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手法系列7-犯罪剖繪:從行為證據分析洞察犯罪者思維,揭開犯罪現場行為密碼的專業實證指南 (電子書) | 誠品線上

犯罪手法系列7-犯罪剖繪:從行為證據分析洞察犯罪者思維,揭開犯罪現場行為密碼的專業實證指南 (電子書)

商品描述 犯罪手法系列7-犯罪剖繪:從行為證據分析洞察犯罪者思維,揭開犯罪現場行為密碼的專業實證指南 (電子書):◤超越影視想像的科學剖繪方法——以行為證據分析揭開犯罪者心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超越影視想像的科學剖繪方法——以行為證據分析揭開犯罪者心理,全球暢銷的專業實證指南◢【專業推薦】王伯頎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系專任副教授/輔仁大學心理系兼任輔教授 林育聖 橄欖枝中心計畫主持人/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林明傑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陳建安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致豪 資深律師/司法心理學研究者廖有祿 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教授戴伸峰 犯罪心理學家 謝松善(阿善師) 鑑識專家(依姓氏筆畫排序)▍犯罪剖繪/犯罪側寫(Profiling)是一種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偵查工具,廣泛應用於多個專業領域。儘管近年來因影視作品的虛構描繪而聲名大噪,但名氣並不等同於可靠性──並非所有剖繪方法或專業人員都同樣值得信賴。本書作布倫特.特維博士,擁有鑑識科學家與犯罪學博士學位,專精於犯罪分析、鑑識科學、犯罪現場分析、被害者學與犯罪現場重建。特維博士特別聚焦於「行為證據分析」(Behavioral Evidence Analysis, BEA)方法,不僅詳述其科學原則與實務標準,更著重於理論的實際應用,這也是他二十多年來持續發展和完善的研究成果。《犯罪剖繪》做為犯罪剖繪領域的權威著作,同時也是全球專業和學術界的暢銷教材,強調以誠實客觀的態度理解犯罪與犯罪者。本書為讀者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務指引,無論是專業實務工作者或相關科系學生,都能從中獲取寶貴的知識與見解。▍重點特色● 作者群包含來自執法界、學術界、心理衛生、鑑識科學界等不同領域,提供多元且平衡的專業視角。內容分成五個部分,共二十四章,分別介紹犯罪剖繪的歷史、犯罪剖繪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從犯罪現場、證據、傷害型態、被害者、犯罪行為、犯罪動機、犯罪者特徵等角度進行犯罪剖繪。此外,還介紹一些常見的案件類型,如殺人、性侵害、變態犯罪與網路犯罪模式的剖繪研究。● 本書做為教科書主要應用在犯罪司法課程、鑑識科學課程、犯罪心理學課程、行為分析專業課程,提供完整的專業術語詞彙表,便於讀者掌握關鍵概念。● 適合現職行為分析從業人員、調查人員、法律工作者、相關領域的學生,以及對犯罪剖繪感興趣的讀者。● 最新版在保留使前幾版於世界各地的專業領域及學術界暢銷的核心理論基礎的同時,對多個領域進行了全面更新和深化。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姓名:布倫特.特維Brent E. Turvey鑑識科學碩士、犯罪學博士,犯罪剖繪和行為證據分析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現任職務:鑑識解方有限責任公司(Forensic Solutions, LLC)完全合夥人、鑑識科學家(2004年至今)──為執法單位和律師事務所進行未解案件的物證與行為證據分析;擔任暴力犯罪案件的鑑識專家證人;提供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專業諮詢。鑑識犯罪研究所(The Forensic Criminology Institute)所長(2015年至今)──為美國、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政府機構、學院和大學提供專業培訓;領導行為科學實驗室(Behavioral Science Lab, BSL);執行國際合作計畫。◎國際合作與重要貢獻:自2019年起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聯合國、波哥大檢察總長辦公室合作,為國際執法人員提供專業訓練。