‧痛症(疼痛)的定義 ‧痛症的種類 ‧痛症與矛盾 肌肉僵硬的原因與解決方法 ‧重力 ‧復原力 ‧自覺實踐能力 ‧透過建築理解的正確姿勢 透過肌肉理解痛症與疾病 ‧肌肉的功能分類 ‧肌肉的本質分類 ‧肌肉的構造種類 現代人常被莫名痛症困擾 ‧展開身體,自然消除痛症 ‧從健康面來看人類歷史三階段 ‧888運動 Chapter2簡單的體態診斷法 體態診斷法的誕生 ‧我的抗病經驗 ‧如何讓病痛澈底被根治? ‧疼痛會出現在肌肉僵硬處 體態診斷前須理解的事 ‧疾病非突然出現,而是慢慢形成 ‧健康的人和病患之差異 ‧現代醫學診斷的問題 ‧要苟延殘喘的活著?還是盡情享受人生? ‧分科診治只能短暫治標無法治本 體態診斷的方法 ‧根據站姿類型進行的垂直診斷 ‧躺下或趴下的水平診斷 ‧使用嬰兒跪姿觀察的水平及垂直診斷 ‧均衡的肩膀是脊椎健康的必備條件 ‧以肩膀為中心的新觀點 Chapter3 幫助身體回正,重獲健康的體態運動 體態運動:健康的生活文化 ‧體態運動的內涵 ‧和身體對話的體態運動 ‧好轉反應 ‧體態運動的療癒效果 ‧不會失敗的體態瘦身法 體態鍛鍊操的意義 ‧正確的體態姿勢 ‧可放鬆全身的運動 ‧找出站立時的「安定姿勢」 體態鍛鍊操的動作 ‧1.肩膀區 ‧2.全身區 ‧3.骨盆區 ‧4.脊椎區 ‧5.四肢區 ‧6.體態球區 ‧7.體態枕頭區 體態生活運動 ‧早上起床先動一動 ‧日常生活中可實行的體態運動 ‧睡前運動 正確走路姿勢:體態步行法 ‧歐洲對馬賽人走路法的錯誤認知 ‧正確的姿勢創造正確的步行 ‧體態步行法 Chapter4家族健康的守護者:體態協助法 體態協助法:經由他人協助達到體態運動目的 體態協助的重點 ‧一、正確的心態 ‧二、正確的協助法 體態協助的方法 ‧1.肩膀‧手臂的協助 ‧2.脊椎的協助 ‧3.腰部‧骨盆的協助 ‧4.腿部的協助 Chapter5人類成長發育的過程 人體成長發育的10‧10‧10理論 ‧胎兒的形態與生命維持(十個月) ‧嬰兒的肌肉骨骼發育過程(十個月) ‧身體姿勢的發育完成(十年) 現代育兒法潛藏的危機 ‧影像與嬰兒推車手機架的危險性 ‧過度依賴3C與健康問題 ‧和孩子身高成長有關的問題 和孩子一起進行的體態運動 孩子們關心的外貌 體態運動與體力測量之變化 由家庭開始實踐體態運動的社會文化 後記 希望大家都能遠離病痛與擁有幸福人生 感謝辭 附錄 人體的名稱

商品規格

書名 / 開肩解痛全書: 韓國教練獨創體態鍛鍊操, 肩膀開了、骨架歸位, 擺脫肌肉無力、關節疼痛、慢性痠痛
作者 / 朴喜駿
簡介 / 開肩解痛全書: 韓國教練獨創體態鍛鍊操, 肩膀開了、骨架歸位, 擺脫肌肉無力、關節疼痛、慢性痠痛:不斷復發的疼痛和疾病,找不到原因也難以根治?韓國教練首創的「體態鍛鍊
出版社 /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070991
ISBN10 / 9865070995
EAN / 9789865070991
誠品26碼 / 2681863715003
頁數 / 32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不斷復發的疼痛和疾病,找不到原因也難以根治?
韓國教練首創的「體態鍛鍊操」,澈底根治身體不適及陳年病痛。
打開肩膀,改善歪斜脊椎、僵硬肌肉,維持體態平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當身體達到均衡,自然變健康

