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風: 聯合艦隊盛衰的最後奇蹟 | 誠品線上

雪風: 聯合艦隊盛衰的最後奇蹟

作者 豐田 穰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雪風: 聯合艦隊盛衰的最後奇蹟:戰火中不沉的奇蹟艦,扭轉一次次生死瞬間從聯合艦隊到國軍旗艦,歷史穿越戰後時代直木獎作家描繪的真實海戰記報導文學筆法重現真實,為倖存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戰火中不沉的奇蹟艦,扭轉一次次生死瞬間從聯合艦隊到國軍旗艦,歷史穿越戰後時代直木獎作家描繪的真實海戰記報導文學筆法重現真實,為倖存者與亡者作見證這是關於傳說中的不沉驅逐艦的故事。她幾度穿越九死一生的激烈戰鬥,總是能平安歸來,雖然有人以「會吃掉僚艦」的雪風來稱呼她,但顯見雪風的運氣是獲得基層官兵的認可。《雪風》以日本海軍陽炎型驅逐艦「雪風」為主角,詳細描繪了這艘被譽為「幸運艦」的艦艇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歷程。「雪風」從開戰初期就參與了泗水海戰、中途島、索羅門海戰、馬里亞納海戰、雷伊泰灣、大和特攻等幾乎所有重大海戰或行動,從一開始的打雜式護衛任務,到最後被賦予越來越吃重的角色。隨著同單位姐妹艦的凋零,始終留在現場的雪風,逐漸成為作戰的重心。面對再多的生死交關,「雪風」卻始終奇蹟般倖存返航,成為日本聯合艦隊少數損傷輕微的艦艇。戰後,「雪風」作為賠償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改名「丹陽」,成為國軍旗艦繼續服役多年。但倖存的日本老兵,還是心繫老戰友的動向,直到丹陽艦除役解體,舵輪及船錨回歸日本海軍軍官培訓的殿堂——江田島,才總算回到戰友的身邊永存。豐田穣不以英雄主義粉飾戰爭,而是還原那些在血與火中掙扎求存的基層官兵的親身經歷。他透過採訪倖存官兵、查閱大量日記、資料,呈現「雪風」在戰場上的真實過程。軍事專家肯定本書對陽炎級設計細節與各戰役部署的細膩描繪,視其為研究日軍驅逐艦行動的重要文獻,距離出版超過40年,至今依然是日文戰紀閱讀的不可忽視的文本。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豐田 穰小說家、作家,前海軍軍人(最終軍階為海軍中尉)。1920年(大正9年)生於滿洲四平街,在岐阜縣長大。1937年4月入校,1940年8月畢業於日本海軍兵學校(海兵68期)。1941年5月進入霞浦航空隊,為第36期飛行學生(操縱科)。從體格和特性來看,成為了艦上爆擊機(簡稱艦爆)的飛行員,而非戰鬥機飛行員。1943年4月參加索羅門群島的「伊號作戰」時遭擊墜,於海上漂流一週後成為美軍俘虜。1946年1月返國,進入《中日新聞》社工作。1973年以作品《長良川》獲得第64屆直木獎。1992年榮獲中日文化獎。主要著作包括:《日本交響樂》、全20卷的《豐田穣文學/戰記全集》、《世界史中的山本五十六》、《最後的重臣岡田啟介》等,於1994年1月逝世。譯者簡介鄭天恩臺大歷史所碩士畢,大隱於市、靜觀紅塵流轉的癡人一枚。曹雪芹與劉姥姥的愛慕者,目前正致力於如何將茄子做出雞肉味的祕訣。譯有:《珍珠港》、《海上霸權》、《東方直布羅陀爭霸戰》、《諾門罕之夏》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部 神話的誕生強運艦雪風出動——南太平洋波濤洶湧莊嚴的海景——激鬥的泗水海域不屈的海上男兒——擊沉旗艦德魯伊特號儘管如此仍不辱武名——令人憾恨的中途島軍艦進行曲響起——年輕少尉的初體驗第二部 幸運站在我們一邊鐵底灣的火祭——戰艦比叡號沉沒隱忍的苦澀之海——惡魔的瓜島快車悲慘的活祭品——丹皮爾海峽的悲劇即使如此,雪風仍持續前行——跨過僚艦的屍體向赫赫武勳致上敬意——「神通號」壯烈的死鬥「沒什麼好擔心的啦!」——強運、豪傑艦長登場第三部 在痛苦的海中求生遺忘的傳統——馬里亞納海戰的敗北在史上最大海戰中存活下來——充滿悔恨的海上悲劇第四部 即使如此雪風仍不沉與「大和號」一同展開特攻——跨越地獄之門縱使折戟沉沙——再見了,雪風!驅逐艦小論

商品規格

書名 / 雪風: 聯合艦隊盛衰的最後奇蹟
作者 / 豐田 穰
簡介 / 雪風: 聯合艦隊盛衰的最後奇蹟:戰火中不沉的奇蹟艦,扭轉一次次生死瞬間從聯合艦隊到國軍旗艦,歷史穿越戰後時代直木獎作家描繪的真實海戰記報導文學筆法重現真實,為倖存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960682
ISBN10 /
EAN / 9786269960682
誠品26碼 / 2682951156005
頁數 / 56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21*3.5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二部 幸運站在我們一邊
鐵底灣的火祭——戰艦比叡號沉沒

