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 生活中的類催眠現象 | 誠品線上

操縱: 生活中的類催眠現象

作者 邰啟揚/ 編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操縱: 生活中的類催眠現象:如果有人問,你願意被人操縱嗎?估計99%以上的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人類的天性是嚮往自由、獨立。如果有人問,你曾經被人操縱嗎?這個問題你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如果有人問,你願意被人操縱嗎?估計99%以上的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人類的天性是嚮往自由、獨立。如果有人問,你曾經被人操縱嗎?這個問題你可能感到難以回答。好像沒有,又好像有過。其實,操縱現象每時每刻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諸如:鋪天蓋地的廣告;情人的撒嬌;權威的態度;孩子的啼哭;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林林總總、光怪陸離,無不以影響他人、操縱他人,以使之出現自己所期望的觀念與行為為目的。作為萬類之靈的人類總認為自己的行為都是有意識的、富於理性的,其實大謬不然。都說商品的價格是價值的反映,可那些動輒幾千、上萬元一件的「名牌」服裝,所有的人,包括購買者本身都知道它的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但照樣有人趨之若騖。他們肯定不笨,也不見得就一定是個有錢沒地方花的人,但在特定的狀態下,他們就是樂意去購買。媒體上不知已經報導過多少次非法直銷(老鼠會)或詐騙電話明顯是騙人的、坑人的,但上當受騙者還是前赴後繼,雖然檢調機關的查處還是相當積極,但並沒有讓老鼠會及詐騙電話銷聲匿跡。有不少受騙者被警察解救出來以後,非但不感激,還有些人在抗議呢。有些夫妻,不管是長相外貌,內在氣質,還是教育水準,或是家庭背景都很登對,人們稱之為天生的一對,地設的一雙。還是一些夫妻,可能在上述這些方面差距都很大。可能是老夫少妻,可能是老妻少夫,可能是女的比男的高,可能是教育水準相距甚遠,也可能是家庭背景差距很大……讓人感到這兩個人怎麼樣也不會在一起。別以為你認為相配的就一定幸福,也別以為你認為不配的就一定過得不好。愛情的品質與之無關。生活中不是常有人這麼說嗎,我就是愛他(她),或者我就是討厭他(她)。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在這裡,理性的力量遜於非理性的力量。生活中,這種令人費解的非理性行為可是太多太多了,可能也正是由於太多太多,人們好像反而對它漠然視之了。該如何解讀這些令人費解的非理性行為呢?我們以為,上述所有的非理性行為,雖然形態不同,表現各異,但本質卻是一致的,那就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操縱了。這種力量可能是來自於人,也可能來自於環境;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可能是物質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可能性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可能是你操縱別人,也可能是別人操縱你。這種操縱的影響力因個體差異或大或小;因具體情境而變化多端……這種操縱可以誘導你的心理,也可以誘導你的生理,還可能使你的生理、心理都受到誘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邰啟揚/編著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令人費解的非理性行為(楔子)操縱是全方位的別以為都是長官在操縱下屬,下屬也在操縱上級別以為總是人在改造環境,環境也在影響、操縱著人一、解讀催眠1、催眠與催眠術2、催眠術的由來3、催眠史上的兩個重要人物4、催眠術的發展5、催眠現象的心理學解釋● 受暗示性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一種心理屬性● 催眠過程與暗示規律之間具有高度的吻合性● 催眠過程是受暗示性與反暗示性能量對比的過程● 恢復到清醒狀態也是暗示的效應作用6、三種催眠狀態描述● 淺度催眠狀態● 中度催眠狀態● 深度催眠狀態7、催眠治療個案● 第一次催眠● 第二次催眠● 第三次催眠● 第四次催眠● 第五次催眠二、非專業催眠大師1、諸葛亮● 前期的輿論準備● 炒作的序幕● 終於見面了,劉備被諸葛亮徹底征服2、希特勒● 