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現金戰爭: 通膨、銀行倒閉、金融詐騙……當金錢只剩一組數字, 如何在無現金社會保護自己的雲端財富? | 誠品線上

Cloudmoney: Cash, Cards, Crypto and the War for Our Wallets

作者 Brett Scott
出版社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AI時代的現金戰爭: 通膨、銀行倒閉、金融詐騙……當金錢只剩一組數字, 如何在無現金社會保護自己的雲端財富?:【護錢推薦】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安納金|暢銷財經作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當人們逐漸不再使用現金交易,改用信用卡、電子支付、加密貨幣......金錢只剩雲端數字, 通膨、銀行倒閉、金融詐騙......隨之而來, 21世紀,一場無煙硝且規模最大的貨幣戰爭, 已經全面默默開打! 你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 ★ Amazon Kindle非文學類優良圖書 全球熱銷銷11國:英、美、德、荷、西、義、俄、中、韓、巴西 ★ 《金融時報》、《科克斯書★評》、暢銷財經作家大推 「實體貨幣」漸漸變成「雲端貨幣」, 會對你我帶來哪些影響? 了解利與弊,更能掌控財富的自主權! ◎ 「無現金宣言」對現金開戰 2011年,現金開始被塑造成「容易損毀、不安全、不衛生」的負面形象, 由一群銀行、支付公司、政府機構相爭響應, 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技術大會Money20 20甚至還提出《無現金宣言》, 21世紀無煙硝、反現金且規模最大的貨幣戰爭默默開打。 ◎ 無現金社會,帶來便利,也造成財富隱憂 全球知名經濟人類學家布萊特.史考特觀察到, 金融科技(FinTech)日益進步,不必帶現金出門, 只要有張信用卡,甚至一支手機,就能購物, 無論是刷卡或無接觸支付的「無現金社會」,對商家和消費者都是一大便利, 有人說現金是經濟發展和自動化的一大阻礙,但相對也帶來不少隱憂── .銀行無預警倒閉,存戶卻無錢可領、求助無門 .數位貨幣帳戶被駭客入侵或被詐騙,財富一夕歸零 .你存在銀行裡的錢,淪為國家和銀行的籌碼 .網路金融犯罪正在蓬現勃發展 ◎ 拯救金,同時保護自己的錢包 史考特發現,雖然無現金社會是勢在必行的趨勢, 但我們還是有方法可以保護自己的財富── .不再把貨幣視為經濟的血液,而是神經系統 .了解金融體系的運作模式 .認識支持無現金社會的四大陰謀家 .強烈主張自己的現金使用權 本書還有更多探討雲端貨幣、金融體系、區塊鏈、加密貨幣、無現金社會的問題, 讓你更有意識使用現金、信用卡、電子支付和加密貨幣, 這樣才能有效且務實地保護自己的財富! 本書你將學到: .什麼是雲端貨幣、加密貨幣、國家貨幣、數位籌碼、區塊鏈、FinTech、電子支付? .無現金社會帶給我們什麼衝擊與影響?無現金反而提高犯罪率? .為什麼政府積極阻止加密貨幣的發展,聯合國反而成立無現金聯盟? .反數位貨幣的保守派,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護錢推薦】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安納金|暢銷財經作家 朱楚文|財經主播、主持人 杜若宇|台灣區塊鏈大學聯盟副理事長、麥哲倫數位科技執行長 阮慕驊|資深財經專家、主持人 陳佳茹Rachel Chen|MacroMicro財經M平方創辦人 萊諾.巴伯|《金融時報》前總編輯 葛莉絲.布雷克利|《新冠疫情將會如何改變資本主義》作者 凱特.拉沃斯|《甜甜圈經濟學》作者 史蒂芬妮.凱爾頓|《紐約時報》暢銷書《赤字迷思》作者 「現金數位化,真的是進步的表現嗎?數位化就代表社會進步嗎?或只是侵害了我們的掌控權和隱私權呢?科技正在革命,金融也不例外,本書從社會角度探討科技對金融的影響,乃至對人類的影響,如何權衡科技進步與社會進步,是現代世界的難題。強烈推薦本書給對科技、金融,乃至社會議題有興趣的朋友。」──杜若宇,台灣區塊鏈大學聯盟副理事長、麥哲倫數位科技執行長 「本書是對金融新世界的重要反思。布萊特.史考特深入探討了區塊鏈、加密貨幣,以及科技巨頭和銀行巨擘在無現金社會中的權力聯繫。」──萊諾.巴伯(Lionel Barber),《金融時報》前總編輯 「這是一本內容引人入勝且行文流暢易讀的未來指南,它讓我們知道如何從金融巨擘與科技巨頭的魔掌中奪回這個未來。」──葛莉絲.布雷克利(Grace Blakeley),《新冠疫情將會如何改變資本主義》(The Corona Crash )作者 「這是一本敘事出色、引人入勝且淺顯易懂的傑作──堪稱是快速發展的全球金融網路中的探路先鋒和政治指南。史考特發揮其人類學專業的洞察力,並結合金融業內人士的敏銳度,闡述了科技業與金融業是如何攜手合作,使企業資本主義快速壯大。如果你想了解金錢是什麼──以及它將形成什麼危害──就從本書著手吧。」──凱特.拉沃斯(Kate Raworth),《甜甜圈經濟學》(Doughnut Economics)作者 「在這本不留情面、嚴辭抨擊卻妙趣橫生的書中,布萊特.史考特打破了許多關於現金、數位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傳統迷思,並且非常高明地告訴我們,在迫在眉睫的貨幣靈魂大戰裡,究竟有哪些利害關係牽扯其中。」──史蒂芬妮.凱爾頓(Stephanie Kelton),《紐約時報》暢銷書《赤字迷思》(The Deficit Myth)作者 「論述權威且條理清晰。」──《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布萊特.史考特(Brett Scott)布萊特.史考特(Brett Scott)經濟人類學家,也是積極參與財經事務的社運人士,曾做過衍生性金融商品銷售人員。