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你的人生地圖 | 誠品線上

拓展你的人生地圖

作者 郭順杰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拓展你的人生地圖:如果你考慮是不是應該繼續升學,可以看這本書;如果你考慮是不是要出國留學,可以看這本書;是該創業還是幫別人打工?這本書也可以給你建議。作者特別強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如果你考慮是不是應該繼續升學,可以看這本書; 如果你考慮是不是要出國留學,可以看這本書; 是該創業還是幫別人打工?這本書也可以給你建議。 作者特別強調一種「不乖」的精神,希望每個人都能走出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道路! 《拓展你的人生地圖》是一本很適合中學生、大學生、或者剛出社會工作的人閱讀的一本激勵書,也是給一群正在求學、追求夢想的朋友們的一本借鑒之書。 本書將會從求學、思想、處事、成功等四大篇章,來為讀者點出讓自己卓越傑出,通往成功道路所需具備的思考邏輯與觀念,並點評讀者在社會上常聽到的一些謬論以及大家可能會面對的問題和疑惑。比如,在求學篇中我將會提到,大學文憑到底是不是只是一張紙?隨後,在思想篇當中,我也會為讀者講解為什麼乖孩子難以成功? 當然,市面上關於各種技巧的書多不勝數,有教導成功的技巧、談判銷售的技巧、應對考試的技巧、有泡妞的技巧⋯等等。要知道光學技巧是不夠的,技巧是會跟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的。這些技巧總是會有漏洞,會因為文化地理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而這些漏洞將會科學式地被研究, 然後我們的後代便會發明一個技巧去填補這一代的漏洞, 下一代技巧的漏洞就會再被下下一代填補上去,如此反復的驗證,這就是科學。 外在的技巧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個人使用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它是由個人教育、理解程度、領悟力和天分而決定的。我常常把這種技巧,比喻為武俠小說裡面所說的外招,光練外招是不夠的,還必須要修煉「心法」。武功裡面的「心法」指的就是內功、氣和心靈的修煉。 我們除了要掌握技巧和知識之外,還必須訓練處理事情的思維,這種修煉是需要時間的,但是當你修煉了以後, 它就成為你的一部分,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這個心法都會為你帶來屬於自己的一套方法。 而本書所要帶給讀者的正是一個心法,一個修煉自我的旅程。 本書名為《拓展你的人生地圖》,在 NLP(神經語言程式)的學問中, 其教條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 」(英文譯:The map is not the Territory)。當年,我在新加坡學習第一階段的 NLP 執行師認證課程的時候,第一次接觸了這個教條,並對於它的含義有著很深的共鳴。所謂的「地圖」,代表的是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是由感官經驗、環境所得來的,由我們給予它們意義。而「地域」則類似所謂「絕對真實的世界」, 一個等待我們去突破的領域。有鑒於這樣的啟發,我決定在本書中拓展這樣的思想。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地圖」,而這個地圖可以理解為框架一個人的行為,成功與否的界限。正如地圖上的界限,它框架著你的活動範圍,能走多遠等等。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閱歷(教育與上學的程度)、思想、處事方法、對成功的觀念、正決定了我們人生地圖上的界限。本書,我要表達的是地圖上的界線並不等於真正的地域。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為自己繪製各式各樣的地圖。然而,我們不應該被地圖的界限框架了自己,相反地應該勇於拓展未知的領域。 作者希望透過書中的四個篇幅來拓展讀者的人生,讓大家獲得多方面的提升。透過本書,你將理解讀書的重要性、學習讓你卓越的思維模式、處事法則,與建立良好信念的方法。這些心法將讓你飛得更高,走得更遠,人生更卓越! 最後,作者也鼓勵大家在面對問題或者對於一些本書所提到的概念有不明白的時候,發郵件給我。由於讀者人數眾多,如果有類似的問題,會採取群回的方式,統一回覆所有的讀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郭順杰郭順杰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柔佛麻坡,通曉中文、英語、馬來語、日語和西班牙語。 他目前在著名會計咨詢「四大」的安永(EY)擔任科技諮詢顧問,主要負責處 理業務與流程自動化(RPA)與大數據專案,並曾協助多家國際銀行與 500 強 企業制定策略與自動化方案。順杰擁有多個編碼與科技認證,截至目前為止, 他已榮獲 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UiPath 高級RPA 研發認證 、Python,SAS,區塊鏈等IT認證。此外,他也是專業敏捷(Agile)開發教練與專 家,精益六西格瑪黑帶(Lean Six Sigma Black Belt)執行師與樂高團隊組織訓練 員(Lego Serious Play® Teamwork Facilitator)等證照。 教育背景方面,順杰 2016 年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主修國際貿易與經濟, 隨後他在 2017 年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科技政策碩士學位。他致力於研究國家科 技管理與法律,包括中小型企業的競爭與創新,網際網路發展的商業策略與社 會文化的進程等。 白羊座的順杰,有著一個燃燒不完的學習熱情,工作的同時也熱愛藝術。他獲 得了英國皇家鋼琴與吉他 8 級文憑的榮譽。除此之外,他努力鑽研佛教、西方 神秘學、哲學、東方儒道家的經典以及塞斯與奇蹟課程等,遍訪名師,積極地 探討生命的旅程,並到處授課演講。迄今,他榮獲美國 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經語言程式學)與時間線療法(Time Line Therapy®)高級執行 師認證、英國EFT 協會(舊名:AAMET) 情緒釋放技巧治療師,美國 NGH(National Guild of Hypnotists,美國國家催眠師協會)催眠諮詢師與日本靈 氣三階導師等證照的殊榮。 作者領英帳號: https: www.linkedin.com in soon-kiat-ker-193b30108 鄭匡宇審訂者鄭匡宇是知名作家、演講家與主持人。