八月七日,自美軍登陸瓜島以來,已經發生了大小將近十次的海戰,但瓜島的美軍依然占據優勢。
大本營得知十月二十四日以後的總攻擊失敗,決定更進一步在十一月上旬到中旬,把佐野中將的第三十八師團運上瓜島,並要求海軍協助。
面對大本營的請求,GF(聯合艦隊)司令部決定在十一月十二日晚上,派第十一戰隊(比叡、霧島)對瓜島機場展開砲擊。
在先前的十月十三日晚上,栗田中將的第三戰隊(金剛、榛名)就已經用三十六公分主砲發射了約一千發砲彈摧毀機場,且獲得相當的成果,因此決定再做一次。但同樣的好事真會發生兩次嗎?
GF在支援這次砲擊上,使用了前進部隊。
十一戰隊的砲擊決定從十一月十二日晚上十一點十分開始,前進部隊則從九日下午三點四十三分,從吐魯克環礁出擊。
這次雪風的位置是比叡號的左前方護衛,沒有想到也是扮演為她送別的角色。
十二日早上,從瓜島傳來以下情報:
「○三○○,敵戰艦三艘、巡洋艦三艘、運輸船五艘、驅逐艦十一艘、正持續進入隆加角。」
按照預定計畫,十二日凌晨三點三十分,挺身攻擊隊和前進部隊本隊分離,沿索羅門群島東側南下。上午八點三十分左右,他們和一架B17接觸,但二航戰的三架零戰將對方驅趕。
位在肖特蘭基地的四水戰在下午一點三十分,和挺身攻擊隊會合。
在十一戰隊前方八公里處,右側是夕立、春雨,左側則是按朝雲、村雨、五月雨的順序並行,占住前衛的位置。
長良號在十一戰隊前面擔任哨戒,左側是雪風、天津風、照月,右側是曉、雷、電,占住直接護衛的位置。
下午三點左右開始有暴雨來襲,視線糟糕到從雪風艦上,只能勉勉強強看到比叡號的身影。
「這可怎麼辦呢?敵方雷達的精密度似乎變得更好了,以現在這種很難看見薩沃島對面的狀況,夕立、朝雲那邊會不會出其不意遭到對方襲擊啊?」
「嗯,視線不佳的話,殺入敵陣也未嘗不是個好想法,問題是敵方有雷達。我們這邊陣形一旦亂掉,雷達射擊就會變得很有效哪!」
「夕立號艦長吉川是我的同窗,以勇猛著稱,所以真有可能這樣幹呢!」
菅間艦長和莊司司令,在艦橋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就在暴雨時好時壞之間, 挺身攻擊隊在下午四點左右, 進入聖伊莎貝爾島與馬萊塔島之間的因迪斯彭薩布林海峽,繞過薩沃島南面,進入俗稱的「鐵底灣」。(英語稱為Iron Bottom Sound,因為有許多日美軍艦在此沉沒,所以得名)比叡號上的十一戰隊司令部向各隊以信號通知,對瓜島機場的砲擊預定時刻是晚上十一點十分到十一點四十分,以及晚上十一點五十分到凌晨零點三十分。
晚上八點左右,猛烈的豪雨伴隨著雷鳴襲來。
這時,雪風水雷科的大西喬兵曹,正從第一聯裝發射管室往外眺望。在傾瀉而下的豪雨中,只能偶爾辨識出比叡號與在她前面的長良號身影,這讓大西不禁心想,「這簡直就像是在桶狹間突擊嘛!」
在比叡號更前方的夕立、春雨,在距離六千處確認到七艘敵影。晚上十一點四十八分,他們為了展開雷擊往左迴轉,試著從右舷鎖定敵人,但北進中的美軍前衛也左轉接近他們,於是夕立號艦長吉川中佐斷然決定挑戰對方。十一點五十五分,夕立號在距離一千五百處發射了八枚魚雷。他們報告說,「二三五九,擊沉兩艘敵巡洋艦」。(美軍方面的報告是,亞特蘭大號被命中兩枚)
美軍方面在晚上十一點四十一分,打頭陣的庫欣號發現前方三百碼處,有兩艘日本驅逐艦(夕立、春雨)由左往右橫切過來,立刻向旗艦報告,同時為了發射魚雷驟然左轉。後續的驅逐艦也急急忙忙跟著左轉,亞特蘭大號也以左滿舵的方式進行轉向。
舊金山號上的總指揮官卡拉漢少將眼見前方的混亂,用隊內無線電話呼叫亞特蘭大號:
「你們在做什麼,為什麼突然變換航向?」
面對卡拉漢的訊問,史考特少將回答說:「是為了避免和我方驅逐艦相互衝撞。」就在焦灼的卡拉漢下令準備射擊的時候,十一點五十一分,比叡號開始照射,並發射第一波砲彈,接著美軍也開始射擊。
