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換日線》季刊執行主編林欣蘋
讀者們或許還記得,去年 5 月,《換日線》夏季刊原計畫報導 2020 東京奧運,卻因奧運延期,而將封面故事改為「世界教我的『疫』堂課」,探討新冠疫情下,世界各國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現況與趨勢。
時至今年,疫情的陰霾尚未掃除,卻終於迎來了奧運。儘管時序已經來到 2021,日本仍保留「2020 東京奧運」的名稱,而城市裡相關的文宣品雖然多經歷了一年「風霜」,但也依舊妝點著東京市容——在街頭、在車站、在計程車門上,彷彿提醒著人們一份未盡的盼望。
儘管直至奧運開幕前,日本國內都還有不小的反對聲浪,更不乏各國的體育明星為防疫而選擇退賽;而在開賽以來,東京及全國確診數字也節節攀升,據國際奧委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自 7 月 1 日至 8 月 4 日間的統計,超過 320 個與奧運人員相關的確診案例,讓部分國家的選手在入住奧運村後決定「退村」,但無論這場疫情下的國際最大賽事,一路上引發多少爭議,不可否認的是,當來自各國的選手們克服萬難地登上賽台,全球的焦點仍然一致地投向了東京。
包括人在東京的專欄(微光日常)作者郭誠涵,都在 8 月 4 日《換日線》的線上活動中透露:「日本人的心情很矛盾,身邊的日本朋友們雖然不一定支持舉辦奧運,但是對於觀看比賽也非常投入。」
在和看不見的病毒對抗超過一年半以後、在不斷耳聞甚至親自經歷了伴隨疫情而來的悲劇後,我們實在太需要被凝聚在一起,慶祝生命的美好與強韌。
與東京不遠的台灣,人民在經歷了「比世界遲來一年」的封城之後,隨即投入奧運熱潮——無論過去是否關心體育賽事,多半都熱情地為我國選手加油。尤其當選手未能取得理想成績時,比起關注失誤或爆冷,更多的是直接湧入社群媒體送暖的留言⋯⋯。
我們相信,比起獎牌背後代表的國家榮譽、個人榮辱,更觸動人們的,是每個選手無論順逆都堅持不懈、超越自我的運動家精神。
事實上,比賽除了關乎個人實力,也關乎環境與運氣等非自控因素,這份「現實」又何嘗不是疫情與人生的縮影?也因此,在睽違一年後重新整理、報導東京奧運,我們的心中比去年更多了一份謙遜。
特別要和讀者朋友們強調的是:秋季刊《全球焦點在東京》並不只是「東奧報導」,也是藉由疫情下的東京奧運,檢視東京近年來在社會文化、科技環境等各方面的發展與未來趨勢。對日本來說,繼 1964 年後二次在東京舉辦夏季奧運,也是一次向世界展演日本近 10 年來,如何從 311 震災、少子及高齡化所衍伸的社會危機、低迷的經濟等挫折中重新站穩、華麗轉身,揭開令和年新頁的機會。固然過程中一波三折,加上疫情攪局、首相辭職⋯⋯,未來還有更多挑戰等在眼前,但這些年來,上自政府政府下至民間,仍然蓄積了一股改變的能量。
帶著傷痛仍要掙扎向前、不放棄展望未來,正是我們想說的東京故事。
我們沒有任何時刻,比現在更需要「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