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公式經濟學: 極簡經濟知識無痛學習! | 誠品線上

0公式經濟學: 極簡經濟知識無痛學習!

作者 李毅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0公式經濟學: 極簡經濟知識無痛學習!:看不見的手?看得見的手?到底是誰在操控市場!為什麼大家都上網買書,不逛書店了?三個和尚一定沒水喝?有沒有辦法解決?聽到「經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看不見的手?看得見的手?到底是誰在操控市場! 為什麼大家都上網買書,不逛書店了? 三個和尚一定沒水喝?有沒有辦法解決? 聽到「經濟學」三個字就頭痛,想要尖叫「我又不是學商的」? 沒關係,就算不是,這本書也能讓你一目瞭然! 【馬太效應】 《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寫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概括了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個現象在社會心理學、教育、經濟、金融等領域廣泛出現。在經濟學中,馬太效應反應的社會現象呈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價格歧視】 所謂價格歧視,指的是廠商賣同樣一件產品時,對不同的人定不同價格的行為。這種行為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例如:電影票、火車票對學生和非學生的收費是不同的;一般來說越早買飛機票越便宜,越晚買飛機票越貴;買飲料時,第一杯全價,第二杯七折等都屬於價格歧視的行為。 【寡頭市場】 寡頭市場,也稱寡頭壟斷,是指某種商品的生產和銷售由少數幾家大企業所控制的市場。其特點是在該行業中廠商數量少並且相互影響,而商品的價格比較穩定,廠商們進出這個行業都不容易。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毅 著李毅,經濟學博士。研究領域:主要研究領域為個體經濟學的基礎理論,賽局理論和資訊經濟學及其應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經濟學基本原理 1. 奇怪的高爾夫球 2. 稀缺與選擇 3. 木碗與寶石——物以稀為貴 4. 石油真的會用完嗎? 5. 秀才、木匠和農夫——社會分工 6. 看書的成本是什麼?——機會成本 7. 「覆水難收」——沉沒成本 8. 我們為什麼會上網買書? 9. 天生我才必有用——比較優勢理論 10. 貿易可以讓每個人生活得更好 11. 看不見的手 12. 囚徒困境 13. 獵人與獵狗——關於激勵的故事 14. 如何分配稀飯才體現公平——制度的功能 15. 基尼系數 第二部分 個體經濟 16. 小屋奇遇——邊際效用遞減 17. 鑽石與水的價格之謎——邊際效用決定價格 18. 東施效顰——示範效應 19.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棘輪效應 20. 鯨魚油的故事——關於替代品 21. 麥琪的禮物——關於互補品 22. 現代經濟的細胞——企業 23. 大企業與小企業 24. 企業規模應該大還是應該小?——規模經濟 25. 要素與生產 26.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 27. 價格是如何決定的? 28. 豐收悖論 30. 為什麼價格會不一樣?——價格歧視 31. 「波音」和「空中巴士」——寡頭市場 32. 「波音」吃掉「麥道」——經濟中的兼併 33.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七喜——差異化經營 34. 英特爾公司和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的競爭 35. 狼和獅子的故事——壟斷和競爭 36. 嘉年華的大嗓門 37. 賠償和補償 38. 燈塔的故事——公共財 39. 濫竽充數——「搭便車」行為 第三部分 整體經濟 40.GDP——20 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41. 美國總統賺多少錢?——物價指數 42. 獵狗與失業 43. 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水準?——勞動生產率 44. 克魯格曼的預言——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 45. 雲霄飛車與經濟週期 46. 大蕭條 47.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 48. 經濟危機之整體調控 49. 小布希的減稅——財政政策 50. 聯準會的魔術——貨幣政策 51. 「國會保姆經濟」的故事——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52. 匯率變動如何影響我們?——以台幣升值為例 53. 歐元的誕生改變了什麼? 54. 貿易保護主義對一個國家是否利好? 55. 馬太效應 第四部分 貨幣與金融 56. 什麼是貨幣? 57. 格雷欣現象——劣幣驅逐良幣 58. 中央銀行——銀行的銀行 59. 商業銀行 60. 為什麼要買保險? 61. 股票和股票市場 62. 從眾心理——羊群效應 63. 複利 64. 套利 65. 風險投資 66.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67. 金融市場泡沫