他出身卑微,卻扮演了一個超人形象● 他沒當成藝術家,卻有一件攝人心魂的作品● 他的演講術與催眠術高度重疊● 他的歪理邪說煽動起狂熱的民族情緒3、麥爾與懷達三、商業活動與類催眠1、廣告中的類催眠現象● 潛意識廣告● 增添情感附加值2、推銷中的類催眠現象●分鐘搞定一筆大生意● 法國白蘭地的精彩亮相● 滿足他的虛榮心● 希爾頓的微笑● 變消費者為買主3、商務環境與類催眠● 利用建築● 利用裝飾● 利用服飾● 利用情境四、愛情與類催眠1、為什麼情人眼裡出西施2、為什麼熱戀中的人幾近瘋狂3、為什麼英雄難過美人關?4、為什麼初戀最難忘懷● 為什麼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五、教育與類催眠1、催眠療法在學校中的運用● 學校恐怖症的催眠治療● 改變考試怯場的催眠方法2、成績不好的原因就是笨嗎3、耐人尋味的皮格馬利翁效應4、自我效能感與習得性無助感5、大幅度提高成績的超級學習法● 學習效率的倍增器● 超級學習法的基本原理六、群眾行為與類催眠1、難以想像的瘋狂● 暴力事件:無理由而生● 恐慌與謠言互動● 病態的心理、行為反應2、模仿:群眾行為的基本形式3、感染:循環反應的心理機制4、去個性化:我不再是我七、邪教與類催眠1、慘絕人寰的鍾斯敦事件2、實施精神控制的技術路徑● 神化教主● 嚴密的組織● 恫嚇● 隔離3、被催眠後的信徒們● 心理需要扭曲● 高度的迷狂狀態● 認知能力極度低下● 行為極端● 空虛的精神世界4、教主,你怎麼活得那麼精采八、傳銷與類催眠1、誘騙:先讓你進門再說2、溫情:感覺真是良好3、打壓:你是一個可憐人4、前景:美麗的海市蜃樓5、洗腦:常態觀念歸零6、感染:讓你神魂顛倒7、循環:再去騙別人九、肥胖與類催眠1、肥胖的標準與形成因素2、過量進食的內因:「嘴巴癢」3、過量進食的外因:環境暗示4、「竹竿女」也是被催眠了5、減肥的心理療法十、追星與類催眠1、瘋狂的追星行為2、「星」工廠:按「需」製造3、媒體:只嫌事情少4、商家:趁「火」打劫5、自己:甘願進圈套十一、我們被自己催眠了1、自我催眠術2、意念,讓生命延續3、教徒的試罪4、祥林嫂的悲劇命運5、做夢有害嗎?6、疾病:庸人自擾之7、壓力:一半來自於自我催眠十二、如何應對這無形的操縱1、不被操縱,有可能嗎2、處處有個「我」在3、相信權威,不迷信權威4、觀察別人隱藏的動機5、發展良好的思維品質● 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邏輯性● 思維的批判性● 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的獨立性6、形成清晰的思路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操縱: 生活中的類催眠現象
作者 / 邰啟揚 編
簡介 / 操縱: 生活中的類催眠現象:如果有人問,你願意被人操縱嗎?估計99%以上的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人類的天性是嚮往自由、獨立。如果有人問,你曾經被人操縱嗎?這個問題你可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7357229
ISBN10 / 9577357229
EAN / 9789577357229
誠品26碼 / 2681733756006
頁數 / 30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操縱:生活中的類催眠現象》是一本讓你感到吃驚的書,你會發現,不論是商業交易、感情生活,還是孩子的教育、減肥節食,原來生活中的類催眠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會被類催眠,或者去類催眠他人,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甚至,我們還會被自己類催眠了。

試閱文字

內文 : 令人費解的非理性行為(楔子)
作為萬類之靈的人類總認為自己的行為都是有意識的、富於理性的,其實大謬不然。
都說商品的價格是價值的反映,可那些動輒幾千、上萬元一件的「名牌」服裝,所有的人,包括購買者本身都知道它的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但照樣有人趨之若騖。他們肯定不笨,也不見得就一定是個有錢沒地方花的人,但在特定的狀態下,他們就是樂意去購買。
說起「足球流氓」,當數英格蘭的那一幫最為兇悍。我們是怎麼理解「足球流氓」的呢?大多數人都認為,那是一夥流氓,在足球場上鬧事,故為「足球流氓」。一位英藉人士對我說「你們都搞錯啦!這些人平時都紳士的很,只是到了足球場上才變得喪失理智,表現得瘋狂且不可理喻」。人還是這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做人的差距怎麼會這麼大呢?