他在2013年出版《異端的全球金融指南》(The Heretic’s Guide to Global Finance: Hacking the Future of Money)一書之後,便受邀到全球數百場活動中發表演說,並出現在眾多國際媒體上,包括BBC世界新聞以及天空新聞台。他還為《衛報》、《新科學家》、《赫芬頓郵報》、《連線》雜誌和CNN.com等刊物撰寫關於金融改革、數位金融、另類貨幣、區塊鏈技術及無現金社會的文章,並出版電子報《貨幣意識的異境》(Altered States of Monetary Consciousness )。他還曾與眾多團體合作,研究另類貨幣系統與金融改革運動,且是英國金融創新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目前住在柏林。閻蕙群閻蕙群 熱愛翻譯工作的資深文字工作者,祈願未來能繼續與更多好書相遇,並忠實傳達作者的想法和理念。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好評推薦前言 當「實體貨幣」變成「雲端貨幣」……第1章 貨幣,是經濟的神經系統把貨幣視為一個神經系統經濟體真正的命脈不是錢,而是……見樹不見林的問題現金被視為自動化的障礙第2章 對現金開戰的四大陰謀家支付系統失靈,破壞資本市場的核心儀式數位支付表面上的優勢《無現金宣言》對現金開戰反現金計畫,讓金融犯罪有增無減第3章 我們活在共生的「雙貨幣體系」轉換成熟的貨幣思維山中巨人發行的解毒券貨幣帶有政治目的,催生強大市場國家不僅是貨幣發行者,也是貨幣破壞者貨幣發行不是真的「印鈔」一張紙鈔離鄉背井的冒險發行貨幣的權力下放第4章 錢存在銀行,淪為數位籌碼銀行更像賭場,而非衣帽間憑空創造出來的籌碼籌碼交叉流動,又不打擾央行數位籌碼如何「跨境流動」?發卡中心和銀行溝通的機制現金和數位籌碼的界限難以劃分第5章 無現金社會的真相迎接「新貨幣」的到來無現金支付不是現金系統的升級版支付偏好有明顯的階級分化讓服務窮人變得有利可圖現金一視同仁,不分貧富都提供服務第6章 支付數據,讓你被看光光檢查支付資料,就能看穿一個人主要觀察者:金融機構次要觀察者:國家監控背後的權威人物支付審查制度,讓人糾結第7章 以進步為名的話術消費者選擇數位支付,其實是被逼的把「慣性」說成選擇,是硬拗讓人未經三思消費,容易陷入負債跟著改變支付習慣的貧困小國第8章 金融結合科技的蛻變銀行正全力打造非人類行員瓦解傳統銀行業的矽谷美學金融科技公司顛覆銀行的偽革命機器取代人力,不僅降低成本,還能控制客戶金融與科技的整合,日趨先進且多方位銀行自助服務會把使用者帶向何處?第9章 AI取代人類,卻無法反思人性交易員從兩百名到只剩三人就像自動作曲,不特別厲害,但高效率機器人行員像福爾摩斯在調查你智能系統的錯誤分類,銀行不一定修正利用數位足跡,應付利潤不高的客戶AI淪為金融業的大保鏢和大管家第10章 國家與市場之間的複雜與矛盾企業和國家的各懷鬼胎交織各種矛盾的跨國數位大網無現金社會的電馭叛客第11章 擺脫巨擘監控的鑰匙──比特幣比特幣超自然主義雙管齊下的攻擊開創比特幣需要解決的難題五步驟深入理解比特幣系統的精神當貨幣只剩數字對等交易的收藏品第12章 網路上的自由之地現金戰爭中的奇怪盟友升級版的網路九龍城寨──井然有序的烏托邦去中心化的治國之道,造成分叉政經大熔爐的金融靈性革命第13章 掠奪者反被掠奪既能寡頭壟斷,也能同業聯盟穩定幣:去中心化,卻有中心系統支持加入現金戰爭、掠奪穩定幣的科技巨擘聲稱提供便利,卻是金融武器國家發行數位現金的隱憂現金是我們最後的希望結語 拯救現金,也拯救財富自主權謝辭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AI時代的現金戰爭: 通膨、銀行倒閉、金融詐騙……當金錢只剩一組數字, 如何在無現金社會保護自己的雲端財富?
作者 / Brett Scott
簡介 / AI時代的現金戰爭: 通膨、銀行倒閉、金融詐騙……當金錢只剩一組數字, 如何在無現金社會保護自己的雲端財富?:【護錢推薦】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安納金|暢銷財經作
出版社 /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492684
ISBN10 / 6263492686
EAN / 9786263492684
誠品26碼 / 2682383720003
頁數 / 368
開數 / 25K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當「實體貨幣」變成「雲端貨幣」……
媒體每天都在大肆報導,又有某家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推出了一個令人興奮的嶄新應用程式,能為人們提供許多便利的好處。比方說,當亞馬遜宣布與某支付平台建立新的合作關係,或是花旗集團宣布與谷歌支付合作時,媒體就會將此報導成一個人人歡迎的最先進創舉。未來學家更是爭相喊出各種數位金融流行語,就像古早的吟遊詩人拚命吹捧歌頌國王。
但我想告訴大家,為什麼你們不該相信數位貨幣與數位金融必定會愈來愈進步的說法。
請大家別再聽信金融業和科技業每天不斷放送的洗腦言論,也別理會企業執行長及其部屬所捏造的神話故事。企業家跟衝浪者一樣,只愛講述那些乘風破浪激勵人心的美好故事(還會貼心地跟大家分享如何保持直立的祕訣),卻對其中暗藏的風險避而不談,例如:從外水域傳來的可怕長浪;這種大浪有可能是遠處的地震引發的,而地震本身則是看不見的板塊構造移動的結果。這裡我將省略看似美好的乘風破浪故事,直接揭開全球經濟的板塊構造。
我們正在見證全球金融的自動化,這個過程首先需要讓我們錢包裡的實體貨幣被銀行業控制的數位貨幣所取代──這種情況被冠上「無現金社會」的美名。金融業及某些政府一直合力將實體貨幣妖魔化,至少在過去二十年間是如此。
金融業與科技業更利用新冠疫情期間大家對衛生的擔憂,趁機加快了他們想要消滅現金的大戰,朝無現金社會邁進一大步。但其實現金不僅能保護隱私,還能對抗天然災害和銀行倒閉這樣的人禍,然而卻被有心人士汙衊成是阻擋進步的過時障礙,必須讓路給數位貨幣(我所謂的「雲端貨幣」)來建構新的世界。