商品規格

書名 / 拓展你的人生地圖
作者 / 郭順杰
簡介 / 拓展你的人生地圖:如果你考慮是不是應該繼續升學,可以看這本書;如果你考慮是不是要出國留學,可以看這本書;是該創業還是幫別人打工?這本書也可以給你建議。作者特別強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626422
ISBN10 / 9869626424
EAN / 9789869626422
誠品26碼 / 2681823575005
頁數 / 30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9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531.2g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年輕人的人生工具書。
不打高空,沒有廢話,都是作者實戰後的經驗、思維與作法分享。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友情序
江健勇 作者 / 培訓師 / 受證 NLP 高級執行師
亞洲毒辣 NLP 創辦人


郭順杰是一位坦蕩的學習人,所謂的坦蕩就是在學習的當中,不會因為面子的關係而問問題的時候,把部份的資訊隱瞞或把問題變成一個廣大群眾都可能會面對的個案來問老師。

甚麼叫做把問題變成廣大群眾的個案?

例如:如果一個人一直被同事在老闆面前刁難,他應該怎麼做?

因為我辦公開授課多年,課程當中是准許學員問問題的,通常這一類問題的人,不附加任何細節的話,我會推測這個人不想把自己遇到的困境的細節在課堂中講出。

那,我為何能夠知道這些人可能有隱瞞細節呢?

因為要給一個負責任的回答,沒有細節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給很籠統的答案。在我的教學價值觀中,籠統或模棱兩可的答案,等於廢話。

所以,每當有人問這類問題的時候,我都會追問細節, 有的一追,就講出細節,有的要連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追問,就開始會把過程的細節也講出來。

我沒有興趣應酬籠統問題的最重要原因,是提問的人已經先入為主的決定甚麼才是問題的關鍵,才會自行刪減細節來問我。如果我完全尊重我學生的決定,我的回答就會很爛,因為有可能他刪減的部份,其實才是關鍵所在。

順杰在上課的時候,他也用這類大家都有機會遇到的問題,不過他一提問了,不需要等我追問,就把自己遇到的個案細節,在同學面前講出。

隱瞞細節的,是個學習上有包袱的人。也因為他有包袱,所以問問他的時候就會把自己抽離出來。另一方面,問你問題時大吐苦水的人也會把很多細節全部都告訴你, 但,往往是又有情緒上的包袱。