曾聽過一位邪教信徒的家人說過:他那位癡迷邪教的妻子,水果買回家,家裡人先不能吃,先放在師傅的照片前供三天,讓師傅吃,然後自家人才能吃。三天過後,水果早已不新鮮了。沒辦法,不這樣妻子能把家裡弄得雞犬不寧。
看過這麼一則報導:某人嗜賭成性,又輸光了所有的家當。一日,他又向正在懷孕的老婆要錢。老婆告訴他沒有錢了。於是,他翻箱倒櫃,終於在一隻鞋子裡找到老婆準備家裡做月子用的最後兩萬塊。老婆慌了,拼命想搶回,他竟把老婆殺了。更荒唐的事情還在後面。他殺了人還不跑,而是召來幾個賭友,就在他家裡又賭起來。後來是一個賭友發現從廚房裡有血流到客廳,驚呼並報了案……讀完這一案例,真是讓人無言以對。
17歲的少年周小楓出生在鄉下,由於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一直不好,加上後來一次車禍導致他半身癱瘓,使得他在家中得不到親情的溫暖,在網路上聽周杰倫的歌就成了他人生的最大樂趣。他離家出走「尋找周杰倫」,半年內走遍了全台,希望能得到偶像的幫助,找回個人生命的價值。當周杰倫宣佈兩年內不開個人演唱會,他覺得沒希望再見到周杰倫了,於是吃下安眠藥自殺。 見不見得著周杰倫就這麼重要嗎?只有一次的生命竟然也捨得賠上?一般的人,大約八輩子也想不通。
媒體上不知已經報導過多少次非法直銷(老鼠會)是騙人的、坑人的,但上當受騙者還是前赴後繼,雖然檢調機關的查處還是相當積極,但並沒有讓老鼠會銷聲匿跡。有不少受騙者被執法部門解救出來以後,非但不感激,還有些人在抗議呢。
有些夫妻,不管是長相外貌,內在氣質,還是教育水準,或是家庭背景都很登對,人們稱之為天生的一對,地設的一雙。還是一些夫妻,可能在上述這些方面差距都很大。可能是老夫少妻,可能是老妻少夫,可能是女的比男的高,可能是教育水準相距甚遠,也可能是家庭背景差距很大……讓人感到這兩個人怎麼樣也不會在一起。別以為你認為相配的就一定幸福,也別以為你認為不配的就一定過得不好。愛情的品質與之無關。生活中不是常有人這麼說嗎,我就是愛他(她),或者我就是討厭他(她)。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在這裡,理性的力量遜於非理性的力量。
生活中,這種令人費解的非理性行為可是太多太多了,可能也正是由於太多太多,人們好像反而對它漠然視之了。
該如何解讀這些令人費解的非理性行為呢?我們以為,上述所有的非理性行為,雖然形態不同,表現各異,但本質卻是一致的,那就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操縱了。這種力量可能是來自於人,也可能來自於環境;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可能是物質的,也可能是精神的;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反向的;可能性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可能是你操縱別人,也可能是別人操縱你。這種操縱的影響力因個體差異或大或小;因具體情境而變化多端……這種操縱可以誘導你的心理,也可以誘導你的生理,還可能使你的生理、心理都受到誘導。
如果有人問,你願意被人操縱嗎?估計99%以上的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人類的天性是嚮往自由、獨立。
如果有人問,你曾經被人操縱嗎?這個問題你可能感到難以回答。好像沒有,又好像有過。
其實,操縱現象每時每刻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諸如:
鋪天蓋地的廣告;情人的撒嬌;權威的態度;孩子的啼哭;老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林林總總、光怪陸離,無不以影響他人、操縱他人,以使之出現自己所期望的觀念與行為為目的。
操縱是全方位的
別以為都是成人在操縱孩子,孩子也在操縱成人。
成人們總是洋洋自得地認為:孩子一定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行為無不為自己所左右。非也!的確,成人是在操縱著孩子,但孩子也在操縱成人,你信嗎?