貨幣雲端化,讓人喪失直接持有金錢的能力
科技是把雙面刃:我們以為它會賦予我們能力,但實則令我們變得更加依賴它。那些支援我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小工具,其實會塑造我們的行動和思想,就像我們本以為那些創新事物是可以自由選擇的新方案而收下,哪知後來卻成了強制性的必需品。如果你住在大城市裡,你能選擇的是智慧手機的品牌,卻不能「選擇」要不要用手機,因為不用手機恐怕會被排除在你所依賴的社會經濟網絡之外。
要是我們不持有我們所依賴的強大科技,該矛盾會更加嚴重。例如谷歌地圖並不在我的手機上,而是位在一個遙遠的數位資料中心,也就是俗稱的「雲端」。我只能透過我的智慧手機造訪谷歌地圖,它其實是一個外包的方向感,被託付給遠方的一個巨大實體。
我們對谷歌地圖的依賴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事,但今天要是某個倫敦人的手機電池電力只剩一%時,他的心臟就會怦怦狂跳,擔心再也無法連上那個遠端控制的數位神諭。我們一整天的生活都圍繞著這些科技打轉,它們似乎已經與我們融為一體了。只要一天無法用手機,我就會覺得自己像是搭上長途航班的老菸槍,滿腦子只想著什麼時候能衝下飛機點上一根菸,好讓自己再度活過來。
這種矛盾模式也存在於金錢,但層次較深。活在今天的我們,早已深刻體驗到沒錢萬萬不能的道理,要是你選對熱門行業擁有很好的收入,你就知道錢有多好用──有錢能使鬼推磨。我們早已忘了貨幣交易出現之前的世界是什麼模樣,甚至連想像都辦不到。五千年前的貨幣系統,規模小而孤立,但發展至今卻大到吞噬了我們的文明。
我們擁有的每件物品──從電腦到鞋子,從進口的義大利麵到這本書,幾乎都是透過一個全球貨幣交易系統取得的。我們與金錢的關係甚至超過我們對科技的依附,當我們銀行戶頭裡的餘額接近零,我們就會因為即將無法進入市場消費而感到無比恐慌。失去那樣的機會,甚至比老菸槍無法在飛機上吸菸更難受,會令我覺得自己像一條在乾地上逐漸窒息的魚,拚命想朝著水源前進。由於錢能讓我們取得我們依賴的所有東西,金錢遂成為我們最終極的依賴物。
不過,當我們失去直接持有金錢的能力時,情況就進入一個全新的層面。我們銀行帳戶中的數位貨幣,存在於銀行業控制的遠方資料中心裡,我們透過手機、電腦或支付卡與之溝通。在「無現金社會」裡,我們的交易能力被外包給這些金融實體,但目前它們卻紛紛與谷歌之類的公司達成協同交易(synergistic deals),並大肆宣傳該協同作用極其方便,但其便利性卻是來自於對企業權力集中的高度依賴。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矛盾,也是本書將深入探討的內容。

