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富創造大師 比爾.蓋茲: 微軟總裁經營成功十大祕訣 | 誠品線上

Business the Bill Gates Way: 10 Secrets of the World's Richest Business Leader

作者 Des Dearlove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全球財富創造大師 比爾.蓋茲: 微軟總裁經營成功十大祕訣:◆克萊斯勒汽車總執行長的李.艾柯卡(Leelacocca)曾說︰「正規教育是可以教你許多東西,但人生有許多基本技巧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克萊斯勒汽車總執行長的李.艾柯卡(Lee lacocca)曾說︰「正規教育是可以教你許多東西,但人生有許多基本技巧,都要靠你自己琢磨出來。」 經由比爾.蓋茲崛起的發跡歷程,證明了企業界出現了嶄新的秩序,藉由技術與業務融合的新思維,對PC軟件市場的控制使他成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但是蓋茲的財富和技術才華僅僅是他吸引人的一部分,他非凡的商業眼光和對勝利的執著及追求,創造了一種嶄新的領導風格,這種風格與商業世界以往所見的迥然不同。 經理人一定要不斷地學習新知、緞鍊新技,才有辦法在時機降臨時,披掛上陣,在企業戰場上與人一搏。將微軟得以成功,歸諸難得一見的好運氣——就是搶到了IBM新推出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供應合約——當然很簡單。但是微軟的機運絕不止於一般人所見,擁有豐富電腦技能的蓋茲獨具慧眼,很早就看得出來IBM的這筆生意影響深遠,他知道若能有一種作業系統可以建立起共用的平台,這絕對會扭轉個人電腦的歷史走向,而IBM正掌握了這個寶藏而不自知,卻做出了將操作系統外包給微軟的錯誤決策,這也讓IBM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說蓋茲決定競標IBM的合約時,曾對他母親說︰「她可能六個月看不見他的人。」在這期間,他等於是住在辦公室裡,全副心思都投注在如何贏得IBM的合約上,畢竟他知道這合約有多麼的重要。選對了時間站在對的地方,一九八○年,他和IBM開了那次扭乾轉坤的會議,整個電腦業的未來——也可以說是整個企業界的未來,也就此轉進了前所未料的方向。 對於未來世界,他看得出「端倪」,我們則否。這樣一位人物的經營技巧和領導風格,在任何一所商學院裡,卻找不到蛛絲馬跡可以依循。那麼,我們該如何找到這個傢伙的Know how呢?在炒作與反炒作之間,比爾.蓋茲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比爾.蓋茲:微軟總裁經營成功十大祕訣》不僅揭示了蓋茲非凡成就的秘密,而且還汲取了普遍的經驗教訓,並確定了可應用於任何企業或職場的策略。從僱用非常聰明的人到熱愛您的創造力,從壓倒競爭對手到讓您脫穎而出擁有非凡成功的秘訣。展示了商業世界的大人物如何達到其控制巨大帝國並掌握巨大個人財富的地位,並揭示了世界上最激烈的商業競爭者的秘密,交易,計劃和夢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戴斯.狄洛夫戴斯.狄洛夫(Des Dearlove)英國管理記者和商業理論家,以管理理論的歷史和藝術水平的研究著稱。於1986年在南安普敦大學獲得政治經濟學學士學位。與共同創立了Suntop Media Ltd.共同創立了Thinkers 50管理計劃。為《金融時報》、《時代》及《美國戰略與商業》雜誌的特約編輯,也定期為《倫敦時報》,《美國管理評論》和《人力資源》撰稿。著作有《理查.布蘭森:維京集團總裁經營成功十大祕訣》(Business the Richard Bransom Way)、《關鍵管理決策》(Key Management Decision)等。宋偉航宋偉航台大歷史系,台大歷史研究所中文藝術史組,資深譯者。譯作甚豐,舉隅:《放客企業》、《智慧資本》、《企業蛻變》、《共謀》、《阿波羅的天使》、《大銀幕後》、《我在DK的出版歲月》、《實作理論綱要(全新修訂版)》、《聖徒叔叔》、《午夜知音》、《溫柔酒吧》、《迷》、《禿鷹律師》、《閱讀日誌》、《酷男的異想世界》、《留聲中國》、《補綴的星球》、《我的動物天堂》、《靈魂考》、《有關品味》、《全腦革命》、《綠色企業》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序言 蓋茲的生平和時代 第一章 抓對時機,站對地方 第二章 做你所愛,愛你所做 第三章 不留活口 第四章 只用聰明絕頂的人才 第五章 學習者生存 第六章 不要指望別人謝你 第七章 高瞻遠矚 第八章 滴水不漏 第九章 建立位元大小的企業 第十章 眼光須臾不離 如何循蓋茲之道致富 跋

