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出版編輯區肇威,專文推薦
雪風: 聯合艦隊盛衰的最後奇蹟

過去,戰爭主題的書籍在台灣書市中一直屬於小眾題材,存在感微弱,通路也鮮少主動推薦。但如今,局勢變了。台海緊張情勢升高,烏克蘭戰事透過網路實時傳播,戰爭這個主題開始從歷史書頁走入現實生活,與我們的日常交疊。如今讓人驚覺:戰爭,從來不是別人的歷史,而是可能隨時闖進你我生活的現實。這樣的現象,也凸顯在讀者更可能選擇過去鮮少接觸的軍事主題書本。 這段時間以來,非軍事讀者也開始意識到,當威脅近在咫尺,讀懂戰爭,不再只是興趣或嗜好,而是必要的知識與心理準備,更是理解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查理接下來要介紹的作者,他們都是根據親身經歷,或者本身的專業學識出書傳授什麼是「戰爭的本質」。 陳晞曾深入烏克蘭戰場,經歷了砲擊、死亡與崩潰邊緣。他的書《我不做英雄:一個台灣人在烏克蘭的戰爭洗禮》,真實記錄了那場現代戰爭的殘酷,也讓人思考:我們準備好了嗎?這不只是他的生存紀錄,更像是寫給我們所有人的警示。 而另一位作者,高部正樹,來自日本,卻把人生大半投入在戰爭的邊界與動盪地帶。《我當傭兵的日子與戰爭實況》揭露戰場上沒有英雄,只有生與死的抉擇,以及文明崩解時人性的真相。高部跟陳晞有多個相通點,包括他們都不是為了財富而替缺乏外援的國家或部族作戰。 戰場上,決定生死的不只是槍砲,還有領導者的抉擇。優秀的指揮官可遇不可求,而溫特斯少校就是這樣的人。他總是第一個衝上前線,天生具備激勵人心的領導力。《溫特斯:作戰‧領導‧同袍,一位傘兵指揮官的戰場回憶》不只是《諾曼第大空降》的延伸故事,更深刻揭示:什麼樣的領袖,能帶領一群人熬過地獄般的戰火,活著走到戰爭的終點。 木元寛明將軍雖然未曾親歷實戰,但長年部隊歷練與軍事學識的整合,讓他以彩色圖解形式完成了《戰術的本質:戰場致勝的關鍵,為決策者打造的自學工具》。這本書讓艱澀的軍事理論變得簡單易懂,不僅適合作為軍事入門,對日常職場或決策場域而言,也是一套可以轉化應用的「實戰」管理學。 在這個局勢詭譎的時代,戰爭不再只是軍人的事,也不只是歷史課本裡的舊故事。透過這些來自前線與真實經驗的書寫,我們不只是閱讀一本本關於戰爭的書,更是在重新認識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