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國十九世紀 (限量典藏版) | 誠品線上

印象中國十九世紀 (限量典藏版)

作者 裘國英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印象中國十九世紀 (限量典藏版):透過西洋藝術珍藏神遊昔日錦繡中華ThistreasuredwesternartcollectionisaspiritualjourneyintoChina'ssplendidpast.本書主要收錄十九世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透過西洋藝術珍藏神遊昔日錦繡中華This treasured western art collection is a spiritualjourney into China's splendid past.本書主要收錄十九世紀的刻印畫英國畫家Thomas Allom關於當時中國風貌的畫作,歐洲人對於中國的知識,有不少是從他的畫作中獲得,由於他對透視度的重視及擅長,畫中的建築,比用照片拍的更美,刻劃的內容相當豐富,包括較有名的圓明園、長城、景山、午門、運河、虎丘塔、雷峰塔、報恩寺、琉璃塔、金山寺、龍舟、燈籠、宴請、婚禮,乃至祭拜、擲骰子等,到處都是古老中華帝國的風光、建築及社會習俗。這些畫製作程序是,先由畫家將畫完成,交給雕刻師,雕在木頭、石頭或鋼板上,再由印刷工匠,一張一張印出來,畫上往往也留下畫家和雕刻家的姓名。這種刻印畫早期都用木板製版,紋理較粗,但到十九世紀,大概煉鋼技術較為成熟,刀較利、版較硬,表現出極精緻的刻功,明暗立體乍現,連畫中人物臉部明暗,身上衣著的刺繡,建築物梁上的花鳥都表現得出來。十九世紀末,照相術成熟了,用照相取代手繪,雕刻藝術家、印刷工匠失去他們的功能和飯碗,但是他們所留下的印象是珍貴的,因為歷經歲月、戰爭的侵蝕,許多建築、景物已不復存在,具象的歷史只能進入畫裡的空間,用思想去遊歷了。裘國英先生將蒐集不易的百餘幅珍藏畫作集結成冊,內容搭配中、英文解說,不僅有助於了解十九世紀中國的各種風貌,更難能可貴的是,無論從書的裝幀、用紙各種細節,他都親自參與、精心挑選,希望將這些細緻的畫作以接近原本的質感重現於讀者面前。◎本書分為精裝、平裝兩種版本。◎由於藝術價值極高,因此精裝本封面選用銀色質地的義大利星幻紙襯托出畫作的雅致,書名頁前襯上一張法國珍珠彩描紙印製的中國城門牌樓,宛如步入一道藝術之門,非常值得珍藏。◎平裝本代表了裘國英先生想將高質感藝術推廣給普羅大眾的心意,封面選用白色豔彩星幻紙來呈現畫作的細膩,英文書名後加工燙銀,讓讀者以物超所值的實惠價格,就能擁有品味絕佳的藝術收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裘國英1949年出生於上海市,台灣輔仁大學化學系畢業,企業經營者,愛好音樂、攝影及古籍收藏,曾遊歷全球五十餘國,經常觀察國際政治及撰寫相關文稿。除《印象中國十九世紀》外,將陸續推出同時期有關印度、埃及、中東、歐洲、美洲等英文版的類似書籍,以期對歷史建築景觀印象之保存,提供貢獻。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 重現十九世紀的歷史面貌自序 古董刻印畫裡的歷史實境推薦序1 道光皇帝大閱兵2 圓明園正大光明殿3 虎丘山帝王行宮4 官老爺出巡5 官家宅院6 官員府邸7 官府宴客8 官宦女眷的生活娛樂9 官家庭院裡的雜耍表演10 大家閨秀的閨房11 長城的盡12 萬里長城13 北海公園14 西直門15 普陀山普濟寺16 大報恩寺琉璃寶塔17 鎮江河口18 鎮江銀島19 七星岩20 湖州的絲綢莊園21 定海郊外22 乍浦古橋23 秦淮古橋24 西湖25 南京古城26 江南寒泉山27 浙江富春山28 太湖碧螺峰29 瓜島水車30 石門31 焦山行宮32 揚州渡口33 遠眺寧波城34 五馬頭山35 廣州街道實景36 珠江黃塔37 西樵山38 海幢寺的碼頭和入口39 海幢寺40 肇慶府的峽山41 韶州廣岩寺42 從香山要塞遠眺澳門43 太平昭關44 媽閣廟45 鼓浪嶼46 廈門城門牌樓47 賈梅士洞48 澳門媽閣廟前49 香港的竹渠50 小布達拉宮51 迎親隊伍52 收受聘禮53 中國商人的園林54 麗泉行潘長耀別墅55 天津大劇院56 野台戲57 二月初二迎春賽會58 元宵燈節59 端午龍舟賽60 七月普渡61 中秋祭拜62 重陽放風箏63 插秧64 蘇州府播種水稻65 東昌府的米販子66 寧波的棉花種植67 茶藝茶文化68 茶船裝貨69 煮繭繅絲70 養蠶人家71 染絲坊72 賣菜船工與鸕鶿捕魚73 英德煤礦74 北京燈籠舖75 臨清州踢毽子76 布袋戲和皮影戲77 通州賣茶和賣貓商人78 天成路上叫賣膏藥79 船工鬥鵪鶉賭博80 鞭笞犯人81 船過運河水閘82 金壇縴夫83 求籤問卦84 從古墓遠眺廈門85 廈門古墓86 中國的墓地87 墓地旁的擲骰子遊戲88 赤城兵營89 大黃口炮台90 鎮江西門激戰91 晉江入口92 奪取穿鼻93 乍浦佛寺之戰94 鎮海孔廟大門全球印象讀後