商品規格

書名 / 全球財富創造大師 比爾.蓋茲: 微軟總裁經營成功十大祕訣
作者 / Des Dearlove
簡介 / 全球財富創造大師 比爾.蓋茲: 微軟總裁經營成功十大祕訣:◆克萊斯勒汽車總執行長的李.艾柯卡(Leelacocca)曾說︰「正規教育是可以教你許多東西,但人生有許多基本技巧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8393769
ISBN10 / 9578393768
EAN / 9789578393769
誠品26碼 / 2681876727000
頁數 / 27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經由比爾.蓋茲崛起的發跡歷程,證明了企業界出現了嶄新的秩序,藉由技術與業務融合的新思維,對PC軟件市場的控制使他成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但是蓋茲的財富和技術才華僅僅是他吸引人的一部分,他非凡的商業眼光和對勝利的執著及追求,創造了一種嶄新的領導風格,這種風格與商業世界以往所見的迥然不同。

試閱文字

自序 : 序

  當今管理學界的宗師,無不以學習為當代企業競爭優勢的源頭。經理人一定要不斷學習新知、緞鍊新技,才有辦法披掛上陣,在企業戰場上與人一搏。企業組織也必須重建翻新,蛻變成學習型組織,以學習為存在及文化的依歸。這些無一不是至理名言——就理論言。然而,就現實言,真可謂為學習型組織者,其實少之又少。企業的高級主管,其學習能力更是乏善可陳。哈佛商學院的克里斯.艾爾吉瑞斯(Chris Argyris)就說,「市場上的戰績,端賴學習這項條件。然而,大部份人都不知如何學習。特別是許多人心目中最擅長學習的組織,其成員的學習能力往往反而不佳。」
  這套Business Way叢書的編輯目標,有一項即在為高級經理人打開門戶,看看學習能力最強的人是怎麼學習的,進而領悟自己的學習之道。
  這目標聽起來好像有點過於冠冕堂皇。但我們就想想看一般經理人是怎麼學習的好了。首先,一般人都是從經驗中學的。但艾爾吉瑞斯便曾指出,經驗未必就是學習。君不見有好多高級經理人看遍了世事,卻少能閃現智慧的靈光?他們夸夸其詞,揚言自己在業界已有三十年的資歷,但充其量是三十倍的一年資歷。經驗絕對不等於學習,年資絕不等於智慧。
  高級經理人的第二條學習途徑,是進修課程。大部份的高級經理人至少都上過一期商學院之類的管理進修課程。商學院的個案研究、側重分析的訓練,當然有助經理人學到重要的技巧。但是,商學院所教授的技能範疇和實用程度,向來為人多所詬病——連親身在商學院裡教書的人難免也有微辭。策略大師亨利•敏茲柏格(Henry Mintzberg)就說,「一般人以為把沒有經驗、從沒管過人、沒管過事,但有點小聰明的二十五歲小子弄進學校,在教室裡訓練個兩年,就可以把他們變成及格的經理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備受敬重的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很早以來便對商學院的教學時有批評。早在一九六九年,他便寫過,「美國的商學院設立不到百年,但教出來的一直是訓練優良的辦事員而已。」。晚一點時,他甚至預言商學院注定沒落,因為他注意到了,「現在的商學院,已經在為當年發達得太早(premature success)而付出代價。如今,他們是在稍稍修正過去的錯誤。但最糟的是他們在修正根本就不該做的事。」
  現在的商學院,依然緊緊攀附在理論身上;然而,企業經營,一切需要的是行動(action)。創辦豐田汽車的豐田宗一郎(Soichiro Honda)就說,「我不怎麼在乎文憑。靠文憑哪能做事。我的成績向來不好,連畢業考也沒去考。校長把我叫去,跟我說我得退學,我跟他說我才不要那張文憑。文憑的價值連一張電影票都不如。電影票還可以保證你可以進場看電影,但是文憑什麼也沒辦法保證。」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1章
抓對時機,站對地方