這裡來說一說孩子操縱成人世界的典型方式。
孩子的哭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恐怕大多數人沒有研究過其中的奧秘。心理學家經分析得知,兒童的哭是由於以下幾種原因:
其一,饑餓,肚子餓了,他們會哭。
其二,生理上受到傷害,如那裏疼了,他們會哭。
其三,欲求得不到滿足,當他們的某種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也會哭。
其四,把哭作為控制成人世界的手段。
我們要討論的就是這第四種原因。
通常的情況是,孩子的某種欲求得不到滿足,於是他們傷心地哭了。他們偶然間發現,當他們哭了以後,家長就滿足他們的需求了。哇!原來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於是,在有意無意之間,他們把哭當著一種操縱成人世界的工具。比如說,在商店裡看到一種鋼彈,他們想買。父母可能是因為囊中羞澀,可能是由於家中同類玩具已有不少而拒絕購買。孩子便哭了,哭了以後,竟達到了目的。既然這手段這麼好用,何樂而不為呢?有時,他們哭了以後,家長還是不答應他們的要求,於是繼續哭,這裡,存在著一場雙方意志的較量。如果家長最終又敗陣下來。孩子就明白了,不僅要哭,哭的時間還不能短,短了還不足以達到操縱的目的。這就是有些孩子沒有多大的事哭起來沒完沒了的最根本的原因。孩子也很精明,他們並不是十分奢侈地使用自己的眼淚。如果他們認為所面臨的不是他們的操縱對象時,才不花力氣這麼哭呢!生活中時時會看到一種現象,一個孩子與老師在一起或者與叔叔、舅舅在一起時,通情達理。但媽媽(或其他可操縱物件)一到,立即蠻不講理,大哭大鬧——操縱對象來矣!
別以為都是長官在操縱下屬,下屬也在操縱上級
讓我們假設一個情境:有位長官指示他的下屬去考察兩個人,然後向他報告。這位下屬對這兩個人有所好惡,假定他希望A被提拔,不希望B被提拔。但這種好惡不能在他的長官面前有所流露,這麼做會對自己不利,也就是說他要表現得公正客觀。又假設這兩個考察物件各方面表現都差不多,難分伯仲。這時他會怎麼辦呢?有人是這麼做的:
他將A、B兩人各列出三條優缺點,分量也差不多,也都是事實(很公正客觀)。但在報告B的情況時,先說他的優點,再說他的缺點;在報告A時,先說他的缺點,再說他的優點。這前後不同的順序對聽者有著很大的影響,先揚後抑,給人以否定的印象;先抑後揚,給人以肯定的感覺。這時,領導的思路與判斷就於無形之中被左右了。
別以為總是人在改造環境,環境也在影響、操縱著人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東北人的彪悍,江南人的細膩,不正是與環境的生動寫照嗎?春和景明讓你心曠神怡;陰風怒號讓你愁眉不展。你的情緒在受環境的左右。自然環境在影響著人,人造環境就更能影響人。婚慶場合的裝飾,讓你一置身於其中就感到喜氣撲面而來;悼念場合的佈置,則讓你身臨其境就會神色凝重。宗教建築的高大而奇特,會使你頓生神秘、敬畏之感……
科學方法論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任何現象都存在著因果關係。非理性行為不是無原因,總有一種力量、一種動因、一種由頭導致非理性行為的出現。過去人們總認為是冥冥中的神在顯示他的威力,現在我們明白了,那是人們在生活中受到某種因素:可能是他人,可能是自己,可能是自然環境,可能是社會環境的操縱所至。
操縱不同於服從,更不是強迫。無論是服從還是強迫,其共同的特點都是從自己的本意來說不同程度地不想這麼做,但迫於外界的壓力不得不這麼做。比如說學生上課不講話;路上遇到紅燈就得停下來等候。操縱,尤其是無形的操縱可不是這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被他人、被環境等等操縱,還以為是在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其實是在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應當說,無形的操縱更富於技術含量,效果當然也更好。
這種操縱的原理是什麼?無論我們是要利用它還是防禦它,都有必要弄清它的原理,因為這是前提條件。
我們以為,這種無形的操縱的原理與實現條件是暗示。當暗示的強度到達較高水準之後,就進入到了催眠狀態。由於生活中的無形的操縱通常是在非正規條件下進行,並且表現形態沒有催眠狀態下那麼典型、那麼極端,因此我們把它定義為「類催眠現象」。
