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有餘
作者 | 古佳峻/ 鐘文伶 |
---|---|
出版社 |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
商品描述 | 味有餘:,由古佳峻與鐘文伶教授執筆,將口語性質的採訪轉譯為抒情式文本。內容談論眷村生活的日常、移鄉、飲食記憶、家族菜餚,收錄九項屏東眷村菜及簡易食譜,餘韻於此,走 |
作者 | 古佳峻/ 鐘文伶 |
---|---|
出版社 |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
商品描述 | 味有餘:,由古佳峻與鐘文伶教授執筆,將口語性質的採訪轉譯為抒情式文本。內容談論眷村生活的日常、移鄉、飲食記憶、家族菜餚,收錄九項屏東眷村菜及簡易食譜,餘韻於此,走 |
內容簡介 由古佳峻與鐘文伶教授執筆,將口語性質的採訪轉譯為抒情式文本。內容談論眷村生活的日常、移鄉、飲食記憶、家族菜餚,收錄九項屏東眷村菜及簡易食譜,餘韻於此,走讀屬於屏東的眷村滋味。
作者介紹 古佳峻、鐘文伶古佳峻1981年出生,臺灣花蓮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目前為屏東縣愛鄉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屏科大與美和科大通識教育中心。曾任《撫浪屏東》雙月刊主編,編撰有《鄉民的力量‧愛鄉20×20─屏東縣愛鄉協會20週年回顧書》、《漫遊鹽埔:尋花問果探秘境》、《南風博物─屏東大博物館俱樂部》等書,FACEBOOK 粉絲頁「如粿說」。鐘文伶1981年出生,臺灣雲林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目前為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為戲曲、明代文學與出版文化。編撰有《新舊聞:從皇帝離婚到妓院指南,從海賊王到男王后,讓人腦洞大開的奇妙連結》、《文學與思想的跨域交會:二○一九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書。
產品目錄 序------ 一種念念不忘的力量一黃文車 漸為人所遺忘的亂離之音―林怡君. 還能留下些什麼―徐孝晴 飛夢昔今----- 「飛」越機場人生一徐成林 村長築夢,家味有餘一祝毅成 與醫官的老派浪漫一陳英玉 研磨烟硝,墨繪戰地一張道榮 勤務兵與母親的料理時間一呼光翼、呼光潔 圍籬內外----- 貓行黑瓦上一葉慶元 口袋裡的一根湯匙一程正方 圍聚什錦菜一李建國 釀一罈草木芬芳一黃淑蓮 醋香肉味,團聚的基地一楊祖怡 食餘有味---- 揉製饅頭的山東韌性 滷一鍋醬鴨 熗鍋麵讓阿兵哥吃很飽 思念家鄉的朝牌餅.. 手揉手切記憶的手工麵條 島嶼鄉愁年糕 糤子不散不見.. 新年來了,炸元寶 早餐我想要一顆上海粢飯
書名 / | 味有餘 |
---|---|
作者 / | 古佳峻 鐘文伶 |
簡介 / | 味有餘:,由古佳峻與鐘文伶教授執筆,將口語性質的採訪轉譯為抒情式文本。內容談論眷村生活的日常、移鄉、飲食記憶、家族菜餚,收錄九項屏東眷村菜及簡易食譜,餘韻於此,走 |
出版社 / | 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
ISBN13 / | 9789869424721 |
ISBN10 / | 9869424724 |
EAN / | 9789869424721 |
誠品26碼 / | 2682325038005 |
頁數 / | 17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2CM |
