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性泡沫 | 誠品線上

剛性泡沫

作者 朱寧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剛性泡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得主《釣愚》作者羅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推薦破產和違約,或許是拯救中國經濟與金融體系的唯一方法。◎為什麼中國需要「剛性兌付」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得主《釣愚》作者羅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推薦破產和違約,或許是拯救中國經濟與金融體系的唯一方法。◎為什麼中國需要「剛性兌付」?上個世紀,中國政府透過透過「剛性兌付」──也就是「無論如何,政府或國家金融單位都對壞帳買單」──將自己打造成產業的後盾,也因此締造中國經濟榮景。在這樣的作法下,民眾則堅信──.銀行不會倒──「因為政府不會讓銀行倒」。.房地產的榮景會持續下去──「因為政府不會讓房價崩盤」。.股票一定會漲──「因為政府會護盤」。.地方政府不會破產──「因為政府會借錢發薪水」。在「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的前提下,政府不需要做出任何宣示,民眾依然相信政府肯定擔保。政府明知自己沒有做出任何宣示,也仍為所有的損失負責。◎「泡沫」由何而來?在中國政府「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的庇蔭下,中國的經濟與金融產業,以一種較其他先進國家都更迅速、更有效率的方式,出現最巨大的泡沫。在中國,.近年來,各種金融投資商品推陳出新的速度超越華爾街。民眾也十分樂意投下畢生積蓄──因為民眾相信,即使被騙,政府也能收拾善後。.民眾相信新的股票上市一定會漲。因為過去缺乏投資標的,因此「新股必漲」成為一種錯誤卻又根深蒂固的預期。連最資深的投資老手都會參與新股炒作──而若違背了投資人的期待,管理機關面對的就是最不理性的投資人上門示威抗議。.房地產不可能賠錢是一種共識。因為透過中國政府多次打房失敗的例證,民眾掌握到中國政府根本無意壓抑房市的噴發。基於對這樣隱性擔保的信任,在中國,連內蒙古都堆積出大量的,無人居住的建案。怕沒人住?不會的,政府這不是推出「優惠貸款」了嗎?◎剛性擔保,製造出「剛性泡沫」中國政府「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固然可以視作為對產業發展的後盾。然而,當這樣的「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成為一種必然,商人、投資客與地方政府還有什麼好怕的?在「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的保證下,.商人無需擔心滯銷的風險。即使明知產量過剩,但仍可以繼續生產;.投資客不需要擔心血本無歸。投資畢竟有風險,但政府保證善後。.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開始關注之前, 就大量融資、大量開發、大量建設。等到中央政府注意到了, 便已經是「大到不能倒」。考慮到國家信用,中央政府也只好繼續撥給貸款。政府的擔保因此成為製造政績的官員、貪婪的商人、不知膽怯的投資客鎖定的獲利。泡沫,自然也應運而生。◎破產和違約,或許是拯救中國經濟與金融體系的唯一方法當剛性擔保製造出剛性泡沫,朱寧教授要說的是:「破產和違約,或許是拯救中國經濟與金融體系的唯一方法」。換句話說,只有破除「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的保證,才能遏止毫無理性的投資行為、生產行為以及融資行為。也只有如此,才能遏止剛性泡沫持續擴大。而當朱寧教授的建言成真──受到影響的,將不會只是中國的金融業界與投資人。而不論剛性泡沫是否破滅,與中國在各層面上都緊緊相依的台灣也將受到影響。到那時,誰來為台灣買單?答案,你我都心知肚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朱寧耶魯大學金融博士,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教授研究員,曾任加州大學終身金融教授。朱寧教授運用其金融研究的特長,為眾多國際組織、中央銀行、監管機構和一流金融機構提供廣泛的諮詢和培訓。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羅伯特·J·席勒前言引言 「無可指摘」的違約事件第一章 「不可能違約」的貸款第二章 不能虧損的購房者第三章 證監會門前的示威第四章 金融創新與另類融資渠道第五章 增速減緩的「新常態」第六章 產能過剩第七章 國有企業做強做優第八章 信用之源:中國的國家信用第九章 巫術統計學第十章 國際經驗 歷史教訓第十一章 潮水如何退去

