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由人 (首刷限量版) | 誠品線上

成為自由人 (首刷限量版)

作者 李惠貞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成為自由人 (首刷限量版):在出版界擔任重要幕後推手的李惠貞,分享二十多年來,面對工作的熱情、創意與實踐,以及如何定義閱讀、旅行、人生的「自由」。回到核心,活出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出版界擔任重要幕後推手的李惠貞,分享二十多年來,面對工作的熱情、創意與實踐,以及如何定義閱讀、旅行、人生的「自由」。回到核心,活出自己,不論任何時刻,為自己創造新的選項。美術裝幀則以《氣味島》、《朝一座生命的山》獲得金蝶獎榮譽的「霧室」設計,以自由的海洋作為想像,陪伴讀者一起探索生命的答案。我是誰?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人應該為何而努力?享受工作是可能的嗎?自由是什麼概念?《成為自由人》共有48篇隨筆,以「自由」為主題,談論關於工作、閱讀、旅行、人生等等課題。透過如實真誠的闡述,提供另一種觀看事物的角度,也是多年在出版業界擔任重要幕後推手--李惠貞的首本個人著作,分享其長年積累的專業經驗和人生哲學。全書設計以「自由的海洋」概念來呈現,書封以PVC做成波光粼粼的效果,書頁前緣則裁成緩坡,刷上淡藍色,宛如波浪。書頁中有一條書籤線,印上錨之圖示,如同航行的準心。此外設計上還有幾個特點:進入內文前有一絡(不同紙張)像海浪一樣的前導,幫助讀者靜下心來沉澱,然後再進入內文。部分彩色圖片以插頁方式呈現,在以文字為主的書頁中,給讀者帶來驚喜。最後靠近結尾處,有一張作者的手寫字卡,像是旅行中寫給讀者的明信片。現代人講求快速,但自己的答案,在網路上是找不到的。因而這本書也是一份邀請,邀請你張開眼睛,看見自己生命的美麗,以及不論任何處境,都不要忘記,永遠可以為自己創造新的選項。重新為自己定錨,更勇敢地去探索和體驗,全然發揮自己,活出最自在、自信的自我。成為自由人,就是成為自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李惠貞出生宜蘭眷村,在台北長大。輔大大傳系廣告組畢。廣告界磨練兩年後,進入一生熱愛的出版業,超過二十年。曾任版權、企劃、編輯,經手書籍曾獲金鼎奬、博客來年度之最、中國時報開卷週報美好生活書獎、誠品年度推薦最佳藝術書系。擔任寫手著作有柯錫杰《心的視界》、幾米《故事的開始》、菩薩寺《朝一座生命的山》。2011-2017擔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企畫主題包括「理想的咖啡館」、「旅行的意義」、「文字的勝負」等,並於2012年開始策畫每年12月舉辦的「台灣設計BEST 100」。2016金鼎奬雜誌類個人奬最佳主編。2017年告別上班族生涯,發起「獨角獸計畫」,以創意方式推廣閱讀,擁有超過三百名獨角獸家族夥伴。經常參與閱讀、書店相關講座及邀稿,及以閱讀、企畫、設計為主題之演講。目前以顧問方式為台中「菩薩寺」服務,並擔任台北風格書店「真書軒」品牌總監。唯一專欄在《Shopping Design》紙本月刊。2013年先生病逝後,和女兒踏實地生活著,深刻體驗活著的意義。《成為自由人》為其第一本著作。臉書請搜尋「李惠貞」及「獨角獸計畫」IG: #readingintaiwan霧室/美術設計由彭禹瑞與黃瑞怡於2010年創立的設計工作室,擅長纖細設計語彙,觸發觀者的感官與記憶,以接近透明的距離、安靜卻不失存在感地存在著。作品如《獨情信》、《朝一座生命的山》、《沈靜而洶湧的大地》等。「不只是圖書館年度限定票券本」獲2019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及年度特別獎綠色設計獎《氣味島》獲2019金蝶獎銀獎《朝一座生命的山》獲2019金蝶獎榮譽奬「城市及其未來海報」、《漂浮之境專輯》獲2018德國IF 設計獎「城市及其未來海報」並獲第11屆澳門設計雙年展海報設計類優異獎《鄉愁與流浪的行板》、《遠行與回歸的長路》獲2015金蝶獎金獎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心是自由的海洋I. 為自由做準備1. 無法預期的人生如何準備2. 不必凡事追求有用3. 鍛練和累積4. 沒興趣源自於無知5. 把不喜歡的事變成喜歡的事6. 不怕麻煩7. 隨時準備8. 贏得信任9. 不知道才有探索的價值10. 主動創造11. 意義是自己給的12. 失敗是新的開始13. 離開舒適圈14. 回到核心15. 人脈是黃金16. 溝通的基本17. 自由和自律旅行的意義極光/出發,才能抵達環島/和未知相遇II. 工作的自由1. 好好結束也是一種成功2. 問題的問法會決定找答案的方向3. 每個人自己就是一個企業4. 斜槓的想像5. 改變的勇氣從何而來6. 先踏出第一步7. 意想不到的延伸8. 同行者9. 傻瓜精神10. 設定目標是為了享受過程11. 重新定義問題12.「為什麼」大於「做什麼」13. 自由工作者未必自由14. 讓「退休」一詞退休15. 一生的學習16. 想像未來旅行的意義書店/自由與想像的路徑III. 人生的自由1. 人人稱羨的路未必是最好的路2. 追求有趣的人生3. 儘管前進4. 做你能做的5. 不需要比較和競爭6. 人生要拉長來看7. 獨立精神8. 當下即是完整9. 我是誰10. 你無法只感謝人生中的順境11. 無所畏懼地活著12. 成為光13. 追求真實14. 感謝是最強大的能量15. 萬物是一個整體旅行的意義尼泊爾/希望從塵靄中現身後記 成為一個新的人致謝 生命中每一位天使

