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喫茶店クロニクル 大阪喫茶店クロニクル
| 作者 | 田中慶一 |
|---|---|
|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日本喫茶記事套書: 京都喫茶記事+大阪喫茶記事 (2冊合售):《京都喫茶記事》你心目中的京都咖啡店代表是誰?從創立於昭和初期,現役喫茶店中歷史最悠久的老店;到引領業界 |
| 作者 | 田中慶一 |
|---|---|
|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日本喫茶記事套書: 京都喫茶記事+大阪喫茶記事 (2冊合售):《京都喫茶記事》你心目中的京都咖啡店代表是誰?從創立於昭和初期,現役喫茶店中歷史最悠久的老店;到引領業界 |
內容簡介 本套書組合:《京都喫茶記事》、《大阪喫茶記事》共二冊咖啡迷跟日本迷必定要珍藏的京都+大阪咖啡發展史紀錄,深度探訪追溯城市咖啡發展軌跡,揭開「千年古都」及「天下廚房」獨特魅力背後的隱藏版故事。《京都喫茶記事》你心目中的京都咖啡店代表是誰?具有全日本知名度的喫茶老鋪INODA'S COFFEE、提供各式自家烘焙咖啡豆的六曜社地下店、鬆餅跟咖啡一樣出名的Smart coffee、有一整面書牆的町屋咖啡店Café Bibliotic Hello!、融合多元文化的SARASA、紅遍全世界的新銳品牌%ARABICA、可在賀茂川邊野餐享用保溫瓶咖啡及麵包的WIFE & HUSBAND……在京都,你永遠不必擔心找不到可以坐下來歇息的地方。在戰火中倖免於難的京都,保留了二戰前營業迄今的老字號喫茶店,也不乏最新潮的店家,讓人得以飽覽喫茶店一路以來的發展流變,脈絡完整的程度,即使放眼日本全國各地,也屬罕見。從創立於昭和初期,現役喫茶店中歷史最悠久的老店;到引領業界之先,首創自家烘焙咖啡豆的洋派喫茶店;還有店家仿傚歐洲咖啡店,成了人文薈萃的沙龍空間……一種嶄新的都會生活樂趣,透過咖啡,從這些場域傳播了出去。作者田中慶一已造訪過日本近千間喫茶店、咖啡店,目前致力於研究關西地區的咖啡、喫茶店史。本書花費超過兩年時間訪談,梳理出咖啡在這座城市的崛起、發展及轉折年代記,也帶你進入平時難以窺知、屬於咖啡店櫃檯後的裏側故事──烘豆批發商與店東之間的連結,老字號與新店鋪之間的師徒情誼,紡成了多元特色並存,綿延相連的京都咖啡系譜。作者曾經問過京都某家老字號喫茶店的老闆:「什麼是喫茶店裡最重要的事?」老闆回答:「最重要的,就是店東一天到晚、日復一日地站在店裡。」悠悠緩緩地流過的時光,以及人的氣息往來交錯,蘊釀出一股難以言喻的安心──這正是你我在當今社會上,亟欲追求的感受吧?《大阪喫茶記事》日本商業重鎮竟也是咖啡店密度最高城市?在日本各地都有連鎖店的「丸福珈琲店」創業已逾九十年。開業已百年的喫茶店「平岡珈琲店」,至今仍然供應著招牌咖啡和自製甜甜圈。位在道頓堀充滿濃厚美式懷舊風味的「純喫茶美式」,現在依舊是約會聖地。在充滿活力、商家林立的大阪,想來杯咖啡,你永遠有許多好選擇。「天下廚房」、「水鄉」、「東洋的曼徹斯特」、「浪速吃倒」、「搞笑界的麥加」⋯⋯這些都是大阪眾多花俏浮誇的稱號,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大阪還是「喫茶店王國」,擁有稱霸全日本的喫茶店(咖啡店)數量,根據二○二一年的日本政府官方統計,大阪有六七五八間咖啡店,這個數目甚至還勝過首都東京。作者田中慶一已造訪過日本近千間喫茶店、咖啡店,前作《京都喫茶記事》為咖啡迷編織出完整的京都咖啡年表跟地圖,最新企畫《大阪喫茶記事》則放眼日本商業重鎮大阪,跟京都那種靜謐氣質不同,大阪自古就是商人跟庶民的地盤,發展出獨特的城市特質跟樣貌,在這裡,源於西洋的咖啡文化也自然發展出大阪風格的歷程。對於出身關西、早已是喫茶文化達人的田中慶一而言,遍布大阪街頭各處的喫茶店,密度之高還是讓他大受震懾,探訪過程中依舊充滿各種新奇發現。讓我們跟隨他一起追溯這段隨著時代變遷、綿延不絕的咖啡譜系,並體會、品嘗大阪孕育出的獨特喫茶文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田中慶一(Keiichi Tanaka)1975年生於滋賀縣,畢業於立命館大學工業社會學院。