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鵝書法家 | 誠品線上

換鵝書法家

作者 施筱雲/ 撰文
出版社 楨彥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換鵝書法家:★雲龍書道學苑主持人曾安田老師講「書道禪」:第一筆不害第二筆,是「仁」;第二筆要救第一筆,是「義」。杜忠誥則視書法為文人武功,他擁有一顆赤子般的「遊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雲龍書道學苑主持人曾安田老師講「書道禪」:第一筆不害第二筆,是「仁」;第二筆要救第一筆,是「義」。杜忠誥則視書法為文人武功,他擁有一顆赤子般的「遊戲的心靈」,認為只有遊戲的心靈才能令漢字符號與氣韻精神融合為一。◎施春茂提出學書三境界,「尚精」、「貴似」為第一境;學七分丟三分是第二境;神氣自出、神妙自悟乃第三境。篆刻與書法皆有高成就的薛平南老師則選擇深耕經典,他說自己不刻意求新求變,因為相信自運作品自有我在,功深「書風」自流露。◎從文化官員職務退休的陳坤一終於能「日日臨池書脈繼顏唐」,他追慕右老書風的大氣壯闊,贊曰:「長慕三原追壯闊,憑大器,懾群狼」。林隆達老師則以「人生如駕泥舟」自勉勉人,他認為在傳統裡深入是一種學習,在傳統裡再深入才是挑戰。……十四位書法大師,十四個精彩創作故事,十四份動人的藝術情懷。千年之前,書聖王羲之為換得山陰道士養的一群姿態曼妙的白鵝,豪爽地答應道士的請求,提筆寫下一整部黃庭經,也因此留下了寫經換鵝的動人故事。 1974年,台灣一群志向高遠的書法家立意效法羲之,共組換鵝書會……故事就從這裡開始。《換鵝書法家》一書乃介紹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書法團體--換鵝書會,及其十四位書法家成員的藝術造詣與生命情境。換鵝書會成立於1974年,乃台灣歷史最久、最具代表性的雅集型(跨師門)書法團體。成員中,無論書藝創作、書理論述、教學推廣,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員或榮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山文藝獎等殊榮……引領風潮;或執教上庠,為書法創作、研究導師;或膺聘重要獎賽評審,擢拔新秀人才;或領導民間書法社團,籌辦相關活動以繁榮文化;或耽於論述而有專著出版、專文披載,裨益研學……允為台灣當代最具實力之書法團體。這十四位書法家依照年齡分別是:連勝彥、曾安田、周 澄、施春茂、蘇天賜、謝健輝、陳坤一、陳維德、薛平南、杜忠誥、李郁周、黃宗義、林隆達、蔡明讚。本書長歌出版社社長吳放與《書法教育月刊》社長蔡明讚共同策畫,施筱雲採訪撰文,並援以書法家共近兩百幅書法代表作品,圖文並茂,美輪美奐,一一呈現書法家們豐富的生命歷程與傲人的藝術成就。內容之豐美、設計之高雅、製作之精緻,乃長歌藝術傳播灌注心力與熱情之新年鉅獻!該書並得到前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王耀庭、台北藝術大學退休教授暨台北書院講座教授李蕭錕、華梵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黃智陽的專文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蔡明讚/總策畫號適評,現為《書法教育月刊》社長,換鵝書會秘書長。曾任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理事長、中國書法學會顧問,獲中華文化總會選列《台灣藝術經典大系》書法家。四十年來博涉古典書法、現代書藝、理論研究、教育推廣等各個層面。施筱雲/採訪撰文中文博士。字濤玉,號蘭谿女史。中國標準草書學會副理事長、臺灣女書法家常務理事、弘道書學會會員、大學教師。著作:《六朝山水詩畫美學研究》《文心雕龍‧辨騷研究》《硯田歲月‧她們的翰墨心情》《翰墨新情‧施筱雲文墨創作》《翰墨紅樓‧縱筆漫遊大觀園》《版畫在臺灣》《圓山故事2》《五峰鄉志》吳放、王暉之/主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換鵝書會源流推薦序:筆羣墨華/王耀庭推薦序:台灣書會的標竿/李蕭錕推薦序:老而彌堅/黃智陽01人書俱老見真淳連勝彥的絢爛人生與澹雅心志02將苦樂化作渾厚與律動曾安田翻轉生命與藝術03胸中原有雲煙氣涵詠詩書畫印的一代文士周澄04奪龍蛇之飛動施春茂當代書藝的視覺張力05在線條旋律中優游人生蘇天賜的翰墨奇緣06天道酬勤 健筆生輝謝健輝與曹容大師的半世因緣07用三十年赴一場美的邀約陳坤一書法中的情藝道08 種一片桃李春風陳維德的書法傳承之路09 治印治翰墨 亦狂亦溫文薛平南全力以赴刀筆陣10 書法是文人的武功杜忠誥的書道之路11 緣深路長 求是探真書論才子李郁周12 繪人間百態 寫時代脈動黃宗義的書法薪傳與創變13 偷得仙筆作文章林隆達以線條造境14 活水源源入硯田蔡明讚以書評書藝弘揚書道換鵝書會歷年展覽出版後記-寫經換鵝之後 文/吳 放