商品規格

書名 / 成為自由人 (首刷限量版)
作者 / 李惠貞
簡介 / 成為自由人 (首刷限量版):在出版界擔任重要幕後推手的李惠貞,分享二十多年來,面對工作的熱情、創意與實踐,以及如何定義閱讀、旅行、人生的「自由」。回到核心,活出自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8976849
ISBN10 / 9868976847
EAN / 9789868976849
誠品26碼 / 2681732402003
頁數 / 27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8.8X12.8X1.4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787g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出版界擔任重要幕後推手的李惠貞,
分享二十多年來,面對工作的熱情、創意與實踐,
以及如何定義閱讀、旅行、人生的「自由」。
回到核心,活出自己,不論任何時刻,為自己創造新的選項。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親愛的讀者:

關於人生的難題,你可能已遇見很多,或是,雖然還沒遇到,卻對即將面對的未來感到茫然、恐懼;你也可能讀過很多書或文章,教導你種種生存法則,明白你、和你站在同一陣線,把這世界令人惱怒的所有事踢向一旁,教你瀟灑做自己,承認自己的無能和厭世。

然而這本書要講的都不是這些。不論你覺得有沒有人懂你,我都認為你要自己站起來,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你想聽的是為自己的不幸運、不被賞識找藉口和自我安慰的話,這本書可以放下,它不是你要的。

如果你相信人生不僅僅只是這樣,而願意真正去思考存在的意義,願意去體驗全然發揮自己、活出最自在自信的自我之版本,那麼也許這本書可以為你注入一點信心。

我一直都非常喜歡我的工作。在超過二十五年的工作生涯中,真正算起來,不開心、不喜歡、不想去上班的時間,加起來應該不超過半年。許多人都有誤解,以為輕鬆的工作就是好工作,我們都被「錢多事少離家近」給誤導了,事實上輕鬆並不會帶來快樂,它只是證明你做不了更難的事而已。所以我感謝這一生遇到的老闆和工作,並不是因為輕鬆,而是它帶給我許多成就感,讓我發現內在的潛質。

我在2017年離開《Shopping Design》總編輯職務,結束二十五年的上班族身份,原因並不是想退休(我的腦海裡從未想過這兩個字,書裡會說明我對退休的看法),也不是不再喜歡我的工作,相反地,正因為在我熱愛的出版界工作了大半生,我想以不同方式為這個艱困的行業貢獻一點力量,就結果來看,我重新「發明」自己的工作,並且享受其中。

離職後,我帶女兒去阿拉斯加看極光,緊接著一個人環島一個月(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個人旅行),回來後正式成立「獨角獸計畫」,以各種有趣、有創意的方式推廣閱讀。

從各種意義來說,2017年都像是我新生命的元年,體會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開闊。第一次感到生命沒有極限,可以往外延伸到很遠的地方。這種感受不僅是精神上的,也是實際上的,這一年多嘗試了許多實驗,讓我對人生和工作的各種可能性,更加充滿信心。