曾任職於神戶的刊物代編公司,現為自由工作者,從事編輯、文字和校對工作。從學生時代起即熱愛咖啡,更自2001年起獨立發行以咖啡和喫茶為主題的小冊子《甘苦一滴》,派發給包括關西地區在內的日本各地喫茶店與咖啡店(全卷共20期)。之後又持續針對喫茶店文化、現代咖啡店與咖啡發展等進行採訪,開拓相關專業領域,並供稿給雜誌等媒體。包括採訪工作在內,公、私總計已造訪過近千家喫茶店、咖啡店。2017年曾負責《神戶與咖啡:一段始於港口的故事》(神戶新聞綜合出版中心)一書的整體製作,2019年審訂、編寫《淡交MOOK KYOTO COFFEE STANDARDS》,2021年出版《京都喫茶記事》。目前持續專注於研究關西地區的咖啡、喫茶店史。【譯者簡介】張嘉芬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認證中日文專業會議口譯,現為專職日文譯者,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經營管理等領域之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度假務農。譯稿指教:[email protected]邱香凝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腦娛樂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Instagram「做翻譯的人」:hsianghsiang3.0【繪者簡介】Fanyu(林凡瑜)1987年生,現居台中。生活在寫字、走路、畫畫、料理、讀書的循環中前進著,努力取得多重身分間的平衡。擁有輕易喜歡上一座城市的能力,也有一旦喜歡就要讓全世界都知道的率直。把旅行的養分織成圖文日記,著有《繪日記》、《手繪旅行日和》、《手繪京都日和》、《手繪香川日和》、《手繪台中日和》等書。
產品目錄 《京都喫茶記事》前言第一章.剖析京都咖啡史 1868–19451明治維新與京都的咖啡源流2文教都市──京都與學生街的牛奶館3三高學生鍾情咖啡廳的回憶4女給的出現與咖啡廳熱潮5迄今仍在營業的老字號,於昭和初期陸續開幕 6自家烘焙與咖啡批發商的先驅7咖啡廳式微與純喫茶興起第二章.咖啡文化的醞釀與烘豆批發商 1945–19601宣告戰後復甦的咖啡香2誕生在新興娛樂聖地裡的喫茶名店3在地的烘豆批發商紛紛於戰後成立4滋潤日常的咖啡專賣店與名曲喫茶第三章.喫茶店的繁衍與新時代的徵兆 1960–19901喫茶店成為學運的據點2「日常娛樂」的場所漸趨多樣3「世界咖啡」與老字號喫茶店的系譜 4喫茶店的黃金時代與烘豆批發商的新發展5咖啡酒吧的興盛與新生代熱潮的萌芽6在喫茶店轉型期出現新潮流的徵兆第四章.咖啡店熱潮到來與咖啡的進化 1990–20101法國浪潮與咖啡店熱潮到來2世紀交替之際出現的咖啡店業界先驅3西雅圖系咖啡店登陸與對咖啡師的關注4精品咖啡的出現,改變了既往的口味偏好5微型烘豆坊散發獨一無二的存在感6咖啡往家庭普及的趨勢與特色派咖啡豆商行第五章.承先啟後的人 2000–20201古都特有的町家活化2老字號的傳承與全球化的浪潮3那些跨越時代變遷的老店4第三波來襲與頂尖咖啡師的新發展5走出新風格的新生代咖啡館6新舊店家共存的「咖啡之都」特別對談:從喫茶店裡找尋「京都特色」木村衣有子(文字工作者)X田中慶一從本書看到的「京都咖啡業界」關係圖結語京都喫茶年表參考文獻刊登店家一覽表《大阪喫茶記事》前言第一章 剖析大阪咖啡史 1868–19451 明治維新與大阪的咖啡源流2 內國勸業博覽會與大阪第一家「咖啡店」3 搖籃期的咖啡店,成了文化人的歸宿4 青燈、紅燈璀璨閃耀,成了「大大阪」的象徵 5 大阪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百年喫茶」6 大眾喫茶的先驅,憑藉著「價格實惠」而贏得顧客支持7 帶動咖啡業界草創期發展的熟豆批發業者8 咖啡廳式微與純喫茶崛起第二章 宣告戰後復甦的咖啡香 1945–19601 戰後搶先出現在鬧區的寄託2 大阪的咖啡,不是只有「濃」而已3 為大眾娛樂撐起一片天──歌聲喫茶的記憶4 講究設計的知名喫茶店建築第三章 蛻變的市容與喫茶店的黃金時代 1960–19901 隨市區擴張而遍地開花的喫茶店2 在成長企業腳下扎根的知名喫茶店3 迎來黃金時期的大阪咖啡業界4 