  微軟當今享有的權勢,乃比爾•蓋茲和合夥人保羅•艾倫多年前還是二十瑯鐺的小伙子時擬定的經營策略,所累積的成果。他們的成就結合了數項原因:微軟早期的程式設計師展現了炫目的科技長才;蓋茲本人無窮的精力和旺盛的競爭心;以及蓋茲對個人電腦革命該如何推動、微軟又可以扮演起怎樣的角色,獨具非凡的洞見。
  將微軟得以成功,歸諸難得一見的好運氣——就是搶到了IBM新推出的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的供應合約——當然很簡單。但是微軟的機運絕不止於一般所見。蓋茲獨具眼光,看得出來IBM的這筆生意影響深遠。他知道若有作業系統可以建立起共用的平台,絕對會扭轉個人電腦的歷史走向。他不眠不休工作了六個月不止,一心要將這機會手到擒來。所以,他也等於是奮力拉了機運一把,把它拉到自己這邊。
  據說蓋茲決定競標IBM的合約時,曾對他母親說,她可能六個月看不見他的人。在這期間,他等於是住在辦公室裡,全副心思都投注在如何贏得IBM的合約上。他知道這合約有多重要。
  微軟那次競標的主要對手,是一家叫「迪吉多」(Digital Research Inc)的公司,這家公司是蘋果電腦作業系統的所有人,而蘋果電腦是當時最暢銷的桌上型電腦。可是,在交涉的關鍵時刻,迪吉多那邊的主要聯絡人卻度假去了,時間達一個月。而把度假當弱點來看的蓋茲,當然就緊抓著這勁敵缺席千載難逢的機會了。

怪胎大力士

  新式的領袖就此從數位革命的搖籃裡誕生。怪胎來也!而比爾•蓋茲便是率領這批怪胎衝鋒陷陣的頭頭兒。蓋茲本人等於是這些「怪胎大力士」的縮影。他驟享名望、財富的崛起過程,是企業宇宙乾坤大挪移具體而微的表微。技術專家以前根本擠不進美國企業熱門榜,但一場電腦革命後,這些技術專家——就是一般人稱「技工」(techie)的——一躍而成新興的顯貴。
  如今,資訊科技為世人打開的美麗新世界,必須有高深的科技知識作基礎才有辦法理解;這或許是人類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的情形。傳統的通才式經理人,已經力有未逮。許多人甚至連桌上的電腦都還不會用,遑論設計程式了。加州矽谷的那些新創業家,連西裝都不穿的。
  一襲深藍西裝的IBM巨人,雖然主宰電腦界幾十年,依然因為大型主機失勢、個人電腦取而代之,頓時慌了手腳。而站在巨變門檻上,準備為世人引進全新的典範,正是比爾•蓋茲。不過,比爾•蓋茲和保羅•艾倫——也就是那位和他一起開發電腦語言的高中同學——是和IBM佬截然不同的人物。
  想當年那蓋茲戴著酒瓶底厚的眼鏡,頭上有頭皮屑,臉上有青春痘,而艾倫則是披著一頭長髮,滿臉毛茸茸的鬍髭;兩個小毛頭活似美國學校裡常見的怪胎「漫畫版」。但這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美國企業界向來不太甩未經世事磨練的智力啊、科技專長什麼的,現在踫上了大挑戰。
  美國企業界向來信奉的迷思,是膽識、決心、運氣,再加上苦榦實幹就是成功之道。美國人從來不把大腦當作是揀選的條件。有時甚至還看作是障礙呢!尤其是那些智慧過人卻社交低能、性格怪異者。所以,這批電腦神童等於朝美國「反智」的傳統當頭撞了過去;所以藍道•史特勞斯(Randall E. Stross) 會說 ,「這用的辭兒或許會變——五○年代叫『蛋頭』,七○年代叫『怪胎』——但意思始終如一:大腦是負債,不是資產。」
  直到一九七○年代,美國企業界奉為英雄的仍然是李•艾柯卡(Lee lacocca)那樣的人物——就是帶領克萊斯勒汽車反敗為勝的那位總執行長。他的形象裡,約翰•韋恩(John Wayne,著名西部片影星,專演英雄)要大過皮威•赫曼(Peewee Herman,著名的電視兒童節目主持人,造型滑稽)。然而,一夕之間,隨著微軟和蘋果電腦崛起,怪胎頂下了美國的企業界,怪胎大力士的年代於焉展開。
  用「怪胎」這種損人的辭兒來說別人,當然透露出美國社會加諸某些性格特質或是態度的評價——這其實也是美國早年的價值觀崇尚體魄強健、苦幹實幹的遺緒。所以,我們的價值觀也正在轉換。這在企業界尤其明顯,因為現在正有一批稱為「知識勞工」(knowledge worker)者,在企業界嶄露頭角。
  在知識勞工掛帥的年代,科技知識和創意是企業最新的資產。將這些和精明的經營頭腦、好鬥的競爭性格結合起來,就真的創造出了最新的「奇葩」。比爾•蓋茲便是這類「奇葩」。只不過他還踫上了曠世難得的機會,將他帶到了可以盡情揮灑的高峰。