能夠抽離的問,同時又能講出自己問題的細節,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衡。

這也是這一本書的特色。對於年輕人該有的生涯規劃,有抽離的思考大方向和趨勢,也有個別領域的細節。換句話說,抽象和具體的思維並重。

對與人生剛開始的求學和讀書,之後出來是社會的處事和成功,都有抽象和具體的演繹。

他在書中劈頭就挑戰了很多人對於成功案例分析的迷思——分析已經成功的案例如何的成功,本身就已經是謬誤了。

當中他也提到了如何利用四種邏輯思辨的角度來閱讀, 這不但確保你可以快速過濾掉書中有漏洞的資訊,同時也能讓你對那本書的閱讀會更深入。

這本書除了抽象和具體的資訊,也提供了明確的技術, 特別是在管理好自己的心情上,提供一套很好的方法,也在成功的概念,提出了一套梳理自己思維和信念的方法。

我個人的評語是 這本書共有四篇,每一篇的內容都可以發展成一本書。

讀者不妨把這本書的內容,消化後,變成自己思維的體系,你將會讓更多的人獲益。

試閱文字

內文 : 談完了大學的重要性,也許讀者在考量大學的同時, 也會經常考慮到大學的地點,究竟是要就讀國內大學還是國外大學?

要注意的是,這裡所闡明的論點,是以馬來西亞、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地的學生作為例子。本章節所謂的「國外」,是指讀者生長國以外的地方。例如,如果你出生在臺灣,國外可以是馬來西亞、新加坡、英國等等的國家。

大學難選?

首先,學生在考量國外與國內大學的時候,必須針對科系的供應、教材與師資做一個全盤的比較與了解。

以目前的趨勢來看,現在大學提供的課程,特別是人文科系已經逐漸減少,大大地限縮了學生們的選擇。例如,華盛頓報就曾指出,威斯康辛大學在 2018 年已經計劃取消13 個本科課程,這包括哲學、英文與歷史,這是因為報讀這些科系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7 。別忘了大學也需要經費,對於比較不受歡迎,帶來的收入比較少的科系自然而然要加以除去。

臺灣也不例外,2015 年的一篇網路文章指出,全臺將有 143 個科系申請停招,其中 87 個科系是部分學制停招,另外 56 個是科系停招,直到在籍學生畢業後將正式走入歷史。

如果你選修的科系面臨著供應的問題,本地大學找不到,則可以考慮放寬視角,去看看本地之外的大學。

再來就是教材的問題。

曾聽到一些人評論說,外國讀的東西和本地的東西一樣,不需要置身國外去修習。這個言論的真實性還必須取決於科系的本質。

以商科為例,現代社會的資訊已經非常發達,所有的資訊都互通,也因此,目前亞洲多個大學的教材與水準確實已經可以達到與國外頂尖大學教材基本一致的境界了。以馬來西亞的泰萊大學為例,它的名次雖然不及英美的名牌大學如牛津、劍橋與史丹佛等來得高,但其所提供的商科教材卻相差不遠,而且學費還比這些歐美的知名大學便宜很多。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馬來西亞目前絕大多數大學在針對工程系的設施與器材上卻沒有外國那樣先進,因此在選擇上,我們還必須將專注放在國外一些工程系比較著名的大學,例如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以及較少人知道的慕尼克工業大學 8。由於英美大學與私人企業一直以來都有多方面的合作,讓他們有資本與經費去購買器材,學生才有機會接觸這些新穎的設備,在理論的基礎上學以致用。

我當年在英國劍橋大學深造的時候,學校已經擁有很多的實驗室了,校內除了有非常嶄新的機器,校方還引進了多個高端科技如 3D 列印機。相反地,馬來西亞的大學在同一個階段還沒有這樣先進與便宜的 3D 列印機,這對相關領域的學生將會是一個劣勢。目前,也已經有好多個研究顯示,學校的設施與器材將會影響學生的學術表現與教授的教學質量 9。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自然而然鼓勵理工科的學生去一個設施、教材比較完善的大學深造。