商品規格

書名 / 0公式經濟學: 極簡經濟知識無痛學習!
作者 / 李毅
簡介 / 0公式經濟學: 極簡經濟知識無痛學習!:看不見的手?看得見的手?到底是誰在操控市場!為什麼大家都上網買書,不逛書店了?三個和尚一定沒水喝?有沒有辦法解決?聽到「經濟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164591
ISBN10 / 9865164590
EAN / 9789865164591
誠品26碼 / 2681923517004
頁數 / 16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本書根據書中的內容和經濟學的知識,把書中的故事分成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經濟學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個體經濟;第三部分,整體經濟;第四部分,貨幣與金融,使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和其背後的經濟學原理。

36. 嘉年華的大嗓門
環球嘉年華源於古埃及的慶祝活動,今天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巡迴式移動遊樂場。
然而2004年,北京環球嘉年華的「大嗓門」卻讓周圍居民叫苦不迭。嘉年華每天播放的音樂令他們心驚肉跳,夜晚遊客們的尖聲驚叫更讓他們難以入睡。顯然,嘉年華的做法妨礙了周圍居民的生活。
有38戶近200名經歷了「心驚肉跳」的居民實在無法忍耐嘉年華的噪聲,終於聯合起來,開始與環球嘉年華投資有限公司進行談判。
在現代經濟學理論中,嘉年華給周圍居民帶來的這種影響被稱作「外部性」,它表示一個經濟主體的活動對旁觀者的影響。
最先提出這個問題的是20世紀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經濟學家亞瑟.塞西爾.庇古。庇古在30歲時成為任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不僅創立了福利經濟學,成為一代經濟學大師,而且開創了研究市場失靈問題的先河。
一天,庇古乘火車穿過田間。他發現列車噴出的火花飛濺到麥穗上,給農民造成了損失,但鐵路公司並不用向農民賠償。於是他開始思考,最後將這種市場經濟無力解決的問題稱為「外部性問題」。
「外部性」是指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廠家或者消費者的經濟活動對其他廠家或消費者的非市場性影響。經濟學中的「外部性」有兩種:一種是負外部性,指經濟活動給其他人造成了不好的或者負面的影響。比如,故事中嘉年華的噪聲、汽車排放尾氣等都屬於負外部性。另一種是正外部性,指經濟活動給其他人造成了好的或者正面的影響。比如過年時,我們免費觀看別人放的煙火,就屬於正外部性。

37. 賠償和補償
外部性有好有壞。比如,養蜂人的蜜蜂為蘋果花授粉,而蘋果花用花蜜為蜜蜂提供食物,這是好的外部性;再比如,公園旁的居民能夠獲得免費的「景觀」,這也是好的外部性。好的外部性也叫正外部性。而公路旁的居民不得不承受噪聲和污染,這就是壞的外部性。壞的外部性也叫負外部性。
有時外部性還有些意想不到的好處。1971年,美國經濟學家史蒂格勒和阿爾奇安同遊日本,他們在高速列車上想起了庇古當年的經歷,於是好奇地詢問列車員,鐵路附近的農田是否受到列車的損害 而減產,而列車員的回答著實令他們吃了一驚。恰恰相反,飛速駛過的列車把吃稻穀的飛鳥嚇走了,農民反而受益,鐵路公司也不會向農民收「趕鳥費」。可是,好的外部性問題常常被人們淡忘,人們記住的常常是那些不好的。
在庇古所處的時代,人們只是從習慣的角度出發,認為造成某種損害的一方應受指責,要嘛透過有效手段減少影響,要嘛賠償損失。比如,一工廠排放的煙塵污染了周圍5戶居民晾晒的衣服,住戶由此受損。現在有兩個解決方法:
方案一:工廠花150元給工廠煙囱安裝除塵器;
方案二:給每戶買1台價值50元的烘干機,5戶共需250元。在市場的作用下,工廠或居民都會自動採用方案一,因為這樣最節省。但如果除塵器的價格是1000元,那麼工廠就會選擇方案二。
經濟學家們進一步提出,對製造污染要進行適當的「處罰」,比如向這些企業徵收一定的「稅」,人們把這種稅稱為「庇古稅」。
如果經濟中產生了負外部性,那麼製造這種行為的經濟主體就應給受到負面影響的消費者或企業予以賠償。如果經濟中產生了正外部性,那麼受到正面影響的消費者或企業就應該給產生這種正面影響的經濟主體予以補償。
比如,遊樂場的噪音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因此居民們提出了賠償的要求。可居住在公路旁的居民也受噪音困擾,但他們大多選擇自己安裝隔音玻璃,很少對「公路」提出索賠。其實,每輛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才是「公路外部性」的「元凶」,他們應該對居民給予補償。