亦在拉丁美洲處理性別暴力相關命案、人口販運案件、毒品相關犯罪、人權案件。著有《犯罪剖繪》第一版至第四版(1999、2002、2008、2011);《強暴偵查手冊》(Rape Investigation Handbook)第一版與第二版(2004、2011)、《犯罪重建》(Crime Reconstruction)第一版與第二版(2006、2011)、《鑑識被害者研究》(Forensic Victimology,2008)、《鑑識騙局》(Forensic Fraud,2013)的合著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五版前言 犯罪剖繪:把心理社會方法與人權觀點整合在一起第四版前言 犯罪剖繪:科學方法論與行為科學教育的必要性謝辭供稿者第一部 犯罪剖繪簡介───────────Chapter1 犯罪剖繪的歷史▍大綱1 血祭誹謗2女巫及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3女巫與清教徒(1688-1692)4 現代的犯罪剖繪者:一種多學科的歷史視角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2 犯罪剖繪:科學、邏輯與認知▍大綱1 偏誤2 科學與科學方法3 後設認知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3 犯罪剖繪的替代方法:修訂與增補▍大綱1 個殊式研究vs.通則式研究2 通則式犯罪剖繪與通則式犯罪剖繪人員3 刑事偵查分析與犯罪剖繪有何差異?4 有組織vs.無組織5 診斷性評量6 偵查心理學7 地緣剖繪結語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4司法心理學、司法精神醫學與犯罪剖繪▍大綱1 心理學與精神醫學2 心神喪失與就審能力3 供稿者撰文:從人權觀點出發的司法心理學4 身為犯罪剖繪人員的司法心理學家與司法精神醫學家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5 應用行為證據分析:方法與國際實務▍大綱1 定義行為證據分析(BEA)2 行為證據分析:目標與目的3 行為證據分析:背景4 行為證據分析的思維策略5 行為證據分析的原則6 行為證據分析的實務標準7 行為證據分析:國際採用與效用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6 種族貌相判定:人權觀點▍大綱1 種族貌相判定2 犯罪剖繪vs.種族貌相判定3 種族貌相判定:功效4 種族貌相判定是種族歧視、違憲、非法的5 種族貌相判定:死灰復燃6 種族歧視與執法文化7 種族貌相判定與司法誤判結語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7 整合鑑識評估:人權視角的心理社會法▍大綱1 關鍵術語與定義2 鑑識報告:簡要討論目的3 整合鑑識評估:案例摘要問題參考文獻第二部 鑑識被害者研究───────────Chapter 8 鑑識被害者研究:融入生態模型▍大綱1 關鍵術語2 挑戰3 鑑識被害者學與科學方法4 女性主義生態模型5 被害者暴露分析6 被害者學準則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9 解構性偏差▍大綱1 人人都會撒謊2 界定「偏差」性行為3 現代的性發展4 性興奮5 性幻想6 色情內容7 「偏差」性行為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10 性窒息▍大綱1 性窒息的問題2 性窒息的本質3 人口統計4 死亡現場的發現5 屍體剖驗結果6 心理剖驗結果7 女性的性窒息8 區別性窒息意外死亡與其他死因9 窒息式性謀殺:致命的勾搭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11 虛假指控:簡介兼談危險訊號▍大綱1 責任通報者2 刑事法規3 執法注意義務4 民事責任:通則5 危險訊號:專業起源6 確立被害性7 偵查的危險訊號:限制8 謊報案件的偵查危險訊號9 在鑑識情境中辨識謊報案件結論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12 心理剖驗:批判觀點▍大綱1 定義與效用2 暴力、自我暴力、自殺3 整合鑑識評估及聯合國殺害女性案調查準則摘要問題參考文獻第三部 犯罪現場分析───────────Chapter 13 犯罪現場偵查與重建簡介▍大綱1 走向犯罪重建:人權觀點2 犯罪重建與經驗3 理由、方法、信心4 事件分析5 證據的作用:犯罪重建的分類6 證據動態結語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14 犯罪現場分析▍大綱1 侷限性2 效用3 地點類型4 現場的地點5 