考量大學的最後一個重點是師資。現今,亞洲多個國家的師資陣容已經比二、三十年前好很多了。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為例,該大學與私人企業界擁有很多跨領域的項目合作,也與其他國外名校擁有長期的學術合作。因此不難發現,新加坡國立大學近幾年的學術成就確實增長了不少,也逐漸吸引了很多國內外資歷不錯的講師。另外, 我很驕傲地說,馬來西亞目前的大學教授的資歷都在逐年提升,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學術的進程,也因此我相信在教導的過程中,也與國外的名牌大學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最後,科系的供應、教材與師資這幾個因素將會間接影響學費的高低,這也是一些嚮往海外留學的學生所擔憂的問題。目前,多數的歐美國家,特別是英國與美國大學的學費都很高,而且每一年都有上升的趨勢。如果經費是讀者很大的考量,我建議大家可以去一些大學年份體制比較短的國家深造。據我所知,相較於臺灣、美國,大學本科 4 年,碩士 2 年的制度,英國、新西蘭、新加坡等大多數
的大學本科僅需 3 年。這大大降低了留學的經濟成本,讓我們快速加入職業生涯。

對於那些家境貧寒的同學,我會鼓勵先在本地讀完大學,拿了紮實的經驗,有了積蓄,再去一個自己比較想去的大學,念一個研究生的課程(Graduate School),精進自己的知識。目前大學與大學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我們也不難找到這樣的雙聯課程(Twinning Program)。

現今不同國家都設立了相關團體或專案,贊助家境貧寒的同學去外國深造。以馬來西亞為例,我們的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就有類似的項目贊助特優的學生去外國深造。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那些被贊助的同學畢業後都需要去該公司或其他政府機構,根據契約規定效勞數年。

如果在科系、教材、師資等因素的比較中,國內與國外的大學在這些基準上不存在很大的差別,本身的經濟情況又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要怎麼去抉擇國外的大學呢?

在此,我會鼓勵讀者選擇去國外深造,哪怕是在一個語言困難(如德國)、文化相差甚遠的地方就讀,一次的國外體驗,都會讓你的人生增加幾分色彩。

打開天窗,體驗外國文化

當你去了別的國家,可以讓你融入一個新的社會、體驗不同的文化。而這樣的過程是相互的,也可算是一種文化上的交流。

以我去英國求學的個人經驗來說,我發現其實西方人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樣歧視亞洲人。我相信這也是想出國的朋友比較擔心的問題。其實,這種歧視在老一輩外國人心理上的確是存在的,但他們會有這種心態,也並不完全是基於道德品質修養的問題。

我更認為,很多時候,白皮膚的人會對黃皮膚或者黑皮膚的人有歧視心態,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本身英語不太上手(如北歐與東歐人),所以遇到外國人,甚至是同樣膚色的西歐人,便會產生一種抗拒與距離感。我以前去英國深造的時候,其實對外國人是有所排斥的,因為我不太敢與他們溝通,深怕自己聽力不好,沒有辦法明白他們所要表達的內容。後來居住了大概半年,自己英語讀寫聽說的能力有了顯著的改進後,才開始放開胸懷,很自在地去接納外國人,與他們溝通。

如果你是因為害怕自己可能會被歧視而不出國,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更是你內心的自卑感。因為你打從心裡看不起自己,才會投射出一個人來歧視你。因為害怕歧視而不敢出國讀大學,是非常可惜的。反之,我們應該敢於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出國讀大學是一個非常好的歷練,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的東西多,自己的體悟也會慢慢提升。在待人處事、解決問題的時候也會以一種沉著的心態去面對。

在我學習的過程中,和許多英國朋友都混得很不錯, 而且他們也沒對我有什麼歧視的言語和行為。要說有不同的地方,或許就是文化差異吧。我幾乎是吃喝嫖賭都不沾的人,所以每次外國朋友約我去 party、喝酒、跳舞,我幾乎都加以婉拒。很多時候,我倒覺得他們也非常地賞識我們,由於英國本身是一個單一語言的國家,所以他們其實非常敬佩這些可以掌握更多語言的人。曾經有一位外國朋友就對我說過:「Soon, you are kind of legend. How do you manage to master so many languages?!(順杰,你真是個傳奇。你是怎麼把那麼多國的語言都掌握得那麼好的?)」身為馬來西亞人, 我從小就學習了中文(普通話)、馬來文、英文,在大學時期,也另外學習西班牙語與日語;方言方面,我會說一點福建話(和閩南語非常相似)和粵語, 所以在外國也得到不少人的羡慕。