史考特少將為了讓驅逐艦開始雷擊而徵求卡拉漢的許可,但就在講電話的時候,比叡號的第一波砲彈命中了亞特蘭大號的艦橋,少將和幕僚全都在橫掃而過的彈片下當場陣亡。接下來,史考特艦隊(前方的四艘驅逐艦)完全無法獲得旗艦的指示,只能在混亂中採取各自為戰的方式持續戰鬥。
比叡號發射第一波砲彈後,雪風上的森田砲術長也像是等待已久般,迫不及待地下令:
「目標,右前方敵方一號艦(庫欣號),開始射擊!」
六發十二點七公分砲彈宛若流星墜落般,劃破晴朗夜晚的空氣驟然飛出。庫欣號在夕立、春雨和雪風的集中砲火洗禮下燃起大火,宛若巨大火炬般燃燒通明,將周圍的美軍軍艦映得一清二楚。(之後,庫欣號停止了所有動力,在彈藥庫爆炸後,彷彿深夜燃放的特大號煙火湧現沖天火柱,迅速沉入隆加海域的海底)
一擊得手的雪風,接著把目標轉向二號艦拉菲號。
這時,白戶水雷長也下令「開始發射」!
雪風以拉菲號、史特瑞特號、歐巴農號三艦為對手,宛若中古會戰般開始近距離互毆,夕立、春雨、照月也前來助陣,隆加外海砲彈四處紛飛,拖著火焰的尾巴四處炸裂、燃起火柱,呈現出一副地獄般的景象。(拉菲號被兩發三十六公分三式彈(應該是由霧島號射出)命中,接著又被雪風的兩枚魚雷命中,折成兩半消失在海中)
接下來是三號艦史特瑞特號。
這時候已經是完全零距離射擊(一千公尺以內),齊藤中尉(十一月一日晉級)的證言也說,「只要水平射擊,一定可以命中」。
史特瑞特號也在和雪風交戰三分鐘後,舵機遭到破壞、雷達停止運作。
於是雪風又將目標變更成四號艦歐巴農號,繼續向對方造成損傷。
這時候,讓我們來看看打頭陣的夕立號動向。
用魚雷對亞特蘭大號造成損傷的夕立號,一邊進行一千公尺以下的零距離射擊,一邊衝進敵陣,讓一艘重巡燃起大火、並造成若干損傷,但在一邊和敵人重巡、驅逐艦交戰、一邊北上的過程中,射擊指揮所、輪機室等都遭到砲彈命中,最後在十三日凌晨零點二十六分,於薩沃島一六五度(南南西方)九浬處,陷入無法航行的狀況。
比叡號的情況又是如何?
比叡號雖然進行了兩波齊射,但照射的同時,敵方砲彈也集中在比叡號上。巡洋艦、驅逐艦從中小口徑砲到機砲,全都鎖定了比叡號,前部桅杆發生火災,上甲板被橫掃了一遍,高射砲也遭到破壞,更因為電路不通,一時之間主砲、副砲都陷入無法發射。
襲擊艦橋的一發砲彈,造成十一戰隊先任參謀鈴木正金中佐戰死,其他死傷者眾多,司令官阿部中將也負傷。
比叡號因為艦內通訊斷絕,所以改成直接操舵(指揮者在舵機室內操舵),但舵機室上方被一發二十公分砲的啞彈(未爆彈)打出一個洞,從那裡開始浸水,舵機室、舵柄室都充滿了水,舵機停止,人力操舵也無法進行。
霧島號因為是在無照射下進行射擊,所以並沒有遭受像比叡號那樣的損傷。
十戰隊旗艦長良號,在雪風、電的協助下展開砲擊、雷擊,電號報告說,命中了敵方重巡(七號艦波特蘭號?)三枚魚雷。
雪風也和長良號一起,對敵巡洋艦、驅逐艦各一艘展開照射砲擊,導致對方嚴重傾斜、燃起大火,在記錄上都寫著「確實擊沉」。
照月號也報告說,自己和敵方一艘巡洋艦、六艘驅逐艦交戰,擊沉一艘驅逐艦、重創一艘,其他全部都有命中彈(無照射射擊)。
天津風號在用一枚魚雷命中敵巡洋艦後,脫離我方孤軍奮鬥,雖然給予敵巡洋艦重大損傷,自己也輕微受創,於是北上退避。
夕立號之後沉沒。擔任比叡號直屬護衛、前進到右前方的曉號,在混戰中滿身創傷,沉沒。
混亂之中,旗艦舊金山號一時將亞特蘭大號誤認為日軍的比叡號進行砲擊,卡拉漢少將於是大聲喊叫,要該艦的砲術長「立刻停止射擊」!
結果卡拉漢又不小心誤把這個命令用隊內無線電傳播到全艦隊,於是有很多艦艇都停止射擊,美軍艦隊陷入極度混亂之中。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戰火中不沉的奇蹟艦,扭轉一次次生死瞬間
從聯合艦隊到國軍旗艦,歷史穿越戰後時代
直木獎作家描繪的真實海戰記
報導文學筆法重現真實,為倖存者與亡者作見證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