令街景為之轉變的大阪萬博帶來的衝擊5 以嶄新創意風靡大阪的加盟連鎖店第四章 咖啡店熱潮到來與咖啡的進化 1990–20101 「嶄新街景」引領大阪的咖啡店熱潮2 體現「人潮聚集價值」的稀有咖啡店記憶3 追求咖啡師發展空間的先驅者們4 咖啡界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對烘豆業的關注5 向昭和時代的咖啡專門店致敬6 大阪烘豆機廠商的新嘗試第五章 新浪潮與喫茶文化的傳承 2010–20231 第三波咖啡與新世代烘豆師的登場2 咖啡店的風格愈趨獨特3 超越時代變遷的老店後來的發展4 新舊喫茶文化交會而生的「承襲」新形態從本書看到的「大阪咖啡業界」關係圖結語大阪喫茶年表參考文獻刊登店家一覽表
| 書名 / | 日本喫茶記事套書: 京都喫茶記事+大阪喫茶記事 (2冊合售) |
|---|---|
| 作者 / | 田中慶一 |
| 簡介 / | 日本喫茶記事套書: 京都喫茶記事+大阪喫茶記事 (2冊合售):《京都喫茶記事》你心目中的京都咖啡店代表是誰?從創立於昭和初期,現役喫茶店中歷史最悠久的老店;到引領業界 |
| 出版社 /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ISBN13 / | 9786267714720 |
| ISBN10 / | |
| EAN / | 9786267714720 |
| 誠品26碼 / | 2683020052006 |
| 頁數 / | 608 |
| 裝訂 / | P:平裝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尺寸 / | 21x14.8x3.6 |
| 級別 / | N:無 |
| 重量(g) / | 825 |
自序 : 前言
《大阪喫茶記事》
關西地區的中心城市――大阪,素有「天下廚房」、「水鄉」、「東洋的曼徹斯特」、「浪速吃倒」、「搞笑界的麥加」等許多封號。其實,它還是一座足堪譽為「喫茶店王國」的城市。
就全日本各都、道、府、縣的喫茶店統計數據來看,大阪長年盤踞龍頭寶座,地位迄今仍不受動搖。根據日本政府所做的「事業所、企業統計調查」與「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大阪的喫茶店在一九九六年(平成八年)達到六千一百四十九家;儘管後來日本全國的喫茶店家數呈現下滑趨勢,但大阪在二○二一年(令和三年)時,還有六千七百五十八家。雖說現在和東京僅有約六百家之差,若再考慮人口規模因素,大阪的喫茶店家數,仍可說是傲視群倫。
以往,我不時都會聽到有人問:「為什麼大阪會有這麼多喫茶店?」有人說「因為大阪人愛聊天嘛!」、「大阪是商業重鎮,所以很多人選擇自立門戶,開店做生意」、「大阪的中小企業眾多,常會在喫茶店談生意」……這些說詞,都是以「對大阪的刻板印象」為基礎,發展成老生常談的想像。地方特色與人文特質,影響力固然不容小覷,但其實它們都是很空泛的答案。(要是問到關西人,他們最後似乎還會加上一句「我毋知啦!」)
這個眾人一知半解的簡單問題,正是觸發我寫作本書的機緣之一。當我試著認真深究這個問題之後,才發現大阪和咖啡之間,果然有許多隨著城市變遷而扎根的深厚淵源,以及遍布各地的歇腳處所蹤跡,留存在大街小巷裡的各個角落──從迄今仍安然健在的老字號,到追求獨家風味的咖啡專賣店,還有曾掀起一波熱潮的咖啡店,以及近期竄起、推廣咖啡嶄新魅力的新銳咖啡館……每一處都散發著不遑多讓的獨特風格,在大阪的土地上扎了根。時至今日,它們仍是大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要角。
本書是《京都喫茶記事》的第二部系列作品。原本的用意,是想試著追溯大阪喫茶店的發展譜系。儘管遍布大阪街頭各處的喫茶店,密度之高讓我大受震懾,但這一趟探尋「喫茶店王國如何煉成」的旅程,對我這個關西人而言,還是有很多新奇的發現。期盼在追溯大阪喫茶店這段隨著時代變遷、綿延不絕的譜系之際,能抽絲剝繭,剖析大阪孕育出的獨特喫茶文化。
最佳賣點 : 咖啡迷跟日本迷必定要珍藏的京都+大阪咖啡發展史紀錄,
深度探訪追溯城市咖啡發展軌跡,
揭開「千年古都」及「天下廚房」獨特魅力背後的隱藏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