犯罪現場類型6 被害者位置7 被害者挑選8 接觸點9 接觸方式10 攻擊方式11 使用暴力12 控制方法13 武器14 被害者反應15 性相關行為的性質和順序16 時間17 多名犯罪者18 策劃/準備19 預防行為20 遺失物品21 隨機因素22 身體/屍體23 故布疑陣24 言語行為/指令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15 案件連結分析:犯罪者的犯罪模式與招牌行為▍大綱1 關鍵術語2 證據門檻3 犯罪手法4 法庭中的犯罪手法:案例5 犯罪者的簽名特徵6 簽名行為7 犯罪者的簽名特徵8 區分犯罪手法與簽名行為9 解讀行為連結摘要問題參考文獻第四部 犯罪者特徵───────────Chapter 16 解讀犯罪者動機▍大綱1 根本原因2 動機:犯罪現場狀態或犯罪者特徵?3 動機理論4 動機vs.意圖5 行為—動機分類法6 犯罪現場的心理封鎖線7 促成動機因素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17 整合鑑識評估:殺害女性▍大綱1 殺害女性:定義與起源2 殺害女性與有罪不罰現象3 瑪麗安娜・利馬・布恩迪亞案4 聯合國:模範準則5 尤凡娜・葉內斯・托瑞斯・布里塞尼奧案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18 精神病態與施虐:解讀犯罪現場中的精神病態與施虐行為▍大綱1 精神病態2 施虐行為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19 犯罪者特徵:得出犯罪剖繪▍大綱1 同源失敗2 犯罪剖繪與犯罪身分3 推斷犯罪者特徵4 問題特徵5 書面犯罪剖繪報告6 建議7 法院中的犯罪剖繪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20 大規模殺人▍大綱1 大規模殺人vs.種族滅絕2 大規模殺人與媒體3 迷思4 大規模殺人的通則式剖繪5 通則式資料:數字與平均6 大規模殺人犯的類型7 大規模槍擊與殺害女性的相關說明8 白人民族主義者/白人優越主義者的相關說明9 大規模殺人的注意事項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21 連續案件:偵查型態犯罪▍大綱1 案例:布蘭特・布蘭茲2 術語與定義3 連續殺人案4 連續強暴5 評估連續行為6 破案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22 恐怖主義簡介:了解與詢問恐怖分子▍大綱1 通則式恐怖分子剖繪:過於簡化、無知、僵化2 詢問恐怖分子:調查式詢問的建議3 酷刑結語摘要問題參考文獻第五部 專業議題───────────Chapter 23 道德與犯罪剖繪人員▍大綱1 犯罪剖繪造成傷害的時候2 犯罪剖繪人員的道德準則3 媒體與娛樂業:利益衝突4 高位:濫用職權5 發表方面的道德6 犯罪剖繪與鑑識詐欺7 解決方案摘要問題參考文獻Chapter 24 犯罪剖繪:偽剖繪人員與法院證詞▍大綱1 剖繪做為專家證據2 犯罪剖繪的角色3 法庭上犯罪剖繪的近代史概要4 剖繪人員做為鑑識專家5 虛假證詞與鑑識騙局的個案研究結語問題參考文獻附錄1:鑑識報告──犯罪現場分析附錄2:懸而未決的死亡分析:初步調查結果附錄3:鑑識報告──殺害女性案評估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犯罪手法系列7-犯罪剖繪:從行為證據分析洞察犯罪者思維,揭開犯罪現場行為密碼的專業實證指南 (電子書)
簡介 / 犯罪手法系列7-犯罪剖繪:從行為證據分析洞察犯罪者思維,揭開犯罪現場行為密碼的專業實證指南 (電子書):◤超越影視想像的科學剖繪方法——以行為證據分析揭開犯罪者心理
誠品26碼 / 2683038260004
頁數 / 2384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檔案格式 / EPUB流式(57MB)
檔案匯出格式 / Adobe DRM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超越影視想像的科學剖繪方法——
以行為證據分析揭開犯罪者心理,全球暢銷的專業實證指南◢

【專業推薦】
王伯頎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系專任副教授/輔仁大學心理系兼任輔教授 
林育聖 橄欖枝中心計畫主持人/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
林明傑 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諮商心理師/社會工作師
陳建安 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