絕大多數人總是認為,催眠現象只是發生在催眠師的施術過程之中。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毫不誇張地說,催眠現象每時每刻都發生在我們生活當中。當然,那是一種類催眠現象,形式上與正式的催眠現象有所不同,但其原理、其作用、其本質,與正式的催眠現象別無二致。其效能作用,也不遜於正式的催眠施術。
也許你沒有聽說過,催眠學界有人認為人類歷史上兩個最高明的催眠師是拿破崙和希特勒。很顯然,他們倆的職業肯定不是催眠師,但他們在煽動大眾情感、利用大眾心理、進而操縱大眾方面的所作所為及其效果,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催眠師所能相提並論。
本書以令人費解的非理性行為作為楔子導入話題,首先對催眠術、催眠現象、催眠狀態進行解讀,以使讀者對催眠、對暗示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接下來介紹幾位非專業催眠大師,他們可能並沒有系統學習過催眠術,但對催眠及暗示原理的運用,對他人的操縱可謂達到登峰造極的水準。然後,我們將按情境類別,一一講述生活中的常見的類催眠現象,其中,有現象描述:那些現象都是你十分熟悉的,你在生活中或見過、或聽過,甚至就是你的親身經歷;有原因分析:那些分析你可能感到陌生,但一定會認為言之有理。正如催眠術中有自我催眠方式一樣,類催眠現象中亦有自己被自己催眠的情況,我們將對此作出解讀。最後,我們還將就應對無形的操縱的有關策略一一道來。
一、解讀催眠
1、催眠與催眠術
關於催眠現象與催眠術,讓我們先看權威工具書——朱智賢先生主編的《心理學大辭典》相關條目的解釋。
催眠(hypnosis) 以催眠術誘起的使人的意識處於恍惚狀態的意識範圍變窄。hypnosls一詞的詞根是希臘文hyPnos,意即睡眠。其實催眠並非睡眠,而是注意高度集中。在睡眠和催眠時.雖意識範圍縮小,但它們的狀態不同。前者是處於散漫狀態,後者處於最佳狀態。此外催眠時的腦波電圖為α型腦波電圖,與睡眠時的腦波電圖迥然不同,處於催眠狀態時,暗示性增高,判斷能力減弱,對催眠者的語言和態度十分敏感而對周圍的刺激毫無感受。在催眠者的暗示下可出現各種現象,如感覺缺失,錯覺、幻覺、肌肉僵直、肌肉麻痹、植物神經功能政變、年齡退化(行為表現如幼年時)和其他某些行為。透過催眠者的暗示在催眠解除後可完全忘記催眠中的體驗。催眠可作為研究人類心理和行為的方法,亦可作為種心理治療。
催眠術(hypnotism) 催人恍惚入睡的治療技術。l8世紀麥斯麥(A Mesmes)最早用催眠來治療疾病,相信催眠是「動物磁氣」的作用。19世紀英國醫生布雷德(J. Braid)研究出令患者凝視發光物體而誘導出催眠狀態,,並認為麥斯麥術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經性睡眠,故另創了「催眠術」一詞。催眠技術的共同點人多是要求被試徹底放鬆,把注意固定地集中於某個較小的物體或事件上,減少通常感覺的輸入和運動的輸出。催眠的方法很多,通常先測定患者的暗示性以確定是否可被催眠。向患者說明催眠的目的和意義,增強對催眠的信心。然後讓患者平躺,全身放鬆,注視一小物體引起眼球疲勞。施術者以單調的聲音和簡短的言語反覆暗示患者,使之感到愈來愈困倦和想睡。從患者的面部表情,肢體鬆弛的程度和呼吸脈搏的變化來估計催眠的深度。按病情的性質給予治療性暗示或喚起遺忘的體驗進行分析。結束催眠時可暗示患者覺醒或轉入通常的睡眠。但催眠效果取決於催眠者的技能和愛好,也有賴於被催眠者的需要及其易感性。約有10~20%的人易被催眠,能進入深度的恍惚狀態,他們受暗示性強,相信催眠術及信任催眠者,傾向於依賴別人,願被催眠;約有5~10%的人不能被催眠,這此人受暗示性弱,對催眠術及催眠者反感,獨立性強,不願因被催眠而披露內心,處於這兩端之間的人能存在不同程度上被催眠。催眠的本質至今尚未明瞭。催眠可收到一定療效,但也可能產生不良後果,故須由有經驗的催眠治療師施行。
2、催眠術的由來
催眠術,說得更準確一些是「類催眠術」,在久遠的古代就已經有了,但它總是與宗教活動、甚至迷信活動聯繫在一起的。像中國古代的江湖術士所慣用的讓人們神遊陰間地府、扶乩等等,事實上都是借助於催眠術的力量,使人們產生種種幻覺或進入自幼書寫狀態。印度婆羅門教中的一派所進行的「打坐」,就是一種自我催眠的方法。後來這種方法被引入佛教,成為盡人皆知的「坐禪」。與此相似的便是道教中的「胎息法」。