商品規格

書名 / 印象中國十九世紀 (限量典藏版)
作者 / 裘國英
簡介 / 印象中國十九世紀 (限量典藏版):透過西洋藝術珍藏神遊昔日錦繡中華ThistreasuredwesternartcollectionisaspiritualjourneyintoChina'ssplendidpast.本書主要收錄十九世紀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552653
ISBN10 / 986955265X
EAN / 9789869552653
誠品26碼 / 2681526798008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6X1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導讀 : 重現十九世紀的歷史面貌

李鴻章曾以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來形容十九世紀中國所面臨的問題,但二十世紀及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變化更為巨大,政治體制從帝制走向共和,又從共和走向共產與民主多元並存的體制;傳統家族制度逐漸崩解,男女雖未完全臻於平等,但女子受教育及工作者愈來愈多;農業雖為根本,但工商蓬勃發展,傳統的市集逐漸被大的百貨公司及賣場所取代,交通縮短地域的距離,改變貿易型態,同時使人口逐漸往城市集中;文化方面,傳統的儒家思想自清末及五四運動以來遭到極大的挑戰,西方思潮如狂潮巨浪席捲整個中國。在一連串的變化中,有些給中國帶來正向的發展,有些則帶來極大的破壞或改變,許多珍貴的文物流失、許多偉大的建築被戰火所破壞,重構歷史的面貌,成為我們這一代的使命與責任。
如何重構十九世紀中國的面貌,除了檔案、史料、回憶錄、出土文物之外,最重要的是圖像,包括照片、繪畫、版刻等,這些圖像具有賞析的作用,更有助於歷史建築的重建。然而,這些材料既稀有亦不容易取得,裘國英先生戮力蒐集古籍,此次蒐集十九世紀的刻印畫英國畫家Thomas
Allom(阿龍)的畫作,內容多元而精緻,有助於了解十九世紀中國的各種風貌。
裘國英先生是輔大化學系畢業,是成功企業家的典範,熱愛歷史、熱心公益、提攜後進,並且有執行力,平時喜歡蒐集古籍、周遊各國,具有世界觀,此次蒐集十九世紀中國的刻印畫,不僅保存,且將之出版流通,對於保存史料與推廣貢獻卓著。
本書主要以Thomas

Allom的作品為主,他是十九世紀大英皇家建築師,在倫敦設計了許多建築物,包括聖彼得教堂和諾丁山優雅的Ladbroke莊園。一八四三年在英國出版《圖說中國帝國》(The
Chinese empire
illustrated,有些翻譯成《百年前的中國》),這本書問世,立即成為英國,乃至歐洲著名以繪畫本呈現的中國歷史教科書,是西方主流社會了解中國的主要讀物。當時歐洲人關於中國的知識,有些從這部書中獲得,中國較有名的圓明園、長城、景山、午門、運河、虎丘塔、雷峰塔、報恩寺、琉璃塔、金山寺、龍舟、燈籠、宴請、婚禮,乃至祭拜、擲骰子等都經由這本書流布於歐洲。
Thomas