學子出國把自己的文化向世界各地的學生展示出來, 同時又將國外的所見所聞帶回來。因為認識了英國的朋友, 我體會了他們對足球的著迷,而他們也從我身上知道了很多關於馬來西亞的見聞與食物等等。

也因為長期與外國人接觸,慢慢地激發了我的上進心。這是因為每次面對不同國家的同學們,自己都會有一種「不能輸」的想法,不能讓自己國家丟臉的心態。例如每一次上臺演講、做報告,觀眾看到我的同時,會下意識地聯想到我國學生,甚至人民的教養與素質。也許我自己比較好勝,每一次的演講與報告,我都做到盡善盡美,深怕丟了自己國家的臉。

此外,我在大學求學的階段也經常將英國與自己的國家作比較。我曾問過自己,為什麼所有外國百億營收的大企業,如美國運通、吉列刮鬍刀、麥當勞等都可以經營那麼久,而我們東方華人的生意絕大多數都是富不過三代呢? 有什麼元素是我可以學習的?在探索的過程中,我懂得去用更廣的視野去看待事情。

當然,以上所說的,是我出國深造所得到的個人體驗。唯有當你真正出國了、體驗到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才能體會到屬於自己的經驗。

國際觀:開啟哪吒的天眼

另外,出國深造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國際觀。

在這個變化快速的科技時代,你的行為和舉止都會影響到你的社交圈甚至整個社會。相反地,也由於全球化和各國政治與經濟的進程,國外發生的事情,也會慢慢地影響著我們。當我們逐漸進入大數據時代,與世界變得更緊密,我們就更需要培養國際觀。

國際觀,可以比喻為你身上的「天眼」,是一個我們對國際局勢和事件走向的掌握度。參照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的教授加利.帕爾墨(Gary Palmer10)的解釋,國際觀是一種視野,包含了對個人與整個社會脈動的了解和關懷、對國際文化有敏感度,並且了解國際緊密結合的現象。因此不難理解,國際觀,要說它是「第三隻眼睛」也不為過,因為它是一個讓你不管在看待什麼事情時都可以更加透徹的方法。

目前的大學與公司在招募過程中,都對於候選人的國際觀有著高度的重視。曾經有個公司在面試候選人時就問道:「2016 年川普上臺成為美國的總統,試分析這對中國的貿易政策有什麼具體的影響?」還有一些公司在面試時問受試者:「某國外匯如果上升了,會如何影響我們與夥伴的關係與整體的供應鏈?」無疑,這些公司在面試的時候問這樣的問題,目的是想試探我們對國際趨勢的了解與敏感度。如果我們對世界所發生的事情不聞不問、漠不關心,又怎麼能夠為勝任崗位,面對變化莫測的市場呢?

我們從石器時代來到了數碼科技時代,後者透過無形的網際網絡連接著社會不同的人,我們的關係網也越來越緊密,也因此我們已經不能再依靠自給自足的辦法來經營我們的生意。

簡而言之,國際觀可以提升我們對他國以及其他文化的了解,讓我們知曉,離開我們居住的地方、一千里、一萬里、甚至十萬里之外的地方,那裡的山是什麼樣的?那裡的水是什麼樣的?那裡的房子是什麼樣的?那裡的人是什麼樣的?