深入了解正在改變的貨幣系統
我們被帶往的方向應該還存有一線希望吧?或許吧。但在深入探討此事之前,我們需要先參觀一下我們的貨幣系統,以便更了解它是如何在改變的,並說明現金系統是如何遭到侵蝕的。我還將深入探究金融科技的動能,看它如何讓現有的金融體系「蛻變」,以及那會如何與矽谷產生交集。接下來,我將帶領各位一探令人困惑的加密貨幣世界,以及自詡將成為替代方案的區塊鏈技術。我還將展示銀行業與加密貨幣世界互相掠奪時出現的混合區。我也會討論當前的情況,目前各種勢力已經集結並蓄勢待發準備要包圍我們了,我們必須找到力量把它們推往新的方向。
在我的論述過程中,我會批評許多機構,包括國家、企業、新創公司,甚至是一些意識形態社群。但我要聲明,我無意批判系統裡的人們。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這個世界上討生活,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被迫在現存的結構中工作。但我經常看到這些結構,並不關心它們的受雇者,甚至是管理者的死活。在我們有幸能發揮創意重新想像這些系統之前,我們必須批判性地反省它們,而且現在就是這麼做的最佳時機。新冠疫情加強了我們對跨國數位基礎建設的依賴,被困在家中工作的許多人,不僅感受到被前述各種勢力包圍的空虛,同時也感受到隱藏在螢幕後方蓬勃發展的那股力量。

