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奇趣的故事+豐富的地理常識=從不同視角看地球的科學繪本◎跟著鼴鼠寶寶挖地道,一起深入地心、環遊世界!鼴鼠寶寶終於要開始學挖地道了!但是,他等不及爸爸教他,自己在夜裡就開始挖呀挖……當他探出頭一看:哇!這是哪裡呀?書評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對於這個大大的球體既覺得熟悉,卻又有著神祕的感覺。一定有小朋友有在馬路上時,對於雙腳所踩的地底下感到好奇。那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呢?科學家告訴我們:地下有豐富的礦產、石油喔!植物學家告訴我們:植物的根會伸入地底下吸收養分和水分,地面上的樹幹、枝葉才會壯大、茂盛呀!動物學家告訴我們:別以為所有動物都生活在地面上,也有動物是生活在地底下的喲!《鼴鼠寶寶挖地道》這本圖畫書的主角,就是一輩子都生活在地底下的動物之一 ——鼴鼠。鼴鼠的身體跟老鼠很像,只是牠的前腳特別大又特別堅固,像鏟子一樣很能掘土。又因為牠長年生活在黑暗的地底下挖洞、捕食蚯蚓、小昆蟲和蛞蝓等,所以眼睛退化成小小的,視力也退化成弱視。插畫家白谷由紀子在創作這本書時,很技巧的利用了幾個插畫的特色,描繪出既豐富又兼具科學性的畫面,例如:◎發揮「剖面式」的插畫特點書中以剖面的方式來呈現。所以看到了鼴鼠的家居生活環境(P4-5),看到了挖開的彎彎曲曲地洞裡,水灌了進來時的可怕景象(P8-9及P14-15),也看到從地表而下、越挖越深、穿透地層、看到了礦石、寶石的畫面(P16),也戲劇性的挖通到南極,看到了冰天雪地及企鵝(P18-19),之後從另一條路挖去,卻意外到達非洲,看到了長頸鹿(P22-23)。這些一目了然的剖面圖,會讓小朋友們感受到驚喜連連的樂趣吧!◎用「擬人化」的造型來呈現鼴鼠一家人包括阿公、爸爸、媽媽及寶寶,都以擬人化的造型出現,就連居家生活及環境也都與人類生活相似。例如:一起圍坐在餐桌旁用餐(P2-3),家裡有分客廳、臥室的畫面(P4-5),這會讓小朋友感受到童趣般的溫馨吧!◎畫出地下層層的質感鼴鼠是生活在地底下的小動物,所以畫面空間大半設定在地底下。插畫家在描繪時,是活用塊面的土黃色及咖啡色調,加上點點描描及粗細不同的線條,再搭配化石、礦石等等來呈現(P14-15及P16-17)。這樣的畫面,會讓小朋友們發現到地層的不同質感吧!我們都知道,孩子們生來就有一顆好奇的心,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想去了解。這本圖畫書就是運用了透視的畫法,希望讓孩子們獲得「發現的樂趣」。──兒童美術教育專家鄭明進■作者簡介白谷由紀子一九六八年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木昌)山女學園大學文學部畢業。她從小就愛畫畫、愛昆蟲、愛動物。她曾經在日本三重縣四日市市的「旋轉木馬」兒童書店的繪畫教室的繪畫教室當過老師。她對於繪本創作很有興趣,這本書是她的第一本創作。■譯者簡介鄭明進一九三二年生於臺北市,台北師範學院藝術科畢業,當了二十五年的小學美術老師,除了努力於兒童畫教學之外,也對水彩畫、油畫興趣濃厚。一九七七年從學校退休後,興趣轉為兒童圖畫書的創作與推廣,插畫作品曾參選「日本第十二屆世界兒童圖畫書原畫展」。一九九二年榮獲「第四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特別貢獻獎」。圖畫書代表作品有:《動物兒歌集》、《一條線》、《看地圖發現臺灣好物產》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賴素燕推薦/台東大學兒讀中心提供】 「再挖、再挖,看看會挖到哪裡去?」呵呵呵,幾乎咧著嘴一路笑看鼴鼠寶寶的「挖地道初體驗」,好像幫我們驗證了小時候的揣想:只要一直挖、一直挖,地底的岩漿就會從洞口噴出來。看似天真的想像,卻呈現得如此真實有趣!故事裡「已經」長大的鼴鼠寶寶,終於可以傳習家族的挖地道絕活,可是牠覺得「不必別人教,我自己會挖。」「看吧!好簡單、好簡單。」於是,牠挖呀挖,挖出一條直通池塘的水道,害得家裡淹大水;挖呀挖,挖到寒冷的南極、又到了溫暖的非洲。挖、挖、挖,筋疲力竭、找不出回家方向的牠,要怎樣才能回家呢?跟著鼴鼠寶寶在地底冒險、發現驚奇,無論爸爸媽媽或小孩,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吧!等不及聽完大人的殷殷叮嚀,小孩喊著「我自己會啦!」,然後,就跌跌撞撞活出了他自己的精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