我會在書裡分享為何我如此喜歡和享受工作(即使不乏淚水和汗水),以及這些創意及想法從何而來。當然也會回溯跟著那些令我敬佩的老闆們,我學到了什麼;從來不喜歡被管束、非常在意工作自由的我,為何能與老闆們相處愉快。

至於我的人生,自從先生2013年因病過世,我的世界就再也不同,事實上,從知道他罹癌那刻開始,某些我一直以來相信的事,都成了幻影。但先生從未讓我聯想到可憐,他非常強大,正直、勇敢又幽默,帶給我和女兒許多幸福的回憶。直到生命最後,他都是一位鬥士。我告訴自己,懷念一個人的方式並不是哀嘆,而是要把他的精神活在自己的血肉裡。從此,怯弱時,要學習他的勇敢,痛苦時,回想他對我和女兒的愛,用那樣的眼光,來愛自己。

這是一本談「自由」的書,工作的自由、人生的自由、旅行的自由。我認為「成為自己」的第一步是自由,自由意味著你知道自己有選擇權。我們常常會用各種理由把自己框住,最後變成沒有選擇、沒有自由。這世上確實存在著不自由,但我想談的是自己念頭上的囚禁,很多事情並不是不可能,而是我們不願去想、想了不敢去做、或是根本不相信而已。

我也會談自由的條件。自由的另一面是自律、自重,並不是空喊著我要做自己。一般人常有誤解,以為自由就是我行我素,事實上,對自由帶著膚淺想法的人,最容易活成自怨自艾。而且,如果你還不夠認識自己,如何做自己?

成為自己的第一步是自由,而自由的基礎來自於內在的探索。人生中每一次挑戰、磨難,都是一個向上的台階,給我們機會,去看得更寬廣、更深遠。

我一直很喜歡海洋,也喜歡天空,喜歡宇宙間一切遼闊的事物。在我喜歡的一本書裡把人生比喻作海洋,我們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就像是一道道浪,不論我們如何評斷波浪,都不會改變大海的本質。波浪不是你,它只是你的一個經驗。

「我們可以視人類生活中每日的麻煩與美麗為一種必須被避免、超越,或甚至是根除的東西;或者,我們也可以看進它的本質:一份神祕而持續不斷的邀請。」*

希望這本書也可以成為一份邀請,讓你張開眼睛,看見自己生命的美麗,以及不論任何處境,都不要忘記,你永遠可以為自己創造新的選項。

懷疑的時候,在心裡召喚真實,你不是那道波浪,你是海洋。

試閱文字

內文 : 1.無法預期的人生如何準備

在我的演講經驗中,最常遇到的提問是有關工作及前途的問題,即便我的演講內容與此無關。從那些熱切的眼神及言談中,我感受到對未來強烈的不安及不確定感。

如此眾多的困惑,我完全可以想像;因為我們都是從同樣的茫然中成長。

我大學念的是廣告,然而念了四年廣告之後,對廣告業仍是一無所知,也不確定那是否就是自己未來要走的路。畢業後在廣告公司工作兩年我就換了跑道,此後二十多年時間,都待在出版界,再也沒有回頭。因此我問同學,當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如何想得像到有一天會接任一份設計雜誌總編輯的職務?如果想像不到,又要如何為這件事作準備?

你如何為一個你無法預期的人生作準備?

反過來說,如果未來都已鋪好路,只要照著劇本走──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期待?

當然我們知道,人生充滿變數,即便走在按藍圖打造的劇本裡,也不可能都以預期的情節前進。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其實是個解脫,既然未來不可控,那麼現在就可以放下想要掌控的企圖;生命是現在,不在未來。

回到一開始的提問,既然不知道未來將會迎接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那麼「現在」要如何準備?對於即將步入社會感到徬徨的學生,應該要為什麼而努力?