商品規格

書名 / 剛性泡沫
作者 / 朱寧
簡介 / 剛性泡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得主《釣愚》作者羅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推薦破產和違約,或許是拯救中國經濟與金融體系的唯一方法。◎為什麼中國需要「剛性兌付」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348201
ISBN10 / 9869348203
EAN / 9789869348201
誠品26碼 / 2681363369003
頁數 / 38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朱寧寫了一本以中國金融市場、中國經濟為主題的新書,內容詳實,極具洞察力。書中記述了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考慮到了所有容易為大眾忽視的現實,尤其是它清晰地闡述了經濟中的錯誤承諾和評估,以及這些錯誤所導致的長期後果。本書點到了中國經濟的敏感之處,它會引發全世界的興趣。為何在金融市場對中國驚人的經濟提供支撐的同時,又會引發嚴重的金融問題?為此本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研究案例。

與那些大型國際銀行的國別研究或背景研究論文相比,這本書要好讀得多,因為作者是從更廣和更深的視角對中國經濟的情況做了整體的分析。這是學者研究的視角,其中還包含了行為金融學的內容。作者論述率直,毫無保留。

當今中國從「文革」的貧困進入了偉大與創新復興的時期。但是,並非「文革」時期中國就在沉睡。實際上,那個時期的中國出現了很多杰出的楷模。屠呦呦在「文革」時開始研究,尋求治愈瘧疾的方法。她找到了真正有效的藥物,進行鑒定,並且提取出生物有效成份,並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但那時的中國創新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沒有得到金融支持,也沒有聚焦於國際市場。為何中國在金融市場不完善的情形下,能發生如此顯著的轉變?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課題。

「文革」之後的中國發現了現代金融制度的力量,釋放出了巨大的創造力,但同時也收獲了新的問題──與這些金融制度(尤其是尚不完善的金融制度)伴生的特有問題。這些問題對於西方經濟體來說都不陌生,甚至是在幾個世紀之前就已發生過。朱寧認為中國的創新也帶來了錯誤,包括在樂觀投資情緒刺激下產生的房地產的過度建設以及產業的產能過剩。

這本新書在某種程度上跟我與喬治·阿克洛夫合著的《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Phishing for phools:The Economics of Manipulation and Deception)類似。我們的書主要關注美國,詳細講述了美國使用越來越加劇的欺騙、賄賂與負面影響的各方面。在美國我們的書招致一些人的憤怒,也許部分是因為有人對號入座,認為我們的批評是針對他們的。

每個國家的人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腐敗、管制、欺騙問題是人類的基本問題,從來沒有完全解決,但是最後的結果可以變得越來越好。所有的人也都有好的一面,如果環境正確,好的一面就會變得更強大。

中國人似乎特別容易彼此信任,這一點在《世界價值觀調查》的調查結果中表現得尤其明顯。該調查中設計了一個問題:「一般而言,你認為大部分人是可信的,還是認為在與人打交道時要非常小心?」調查者根據被試者的答案,編制了每個國家的信任指數,該指數與回答「人們是可信的」的被試者數量正相關,與回答「你要非常小心」的被試者數量負相關。中國在這個指數上得分很高,在2010-2014年的調查中,60%的中國人認為大部分人是可信的,該比例高於美國,也高於其他任何國家。

研究表明,高信任度是有助於經濟成功的。但正如朱寧的警告,應該確保這種信任被珍視,並且確保那些手操權柄的人不會濫用這種信任,這一點非常重要。如今在中國,我們看到某種程度上許多人相信政府會阻止資產價格下跌,會彌補所有的財務損失──至少從長期來看是如此。為了讓政府在將來不至於發現自己無可避免地要辜負這種信任,政府應該更加清晰地表示,它允許市場在未來下跌,允許投機者與市場對賭以阻止泡沫,它會加強社會保障體系以保護個人免於陷入貧困,而非努力去保證高投資回報率。

為此,就需要政府對市場有信心,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有信心,需要政府保持獨立,對市場不過多干預。然而如果政府不干預,允許市場崩潰的發生,又可能導致人們削減支出,企業取消招聘計劃和投資計劃。政策制定者面臨這種兩難困境,就像總統面對一個幹得不好的將軍,雖然他表現不佳,但依然需要對他委以重任,因為將軍的部下都信任他,撤掉他可能會有損士氣。不論是何種情況下遇到這種問題,都會面臨困境,政策制定者會發現,要想確定政府舉措對保持信心的影響是非常困難的。任何經濟理論都無法輕松解決這種兩難處境,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心理學或者說是社會心理學範疇的東西,與提高經濟效率的自由市場力量是相左的。

朱寧的書從這個視角審視了中國產能過剩和經濟增長放緩的兩難境地,他認為,中國政府是時候撤回他們對金融資產的隱性擔保、更多地讓市場發揮作用了。他以鮮明的證據指出,在今天的中國,市場應該被給予更多的自由,從而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羅伯特·J·席勒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2015年11月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