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了! 饕客的時光餐桌: 改變歷史的尋味之旅 | 誠品線上

開飯了! 饕客的時光餐桌: 改變歷史的尋味之旅

作者 蟲离小僧/ 空白書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開飯了! 饕客的時光餐桌: 改變歷史的尋味之旅:讀懂歷史,從「吃」開始!一本書,帶你穿越千年,品味華夏餐桌上的酸甜苦辣。古人如何遵循自然的節奏,將飲食與天地運行相結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當你端起碗筷,是否曾想過,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可能是一條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從你習以為常的辣椒、玉米、蘋果,到看似簡單的蔥、茄子,他們的「身世之謎」遠比你想的更曲折離奇,甚至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與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一本讓你從「吃」看懂中華歷史、顛覆你對美食認知的奇書!帶你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尋味之旅」,打破傳統歷史書的沉悶,以最貼近生活、最充滿趣味的方式,揭開中華飲食文化背後波瀾壯闊的歷史真相:食材的「身世之謎」那些你以為的「本土食材」,其實是從遙遠異域而來的「舶來品」?它們如何歷經千年才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甚至成為救荒養民的關鍵?而那些真正「原生」的食材,又如何滋養了華夏文明的根基?從御廚到街巷:階級餐桌的權力遊戲與百姓智慧揭露帝王餐桌上不為人知的「權力潛規則」,滿漢全席不只是盛宴,更是政治與文化的縮影;探尋唐朝「燒尾宴」如何成為一場改變命運的關鍵晚宴。同時,也將深入古代庶民的日常飲食,看他們如何用有限的物資,創造出令人驚嘆的生存智慧與家常美味。順應天時的飲食哲學:二十四節氣餐桌古人如何遵循自然的節奏,將飲食與天地運行相結合?從立春的潤餅、夏至的涼麵,到冬至的紅豆糯米飯,每一道節氣美食,都蘊含著古人與大自然共食的養生智慧與生活哲學。舌尖上的風流人物:影響歷史的「超級饕客」傳 探訪歷史上那些對「吃」癡迷的傳奇人物。公子宋的「食指大動」如何預知政變?被貶謫的蘇軾,又是如何將逆境化為美食的黃金時代?潔癖宗師袁枚,對烹飪和待客有著怎樣超乎想像的極致講究?他們的飲食哲學,不僅塑造了個人風格,更間接影響了中華文化的進程。這不只是一本單純的美食書,更是一部鮮活的中國史。透過食物的眼睛,你將重新認識那些課本上冷冰冰的歷史事件、人物與朝代。本書以精煉的筆法、考究的內容,結合生動的敘事,讓你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成為一個懂吃、懂歷史的深度「饕客」。現在就「開飯了!」,開啟你的味蕾,一同踏上這場改變歷史的尋味之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編者|古人很潮出版古代叢書之編審小組。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嚴謹而不失輕快的筆觸,向讀者介紹古代歷史、詩詞、生活風貌及名士故事等多元面向。團隊希望藉由生動有趣的方式,讓更多讀者輕鬆接觸並深入了解歷史,感受古人的智慧與魅力。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卷壹】神祕食材的身世之謎:你吃過,卻不認識它! 異域風味——來自遠方的舶來食材 大地贈禮——歷史悠久的在地食材 幻之美味——僅存史冊的味蕾傳說【卷貳】穿越餐桌的階級:從宮廷到街巷的歷史饗宴 皇室權貴的奢宴:解密上流餐桌 庶民的日常智慧:品味百姓家常【卷參】順應天時的飲食哲學:二十四節氣餐桌【卷肆】舌尖上的風流人物:影響歷史的﹁超級饕客﹂傳

商品規格

書名 / 開飯了! 饕客的時光餐桌: 改變歷史的尋味之旅
作者 / 蟲离小僧 空白書
簡介 / 開飯了! 饕客的時光餐桌: 改變歷史的尋味之旅:讀懂歷史,從「吃」開始!一本書,帶你穿越千年,品味華夏餐桌上的酸甜苦辣。古人如何遵循自然的節奏,將飲食與天地運行相結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82645
ISBN10 /
EAN / 9786264182645
誠品26碼 / 2682971880003
頁數 / 32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17*1.6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讓我們一起回到五千年前的中國:廣袤的原野上,長風襲地,走獸奔馳,天空一塵不染。假如我們就地支起一張巨大的木桌,把當時全國所有食材集中起來做一席盛筵,我們會發現,好多熟悉的味道在這裡找不到蹤影。
如果你是無辣不歡黨,恐怕要對這頓飯大失所望了,因為辣椒是明代才傳入中國的。而眼前這席史前大餐,不僅沒有辣椒,連蒜也沒得吃——直到漢代,大蒜才出現在中國人的廚房。
那麼,或許甜食派的處境會好一點?
我們可以翻山越嶺,攀藤上樹,冒著被野蜂螫到滿臉包的危險,掏些蜂蜜來解饞。除此之外,西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期,甘蔗才傳入中國南方,製糖技術的成熟,則要等到唐代了。想吃糖還得緩緩......
但是甜味還可以從其他食物獲取,比如葡萄、香蕉、西瓜。
然而,不幸的是,葡萄原產於西域,西漢時傳入中國;香蕉原產自東南亞,宋元時期傳入;西瓜原產於非洲,宋代傳入…… 看來你想吃也沒得吃。