現代人生存在科學文明進步,以及物質與資訊多元化的社會,但人類原本的能力卻在生活的豐饒與便利當中逐漸退化,同時也形成了各種文明病。
一般大眾都知道的健康方法,以誇大效果、或是短暫效果且無法根治的方法居多,從小就經常生病的我同樣也曾經只知道這一類的方法。

「體質是天生的,所以根本就沒辦法改變!」
「我的病是父母親遺傳給我的,只能讓自己適應了。」
「我的職業會出現這種病是理所當然的呀,又不能換工作。」
「能試的我已經都試過了。」

一般人接受治療未能痊癒時,就會像這樣死心,更可怕的是,那樣的念頭從某個時候開始變成把疾病或痛症怪罪於年齡、體質、遺傳、環境,或者是沉浸於經驗主義將其視為命運一般接受,就這樣被囚禁在痛症的監牢當中。
但我在學生時期是柔道選手,出社會後的工作是教導跆跟,由於痛症與疾病的問題與生存息息相關,我曾問過自己:「治療後為何會復發呢?難道體質無法改變嗎?職業病是無法改變的命運嗎?」,並且不斷地反覆研究。另外,我開始對只是一味尋找痛症與疾病症狀之局部解決方法的醫學方式抱持懷疑的態度,我把自己當作實習對象,或者是以學員為對象進行各式各樣的指導與嘗試,後來我終於找到了答案。結果解決了伴隨自己數十年的肌肉骨骼疾病、皮膚病、內科疾病等,除了跆跟學員以外,在多個教育訓練現場有許多人也同樣驗證了病症確實好轉的事實,我使用有系統的方式彙整經驗研發出來的就是「體態運動」。
體態運動對於疾病的認知與解決方法彙整如下。

一、自己才能治癒自己的疾病
沒有先去糾正自己造成疾病的習慣,一味依賴醫生、藥師、昂貴的醫療裝備或醫藥品是無法解決問題。體態運動主張「由於是我自己導致疾病的形成,所以只有我自己能解決問題」,而且內容還提到治療的主體要從「別人」轉換成「我」(但本書只有針對錯誤的姿勢造成的身體問題來探討)。

二、人類是直立步行的生物
人類是直立步行的生物,只要根據此一原理使用身體,就能吃得好、睡得好,以及擁有健康的生活。為了能理解與實踐直立步行的人類本質,體態運動透過「從健康面來看人類歷史三階段」,以及「體態步行」人體成長發育理論「10‧10‧10 觀點」提出了新的看法。

三、關於病因與解決方法
無論多麼努力想要塑造健康的身體,「若是自己擁有的知識」不正確就無法產生效果。體態運動讓每個人皆能透過獨創且精準的「體態診斷法」輕易知道自身疾病的原因,本書還介紹了依照診斷方法自行訓練的「體態鍛鍊操」,同時還研發了「體態協助法」,讓連簡單運動都難以進行的慢性疾病患者也能獲得如同運動般的效果,進而解決造成病因的問題。另外,過去人體維持均衡時都會著重於「以骨盆為中心的理論」,但本書提出了「以肩膀為中心的身體理論」,藉由持續維持運動效果讓疾病不會再度復發。

四、改善誘發疾病的生活習慣與環境
若是不改變誘發疾病的生活習慣與勞動環境,疾病就會不斷地復發,個人為了守護健康付出的努力有一定的極限,但仍要想辦法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與環境。

五、透過教育訓練持續的實踐
就算有正確的知識與方法,若是沒有學習機會,或學會後沒有反覆實踐就無法帶來任何的變化。為了塑造或維持健康的身體,治療固然也很重要,但預防更加重要,為了達成此一目標,體態運動一直都在強調學習與實踐正確的人體相關知識。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為了讓大家從小就能著重健康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衷心希望家庭、學校、職場、社會都能掀起一股體態運動的熱潮。

只要明白「當身體達到均衡後,自然而然就會變健康」此一簡單的原理,任何人都能擁有健康的生活。期望本書對關注健康的一般人、和我一樣飽受慢性疾病所苦的所有人,以及從事健康教育與治療的相關工作人員有所幫助,體態運動是透過長期下來的實際經驗而誕生,已經透過許多事例獲得了驗證,相信它能推翻過往我們所知道的錯誤常識與知識,成為新的理論與資訊。