第1章 貨幣,是經濟的神經系統
把貨幣視為一個神經系統
我刻意使用「神經中樞」一詞,因為經濟學家常用血液隱喻貨幣,將它描述為一種在經濟中「流動」且具有價值的物質。金融家們喜愛這個比喻,因為這使得他們這一行成了全球經濟的「跳動的心臟」。但以循環系統做比喻,無法讓我們看到金融的真正本質。
人體的神經系統是一個由神經元組成的網絡,神經元嵌入所有的組織和肌肉中,傳遞神經衝動來啟動肌肉。神經系統集中在某些地方,例如我們的脊髓和大腦(神經密度最高)。
同樣地,我們的全球貨幣系統也是互相連結的網絡──雖然基本上是看不見的──但能到達地球上最遠的地方;而且就像神經元嵌入組織中一樣,它們也嵌入了我們。但全球貨幣系統雖然能到達塵土飛揚的最偏遠小鎮,卻集中在高端金融的世界裡,而高端金融本身又集中在這些高聳的摩天大樓裡。
許多人聽到媒體專家談論這裡發生的活動時,往往會感到心慌意亂,這並不奇怪。因為他們聽到的都是「外匯市場每天的資金交易高達數兆美元」或「全球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的市值是全球GDP的十倍」之類的陳述,令人聯想到一個由天文數字組成的異世界形象。
雖然高端金融確實存在,卻與我們的生活毫無關聯,但複雜的金融網絡,最終一定能追溯到我們身上與地球上。
在這數十萬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是在沒有金錢的情況下活過來的。但我們今天所說的「經濟」,是一個眾人和群體組成的相互依存之網路,大家利用這個生態基地互相為對方生產商品和服務,並透過貨幣系統的協調,來轉移他們的勞動(及其勞動所產出的產品),貨幣系統將大家凝聚在一個密集的星座中。這就是為什麼從一開始,我們就應該把貨幣單位視為能促使某人產出價值的東西──就像互相連結的神經系統中的一個衝動,從某個部分飛向另一個部分,使身體動了起來。

見樹不見林的問題
我們成了盲人摸象故事裡的盲人,以為大象的尾巴是繩子、象腿是樹幹。媒體則更加強化了這種以偏概全的觀點,硬生生把同一個人分成買東西的「消費者」、隔天必須去上班賺錢的「受雇者」,以及所謂的「儲蓄者」─決定把自己的錢交給金融機構控制的人。
但其實消費者、受雇者和儲蓄者根本是在同一個貨幣體系中的同一個人。某天,你領到了薪水,但另一天你就為了某個商品或是金融合約把錢送走,然後那錢就流往不同的方向。
金融機構不只會為企業注入資金,他們還會插足系統中任何有資金流動的地方。例如他們可以提供消費者融資,鼓勵人們負債購買企業生產的商品;他們會提供學貸,鼓勵那些想進入某家公司的人先去念個學位,讓他們還沒工作就先欠了一屁股債;金融機構還會為剛還清學貸就急著買房的人─為了獲得安身立命的安全感─提供房屋貸款。
對於一家企業來說,為地面上的數百萬人提供人工服務,感覺成本很高;雖然企業很樂於擁有這麼一大群客戶,但針對個人提供服務卻很麻煩。這就是為什麼金融機構希望將他們與個人的互動自動化,最好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允許自助服務的標準化數位應用程式;這麼一來每個客戶就可以把自己輸送到金融機構的巨大核心,而不需要有專人從旁協助與指導。
但是金融機構對自動化的渴望並不僅止於此,還延伸到了摩天大樓。金融機構在許多方面受到制約,例如辦事不牢靠的員工,他們有著無法預測的需求、爭鬥和夢想,他們會在一夜的醉酒狂歡之後,脫了褲子癱坐在馬桶上。何不裁撤這些單位,改成訓練機器來設計和包裝所有的金融合約?乾脆把神經中樞自動化吧。
不過在自動化的路上出現了一個小障礙,它就是現金。

第2章 對現金開戰的四大陰謀家
許多人對現金已死的說法嗤之以鼻,但為什麼我們會看到這麼多關於「現金就快死了」的媒體報導?
我知道的確有些機構非常希望看到現金死掉,最容易令人產生聯想的莫過於「優於現金聯盟」。該聯盟在貧困國家推廣數位銀行支付,同時不鼓勵使用國家發行的實體現金,該目標竟與威士卡和萬事達卡「不謀而合」,況且這兩家公司都擁有實現該目標的技術。
企業公關專家傑若尼莫.艾米力(Geronimo Emili)創辦的「無現金方式」(Cashless Way),曾在二○一一年創建「無現金日」(No Cash Day®)組織,目的就是把現金塑造成很容易壞掉、不安全、不衛生且昂貴的產品。不過它右上角的商標符號卻「露饀了」,顯示它並非是個草根倡議,再仔細看看它的合作夥伴名單就能證實這一點:它們包括一群銀行、支付公司,甚至是政府機構,如波蘭的財政部和歐洲議會(曾在二○一六年贊助它)。艾米力除了創建「對現金開戰」(WarOnCash.org)網站,還製作了一份︽無現金宣言︾,並與Money 20/20(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技術大會之一)合作,大肆宣揚該宣言。
還有「搭車做慈善」(The Penny for London)也是另一項由產業主導的活動。該活動成立於二○一四年,當人們搭乘倫敦的地鐵、公車及火車時,若使用非接觸式的交通卡支付時,會自動向貧困兒童捐贈一便士。主持該項活動的保莉特.羅威(Paulette Rowe),當時是巴克萊的董事長,該公司負責倫敦交通局的非接觸式支付基礎設施,她後來還成為臉書全球支付部門的負責人。「搭車做慈善」的董事名單,還包括巴克萊銀行前執行長巴伯.戴蒙(Bob Diamond),以及對沖基金大亨史丹利.芬克爵士(Lord Stanley Fink)。
前面所舉的例子只是冰山的一角,想要遊說和影響政府建造基礎設施,這幫人對現金發動的戰爭卻是明目張膽的陽謀。不過我們姑且還是先把它想像成是一個「陰謀」,那麼「陰謀家們」究竟是哪些人?他們又會得到什麼好處呢?