古羅馬的僧侶每當從事祭祀活動的時候,就先在神的面前進行自我催眠,呈現出有別於常態的催眠狀態下的種種表現,然後為教徒們祛病消災。由於僧侶們的狀態異乎尋常,教徒們疑為神靈附體,故而產生極大的暗示力量。在古羅馬的一些寺廟裡,還為虔誠的教徒們實施祈禱性的集體催眠,讓他們凝視自己的肚臍,不久就會雙眼閉合,呈恍惚狀態,從而可以看到「神靈」,還可聽到神的旨意等等。
總之,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其宗教活動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類催眠」現象。那時的催眠現象帶有濃厚的神秘與迷信色彩,有時成為宗教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至於正式以治療為目的的催眠術的開端,也是與偽科學有所瓜葛。那就是麥斯默術。
德國人麥斯默(1734~1815),畢業於維也納大學,是一位富有的開業醫生。他對占星術頗有研究,深得其中三昧。曾寫過一篇《關於行星給予人體影響》的論文。在文中,他將早先廣為流傳的「動物磁氣說」發揚光大。「動物磁氣說」認為:在天地宇宙之間充滿著一種磁氣,一切生物都依靠這種磁氣的養育,人類經常從星星中接受這種磁氣。麥斯默推論,既然人們要依靠這種磁氣的哺育,那麼這種磁氣的力量也會使一切疑難雜症煙消雲散,使人們康復如初。他的觀點在維也納未得到承認,1778年他來到歐洲的文化中心巴黎。在那裡他把自己的理論變為實踐,運用被後人稱之為「麥斯默術」的方法,為人們治療疾病。
他的治療方法是這樣的:
在一間光線昏暗的房間中央設置了一個金屬桶,在桶內放一些化學藥品和金屬,使之發生化學反應。然後讓眾多的病人握住金屬桶柄,或用發亮的銅絲觸及到患痛部位。同時暗示病人,會有一種強大的祛病去痛的磁氣透過你的軀體,從而使疾病痊癒,身體康復。一切準備就緒以後,絲竹聲起,裹著絹絲衣裳的麥斯默飄然而至。他一面在眾多的患者之間來回穿梭,一面用長鞭或手指觸摸患病部位。一段時間以後,患者就進入到麥斯默所說的「臨界狀態」——患者忘卻了自我,大聲喊叫,還有些人激烈痙攣或昏睡過去。一陣興奮過去以後,病就好了。麥斯默術出現以後,巴黎城為之轟動,在上流社會的婦女中更是口耳傳誦,一睹為快,甚至連當時的法國皇后瑪麗·安東莞內特也熱衷於此道了。
毫無疑問,磁氣本身根本不可能治癒任何疾病,患者們之所以能夠康復如初,完全是由於自我暗示的緣故。麥斯默正是利用人類易受暗示的心理特點,用這一奇特的方法誘導患者,使得牢牢壓抑著患者的潛意識心理釋放出來,透過疏導作用來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名噪一時的「麥斯默術」引起了各界的注意。有人專門設計了相應的實驗對其進行探討。其結論是:麥斯默術是一場騙局,所產生的治癒疾病的效果並不是由於磁氣的作用。囿於當時的認識水準,人們認識不到自我暗示的強大力量以及生理與心理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密切關係。因此,法蘭西科學院宣佈麥斯默術是一種江湖騙術,毫無科學根據。加之國王路易十六世對此也很反感,並認為有傷風化,從而把他趕出法國。晚年的麥斯默在瑞士的布登湖默默地結束了他的一生。
3、催眠史上的兩個重要人物
有兩個人,對於催眠術走上科學道路並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居功至偉。
第一位是英國外科醫生布雷德。
19世紀上半葉,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心理生理學已獲得了長足的進展。此時,麥斯默術雖然被視為異端邪說而遭否定,但畢竟由於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仍然受到一部分人的青睞。特別是一些外科醫生把它作為手術時減輕病人疼痛的一種有效手段。1841年11月,英國的一位外科醫生布雷德帶著挑剔的眼光在曼徹斯特細心觀察了一位瑞士醫生利用麥斯默術為病人作治療的全過程。布雷德原本想找出其中的欺詐手法,結果並未發現任何破綻,而病人的確是痊癒了。布雷德醫生不愧為是一位正視現實的科學家,勇於摒棄自己的任何偏見。這種奇異的現象激發起他強烈的探究心理,親自從事麥斯默術的實踐,並進行了理論研究,得到豐碩的成果。