試閱文字

內文 : 體態診斷法的誕生
我的抗病經驗
從幼年時期開始,我就常因為貧血而倒下,也常因為胃酸逆流而覺得不適,經常因為食材對身體造成的副作用,三不五時就腹瀉和腹痛。只要吃添加有我最喜歡的秋刀魚、鯷魚等的食物、或是辣炒年糕等偏辣的食物就會出現胃酸逆流的症狀,喝牛奶就得做好會腹痛和腹瀉的覺悟。過敏皮膚讓我一直飽受搔癢症狀折磨,香港腳嚴重到蔓延至腹股溝,讓我難以正常行走,也曾一度希望不要再看見自己的腳趾甲。特別是會隨著季節發作的乾癬和富貴手甚至會讓我看不見自己的指紋,還經常無法正常拿起物品而導致掉落到地面。
我的爆發力很好,但持久力卻很差,經常受傷和覺得疲倦。基本上我的個性很溫和且善於體貼他人,但若是不符合我的標準,我很容易就會感到煩躁與氣憤,雖然我天生就具備不錯的肌肉,但因為缺乏延展性,運動時學習某個動作時的進度往往都會落後他人。或許是這樣的關係,跳舞時我都不敢看自己的樣子,我至今跳舞時肢體依舊無法協調。所以我最羨慕擅長跳舞的人,我的願望是總有一天要學電視上藝人們跳的舞步。
高二時五十肩讓我的左手臂幾乎無法正常使用,頸椎和腰椎椎間盤突出則讓我無法繼續正常的訓練,使我一直都對其他付出努力的選手覺得很愧疚。後來訓練時我多半都只有在旁邊看而已,因為我是以體優生的身分就讀高中,就算練習不足,但我還是得參加比賽。腰痛讓我的生活相當煎熬與無力,另一個如同瘤一般折磨我的就是左肩胛骨周圍的肌肉痠痛。
現在回想起來讓人忍不住很想哭,因為這些痛症折磨我一輩子,當時無論我接受何種治療和處方都無法改善,甚至有人建議我去找靈媒諮詢是否是被祖先的魂魄附身。我小時候就會去寺廟向佛祖祈禱,青少年時期也會去教會向上帝祈禱。
成年學會喝酒後,我的酒量向來都比其他人差,很容易嘔吐且經常會心悸。我的消化功能特別差,只要看見飯就會忍不住嘆氣。每當看見飯心裡就會想:「唉!要吃飯才能活下去!」,吃完一碗飯我大概就會趴在地上!我感覺到自己不斷地嘆氣,而且有好一段時間都呈現半夢半醒的狀態,每次都要扶著自己的腰才能站起來。然後要若無其事地管理臉部表情繼續進行自己的工作。我透過西醫診斷出的低血壓無時無刻都在纏著我,在韓醫則一直被診斷出「體質上的消化功能、肺部功能太弱且氣虛」。
我一直到二○○九年為止,每年平均的醫療費基本上都超過兩百∼三百萬韓圜(編註:約台幣五萬∼八萬元),西醫一直都是使用物理治療和肌肉鬆弛劑;韓醫則是針、溫灸、拔罐、放血療法、符合體質的漢藥處方;民間療法則有各種矯正治療和按摩等輪流進行,而且還必須尋找對身體有益處的食品。之後症狀若是稍微好轉的話,就會再忍耐一段時間,若是復發到難以正常生活的話,就會前往醫院和尋求各種方法。我去過全國各地知名的醫療院所,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但我的病卻遲遲沒有痊癒。吃飯對我來說,是特別煎熬的一件事,我的身體慢慢變瘦,五十肩和肌肉痠痛讓我更加疲憊。

如何讓病痛澈底被根治?
我從年幼時一直到二十多歲後期都希望某個具備實力的人能治癒我的病,但通常都是只有暫時好轉而已,病症不斷地反覆復發,後來我對那些人已經不抱任何期望了。我下定決心要對既有的醫學知識從根本開始重新思考一番。為何只要有一個部位發生病痛,該部位就會折磨那個人一輩子,而且不會輕易痊癒。這個世界上不存在著所謂的根治嗎?明明好轉了為何又會復發呢?明明依照體質進行處方了,但為何身體狀態一直沒有改善呢?難道我是必須把病症當作命運一樣背負的體質嗎?通常孩子也會有和父母親一樣的病症,這真的是遺傳所致嗎?我們觀看疾病的角度是不是錯了呢?當腦袋中浮現這一類的念頭後,我便開始彙整自己對於人類本質與疾病的想法。甚至讓我懷疑我們人類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又該如何才能塑造健康的生活呢?
由於我從小就持續在累積治療經驗,撇除在鄉下村莊協助擔任醫生的父親且對人體感興趣的幼年時期,我開始接觸身體是在學習柔道的十五歲,至今累積了超過三十年的經驗,而且慢慢以有系統的方式進行彙整,最後研發出來的成果就是體態診斷法。