級別 / | N:無 |
導讀 : 還能留下些什麼
我們在2016年想從台北回到自己家鄉開設書店,於是透過大學老師、同時也是文資委員的李允斐教授口中得知,縣府正極力活化位於車站附近的「勝利新村」歷史建築群,後來一步步辛苦又開心地承租下這棟心儀的房子、開設了獨立書店x咖啡店的「繫。本屋」。當時,我們主動聯繫了文化處帶著我們到處看房子,才開始「有意識」得觀看這些房子。想當年這裡的屋況簡直慘不忍睹,但卻保有令人著迷的「眷村感」。而後的幾年,縣府終於獲得了中央支持努力整修這些房舍,雖然面貌與當年我看到的眷村感有所改變,但仍保留下臺灣這難得「超大群」的歷史建築。
開始進行經營獨立書店的旅程後,我們開始思考一件事:「為何身為屏東在地人的我們,對於這裡這麼陌生?」第一個調查的對象就是我父親,我問他、他們以前會不會到這一帶走動?他回覆說:怎麼可能,那裡都是大將軍,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會到這的。這才一語打醒我,為何我們對這裡那麼不熟悉。
身為新一代眷村住戶的我們,一直思考到底能替這裡留下些什麼,所幸屏東縣愛鄉協會近幾年不斷擾動、訪談曾住在這裡眷村人,留下了11位受訪人珍貴的口述資料。甚至請了同為新眷村人的藝術家鄭開翔、繪製了眷村風景、日式建築的構建、戰爭時期留下的遺構,呈現了多重時段的歷史切面。讓未來的台灣人,得以藉由這本著作了解到勝利新村的前世今生。
繫。本屋創辦人
徐孝晴
最佳賣點 : 房子的價值是因為人的溫暖,料理的氣息,映照老時光,傳遞情分。
內文 : 住在康定街十四號的日子,楊祖怡想起眷村的美食挺多家的,可惜也都不在了,「小山東」、「牛馬大飯店」、「麒麟飯店」都是他口中的曾經,「以前有兩個退伍軍人在勝利路菜市場對面專門賣水餃,物美價廉,水餃比人大一點,也沒結婚的樣子,年紀大了就沒有繼續賣,一個姓牛一個姓馬,我們就都叫牛馬大飯店」楊祖怡提及麒麟飯店,原為誠正川菜館,因為蔣經國總統視察時吃過,成為「經國小吃」的蔣氏食潮之一,就是些平易近人的小吃,與經國先生個性及風範有關。
眷味挺多故事的,中正路跟青島街口的侯家滷味的兒子也與他同學,「我們都叫他小猴子,他父親也是空軍,後來好像欠了些錢,每天就去北平市場擺攤子賣兩隻雞!」又談起「道口燒雞」,楊祖怡憶起當年的李阿姨,「她夫家姓李,其本姓邵,所以邵家道口燒雞是屏東市最早的,後來不做了,頂給人家,」楊祖怡談到這燒雞而味無盡,「邵媽媽要去買煮燒雞的配方,她如果需要五種中藥,就會分頭幾家藥房買個五樣,其中都會有二樣不需要,回到家裡才留住需要的部分,因為有人就尾隨邵媽媽也買了配方,回家煮,味道就不一樣,才知道事情原委」。道口燒雞的氣息「確實香,只要家裡擺一隻,經過的人都會聞到」,楊祖怡提到藝人高凌風的父親葛鍊百最愛吃這家道口燒雞,因為自己的太太以前是住在高雄岡山眷村葛家對門,每次他去高雄,探望葛伯父就會聽他問「有沒有帶道口燒雞啊!」每次都會為他帶上!
‧
家裡的餐桌記憶,是滿滿的醋香肉味。「家裡吃飯,我媽媽最拿手的幾件,鎮江獅子頭,很講究!半肥半瘦!一斤豬肉攪好只做四顆,現在的人吃起來一定很膩,她拌攪肉堅持要順一個方向不能亂來,每到做獅子頭,整個房間就滿是肉香味,好讓人垂涎欲滴!另一道是臭豆腐,都是自己醃,很講究地要用九種菜的根,像莧菜和芹菜根,要味道比較重的根、還有中藥,也可以泡豆腐和蛋,做臭豆腐和臭蛋,只要做,對街都能聞到,很臭,卻吃起來很香,而且不是油炸的,是用蒸的」,楊祖怡想著這幾道手藝,自己都未臻母親細節上的要求,「鎮江人喜歡吃醋,每餐一定要一碟子醋,媽媽自己會做,以前住在臺南有鄰居可以分享,後來到屏東後,做一罈醋又麻煩又太多,就不做了。那種發黑的鎮江醋吃來很暄甘,嘴唇會皺起來,偶爾媽媽做素包子會沾醋吃,這是最地道的故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