試閱文字

內文 : 小麥和玉米或許是所有外來食材中影響最深遠的。但倘若評選對今天中國人的口味選擇影響最大的,或者中國人最喜歡的一味外來食材,恐怕很多饕客會毫不猶豫地把票投給辣椒,以至於產生了這樣戲謔的說法:中國人可以分成兩類——吃辣椒的,不吃辣椒的。
辣椒原本只是觀賞用的盆栽
辣椒提供了一種清爽、專注而尖銳的辣感,這是先民們很難想像的味道。倒不是說一直到明朝末期辣椒傳入中國以前,大家就完全不吃辣了。在辣椒之前,先民們獲取辣的口感,主要依賴蒜、蔥、薑、藠頭、茱萸、辣蓼等植物。而以上這些食材,大多會附贈渾濁的口氣。中國的佛教徒實在忍受不了僧侶們聚在一起念經的時候滿屋子不明來路的臭味,不但褻瀆佛祖,還嚴重影響同門專心向佛,於是頒發禁令,禁止僧人食用蒜、蔥、韭菜等辛辣蔬菜,並幫這些蔬菜統一取了個名字,叫做「葷」。
梁武帝不准僧人吃肉之前,「葷」這個字眼,不是指肉類魚類,而是特指這些味道辛臭的食材。
不得不讚揚「葷」字取的巧妙,中國人最常見的用來降服辛辣食材的方法,正是把它們與另一類「葷腥」食材,肉、魚一起烹製,以葷對腥,不但消解了食材戾氣,而且有相互提味之功。
今天,四川的川菜和湖南湘菜是最能體現辣椒神韻的兩大菜系,但中國最早食用辣椒的省分,很可能是浙江。四百多年前,一艘外國商船停泊在浙江沿海港口, 船上卸下的貨物中,包括了第一批踏上華夏土地的辣椒。中國最早的辣椒記錄文獻,來自明朝萬曆年間,一位隱居西湖的戲曲作家。清代地方誌中,最早提到辣椒的,也是浙江人。不過辣椒的熱情激烈,似乎與浙江菜系的清雅精緻不太合拍。那位第一個把辣椒記入書籍的戲曲作家,本身也是一位擅長養生的美食家,但辣椒在他的筆下,沒有歸入食譜,而是歸入了蒔花教程,和玉蘭花、迎春花、映山紅一道列出。在那個時代,日後的佐料之王——辣椒多半被當成一種觀賞盆栽,種在花圃裡、花盆裡。這個征服了後世無數舌頭的精靈,最初被栽培,卻是為了取悅眼睛。
以浙江為起點,辣椒逐漸向西進入湖南、貴州,終於在這些地區形成了食用習慣。不過說起貴州人吃辣椒的來由,其實是出於無奈。清朝初年,貴州地區缺鹽嚴重,菜餚無味,只好在做菜時,放入剁碎的辣椒來提味,以彌補無鹽的寡淡。原本的權宜之舉,沒想到卻從此開啟了貴州人的辣椒上癮模式,一百年後,辣椒早已不再只是鹽的替代品,但當地人已經不能自拔,到了每餐無辣不歡的地步,飯菜徹底離不開辣椒了。
今天,無論甜鹹豆花、肉粽棗粽之爭如何激烈,從黑吉遼到川渝黔,從山東到陝西,不分地域、不分風俗、不分結婚彩禮規則的差異,對於辣椒的認同和迷戀, 全國人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一致。
這就是辣椒的神奇。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讀懂歷史,從「吃」開始!
一本書,帶你穿越千年,品味華夏餐桌上的酸甜苦辣。

古人如何遵循自然的節奏,將飲食與天地運行相結合?從立春的潤餅、夏至的涼麵,到冬至的紅豆糯米飯,每一道節氣美食,都蘊含著古人與大自然共食的養生智慧與生活哲學。

開啟你的味蕾,一同踏上這場改變歷史的尋味之旅!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