商品規格

書名 / 換鵝書法家
作者 / 施筱雲 撰文
簡介 / 換鵝書法家:★雲龍書道學苑主持人曾安田老師講「書道禪」:第一筆不害第二筆,是「仁」;第二筆要救第一筆,是「義」。杜忠誥則視書法為文人武功,他擁有一顆赤子般的「遊
出版社 / 楨彥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572262
ISBN10 / 986957226X
EAN / 9789869572262
誠品26碼 / 2681723336003
頁數 / 360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重量(g) / 1100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一群展現卓越書藝的書家
一個代表台灣書史的書會
一冊涵容書法美感的書籍

試閱文字

導讀 : 〈換鵝書會源流〉

換鵝書會乃台灣歷史最久、最具代表性的雅集型(跨師門)書法團體。成員中,無論書藝創作、書理論述、教學推廣,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員或榮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山文藝獎等殊榮……引領風潮;或執教上庠,為書法創作、研究導師;或膺聘重要獎賽評審,擢拔新秀人才;或領導民間書法社團,籌辦相關活動以繁榮文化;或耽於論述而有專著出版、專文披載,裨益研學……允為台灣當代最具實力之書法團體。

書會沿革與發展
1974年2月16日,換鵝書會於台北成立,會名乃台灣書壇耆宿曹秋圃先生所定,取王羲之寫經換鵝典故,「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李白詩)」是時成員為:黃篤生、連勝彦、黃金陵、林千乘、周澄、蘇天賜、施春茂、高晉福、謝健輝、薛平南等十人。

1975年起聯展於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歷史博物館、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等。期間成員有所異動,目前成員十四人:連勝彦(傑閣)、曾安田(一真)、周澄(蓴波)、蘇天賜(禔盫)、施春茂(大岡)、謝健輝(乾齋)、陳坤一(子乾)、陳維德(思齊)、薛平南(定之)、杜忠誥(研農)、李郁周(必盫)、黃宗義(宜堂)、林隆達(泥舟)、蔡明讚(適評)。換鵝會的成長,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也見證台灣四、五十年來的書藝發展。

師承與表現
換鵝書會成員習書於五、六○年代,師承光復後第一代書法名家,如曹秋圃、王壯為、謝宗安、李普同、陳丁奇、王靜芝、陳其銓、江兆申、王北岳等,之後各自在創作表現、獎賽榮譽、展覽資歷、教學推廣、理論研究、賞玩收藏、鑑定考辨各方面鑽索與博涉,而於其中累積豐厚的經驗和成績。值得注目的是,成員們不僅在創作、理論上有出類拔萃的表現,並積極於翰墨傳承和教育推廣,為書法風氣的蓬勃持續盡心盡力,於茲四十五年,成為當代書法家群中「有成就、有貢獻、有影響」的前茅。

換鵝現象
知名藝壇的當代書畫家及藝術史論學者張光賓教授,在換鵝會於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舉行二十七週年書法展的開幕式致詞中提出了「換鵝現象」的觀點,道出了台灣書法發展中換鵝會作為較早成立的雅集式書會,在組織運作上所發揮的功能、意義。將書法置於一種藝術項類觀察,其展現於時代、環境的文化面貌是什麼呢?廣大的愛好者、眾多的書法家、接二連三的書法活動(展覽、比賽、研習、研討等)、繁榮的書法事業(書法教學、文房經營、書法市場等)、豐富的書法文化財(作品、專輯、論著……)。那麼檢視一個時代書法藝術發展的總體成果,就在於將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加以閱讀,換鵝會的活動之所以能視為一種現象,主要在於其以雅集、聯誼、展覽、出版專輯為內涵的活動已持續四十五年,正式展覽二十多次,出版專輯十多冊,在同類型組織中績效最為顯著。再者,如果以書會成員各自在書壇的表現與影響來論,則也沒有其他團體能與之比肩,正如其二十八週年第十六次展覽的請柬上之簡介所言:「換鵝會成員幾乎囊括台灣地區書法團體的領導主幹,也是當前台灣地區從事書法藝術創作、研究、教育及推展各項活動的主流。」

「換鵝現象」其實並沒有赫赫的美術運動光環,然而恰如「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它所標幟的正是一種文人隨興的風雅,或如蘭亭修禊、西園雅集,並不企圖以流派風潮的鼓動者自居,相較於六零年代的一些新藝術運動,換鵝的結社較類似古時文人書、酒聯誼的作風;一種優遊林下、飲酒結歡的暢然與適意!何必背負那些自以為重要的包袱、使命感呢?