Allom的版畫比用相機拍攝更美,刻劃的內容相當豐富,到處都是古老中華帝國的風光、建築及社會習俗。有上層統治者的生活紀錄,如道光皇帝大閱兵、官員府邸、官老爺出巡等;有庶民生活,如通州賣茶和賣貓商人、迎親隊伍、天津大劇院、端午龍舟賽、賣菜船工與鸕鶿捕魚、養蠶人家等;有中國重要建築,如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鼓浪嶼、萬里長城、北海公園、南京古城等,不僅可了解當時中國官宦富豪居住之精美,並可一窺庶民生活況味,帶領我們進入十九世紀中國各地的情境,猶如一部十九世紀中國的精美旅遊手冊。畫中有許多建築基於戰火或其他因素現已不復存在,如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廈門城門牌樓、南京古城、乍浦古橋等,雖經修建,然與十九世紀時期的實景仍有一段落差,這些版畫有助於重現當時歷史的面貌。
林桶法
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試閱文字

自序 : 古董刻印畫裡的歷史實境

2016年中美南海海域衝突事件發生時,我在網路上想找一張地圖,希望能證明中國對該海域的長久主權,哪怕是找到一張洋人印製的中國地圖都行。結果找到早自十六、十七世紀,西洋人到中國來探索寫的遊記,有德文、荷蘭文、法文版本,雖然看不懂,但書中的插畫極為有趣,揭露出當時的山川景物,以及民間生活,更有趣的是,當時西洋畫家不會畫中國人,畫出來的都是西洋身材、西洋臉,但穿著是中國服飾。
那時照相術尚未問世,有錢的大佬到各地遊歷,帶著畫家,看到有趣的景物,就畫下來,算是對當時的中國,做了珍貴的寫實紀錄。我們看到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古畫,寫意較多,用足夠透視感畫寫實的較少,尤其是從西洋人眼中看東方、看中國,似乎從畫裡仍透露出他的驚豔與好奇。
繼續搜索中,在網路上結交了在歐洲從事古董書畫買賣的人士,出於他們熱心也是生意,代我向他們同業蒐集類似的書籍和零散插畫,我將其命名為「古董刻印畫」。
這些畫製作程序是,先由畫家將畫完成,交給雕刻師,雕在木頭、石頭或鋼板上,再由印刷工匠,一張一張印出來,畫上往往也留下畫家和雕刻家的姓名。這種刻印畫早期都用木板製版,紋理較粗,但到十九世紀,大概煉鋼技術較為成熟,刀較利、版較硬,表現出極精緻的刻功,明暗立體乍現,連畫中人物臉部明暗,身上衣著的刺繡,建築物梁上的花鳥都表現得出來。
十九世紀的刻印畫出現最多的畫家要屬英國的Thomas Allom,我給他取個綽號叫「阿龍」。其實阿龍是個建築師,許多倫敦的名邸都出自他手,他也是英倫建築師學會的創辦人。
阿龍的畫,遍及歐洲、中東、亞洲各地,估計他跑了不少地方,後來因在藝術及建築上的成就,被封為爵士。阿龍畫了不少建築景觀,由於他對透視度的重視及擅長,阿龍畫中的建築,比用照片拍的建築物更美、更誇張。從畫中,了解當時中國官宦富豪居住之精美,也將我們帶進當時空間,一窺庶民生活,真正進入十九世紀中國各地的情境,有幾張珍貴的鴉片戰爭實境,有如身臨戰況,令人震撼。
十九世紀末,照相術成熟了,用照相取代手繪,雕刻藝術家、印刷工匠失去他們的功能和飯碗,但是他們所留下的印象是珍貴的,因為歷經歲月、戰爭的侵蝕,許多建築、景物已不復存在,具象的歷史只能進入畫裡的空間,用思想去遊歷了。
2017年夏

活動