他既不把麥斯默術當成江湖騙術完全否定,也不是毫無批判地全盤接受。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揚棄的態度、科學的精神,正確對待麥斯默術。他拋棄了荒謬的、帶有神秘色彩的「磁氣」、「流體」的理論。他在《神經催眠學》一書中強調指出:催眠現象是一種特殊的類睡眠狀態,是視神經疲勞後引起的睡眠。之所以如此,有它深刻的生理學基礎。催眠的施術並沒有任何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也沒有賦予受術者任何東西,催眠狀態完全是由於被催眠者的眼睛凝視時間長了,使臉部肌肉疲倦和「癱瘓」而引起的。後來他又發現不僅視覺的凝注,而且思想、觀念上的凝注同樣也可以誘發催眠狀態。同時他還指出:催眠的關鍵所在是暗示。他從名稱上捨棄了「麥斯默術」,根據希臘文hypnos(催眠)的字意創造了英語單詞hyponsfism,意即催眠術(儘管這一名稱並不十分完備,常被人誤解是催人入睡的技術或治療失眠症的技術)。因此,布雷德被認為是現代催眠術的創始人,是嘗試對催眠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的第一人。
另一位便是大名鼎鼎,被譽為對20世紀影響最大的三個人物之一的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以精神分析享譽天下,其實,他與催眠術亦有一段不解之緣。
1885年,年輕的佛洛伊德到巴黎的薩爾拜特利爾醫院師從著名的夏科教授,從事神經病的學習與研究。有一次,夏科教授進行了一例當時已很少出現的「大癔病」示範表演,所使用的手段就是催眠術。不一會兒,受術者出現幻覺、意識喪失、肌肉僵直……種種神奇的現象令全場觀眾如癡如醉,佛洛伊德也為之傾倒。然而,一位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醫生卻告訴他,這完全是在演戲,而南茜派的催眠暗示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治療手段。當時,佛洛伊德對誰是誰非沒有得出結論,但催眠術本身卻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在以後的歲月裡,他開展了對催眠術的研究和實踐,儘管催眠術在當時還很難為醫學界所認可。
佛洛伊德在維也納開設了私人診所以後,事業日進,對催眠術的興趣也愈發濃厚。不久,他在生理學俱樂部上宣讀了一篇關於催眠術的論文。並對一位義大利婦女進行了催眠治療,頗見成效。在醫療實踐中,他愈來愈發現許多疑難病例的根本原因,並不都是生理因素。對於這些,手術的藥物都無能為力。後來,當他讀到貝恩海姆教授寫的《催眠與暗示》一書,對其利用催眠與暗示手段治療疾病的病例極感興趣,從而進一步萌發了利用催眠術治療心因性疾病的慾望。其時,維也納的反對者為數眾多,著名的特奧多爾·邁內特一提到催眠術便破口大駡,暴跳如雷。佛洛伊德沒有為權威和習慣勢力所左右,繼續進行利用催眠術治療患者的嘗試。
有位太太,不能幫她的孩子餵母奶。經人介紹,來到佛洛伊德的診所就診。佛洛伊德果斷地對她實施了催眠術。這次,沒有花費多長時間就使患者進入催眠狀態。在催眠狀態中,佛洛伊德反覆向患者暗示:你的奶很好,餵奶過程也令人愉悅等等。兩次以後,患者康復如初,催眠後暗示也完全成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患者的丈夫嘮嘮叨叨,說催眠術會把一個女人的神經系統給毀了,病癒完全是上蒼有眼,與佛洛伊德無關。佛洛伊德對此並不介意。他只是感到喜不自勝,因為,一種新的療法被證實了!此後,他在醫療實踐中頻頻使用催眠術。豐富的實踐和天才的智慧使佛洛伊德愈來愈堅信:催眠術是開啟無意識門戶的金鑰匙。
這一想法,在對埃米夫人的治療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這位患者在丈夫死後的14年裡,斷斷續續地患上好幾種莫名其妙的病。最為典型的經常表現出神經質的緊張與痛苦的神色。特別害怕別人碰到她,時時出現可怕的幻覺。在催眠過程中,直接地暗示其症狀已經消失,但並未奏效。佛洛伊德意識到,只有找到誘發埃米夫人恐懼發作的根本原因,才談得上為她消災祛病。然而,在清醒的意識狀態中,表層的原因可能得以揭露,深層的、又是起主宰作用的原因無從知曉、覺察。鑒於此,佛洛伊德便借助於催眠術開啟患者無意識的門戶。