「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是該聚一聚了,不為什麼,君子之交淡如水,對於會友而言,雅集可以是不帶目的性與壓力的,或許正是這種輕鬆優雅的結社型態,得以使各自擁有一片天地的成員樂於每一回的雅聚。

試閱文字

內文 : 用三十年赴一場美的邀約
陳坤一書法中的情藝道

他不玩特別的花俏,只如實呈現儒雅醇厚的本色
所以儘管其字大器磅礡
欣賞起來卻可以「平靜心扉、淡化心緒、洗滌心靈」
終而能「震盪心神」

陳坤一的書法因緣要從童年說起。陳坤一出生於二次大戰末期,童年生長在新竹縣横山鄉,毗鄰大山背(漫畫家劉興欽的家鄉)。古道、山林、偏村是他的成長環境,當年物質生活條件不足是普遍現象,雖然母親早逝,幸有家族長輩呵護,因此他的童年雖貧困卻是快樂的。
偏鄉父輩中識字的人不多,讀漢書、寫毛筆字的父親成為地方廟宇活動的重要人物,舉凡記帳、錄事、寫公告,都由父親一手包辦,陳坤一自小跟前跟後、耳濡目染,興趣的啟發加之聰穎的悟性,讓學生時代的他就在各類書法或作文比賽(當年作文乃以毛筆書寫)中屢屢嶄露頭角。
初二時,有一次參加校內作文比賽,比賽後成績遲遲不公布,因為陳坤一寫得太好了,引得評審老師懷疑他抄襲,幸好他的國文老師趙明普出面保證才釐清疑雲。成年後參加台灣省國語文競賽教師組、社會組書法比賽、作文比賽,總名列前茅。這些輝煌的成績來自幼年時代父親的啟引,以及他強烈的學習動力和永不疲憊的興趣。
初中畢業時,班導師蕭承覺見他愛書法,特送他一本天津八大家之一的華世奎字帖《南皮張氏雙烈女廟碑》,讓他首開眼界,然而華世奎一手純正的顏字筆法,對素來以「土法煉鋼」方式書寫的陳坤一來說太難了,當時老師還親自示範寫給他看,顏字的渾厚樸實為他日後的書風奠定了初步基礎。
是好馬必引來伯樂
踏入社會後,學字習文始終是陳坤一的公餘閒事。
自新竹師範畢業後,陳坤一曾先後任教於家鄉豐鄉國小、大肚國小,想到台北再進修,但礙於當時調校難度極高,遂改換跑道,參加高普考試轉到台北市任職,先後服務於台北市政府人事處、考選部、行政院文建會。 
考選部長唐振楚到任的第一天,時任庶務科長的陳坤一在來賓道賀的簽名簿扉頁上,用毛筆慎重地寫上標題。那一筆好字被曾擔任過老總統文膽的唐部長注意到了,書生氣質的唐部長國學造詣深厚,也喜愛書法,對文墨人才特別愛重,幾天後找陳坤一去部長室晤談,除了嘉勉外,又特囑他幫忙書寫雜務。從此除了原有的業務之外又兼任部長的代筆,公私題詞、書信往來等大多由他捉刀,在部長督促之下,文字得到深刻的磨練,揮毫的書膽也因此練就。陳坤一說:這是「公餘閒事」帶來的幸運,對日後職場機遇和個人生涯產生重大的影響。
1976年初,得知歷史博物館王北岳先生書法篆刻研習班招生訊息,陳坤一立即報了名,遂開啟了比較有系統的學習之旅。當時王北岳先生常忙於甫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篆刻學會」的行政事務,身為門下弟子,自然幫著打理雜務,因而認識許多篆刻書法名家,過從之間對於藝文掌故、藝術觀念等薰習甚鉅。
當年會員湯成沅編著的《金石字典》,是一部重要的篆刻工具書,以《說文解字》收錄的9353字為基本字,彙集殷商至秦漢時期的甲骨文、金文、刻石、秦磚、古陶、古璽、古幣、古兵器之銘文等,在當時篆刻界是一大盛事,蔣紀周、王北岳、李猷等名家均為之寫序,這些序文都以毛筆書寫,北岳先生又受湯成沅之託找陳坤一代筆書寫編輯大意。李猷見後乃興起愛才之心,主動邀陳坤一到家裡「坐坐」,從此開啟了陳坤一進入「紅並樓」學習詩文的大門,讓從小就熱愛詩文的他意外獲得涵泳的機會。他說李猷不但是他的恩師,也是他的活字典,若有詩文問題請教,往往一通電話、三言兩語就得以解惑!李猷家住和平東路,往往散個步就到了愛國東路陳坤一的辦公室,多半無事,清話而已,可見師生兩人情誼之深厚。