對於一個正在工作的年輕人,必須學會去觀摩別人與學習其他人的想法,同時可以讓我們了解國際禮儀,這樣才能避免我們在重要場合上出糗。當我們開始培養了國際觀,將會漸漸地提升我們對國際局勢的預測能力。正如哪吒的天眼,能看盡六道輪迴的一切事物,不管是近或是遠、上下還是前後,它都能看得到過去與未來。

唯有了解自身文化在整個國際社會的地位,我們才能從中截長補短,改善自己的周遭環境,讓自己、甚至整個國家更進步。一個國家也一樣,要擁有足夠的人文視野、思維見地,才能在文化政策、管理等領域中提升執行與規劃的能力。中國也正是因為 80 年代的開放政策開始,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努力地學習外國的科技,因此不管在經濟或軍事上,都有顯著的成長。相反地,一個不與外界聯繫, 或對外面所發生的事情抱著冷漠態度的政策者,其國家最後終將會與世界脫節,漸漸走向退步的道路。

這就是為什麼,在英文裡面有句話叫「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思考國際化,行動在地化)。

學習一門外語

如果讀者是幸運的一群,並有機會到外國留學,我更鼓勵大家藉此機會去學習一門外語。

雖然廖新田教授曾經說過,不是具備了語言能力, 就能夠掌握世界觀 11,然而正如依斯邁.恰克爾(Ismail Cakir)教授的研究顯示 12,學習一門語言是一個可以馬上了解相關文化的捷徑。美國的女藝人蓋姿.麥克費登(GatesMcFadden)也提到過 13,用不同的語言去思考,會對自己的文化有更全面的認知。

科學家已證實。學習不同的語言,會開拓不同的思維模式。這就好比當你看一本中文書,和看一本內容一樣的英文書,在腦海中所產生的畫面與思維連結是不同的,這點大家可以自己去試驗。曾經有一個在外國所做的實驗, 證明了學習外語對於英語和數學的能力有幫助。其解釋是, 在學習英語和數學所需要的邏輯思維,會被新的語言所激發,因為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都會彼此同步。

受到全球化的影響,一部分的外國人也開始傾向於學習新的語言,並且意識到了學習外語的重要性。有一篇報導 14 就說到了,英國現在面臨的危機就是他們只懂得說英語,也因此職場競爭上就會形成一定的劣勢。我在大學時期也看過一篇類似的研究,說明了單一語言思維對於商業與社會融合產生的負面作用。根據研究表示,這是因為單一語言的思維沒有辦法轉化到多語言民族的立場,進而在商業談判和社會連結的時候,會減少絕對的競爭優勢。

我在馬來西亞安永工作的時候,也同時收到了日本與中國安永方面的邀請,要我前去他們的部門工作。由此可以證明,語言,可以讓你在原有的技能上,開拓一層新的機會、新的市場。

莫忘自己的文化

雖然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當我們有機會去到外國留學的時候,更應該適當地秉持著不忘本的心態,去學會欣賞自己的文化。

留學時期,我有幸透過大學交換課程去到不同的國家參加培訓與短期交流會。讓我感到遺憾的是,一些在海外留學的朋友,一旦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就忘記了自己的文化,認為在外國說馬來語是一個很羞恥的事情,而部分的人也認為說英語才是上等人應該做的事。這對我而言,是一件很震撼的想法。

我雖然在國外深造,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當回國了以後,去到政府部門,或在國外遇到馬來同鄉(非華裔),即便我的馬來語很爛,我都會嘗試用馬來語與他們溝通,因為我深知,一旦長期不接觸馬來語,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生疏,忘了怎麼講了。

也有人問我,為什麼馬來語那麼爛還要講,去政府部門辦事也可以說英文啊?我的反駁是,在馬來西亞不講馬來語,那要講什麼?語言正如自己的文化,是一個代表著
「你是誰」的根基,是自己的根,也是承續著歷史的脈絡。我們更應該懂得保護著自己的文化與傳統。

60-70 年代新加坡建國期間,其總理李光耀就曾大肆鼓勵國民學英語。據說,他還曾經向鄧小平建議,把英文定為中國的官方語文。這樣的政策,導致了上一輩的新加坡華裔失去了一種語言能力。隨著中國的崛起,新加坡才推行了雙語政策,並大量引進中國教師來提升新加坡人民的中文程度。

現今一部分的亞洲人民受到了西方媒體的影響,總是有一股崇洋的心態。當然,有些人嫁到日本就崇日,嫁到美國就崇美,這屬於正常心態。可是一旦反過來蔑視、歧視自家人,就是很大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