38. 燈塔的故事——公共財
在一個靠海的漁村裡住了兩三百個人,大部分人都靠出海捕魚為生。港口附近礁石險惡,船隻一不小心就可能觸礁沉沒,人財兩失。村民們都覺得應該修建一座燈塔,好在有霧的夜裡為人們指引方向。如果大家對燈塔的位置、高度、材料、維護都無異議,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怎麼樣分攤修建燈塔的費用。
既然燈塔能夠保證漁船的安全,那就根據船隻數量平均分攤好了。可是,船隻有大有小,大船的船員往往比較多,享受到的好處也比較多,所以這樣分攤可能不太合理。有人建議應該看捕魚量,撈得的魚多,收入也多,自然能負擔比較多的費用。所以,依漁獲量來分攤比較好。
但是,以哪一段時間的漁獲量為準呢?要算出漁獲量還得有人秤重和記錄,誰來做呢?而且,不打漁的村民也享受到了美味的海鮮,也應該負擔一部分的成本。所以,依全村人口數平均分攤最公平。然而,如果有人是素食主義者,不吃魚,難道也應該出錢嗎?可是,即使素食主義者自己不吃魚,他的妻子兒女還是會吃魚,所以還是該按全村人口平均分攤。那如果這個素食主義者沒有妻子兒女,怎麼辦?所以還是以船隻數為準比較好,船隻數明確可循,不會有爭議。
對此,依舊有人反對。因為有的家裡有兩艘船,卻只在白天出海捕魚,傍晚之前就回到港裡,根本用不上燈塔,為什麼要分攤?或者,又有人說:「即使在正常時段出海,入夜之後才回港,但因為是老手,所以海裡哪裡有礁石,早就一清二楚,也就用不上燈塔。」即使大家都(勉強)同意某種方式,可是,由誰來收錢呢?如果有人自告奮勇,或有人眾望所歸出面為大家服務,總算可以把問題解決了吧。
可是,如果有人事後賴皮,或有意無意地拖延時日,就是不付錢,怎麼辦?大家是不是願意賦予這個「公僕」糾舉、懲罰等「公權力」呢?
燈塔的例子具體而深刻地反應了一個社會在處理「公共財」上面臨的困難。燈塔的光芒有利於大眾,讓過往的船隻均蒙其利,不會因為你不付錢而把你排除在燈塔的光線之外。類似的例子很多,如果要在自己家附近的街道設一盞路燈,錢要由街坊鄰居一起分攤、地點要由大家商量決定,這是一件非常繁瑣且難以處理好的事。
燈塔,在經濟學中是典型的「公共財」。公共財是指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所謂非排他性是指這種物品一旦被提供出來就很難避免被他人使用。比如,燈塔一旦修建好,大家都能享受到燈塔帶來的好處。所謂的非競爭性,是指當你在使用這一物品時,也不影響他人使用這一物品。當燈塔照亮某艘船時,其他船隻也會被照亮。比如公共交通、道路等都屬於典型的公共財。

39. 濫竽充數——「搭便車」行為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愛好,覺得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吹噓,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很高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伍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著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瞧不出什麼破綻。南郭先生就這樣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ㄇㄧㄣˇ)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他喜歡聽獨奏。於是齊湣王下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做好準備,一個個輪流吹竽給他聽。樂師們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而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濫竽充數的故事是經濟學中「搭便車」行為的真實寫照。「搭便車」最初是指,一些人需要某種公共財,但事先宣稱自己並無需要,在別人付出代價取得後,他們就不勞而獲地享受成果。
「搭便車者」是指想得到某種物品的好處卻不為此付出的人。在這個故事裡,南郭先生就是搭便車者。他沒有付出勞動,而享受了其他樂師的勞動成果。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夠成功「搭便車」,就在於齊宣王沒有對樂師進行有效地監督。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考驗。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聽到「經濟學」三個字就頭痛,想要尖叫「我又不是學商的」?
沒關係,就算不是,這本書也能讓你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