如果我有機會給當年的自己忠告,一如現在跟同學們的分享,我會想說:此刻你有任何學習機會,就好好去學;有任何好奇的事物,就去探索;有好玩的活動,就去參與;有興趣的演講,就去聽;有機會旅行,就一分一秒都不要浪費盡情去拓展視野。不論你是中文系、數學系、設計系……,不論這些科系是否你真心想讀,選上了,就把握機會好好去學個透徹,對其他科系有興趣,就去旁聽。老師教的好,打開心眼好好跟他學;老師教的不好,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利用各種資源、請教厲害的學長前輩,自己去得到關於這門學問的理解。

不必擔心你所念的科目有沒有用,因為你不會知道的。然而我有百分百信心這麼說:一定有用。就跟閱讀一樣,任何知識都能給你帶來新的激盪,它一定會對你產生作用,只是你不知道它會在什麼時間點、以什麼方式對你有用。

我人生中大部分工作經歷都與廣告無關,但我從不覺得廣告白讀。與社會上大人普遍的焦慮不同,我不認為在大學裡主修的科系便決定了日後的職業。以我而言,雖然眼前工作看似與廣告無關,但事實上,那四年的基礎學習,對我每個階段的工作都有幫助。甚至,那便形塑了我與其他科系出身的編輯不同之處──對事情的思考方式不同、做事方法不同、抗壓性也有差異。

學習的「有沒有用」,並不在表相,大多數時候是思考能力的訓練。雖然我理化不好,不可能成為物理學家或化學家,但我知道,如果在這兩項領域上我能多開點竅,一定會讓我的羽翼更為強大,可以飛到更遠的地方。

那並不意味著就多了更多職業的選擇,重點不在這裡。真正的意涵是,我會更成為自己。不論選擇什麼職業,都有屬於我這個人的基因,都帶著形成「我」的豐厚實力,它讓我做任何事都能創造只有我能賦予的價值,那會是所有企業和老闆看重我的原因,也是我為自己的工作(或未來)所做的最好準備。

高中畢業時我的第一志願是美術系,為此做了許多努力。雖然最後仍沒考上,現在回頭看,曾經對藝術的熱愛仍然成就了一部分的我,後來能企劃藝術書系、編輯設計雜誌,或許仍得感謝這遙遠的機緣,在我的人生中種下至今仍發揮影響力的種子。

念哲學有沒有用?念阿拉伯文有沒有用?再也不要懷疑。放開心胸去和任何能接觸到的學問好好相處,把它當成一個引子、一個線索,去探索你的熱情之所在,去充實你的能力、開拓你的想像。不要擔心未來工作在哪裡,學歷只是第一關,所有的工作能否長久或贏得重視,看得都是之後的東西。而那之後的「什麼」,就是作為獨一無二的「你」,曾經累積和充實的實力。

沒有劇本的未來,才能活得最像自己。



2. 不必凡事追求有用

在我成長的二、三十年間,世界起了很大的變化,手機、網路,都是在這短短的幾十年出現的產物。時代及技術的變化非常快,然而我們的智慧和觀念卻守舊得令人吃驚。

在我小時候,社會上普遍認為有出路的行業,跟我長大成人、自己有了孩子後相較,幾乎沒有太大差別。從電影及戲劇中也發現,認為醫生、律師才是好出路的價值觀,東西方皆然。於是大學裡大部分科系都被歸為「沒有用」,因為對應不到一個「有錢賺」的行業。

然而我們有必要討論一下「有用」的概念從何而來。每個人所認為的「有用」,必定是從他個人認知而來,姑且不論這認知是否有事實根據,以過去來說,我們終其一生都未必透通明瞭世上多數的奧秘,就未來而論,技術及資訊的革新日新月異,那麼在我們中年、甚至更年輕的時候,如何能為某件事是否「有用」下定論?以有限的知識和經驗所做的設限,會有多窄化?弔詭的是,這仍是現今許多家長堅守的信條。

以一個科系決定往後的人生職涯,不論主客觀角度,都沒有說服力。在賺很多錢跟賺不到錢之間,還有無盡可能,為什麼不把問題變成「賺足夠的錢,過自己想要的人生」?至於什麼程度是足夠、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每個人答案不同,這不正是人生追尋的意義。

我們有時會把手段錯當成目的。試問,賺錢的目的是什麼?無非是讓我們過好生活,追求幸福。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但總之心靈滿足才是目的,賺錢是為達目的的方法,而且不是必要條件(有人賺的錢很少,但心靈富足;反之亦然)。沒有謀生能力當然很痛若,沒有快樂的能力何嘗不是?