疼痛會出現在肌肉僵硬處
我以這段期間的治療經驗為基礎得到了相當重要的結論,除了不可抗拒的意外或來自外部的特殊壓力之外,疼痛會出現在肌肉僵硬處,而僵硬的肌肉中也有部分會因為拉長後導致無法正常收縮與放鬆,造成緊縮的部位出現疼痛感。體態診斷法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誕生的。
我從小就有背部彎曲、使用左腳支撐站立、使用左手肘支撐的習慣,這一類的習慣就是所有疾病的原因,首先,背部彎曲會導致所有臟器受壓迫而無法正常發揮功能。當然肩膀向前傾斜後背部會彎曲,導致肺部和心臟功能變差,持久力也會因此而變弱。被壓迫的胃腸會讓人經常腹痛和因為胃酸逆流而相當煎熬,而且也必須過著經常腹痛和腹瀉的日子。特別是腎臟受壓迫後就會一直呈現浮腫的狀態,而它所造成的血液混濁與肌肉緊繃會導致血液循環發生障礙,氣血循環不順暢則會導致免疫力變差,而且三不五時會生病。臉色同樣也會一直呈現黃色,經常有人詢問我是否哪裡不舒服,而且還有各種過敏性皮膚病。
特別是我雙腳的香港腳都很嚴重,一直都是支撐點的左腳格外嚴重,在研發出體態運動之前,我的腳趾甲幾乎所剩無幾。左邊頸椎椎間盤突出、偏頭痛、鼻炎、鼻竇炎、乾眼症、五十肩、腕隧道症候群、富貴手、肌肉痠痛、腰椎椎間盤突出、失眠、膝蓋痠痛、腳踝經常扭傷、小腿抽筋等所有的疾病都發生在左邊,這些全都是十多歲時就開始有的疾病。後來,我彙整體態理論矯正歪曲的身體後,終於塑造出從未體驗過的健康體魄,並且透過體態運動指導師此一職業同時獲得了健康、報酬和幸福。
身體是一個人的歷史,一個人使用身體的習慣會決定其外觀,隨著外觀受壓迫的方向不同,受壓迫處就會形成病變。某個臟器若是長期受到壓迫,該臟器的功能就會變差且變僵硬,如果能知道受壓迫之臟器的功能,就能清楚知道何種功能變差,以及會伴隨何種現象。
所以依照身體的歪斜程度判斷的體態診斷法相當簡單,任何人都能診斷身體和預見未來即將發生的疾病。此一診斷法就像是依照身體的外觀讀書一樣進行診斷,就和正確唸出學會的文字一樣,體態診斷法只要學會後就能精準地進行診斷,我已經透過臨床實驗和培訓出來的體態運動指導師的現場教學確認過效果。
就是因為太精準了,在其他地方進行專題講座時,甚至還有聽眾懷疑說:「會不會是事先串通好的呢?」。由於只要透過體態診斷法就能清楚知道痛症與疾病的原因,因此解決方法就會更加明確,而且效果比其他運動治療方法更驚人。這樣的結果並未另外透過宣傳,只是透過口耳相傳而已,每年進行體態運動的人口依然持續在增加,光是二○一八年度全國就增加了五千多名的新會員,普及的速度非常快。
然而並不是看懂字就一定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就算學習基本的診斷法,親自綜合所有診斷內容後判斷時,要透過許多臨床經驗與詳細的教育訓練才能提升其精準度。當我知道隨著身體失去均衡,持續與反覆地壓迫會造成身體的病變後,我便著重於塑造端正的身體,研發了名為「體態運動」的運動方法,後來我終於能擺脫所有的病痛。

