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東西談 (電子書) | 誠品線上

法治東西談 (電子書)

商品描述 法治東西談 (電子書):有了憲法、有了民主,不保證能樹立法治文化。除非我們深刻理解:法最根本之用是約束權力,這本書就是理解的開始。經歷四十餘年法律生涯,李念祖律師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有了憲法、有了民主,不保證能樹立法治文化。除非我們深刻理解:法最根本之用是約束權力,這本書就是理解的開始。經歷四十餘年法律生涯,李念祖律師暫擱繁務,重新追尋法的東西演變史。理解東西方看「法」為何不同,就是一趟人權思辨之旅。★陳長文、李復甸、張大春 推薦★☛ 人民的權利是誰給予的?☛ 「契約」是不是「法」?☛ 什麼是民主國家的核心觀念?☛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真義是什麼?☛ 憲法有制裁嗎?☛ 程序正義會影響實體正義嗎?本書匯通西東、貫穿古今,闡釋東、西方「法」的起源與演變,將法律上的重要觀念透澈解析,歸結出民主法治國家的根本要素。李念祖律師彙整鑽研法學數十年見聞之力作,引導我們重新審視法律在社會中的真正角色。這是一份最明晰、引人入勝的指南,獻給所有渴望理解法治真諦,保障自身權利的你我。⚑ 第一部「法治東西談」──從西方權利觀念的起源,到華人社會的司法發展首先,本書帶你回到西方制憲的源頭,從法官審判殺人案的思考題,點出「推定無罪」、「證據責任」等重要概念。你將見證《大憲章》如何抑制王權,確立人民的自由與財產權利;黑石爵士《英格蘭法釋義》如何系統闡述人權觀念;以及《權利清單》如何保障人民的權利。更精彩的是,本書闡述美國司法發展的里程碑:從「馬布里訴麥迪遜案」(Marbury v. Madison)如何確立司法審查權,到權力分立對保障人權的重要性。檢視美國奴隸制、種族隔離的相關判決可知,即使司法曾有過錯誤判決,也能透過翻案、自我修正,推動社會進步。漢字「法」的起源,竟與「刑」密不可分?本書追溯中文「法」字的演變,揭示傳統「王法」對君王的順從,以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背後的不平等。你將了解,華人傳統社會重視禮教秩序背後的文化根源,以及為何長期缺乏保障私權的民法典。清末,華人社會開始引進西方法律觀念,修法廢除酷刑與奴隸制。從強調皇權的《欽定憲法大綱》,到確立主權在民、保障人民基本權利的《中華民國憲法》之間的艱難轉變,反映華人司法觀念的重大變革。⚑ 第二部「當代司法觀」──當東方思維遇上西方權利觀念、現代司法的五大關鍵特色當西方權利概念與東方傳統思想碰撞,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華人「家天下」與「定於一尊」的傳統觀念如何阻礙權力分立?「民本」與「民主」的本質差異?傳統「大法」與現代憲法在約束對象上,有哪些根本不同?本書以十二個核心問題,深入剖析東方思維與西方權利觀念、法治文化的巨大差異,帶你重新認識「權利」的真正意涵,甚至會挑戰你現有的法律觀念。為什麼法官的職能不能被行政或立法部門取代?司法判決為何只拘束個案當事人?司法為何是「被動」的?其背後的深意是什麼?法官終身職的保障有何重要性?國民法官制度的引入,將如何提升司法透明度?書中透過當代司法的五個獨特面向,為你一一解答。司法究竟是人民的「父母」,還是為人民服務的「僕從」?本書再次對比華人傳統與當代的司法觀念,強調當代法治的關鍵在於「馭王而非馭民」,應建立制衡權力的制度,保障人民權利。這不僅是全書內容的總結,更是對每一位公民的警醒:唯有正確認識當代司法,才能真正捍衛屬於我們的基本權利。本書特色1. 揭示現代法治文化的關鍵在於「馭王」而非「馭民」,強調對掌權者的有效約制,是理解現代法治的必經之路。2. 尋找中華文化中「馭王」思想的蹤跡,證明法治觀念並非全然外來,而是可以從本土文化根源中發揚光大。3. 呼籲公民增進對憲法的理解,對於民主制度至關重要。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念祖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學歷: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台灣大學法學碩士、東吳大學法學士。榮譽:東吳大學傑出校友、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名譽理事長。律師,曾任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長期投入憲法訴訟與公益事務,曾應憲法法庭邀請擔任釋791、689、585等號解釋專家鑑定人,曾於釋字794、782、763、112憲判字第9號、113憲判字第3號、113憲判字第8號等數十起案件代理聲請釋憲,以期保障憲法基本權利、實現法治公平正義。曾任台北律師公會理事長、中華民國仲裁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台灣法曹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憲法學會秘書長。著有:《司法者的憲法》、《人國之禮:憲法變遷的跨越》、《案例憲法》等書。合著有:《台灣與民主的距離》、《解構美國》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思考法治/陳長文推薦序匯通西東的法律人:李念祖/李復甸推薦序自序第一部 法治東西談楔子第一章:案例法社會的法為什麼推定無罪是《大憲章》開的頭黑石爵士畫龍點睛活生生的神主牌「權利清單」是張帳單馬歇爾並未迴避權力分立的道理依循先例的司法奴隸的世紀救贖憲法與法律有何不同?第二章:儒法社會的蛻變以刑為始有王法而無民法典天使率獸食人約束天子的難禮之所去,刑之所取殺人者該不該死復仇者該不該罰秩序異於救濟「包青天」稱呼背後的司法理想歐陽觀的慎與悔蘇東坡罪疑從輕柳宗元,民為主而役其吏沈家本諫請廢奴《三國演義》中的「義」宣統退位詔書張君勱是《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寫民法典並不難立憲不易,行憲尤難希特勒難題張彭春的故事第二部 當代司法觀楔子第一章:法治社會十二問權利是恩賜嗎?契約是不是法?冒充的民之父母?民本就是民主?從身分到契約? 德治、禮治、刑治,還是法治?朕家即是國家?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君主國、黨主國、民主國?天下定於一尊?憲法有何制裁?權利從何而來?第二章:當代司法的特質不容其他部門取代個案的終局決定不告則不理獨立而且公正誰有資格做法官?第三章:有待調整的司法觀念非民之父母,是法治僕從有罪推定還是無罪推定?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馭王還是馭民?尾聲:彼可取而代之?索引

商品規格

商品名 / 法治東西談 (電子書)
簡介 / 法治東西談 (電子書):有了憲法、有了民主,不保證能樹立法治文化。除非我們深刻理解:法最根本之用是約束權力,這本書就是理解的開始。經歷四十餘年法律生涯,李念祖律師
誠品26碼 / 2682965005009
頁數 / 461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檔案格式 / EPUB流式(1MB)
檔案匯出格式 / 無提供匯出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有了憲法、有了民主,不保證能樹立法治文化。
除非我們深刻理解:法最根本之用是約束權力,
這本書就是理解的開始。

經歷四十餘年法律生涯,
李念祖律師暫擱繁務,重新追尋法的東西演變史。
理解東西方看「法」為何不同,就是一趟人權思辨之旅。
★陳長文、李復甸、張大春 推薦★

☛ 人民的權利是誰給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