凡事不感興趣、不願投入心力的人,念任何學校都沒有差別。

引用我敬重的建築學者李清志老師的說法,「大學教育不應該只是讓你將來可以賺大錢或是生活富足無虞(真正賺大錢的人大多不是大學畢業),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幫助你去學習思考,什麼才是你人生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什麼事是值得你投資一生努力以赴的使命?大學教育不是職業訓練,只是教你謀生的技能,大學教育是讓你更認識世界、認識偉大的思想,去追尋更美好、更有價值的人生。」

藝術有什麼用?讀詩有什麼用?如果我們對有用的定義只在於眼前看得到的「具體獲得」,或是與金錢地位相關的現實考量,那必定會錯失生命中許多更有益、也更意義的事物。

「現代人普遍都是急迫的人,他沒有時間,他是需求的囚犯,他不懂居然有東西可以沒有用,他更徹底不明白,有用可以是一種沉重而無用的負擔。」

在人工智慧發展的前景中,有極高比例的行業都會消失,包括我們現在認為最有出路的前幾名職業。那麼我們更該問的是:人為何存在?

「我們忘了什麼值得讚嘆,而電腦正提醒我們。」

望向未來,我們更要去面對這樣的事實:人的價值並不是被一份工作所定義。人的一生不該為這份「有出路的工作」而活(所謂出路將會一直變化中),再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可以給你快樂幸福的保證。要為什麼而活,我們得自己去找出解答,這是所有問題的開端,也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提問。



3. 鍛鍊和累積

每個成年人都有銀行帳戶,即便沒有也會同意,儲存資金、累積財富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但你有沒有想過,「人」也是一本帳戶,你為自己存入多少價值、有多少可以提領或兌現的籌碼,可能比你銀行帳戶中的數字更會決定你的一生。

剛從出版界進入雜誌界時,最難以適應的是雜誌有明確的截稿期。我是個時間管理嚴格的人,規範自己很容易,但雜誌是一群人共同完成的作業,需仰賴許多外部協力者,如果外稿延遲,編輯及美術作業時間被壓縮,就會發生某幾篇稿子即便還未達九十分(不要說一百分了,幾乎沒有可能)就要出手的狀況。不像之前做書,可以同一份稿子一磨再磨,出書時間也不像雜誌那般不可動搖。因此,六、七十分就得讓它過去的狀況,讓我非常痛苦,經過好一段調整期,才慢慢找到平衡點。

當然文章及版面的好壞並沒有標準,可能有人覺得已經八十分了,我卻認為根本不及格,反之亦有可能。我們都是帶著自己的認知和心裡的一把尺在進行每日的工作,那把尺,就是你對自己的認定。對工作成果的要求、工作態度、與人溝通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綜合的特質最終會形成「你」這個人的帳戶資本。

所以,不論任何公司、工作,所有的問題回到根本都是「人」。同樣的工作,有人勝任愉快,有人痛苦不堪;有人兩小時能完成,有人需要兩天。同樣的企畫,有人能談成且樂在其中,有人談不成還抱怨任務太難。

世上沒有完美的公司(「完美」要用誰的定義呢?),對於問題或狀況,工作者如何回應、處理,仍是各人不同。很快就離開一項職務,或很早就投入自由工作或創業,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然而若沒有持續學習新的事物、看不見自己的盲點,或是因為抗壓性太低而逃離,沒有一處能消減你的茫然。

工作的本質是承擔,你能承擔愈多、給自己愈高的標準,才有可能激發潛力,為個人和公司創造價值。然後你想向上成長或自立門戶或另謀高就,身上才有累積。我們不可能帶著一本空虛的個人帳戶去發展自己,在那之前,有許多必要的鍛鍊和磨練。

機會和磨練經常是一體兩面,有人視為機會,主動爭取;有人只想著安逸打混,避之唯恐不及。工作本身沒變,造成不同影響的是人。因此要小心,當你抱怨和推諉的時候,受傷害的不是工作和公司,而是自己,因為你正宣告著,自己足以被取代的理由。

不要害怕辛苦,工作和學習本來就是辛苦的,不辛苦的工作是你本來就會的事,只是原地踏步。也不要誤以為輕鬆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輕鬆並不會帶來快樂,成就感才會。工作的成就感是要通過一點辛勞去獲得的。辛苦也未必等於痛苦,有時候,深刻的辛勞才會帶來深刻的快樂。

此刻的輕鬆,很可能是未來的侷限。學習和累積是一生的事,心弱或能力弱,都不足以應付瞬息萬變的未來。在還未找到傾注一生熱情的志業之前,不妨儘可能鍛鍊。帶著堅強的心和實力,你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