以肩膀為中心的新觀點
當肩胛骨往後恢復到正常端正的水平狀態時,頸椎跟脊椎就不會往前彎曲或往左、右側彎。如此一來,可預防肩膀因左右傾斜而造成的五十肩等各種疾病,彎曲的背、脊椎側彎或烏龜頸都是因肩膀往前彎曲所造成,讓肩胛骨往後歸位就能預防高低肩,以及烏龜頸、脊椎側彎,透過端正的肩膀位置,進而使頸椎跟脊椎為了能抓住自己部位的骨頭而回到最端正整齊的狀態。
骨盆的健康與骨盆的位置無法靠它自己做到,因肩膀位置決定了骨盆的命運,而骨盆的位置又決定了腰椎、薦椎與尾椎的排列狀態。肩膀若往前彎則骨盆會往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移位;以肩膀往前彎的狀態走路時,雙腳會分成單腳支撐或雙腳支撐兩種形態,單腳支撐時以左腳或右腳支撐的骨盆會往上,造成腰椎側彎或後彎。此外,肩膀往前彎的狀態時,會產生骨盆往前或往後這兩種變化,這時會造成腰椎前彎或後彎,只要讓肩胛骨歸位,就能防止骨盆往四個方向移位。
下顎關節也是無法自己保持端正的部位,當肩膀往前彎時,脊椎會跟著肩膀往左或右傾斜、骨盆也會跟著上半身的方向調整,下顎也會左右傾斜,造成頸椎側彎,隨著肩膀的前後位置,骨盆若往前,下顎關節降低,頸椎彎曲;骨盆若往後,下顎關節上抬,在頸椎 5 號、6 號間往後折。如此一來,就可知道這裡提到的體態理論是指肩膀的位置,可改變骨盆與其相連結腰椎以下的狀態。
只要調整好肩胛骨的位置,胸椎、頸椎就能直立;身體中央的髂骨若位置正確,也能調整薦椎與腰椎的變化;下顎骨則是隨著身體中央位置的改變而達到端正的效果,以上就是體態運動,以「肩膀為身體中心」論點,這個理論是以我身上無法用現代醫學解決的根本疾病,透過自我不斷地尋找解決方法,經過二十多年實驗、研究與教育,用所得來的治療效果整理出的理論。

體態運動的療癒效果
指導別人體態運動時遇到最困難的是:「做這個有什麼好處?」的尷尬問題。因如果回答「身體會變好。」又會擔心怕被人認為是以前市場裡,邊叫賣邊表現魔術、才藝,賣萬用膏藥的賣藥商人一樣。其實他們想聽到的答案是可治療高血壓、鼻炎、耳鳴、化膿性炎症、頸部痠痛、神經痛、五十肩、溼疹、手麻等不同疾病的方法。
但仔細想想看,頸椎往右傾斜時會造成鼻塞、眼睛疲勞、偏頭痛、化膿性炎症、頸部痠痛、肩膀痠痛、手麻、網球肘、腕隧道症候群、溼疹等病症都會發生在身體右半部,或是右半部較嚴重,那麼當身體許多地方都出現病症時,要建議他們要到各科去接受檢查跟治療嗎?
雖然疾病的原因都不同,但如果是因身體構造不均衡所引發的疾病,只要把彎曲或傾斜的背部與頸部打開,讓肩胛骨回到原位,保持挺胸的習慣,那麼就能一次解決上面的疾病,進行個別治療會有不停復發的可能。發生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最基本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不正確的姿勢所造成。
現代人生活在資訊洪水中,能健康或解決疾病的各種祕方或內容,都會被大肆的宣傳,可是這些標榜著能簡單又快速治療各種疾病的刺激性內容,大部分都是穩定現狀的治療,因疾病並非單獨出現,而是因各器官沒有相互溝通而產生的連鎖問題,就如免疫力下降時所產生類似帶狀皰疹的疾病,也不是單純的皮膚病。
我們的身體共有兩百零六個分節,只要其中一節歪斜,全身的骨頭會為了保持重心而連鎖性的變動,所以不是矯正某個地方就能健康,重要的是要矯正全身。當然依體質或歪斜程度的不同,較嚴重的部位會先發出病症,但不是先矯正嚴重部位而連帶矯正其他地方,要把全身看為一體才能打造端正的身體,所以若要依照症狀一一治療疾病的話,會有不斷復發的可能。正如因錯誤的姿勢引發一連串的病症;治療也能連鎖性的慢慢進行,若要我說明各疾病的治療效果,可參考前面提過的體態診斷法「表 8:以彎曲部位看人體疾病」(第 102 頁),就能快速理解。
那麼該如何擁有端正的身體呢?你必須先知道自己的身體,如大自然會自我淨化一樣,我們人體也能透過正常的代謝與週期,自然地治療病症。
曾經肥胖的人變成沒有贅肉的勻稱體型,結塊的肌肉自然放鬆後解決肌肉骨骼的痛症,曾經被擠壓過的臟器也能回到正常的器官位置,以確保各器官的正常運作功能。
身體的主人是誰?就是你自己。當然身為主人的自己要關心、愛護身體,若持續不好的習慣會帶來疾病,相反的,若維持健康的習慣就能維持健康。首先先完成自己能做到的事,那麼大部分的問題就能自然解決,如果是大病,那麼可到醫院接受治療來讓效果最大化。相信自己身體有偉大的能力,有自信的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吧,我的健康由我來負責,了解只要將身體端正就能擁有健康的簡單原理,就能過著健康的生活。