Dos大老闆

  比爾•蓋茲選對了時間站在對的地方。一九八○年,他和IBM開了那次扭乾轉坤的會議,整個電腦業的未來——也可以說是整個企業界的未來,就此轉進了前所未料的方向。大藍的高級主管和西雅圖一家小軟體公司簽了份合約,委託他們為IBM新開發出來的個人電腦寫作業系統。那時,他們以為這樣做,只不過是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節省時間沒什麼不好的啊!畢竟他們做的是電腦硬體,真正的錢和權,不都在硬體上嘛?但他們錯了。世事即將出現鉅變。他們卻無知無覺,平白將市場的領導權,就這麼一簽簽給了比爾•蓋茲的微軟。
  比爾•蓋茲怎樣耍IBM,不必多說。但IBM做出這樣的決定,卻也是他們自己一連串錯誤累積的結果,只反映出他們那時自滿的心態,以致到頭來將自己在電腦業龍頭老大的位置,隨便奉送給了別人。有位曾在IBM任職的人,將大藍那時的文化比作舊蘇聯的官僚體系,你唯一的晉升之路,就是逢迎上司,而非真正有所貢獻。所以,那時等於是一個虛胖臃腫、自大自滿的IBM,撞上了個活力極其旺盛、胃口極其驚人的微軟。結果就像把一隻正在打瞌睡的肥牛牽到一隻食人魚面前。
  蓋茲是真的很好運。可是,這同樣的運氣摔在矽谷其他同業面前時,結果可能就很不一樣了。因為IBM挑中的這位比爾•蓋茲,是不太可能將球漏接的。所以,歷史就是在這樣的時刻轉向了。比爾•蓋茲踫上了畢生難得的機會,自然會盡力而為。IBM看不出來的東西,比爾•蓋茲倒看得很清楚。電腦世界正處於鉅變的關卡——也就是管理理論專家喜歡說的「典範轉移」。比爾•蓋茲能用顯預保守的IBM所沒有的眼光去看事情,而看出往後是軟體的天下,並非硬體。他也知道依IBM市場領導人的地位,需要建立共通標準——或說是平台——供軟體應用,它龐大的軀體才動得了。而這共通的平台,應該就是Q-DOS,這是蓋茲從別家公司買來而後改名為MS—DOS的作業系統。只是,當時連蓋茲自己都想不到簽下這筆生意,會為微軟帶來這麼豐碩的利潤就是了。

IBM搞砸個人電腦市場始末
個人電腦市場是IBM自己錯失掉時機的。當時主宰電腦主機市場的IBM,沒認清個人電腦興起的意義——及威脅。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