1985年某日,陳坤一接到素昧平生的張佛千先生電話,約他合作製聯。「佛老」是文藝圈名人,擅長作姓名嵌字聯,政商名流、學者專家、影視紅星、藝文親友、公司行號,經常得其酬贈,他撰聯卻不寫字,通常另請書家書聯落款,董開章、彭鴻、楚戈、王開節等都曾參與過,找到陳坤一這位年紀相差三輪的「小友」合作也是一段翰墨緣。陳坤一為他書寫了很多名人嵌字聯,如梁實秋、傅申、宋楚瑜、胡茵夢、高行健、余秋雨、吳大猷、王藍、焦仁和等等,聯稿累積高高一大摞。起先佛老將硬筆稿件郵寄到家,後來陳坤一因工作調度遷居至佛老住家咫尺之近的地方,從此佛老免去郵寄,經常散步至家中交稿,有時索字孔急,甚至深夜造訪,令陳坤一在繁忙的公務外平添負擔。但是前後十年過從當中,他從佛老處學到許多文史典故、聯句應用、書寫實務,如落款方式、字體搭配等,終生受用不盡。果然好馬能引來伯樂!這些愛重陳坤一的前輩們,都是一代名家!
上承名師 下啟後進
陳坤一的書法篆刻,師承四位名家:王北岳、陳其銓、李猷、吳平,然而他的書法風格與四位前輩均有所不同。陳坤一說四位師長的指導有其共同點,其一,沒有固定教材或共同進度,總是隨機點化,因材施教,所以陳坤一跟隨四位名師學習,卻無固守任何一位的流派風格;其二,四位師長都不只是經師,也是人師,其人品風範均堪為楷模。
王北岳先生閱歷廣、口條佳、眼界高,最早開啟了陳坤一顏柳以外的虞世南楷書之路,使得年輕時代的陳坤一,書寫尚未形成「習氣」之前就已廣汲養分,取資多方。
陳其銓先生的教育熱忱最讓他感動,他所創的「中華弘道書學會」如今不但每年舉辦種子教師研習營,寒暑假也遠赴廣東潮州韓山師院教育書法,十數寒暑不輟。陳坤一習書從學,雖未多涉書會活動,數十年來對書會發展、書道弘揚極為關注,此乃因哲人雖逝而道範長存,後學者懷思追慕深切,良有以也!
李猷老師的古典氣質、詩文才情為人敬服,對後進的提攜之忱尤令陳坤一感佩。在其書齋學習的那段時日,平添不少「文青」色彩,至今揮毫時能自撰詩聯,全賴昔日前輩指點。
吳平老師為人素雅淡泊,書畫印則秀逸雄奇。陳坤一夫人鮑一薇畢業於藝專西畫組,卻醉心國畫,曾入吳平「我思齋」門下學畫十餘年,陳坤一也因此有機會向吳老師問學。吳老師篆刻以布局奇肆、用刀爽利著稱,陳坤一篆刻風格深受其影響。
而如今,陳坤一自己也已成為書壇前輩了!
從當年任職文建會期間奉准支援中正紀念堂書法研習班開班,至今退休依然教學不輟。多年來他從事草書的耕耘,致力於《千字文》《書譜》《王羲之十七帖》等草書經典,從文義、字形結構從事最基本卻又最為人忽略的書法美學分析,許多學生一期一期報名,而今桃李春風,化育人才無數!此外又多次擔任省美展、國美展、中山文藝獎書法篆刻評審委員,當年追隨其師王北岳在「中華民國篆刻學會」打雜的後生晚輩,現已是該會的前輩顧問了。
公僕生涯與換鵝因緣
陳坤一進入文建會工作是偶然的巧合,成為政府部會的文化大使則是巧合之後的必然。
文建會在陳奇祿任主委期間,有一個專門委員的職缺,陳主委本身寫得一筆好字,他要求所徵選的專委除了應具有十職等的任用資格外,還須具有毛筆書寫能力,俾資分勞。陳坤一正好條件符合,於是就商調至文建會服務,先後擔任專門委員、副處長、處長、參事等職,直至退休。書法成就了他的工作機遇,而這一工作也讓他得到融入書法界、藝文界的契機。
在陳坤一的建議下,文建會與海外交流時開始用書法、篆刻作品作為致送外賓的禮品,此不僅具宏揚書篆文化的意義,也讓書法篆刻人才有了發揮的舞台。林澄枝擔任文建會主委期間,大力支持包括書法的藝文活動,陳坤一承乏其事,素知李郁周教授在書論方面著力甚深,也鼓勵年輕碩博士生從事書法論文發表,透過公部門經費的支持,每年發表論文並邀請兩岸書論名家聚集一堂,論文結集成犖犖大冊,一時蔚為盛況。