體態鍛鍊操的意義
如前面所說的,痛症與疾病的原因從肌肉的僵直開始,而僵直是因身體不正引起,導致人體不正的主要原因不在骨盆而是肩膀,將肩胛骨回正後就可恢復協調健康的身體。另外,身體不正是因自我習慣與生活的態度所決定,若不改變自己的習慣,靠他人來回正只不過是得到一時的效果而已,這裡強調的重點是要領悟到「我的問題要由我自己解決。」因此體態運動是透過體態診斷法進行自我診斷,體態鍛鍊操則是用循環‧排列回正的 23 組動作來舒緩身體,恢復正常體態的劃時代運動。
為了要熟記體態鍛鍊操,首先要了解循環‧排列回正的意義。
循環的意思是能讓身體變柔軟,讓身體的血氣順暢,身體只要柔軟,就能擁有自然治癒力,但舒緩身體後病痛消失,並不是完全的變好,因身體不正的肌肉會再次結塊,所以先讓身體變柔軟後必須要持續維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要長時間維持回正的身體才能維持身體順暢的循環狀態,而持續維持循環狀態後身體會慢慢的恢復自然治癒力,所以運動後在日常生活與工作現場中維持正確姿勢的習慣,是體態運動的核心過程。
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若不透過體態鍛鍊操打造循環‧排列回正身體的狀態,只靠著習慣與努力維持端正的姿勢時,會引發其他的問題。舉例來說,大椎跟胸椎並非柔軟狀態,身體卻要強硬維持端正姿勢時,反而會讓肌肉更加僵硬或造成脊椎前彎,因此日常生活中只有擁有端正身體的人,才能舒服地維持端正姿勢。
尤其是要求駝背的孩子們以端正的姿勢來生活,這反而可能有害。強硬讓駝背的孩子以正確姿勢坐時,必須要刻意的用肌肉的力量來撐開身體,這種情況下孩子無法感受到端正姿勢所給予的舒服,而是覺得自己被受罰或對自己有偏見,應該要告訴他如何擁有端正的身體,而不是強調姿勢,當成為端正身體後,舊習慣對身體帶來的不舒適感與端正身體所帶來的舒服感相比較,他自然就會選擇端正的身體;如果只是一味的強調要擁有正確的姿勢,對方就會對端正的姿勢產生不好的偏見,這點各位要記住。
體態鍛鍊操大致上分為循環過程(體態徒手運動、體態球運動)、排列回正過程(體態球運動、體態枕運動)、改變生活習慣過程,必須要正確地實踐上述內容才能達成體態運動的目標與目的。
體態鍛鍊操為循環→排列回正→復健→強化來打造完美的體態,以安全、有效的方式所構成。為根據個人身體狀態的各別性原理、從低強度到高強度的漸進式原理、經由比現在水準更高的刺激來提升身體機能的超負荷原理、在特別部位花更多時間與給予刺激的特殊性原理、最後最重要的是持續性原理。在短時間達到運動效果雖比不動來的好,但身體提升的範圍還是有限,不可忘記要持續、反覆的實踐才能達到本質上的變化。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