這一方法果然靈驗。如同層層剝筍,患者將她童年歷次受驚嚇的經歷毫無保留、流暢地吐露出來。佛洛伊德還觀察到,她每談到一件往事,都要打一個寒顫,面部和全身的肌肉也會抽搐幾下。可見這些往事對她的影響之深、危害之大。透過對深層原因的發掘,以及隨之而進行的抹去這些痛苦記憶的治療,埃米夫人的症狀大為好轉。
作為一位大師、一位慧眼獨具的科學家,佛洛伊德的歡欣並不止於成功地解除了一位病人多年來的疾苦,而是對整個人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瞧,埃米夫人有種種病態的表現,但又不難發現他的聰慧與敏捷。這表明,有兩個自我存在於她的心靈世界中。一個是害得她得了精神病的反常的、次要的自我,另一個是正常的、主要的自我。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是「一個鎮定自若、目光敏銳的觀察家」。坐在大腦的角落裡,冷眼旁觀者另一個自我的一切瘋狂行為。顯而易見,埃米夫人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狀態,一種是公開的(即意識狀態),一種是隱藏的(即無意識狀態)。佛洛伊德自豪地聲稱:我觀察到了這兩種意識狀態的完整的活動過程,現在對這股「第二勢力」(即無意識)的工作方式已有了清楚的認識。我已經瞥見了一個還沒有人知道、沒有人勘探過的新大陸,一個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的領域。大多數心理學家都承認,佛洛伊德對心理學乃至整個人類最大的貢獻莫過於發現了無意識的存在,而在這發現過程中,催眠術無疑給了他極大的幫助和啟迪。
人們可能只知道佛洛伊德提出「泛性論」後曾遭到許多人的攻擊。其實,在他著力於催眠術的研究和實踐時,尤其是在前往南茜大學深入考察催眠術以後,在世人看來,他已陷於「罪惡」之淵了。維也納的醫學界一致認為他已走向科學的死胡同,沒有人願意和他討論這一問題,甚至患者也很少光臨他的診所。佛洛伊德沒有屈從於偏見的壓力,而是進行了更為深沉、冷靜的思索,從而使利用催眠術探索人的無意識奧秘的理論與技術日臻完善。耐人尋味的是,對佛洛伊德所推崇與從事的催眠術持最激烈反對態度的著名教授邁內特,臨終前對佛洛伊德懇切地說:「你是對的,你贏得了真理。西格蒙德,最激烈地反對你的人就是最相信你是正確的人。」
眾所周知,佛洛伊德後來放棄了催眠術。這是由於佛洛伊德感到催眠術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種認識有合理的一面,但其中也不無偏見)。其一,不一定對於所有的患者都能夠施予催眠術;其二,不是對於任何患者都能夠自由地引導到所設想那樣深度的催眠狀態。其三,在他看來,催眠術的適應症僅限於歇斯底里病症。不過,促使佛洛伊德放棄催眠術的直接原因是由於一次醫療事件。一天,佛洛伊德治療某位女性患者的疼痛發作,在催眠術使她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時,那位患者的眼睛似睜非睜,擁抱佛洛伊德,顯示出性衝動亢進因素的存在。究其原因,在催眠狀態中,由於是一時性的靠近,受術者把自己的心獻給治療者,隨其所欲,這時產生一種比較強大的依存性,也就是發生了異常的、過於依靠的傾向。鑒於以上種種原因,佛洛伊德停止使用催眠術。
停止在治療中使用催眠術,並非意味著佛洛伊德對催眠現象及其催眠術的否定與拋棄。在他的「自由聯想」方法中,依稀可以看到催眠術的影子。有人甚至認為:自由聯想方法實際上就是一種催眠法。接受精神分析的人都是處在輕度催眠狀態之中的。在佛洛伊德的後期著作中,仍然可以看到他用催眠現象來解釋人類心理與行為的論述。譬如,他把愛情與催眠相提並論,認為前者與後者只有一步之遙。而群體行為則更類似於集體催眠現象。像這樣的論述還有許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如果有人問,你願意被人操縱嗎?估計99%以上的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人類的天性是嚮往自由、獨立。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