陰謀家一號:銀行業
不能使用現金將使人們必須完全依賴銀行業進行支付,整體而言這對銀行業的好處多多。
對銀行來說,現金業務和自動提款機就是一種令人火大的成本,只為了能讓人們「把錢從銀行裡取出來」,根本無利可圖。要是客戶慢慢忘了他們有這個權利,或是發現自己慢慢被剝奪了這種選擇,那事情就好辦了。所以銀行想方設法阻止人們使用現金,還越來越覺得有權為此懲罰人們。

陰謀家二號:支付公司
對威士卡和萬事達卡這樣的公司來說,情況很簡單。他們透過促成銀行帳戶間的資金轉移來賺取費用,所以會把現金視為要消除的競爭對手。他們正虎視眈眈那些大量使用現金的貧窮經濟體,並打著「金融包容性」的旗號,大肆宣揚人道主義理想。
他們在這場聖戰中有兩條主要戰線,以及兩種主要戰術。他們控制的戰線是電子商務,這是數位支付的自然家園。
該行業不斷拉抬銀行卡支付的地位,把它捧成比現金更安全、更乾淨且地位更高的東西,致使現金慢慢跟犯罪、疾病和低級扯上關係。支付公司甚至散布現金不環保的觀點,卻對數位支付帶動電子商務,造成物流大增並消耗大量能源的情況隻字不提。

陰謀家三號:金融科技業
金融科技業專門從事更廣義的金融服務之自動化(例如貸款程序的自動審核),但它們幾乎全都仰賴銀行和支付公司提供基礎設施。
簡單地說,支付若無法數位化,還奢談什麼數位金融,所以現金便成了金融科技開發者的眼中釘,是阻礙金融自動化的罪魁禍首。

陰謀家四號:國家和中央銀行
每一筆數位銀行付款都被記錄在資料庫中,留下清晰的資料足跡。想要取得這些資料的國家機構可能包括:監控逃漏稅情況的稅務機關、觀察洗錢者動態的公安部門,以及支持恐怖主義的金融家或政治異議人士(民主運動者、少數民族的維權團體、環保人士……)。還有中央銀行,想要全面監控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並對貨幣政策取得更大的控制。
除了放話反對現金,這些國家還大力讚揚數位支付業,並鼓勵大眾採用數位銀行。不過各國的支持形式並不相同,包括國家資助數位創新中心、透過數位支付平台發放社會福利津貼,以及政府機關提供的服務拒收現金。

打亂貨幣系統的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肯定打亂了貨幣系統的公共敘事,並在辯論中引入許多新術語──但它有把我們帶向一個全新的領域嗎?比特幣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視為是一種收藏品投資,可以像其他投資一樣進行買賣,而且它的底層技術還被用於協調寡頭壟斷的同業聯盟(cartel),這種情況在資本主義歷史上早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當然會在貨幣體系中掀起波瀾,不過所有這些數位選項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全都可以被整合到科技巨頭的運作當中,甚至可以通過科技巨頭的平台發行和引導。
那麼世上最反常的貨幣形式,可能就是最簡單和最不時尚的現金了;它仍然是系統中的一個錯誤,阻礙了金融和科技之間的融合,但這也正是為什麼現金會是我們最後的希望之一。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 Amazon Kindle非文學類優良圖書
★ 全球熱銷11國:英、美、德、荷、西、義、俄、中、韓、巴西
★ 《金融時報》、《科克斯書評》、暢銷財經作家大推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