陳坤一也在李郁周推薦下於2001年加入換鵝會,能與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中生代書家結緣,不也是「亦官亦山林」的特殊因緣!進入換鵝會,在聯展的高標準策勵下,陳坤一認真準備每一件作品,把每次的分配展區當成畫布規畫;以致個展時整場猶如畫境,榜書與小字錯落、聯屏與條幅冊頁並陳、壯麗與秀雅兼備,每一場都是琳瑯滿目的視覺饗宴。
筆鋒常帶感情
他最近一次的個展是一場遲赴三十年的邀約。
1990年,陳癸淼擔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時,曾邀約陳坤一至館展出。自認疏懶且書藝不夠精湛的他,不敢莽出,遲了三十年才踐履,而經過三十年的準備,陳坤一的書藝有了驚人的呈現。
書法家的藝術成就多在花甲古稀之年最為成熟,陳坤一的書藝風範正如同李郁周所說:「老實寫字,老實刻印,老實做人,老實生活,以至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他不玩特別的花俏,只如實呈現儒雅醇厚的本色,所以儘管其字大器磅礡,欣賞起來卻可以「平靜心扉、淡化心緒、洗滌心靈」,終而能「震盪心神」。
展場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六尺八屏隸書,氣勢驚人,成為全場焦點。「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沒有東漢隸字那麼多的飾筆,去掉了蠶頭雁尾、一波三折的裝飾,留下的是最原始的渾樸。而與六屏隸書〈師說〉正對面的,是三十屏聯的顏真卿〈爭座位帖〉,寫〈爭座位帖〉而又非臨〈爭座位帖〉,一筆顏體奠基的字,渾厚雄強中不失溫雅,兩組大字巨幅屏聯如展場中的東座西席,相互輝映有如畫布中閃亮的眉眼。
除了大字榜書外,陳坤一的小字、手卷、冊頁亦極精彩。九米寬的〈孔子廟堂碑〉長卷,以吳平「橅來孔子廟堂古」的前款題識開卷,相得益彰;五米寬的行書〈書譜〉長卷,寫〈書譜〉又非臨〈書譜〉,陳坤一寫出了自己的風味;更精采的是他的短篇古文冊頁,每頁的小楷整練疏朗,有唐楷的底蘊,卻感覺每個字重心下壓,鋒杪收斂,含納更多明代的楷書意態,像王寵,又比王寵多了些清雅秀潤。
陳坤一最想表達的不是書技,多年的藝術涵融,早就超越了技藝層次,而今寫字是技進於情、技進於藝、技進於道。
年輕時從不汲營於個展或比賽,一場展覽竟遲赴三十年,他說自己「以閒為自在,將壽補蹉跎」,此對聯行筆自在,不論書文都充分表露了自己閒適自在的心境和勤奮自勉的態度。他以為書法要能「書以載道」、「書以言志」,甚至「書以寄情」才有意義,不論遊記、雜感、酬酢,都能自己撰詩文書寫,是以常藉翰墨言情道志。
當然這並不表示陳坤一不重技藝,師生相授,技藝當是核心,在書論書理的教學傳授上,他極費心神。例如,他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搜羅證據以為王羲之《服食帖》*釋文做新解,從草書寫法明辨「當」與「劣」二字之正誤,使讀者豁然而解。陳坤一是個抒情的書法家,一生樂在其中,乃「不知老之將至」,他曾自撰一聯以自況:「不知老將至,還道山可移。」所有的書幅都在寫一種心情。
張懷瓘謂:「真則字終意亦終,草則行盡勢未盡。」然而對「筆鋒常帶感情」的陳坤一而言,不論真草隸篆,莫不意在字外,涵融著雋永的書墨思緒與生命情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